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17节

  “秀英啦,你和光聪应该趁着年轻,再要一个孩子,要是个儿子就更好了!”杨慧摆起婆婆的谱,一副我是关心你们的表情。

  长子娶了两房太太,次子虽然不能和哥哥相比,但也不能说只要一个儿子的道理。

  杨秀英既是杨慧的儿媳妇,也是杨慧的外甥女,但她性格就大大咧咧的,所以笑着说道:“婆婆,光聪他说不想要了!”

  这生孩子一次,相当于女人就是从鬼门关走一遭,光聪那是体谅老婆。

  陈光聪果然马上说道:“妈,三个孩子够了,你这孙子孙女都十个人了,还不满足!”

  杨慧看了看大儿子,意思是你怎么看!

  陈光良笑道:“又没有皇位继承,他们说满足了,那就是听他们的意见。现在想想,人家宋子良,高官巨富,三个女儿不一样点到即止了。您这思想,该改改了!”

  老太太偏心孙子,轻视孙女,这陈光良、陈光聪兄弟俩都发现了,也就是不好说出来。

  不管怎么说,他们做父母的、长辈的,还是不要让女儿在小时后感到那种差别。

  陈光良也有个女儿陈乐怡,将来二房的财富,直接平分,女儿也分一份,因为他就这么一个女儿。

  “好好,我不讲了!”

  杨慧这辈子自从去了沪市后,就再也没有逆了长子的意见,‘主心骨’不是开玩笑的。

  陈光良这时候对所有人说道:“养女儿才知女儿的好,以后我和梅英要是分财产,就分三份,文锦、乐怡、文骅各一份。”

  严人美没有女儿,但一直想要女儿,不过四胎又是儿子后,也就放弃了,毕竟她不是生育机器,而且她也在意自己的身材和容貌。

  她说道:“虽然乐怡不是我说的,但我肯定支持她!”

  蒋梅英笑道:“是我生的,那我就更支持她了。”

  杨秀英说道:“我肯定认为这样没问题”

  陈光聪说道:“我也觉得这样是正确的观念”

  大家就这种事情,避开小孩子们讨论一番,倒也有趣。

  陈光聪虽然说,目前还没有事业,依旧是给陈光良打工,但他毕竟有不少自己的私人财产,香港和沪市的物业,以及手握100万美金现金流。

  更何况,陈光良、陈光聪、杰克三人注册了一家航运公司,股份分别是50%、45%、5%。这家企业,就准备购买自由轮的。

  后期方面,陈光聪也会是香港的大船东的,毕竟已经有100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其条件已经超过前世的不少富豪,再加上是陈光良的亲弟弟,优势也有很多。

第346章 诈我?没门!

  这一天。

  陈光良来到汇丰银行大厦,在职员的带领下,走进汇丰银行大班摩士的办公室。

  一些洋人职员很是好奇,为什么这个华人如此自信,而且还能大摇大摆的从正面走进来。

  到了摩士的办公室后,这位汇丰银行大班很是反常的热情接待,这让秘书都有些诧异——就算这个华人是华夏的顶级商人,但在香港,也不过是一个‘高等华人’而已,汇丰银行大可不必如此重视!

  “陈先生,请坐!”

  “谢谢”

  双方随即坐在沙发上,摩士随后开口说道:“据我们了解到,陈先生手中有大量的汇丰银行迫签港币?”

  就知道是为了这个事情!

  理论上讲,陈光良发展平安银行之后,那他不可能再和汇丰银行有着亲密的合作,毕竟双方已经转变成竞争对手。汇丰银行不愿意看到一个掌握着银行,又掌握着实业、地产、航运的企业家成长起来,进而影响到英资财团在香港的地位。

  这一点,汇丰如此,怡和、太古等洋行亦是如此。

  当然,不愿意看到,不代表他们有实力阻止陈光良家族在香港的崛起,毕竟陈光良的实力已经十分的庞大。

  在战后,香港也就2.2亿港币的纸币发行量,三年后大概增长至6亿多。而在战后,陈光良第一时间调回香港的财富,高达3200万港币的现金流,当然都是美元、黄金、白银。

  陈光良不紧不慢的点头说道:“确实兑换了一些”

  摩士不解的说道:“陈先生,我们和港府在战后,已经第一时间表示——在1942年发行的迫签纸币,只能使用10港币及以下的,其余面额的迫签港币是无效的,我们汇丰银行不予承认,军政府也下达了文件。”

  言下之意,你怕是失算了!

  陈光良依旧很淡定,笑着说道:“我知道这些”

  截止目前为止,他手中有足足1400万的迫签港币,其中一半面额是100元的,其余是50、200、500面额的。

  而他的代价,大概是花费了90万美金,也就是现在的360万港币。(日占时期的房租、20万美金、50万美金)

  摩士看着陈光良的风轻云淡,直接加重语气的说道:“我们是不会承认迫签港币的,这一点陈先生可能要失算了。”

  陈光良笑道:“摩士大班,有时候人的选择,并不一定是自愿的。当然,我这也算是风险投资,其中的风险我也是很明白的。”

  毕竟他只用了25%的面值,就收购了这批迫签港币,肯定也是有风险性的。

  实际上,握有这批‘大额面额’的迫签纸币的人,基本都是东南亚、香港、粤省的有身份、有地位的富人。

  若不是汇丰银行和军政府已经明令——不予承认50港币及以上面额的合法性,即没有外汇担保的货币,这些富人也是不可能轻易以贬值75%的价格出售。

  就算是如此,也有很大一部分迫签纸币,还是散落在港澳粤、东南亚,大家一直在抗争。

  所以此时的港府、港币,都受到‘信誉贬值’。

  摩士观察了一下陈光良,随后又试探性的说道:“陈先生,据我所知,现在外面这些迫签港币的黑市价,也就四分之一。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用面值的40%收回,但前提是这些钱,需要存在我们银行三年时间的定期。”

  陈光良直接说道:“不用了,我相信‘信誉’这个东西是无价的,再说我也亏得起。”

  摩士内心大惊,看来这个人是吃定汇丰银行要承认的,他不太可能得知什么内幕消息,毕竟他到现在自己都还没有确定是否要承认这些迫签港币的合法性。

  只是军政府的高层和他讨论过,如果不承认这批‘纸张是伦敦的、印刷是伦敦的、字是汇丰大班的’港币,那么不仅港府的信誉下跌,就是汇丰银行以后的信誉也会大受损失。

  就像陈光良所说的‘信誉是无价的’,这迫使他们开始不得不讨论——这件事的处理办法。

  当天的会面,摩士并没有表示出——他们汇丰银行有承认‘迫签港币’合法性的意思,其甚至透露出汇丰不可能承认的意思。

  但陈光良明白,下一次见面,汇丰银行要开出好的条件,才能稳住陈光良这尊大神。

  毕竟,一旦承认‘迫签纸币’,汇丰银行不可能马上能拿出那么多的‘外汇担保’,所以一定是希望持有这些货币的人,给与一个缓和。

  如今战争结束,汇丰银行依旧是远东最赚钱的银行,恢复实力也就那么几年时间,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时间。

  但承认‘迫签港币’已经迫在眉睫,否则信誉将困扰他们。

  “老板,深水埗这边有不少金山阿伯,他们拥有不少这边的物业。不过战争过后,这里有不少房子遭受破坏,他们要么无力重修,要么准备卖掉回内地养老,所以最近我们在这边也收购到不少物业。例如这里,原本是三幢物业,现在只有一幢在承租,总共占地5100平方尺,连同物业开价6万港币。”

  严宽为亲临一线的老板,汇报着工作情况。

  最近半年时间,长江地产就是买买买,旧楼也买,地皮也买。

  这个时代,港府还没有拍卖地皮的习惯,所以市场上的土地,大多数是以洋行和私人出售为主。

  陈光良看了一下,确实连废墟都尚未清理干净,亦还居住着人。

  “我们买下来后,租户要第一时间搬出,毕竟我们后续要修建五层唐楼。”

  “嗯,我们有专门的人处理这方面事情,不会有什么纰漏的。”

  买下来后,产权就是长江地产的,也不是陈光良不让这些人住,而是他们真的是在搞开发。

  可以说,战后第一时间重建和建筑的企业,那便是长江地产。

  “另外,长江地产的长期政策不变,那就是有机会就要将自有物业的旁边物业拿下,但不需要急,我说的是有合适机会。这个叫做并楼,我有预感,或许再过十年半年的,住宅会朝着天空发展,届时十层、二十层高的住宅,才是香港的主流。所以,我们要将周围的地皮,逐步发展成至少有2万平方尺这样的模式,形成一种企业运作的方式。”

  也就是说,今天买下这幅5100平方尺的旧物业,那么它四周相连的物业,也将在他们的购买计划之中。

  严宽点点头,说道:“嗯,这点我们一直记着。小于2万平方尺的项目,我们都会将周围的物业资料搜集,存放在公司里,方便后续的工资。”

  这样并楼之后,将来香港允许建高层住宅,长江地产也无需再斥巨资去收购旁边的物业。

  “嗯,你们做的很好。”

  随后,陈光良又视察了一个在建的地产项目。

  这个项目位于油麻地,它是一幅面积达2.6万平方尺的地皮,如今要修建成15幢五层高的唐楼。

  早期的唐楼(19世纪中后期开始),高2至3层,阔15呎(约4.5米),以青砖砌成,而屋顶是以木结构及瓦片组成的斜顶,唐楼旁则设有木楼梯连接各层,当中部分唐楼更有2呎阔的铁制骑楼。

  19世纪末期起,香港的唐楼普遍有3至4层,每层高4米,阔5米。设计方面,骑楼以砖砌支柱支撑,并跨出唐楼前的人行道。由于这种设计始于广州,所以当时俗称为“广州式骑楼”。

  到了1930年代,混凝土取代了砖成为了唐楼的主要建筑材料。

  而如今长江地产修建的唐楼,都是采取的混凝土,所以一些建筑材料都需要进口,包括钢筋、水泥等。

  不过陈光良觉得,七十年代后,再拆卸这些旧楼,期间也有二十多年,建筑投资高点是值得的。

  更何况,长江地产修建的五层唐楼属于新一代的‘建筑’,虽然外观依旧是粤式风格,但内部已经非常现代化——自来水、电等入户是必然的,还有佣人房、钢窗、抽水马桶等等。

  “晚一点,我们再讨论讨论承租部门的工作。”

  “好的”

  关于承租部门,陈光良也觉得有些管理混乱,打算好好整顿一下。不过长江地产一旦将1000幢楼的目标完成,承租的工作也必然非常庞大、复杂。

  届时,也需要一支精兵强将的队伍。

  而且陈光良认为,他们建的唐楼,每一层在750~1200区间,依旧对后面的香港来说,有些略微大了。

  有钱人承租一层,当然没有问题。

  但很多人只能租得起一间房,所以必然一层房子也要‘分租’。

  在前世,

  那么长江地产拥有庞大的物业,也要管理分租的情况,为了不乱,还是要提高管理素质的。

  视察完毕后,陈光良乘坐汽车,前往天星码头。

  九龙这边的汽车,是公司车,他每次来乘坐公司车去九龙各处考察。乘坐汽车,更方便保镖保证他的安全问题。

  当然了,陈光良现在也就带两个保镖和一个司机,并不打算夸张浪费。杜月笙到香港,也是带两个保镖,而陈光良毕竟自身拥有很厉害的本领,就是不带保镖,也没有人能绑架了他,带保镖不过是,尽量不要自己出手而已。

  但安保公司依旧有几十名保镖,自然就是保护他的家人了,多余的人手则在公司里做事。

  回到中环的德辅道平安银行大厦,发现严人美在他的办公室,陈光良并不稀奇。

  严人美的工作是,熟悉陈氏企业的运作,甚至心中记住未来的操作。

  见陈光良一身灰,严人美拿出毛巾,给他拍打起来。

  “又去工地啦?”

  “地产公司的事,不就是工地最重要嘛,万一下面的人质量搞不好,建筑材料的价格虚报,我岂不是吃大亏。”

  严人美笑着说道:“哪个属下敢骗你这个聪明的老板”

  “不是我聪明,而是我了解每一样建材的市场价格、质量等,大家知道我专业,所以才不可能骗我。要真是只知道在办公室里的老板,大家就是再忠心,也会想到虚报和应付的。”

  “这倒是”

  随后,两人在办公室里讨论起长江地产的事情,严人美也从陈光良的口中,得知公司的发展详细进展。

  更重要的是,陈光良说道:“这些物业,未来是只租不售。但如果内战开始,必然有大量的富人南下香港,他们会带走庞大的财富,可能是几亿美金,那我们的物业就是香饽饽;一旦XXX获胜,大家就会在香港定居,发展工业,香港迎来一波大发展,就好比租金的辉煌。”

  严人美问道:“那XXX就不收回香港?”

  陈光良说道:“恐怕你的疑问,也是很多南下富豪的疑问,所以他们不敢投资地产,而是继续投资实业,一部分人则热衷投机,让我们海派商人错失香港的商业霸主地位。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由于政体的不同,如果XXX还想和世界保持联系,而不封闭自己的话,必然需要一个开放的窗口——香港。默认香港的存在,而英国统治香港,也可以为内地带去一些商品和技术,这就是香港未来的地位——转口贸易,以及沪市企业家带来的工业。”

  严人美点点头,说道:“嗯,我明白了!”

  陈光良继续说道:“明白这些局势的发展,那我们就应该发展航运贸易、地产、工业、金融四个产业。其中地产方面,我这次购入大量的物业,而且是只租不售,就是预测将来的香港,一定会开放天空,让住宅也朝着天空发展。届时,高层住宅可以达到20层,那么我们的房子再慢慢拆掉重建,我们就能拥有更多出租物业。”

首节 上一节 317/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