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46节

  至于长江地产的总部大厦,准备在六七十年代,建在前世希尔顿酒店的地皮上。只要港府公开拍地,就没有他陈光良家族拿不下的地皮。

  “老板,全球的分部负责人都已经全部到齐!”

  在环球贸易的会议室里,吴浩略带激动的语气汇报道。

  从业二十年,环球贸易真正做到了‘环球’两个字。

  “一个个的汇报一下,各分部的贸易情况。”

  “是”

  接下来。

  纽约分行的负责人:“目前,我们将内地和亚洲的农产品,包括桐油、猪鬃、药材、丝绸等,贸易至美国;再将美国的工业品贸易至香港,包括机械、塑胶原材料、工业原材料、钢铁、铝合金材料等.”

  法国分行的负责人:“我们将法国的工业原材料、药品.”

  澳洲负责人:“我们从澳洲、新西兰采购各类山珍海味,包括鲜冻鲍鱼、鲜冻猪牛羊、鲜冻鱼鲜等,供应香港的批发商.”

  泰国负责人:“我们在太过采购大米,供应香港;采购糯米,贸易至日本;并在泰国成立水果罐头厂”

  日本负责人、越南西贡负责人、缅甸负责人、新加坡负责人、老挝负责人.

  短短的数年时间,环球贸易已经拥有800名员工,遍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部,形成一张庞大的贸易网络。

  这是一个很厉害的成就,相当于已经打造出一个‘供应链’出来,香港的零售批发商、旧楼饭店、各级加工制造商等,都已经成为环球贸易的客户。

  “内地的贸易情况呢?”

  此时,朝战尚未开始,美国尚未发出禁令,所以环球贸易还是在和内地做生意,只需要绕过台岛海军而已。

  吴浩说道:“目前对内地贸易萎缩,主要是内地自我封锁沿海,但我们的钢铁、工业材料、药品等,依旧源源不断的输入内地”

  陈光良点点头,能做一天是一天。

  “你们有没有新的想法?”

  香港区的负责人林高基,随即说道:“目前,我们掌握着香港的食品主要贸易品质和数量,我建议由环球贸易在港成立‘环球食品市场’,直接对外进行零售,并且力求开满港九。”

  相当于超市的前奏,陈光良很满意的说道:“可行,具体方案你们拿出来。”

  “是”

  此时的环球贸易,很多都是股东,陈光良大概占股75%,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更重要的是,环球贸易已经建立完善的养老金系统,真正做到让职员老有所依。

  陈光良来到荃湾青山道的‘新丰纺织工业园’。

  在去之前,他的车队特意在荃湾绕了一圈,只见荃湾在短短的一两年里,大大小小的工厂开了很多家,发展速度异常的快。

  原来,大概是受陈光良的影响,不少沪籍企业家在1948年就纷纷登陆荃湾,建立工厂。包括刘鸿生的华章毛纺厂、荣德生后人的纺织厂等,甚至陈光良岳父蒋振华,也在荃湾开了一家纺织厂。

  历史改变了一些,大家只能卖力的拓展东南亚的市场,其中印尼是东南亚的最大市场。

  而像新丰纺织,更是将产品卖到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进一步还想打入南非及非洲地区(英联邦)。

  抵达新丰纺织工业园时,这里干净整洁,这是陈光良旗下工厂的标准;外面的卡车繁忙,正在将产品运输至码头,然后准备出口。

  总经理童润夫,带着管理层,陪陈光良进入工厂考察。

  童润夫来港后,很快再次披挂,担任新丰纺织的总经理,因为他的技术和在纺织业的威望,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新丰纺织很多的技术人员,都是童润夫的徒子徒孙。

  “童先生,南方市场的进展如何?”期间,陈光良关切的说道。

  如今,新丰纺织是‘纺织染裁’一体化,即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四个体系。但就算如此,全部员工也就3000人出头,而且已经是香港当之无愧的纺织巨无霸。

  童润夫说道:“南非那边对布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每英寸布要有172根纱,否则课以重税。不过,我们已经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争取达到南非的要求,今年就准备吃下这个市场。”

  信心十足,不愧是华夏纺织业大亨。

  目前童润夫不仅担任新丰纺织的总经理,同时也是香港纺织公会的会长,是香港纺织业的领军人物。

  但童润夫对名利的要求不高,和他当初搭档的李升伯,来港后,是自行成立纺织厂。

  实际上,童润夫这些年赚的钱,再加上他在这个行业的人脉,独立建厂的问题不大。

  但童润夫依旧愿意替陈光良做事,这也成为一种美谈。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南非、印尼的市场,可谓庞大无比,香港纺织业要想突破,就必须打入这两个市场。”

  “嗯,这方面,新丰纺织走在大家的前面,以后也能带动整个香港纺织业的发展。”

  不知不觉,童润夫也已经开始融入香港的生活,主要还是受陈光良的影响,对对岸采取观望的态度。另外一方面,陈光良一直把香港比作桥梁,连接中西方,在香港也能报效国家。

  考察完新丰纺织,陈光良就坐在办公室里思考一个问题——他能为香港工业做什么?

  最后,他发现一个现实的事实——一旦朝战开始,香港的工业根本发展潜力有限,因为失去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所以他又任何远大的目标,都必须等到1954年后,才能成为现实。

  所以这四年时间,是香港的一个超级困难时期,前世甚至差点经济崩溃掉。

第376章 穷人 普通人 富人

  5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即将到来。

  但很显然,此时的香港大街小巷是随处可见的‘难民’,生活的艰难,大抵如此。

  此时的‘难民们’最渴望的是得到一份工作,哪怕薪水只有最低的三十港币,也有人愿意去做。

  深水埗的一处‘乐施会’救济处。

  这里正在‘放饭’,难民们端着碗,携家带口的正在排队,他们的表情都是属于比较麻木的,每天只能在各救济处等待‘放饭’,吃完就找个角落无所事事。

  华夏人是勤劳的,绝不是想做‘无所事事’的人,而是现在香港的工作真的很难找。

  “识字的、懂技术的,可以来这边登记一下,有合适的工作就可以上工了!”

  两名‘乐施会’的工作人员,放开嗓子的喊了几句,立即引起难民们的簇拥。

  真的能找到工作?

  那可是太好了!

  “姓名.哪里人士以前做过什么.识字吗?”

  “高凌丰,番禺人,以前是做建筑的,会木工、瓦工,最擅长的是木匠的活,认得几个大字,不多!”

  “嗯,清水湾那边要建个电影城,正好缺人,你去按照这个地址上门,看人家要不要你!”

  “好的,谢谢”

  高凌丰燃起了希望,回头连忙找到妻儿,汇报这个好消息。

  妻子一听,高兴的说道:“真的,那真是太好了,以你的手艺,肯定能留下来。”

  高凌丰看着妻子,以及一对儿女,担忧的说道:“就是不知道,这个工地方不方便家属居住。”

  妻子坚强的说道:“不方便我就在附近搭个棚子,总比现在一分钱赚不到的好。”

  高凌丰一下子有底气起来,说道:“对,只要能赚到钱,我什么苦都可以吃。”

  事实上,当高凌丰找到‘时代影城’的筹建处时,一切顾虑都已经不存在。

  清水湾的时代影城工地,周围多的是可以搭建棚户区,家属都可以安札;而高凌丰是建筑上的技术工种,每个月薪水可暂时达到70元,勉强可以养活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家属也可以打一些零工,孩子可以互相照顾。

  “总算安顿下来”

  “是啊,那个负责人真的好说话呢!”

  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在这个家庭荡漾起来。

  而此时的陈光良,也正带着‘保利建筑’陆元台一行人,以及时代影业庄铸九、陆涵章一行人,正在视察清水湾的100万平方尺土地。

  这些土地是以‘山地’为主,想要建筑,就必须移山劈石,工程量不小。

  “这个工程马上准备启动,我主要也是考虑到两个方面:第一,现在香港闲置人员剧增,这个工地启动,可以解决不少人的上工问题;第二,香港的环境稳定下来,时代影视城也确实可以考虑动工了。”

  众人突然明白,老板最在意的是第一条,因为时代影业根本不缺片场,北角园明山、九龙湾的片场,都是可以用的。

  庄铸九此时得意的说道:“时代影视城的规划,是由陈先生一手负责。整体分为两部份,一部分是影视基地——有六座摄影棚、四幢员工宿舍大楼、一座行政大楼、三个员工食堂.可容纳2000人,届时这里将成为亚洲的‘荷里活(好莱坞)’。另外一部分‘仿古建筑群’,不仅可以作为拍摄景点,而且还能对外开放旅游.时代影视城还有一座酒店,可供游客和公司选择。”

  谈及‘时代影视城’,众人无不佩服陈光良的规划和魄力。

  其实,就是在这清水湾开辟一个‘独立的城市’,整个开发期为8年时间,一旦开发竣工,整个清水湾都将成为高档住宅区。

  只可惜港府不傻,不会现在把清水湾的那些土地拿出来出售或拍卖。

  此时。

  香港政府规定,住宅建筑不能超过五层。

  好在清水湾的‘时代影城’占地面积超过160亩,相当的规模庞大,所以建筑物也没有必要超过五层。

  当然,由于工期有八年时间(边建边投入使用),后续还是可以修建一幢高层行政楼的,酒店也是那个时候修建高层。

  陈光良随后说道:“时代影城,是时代影业的一个重要性投资,也标志着我们时代影业的制片业务,要逐渐更加的重视质量、商业化。这几年,大家都在追求数量,认为拍摄出来,拿到东南亚就能赚大钱。但我这个人知道,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看多了垃圾电影,迟早有一天彻底就放弃我们香港电影了。所以,庄先生、陆经理,你们要重视这个问题啊!”

  他总是会在关键时刻,干预某一件事,不让这家企业一头扎进淤泥。

  这几年,‘快餐电影’在东南亚赚了不少钱,但这个‘快餐电影’能持续多久,陈光良心中有数;再过五年时间,粗糙烂制的电影,肯定就不会有人买单。

  所以有些事情,要提前纠正。

  “是,陈先生”

  众人纷纷接受,也佩服这位老板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发出‘最有力’的声音。

  事实上,时代影业的全局工作,是由庄铸九负责;制片、发行的业务,则是陆涵章负责;这些年,还家人很多优秀的管理层。

  看似陈光良一年都未必召开几次会议、到公司几趟,但对时代影业的整体发展,一切都是陈光良说了算。

  期间,陆涵章也是在陈光良面前,说道:“老板,现在的香港电影,是左右的派别之争,非常的厉害.”

  在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确实左、右之争非常厉害,而且左的电影很有市场。

  陈光良说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我们可以公开张榜,高价收购剧本。另外一方面,给我挖人,高价挖人,还有请胡蝶、阮玲玉出来拍拍电影,总之我们这个右,不仅要右到底,而且还要商业化电影。以后,我们每年要生产25部国语和15部粤语,但核心是‘赚钱的电影’。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就是票房毒药!拍电影就是为赚钱,就是做生意,要我们拍艺术品,我不如捐款给香港艺术中心和多做慈善。”

  老板的论调,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庄铸九、陆涵章等人,纷纷牢记这种纲领。

  陆涵章这个行业的老人,一直是跟紧陈光良的论调,此时也信心十足的说道:“好,我们一定牢记老板今天的话。”

  事实上,庄铸九这些年也真正的钻研电影,所以他把握全局时,对制片也有很大的分量。

  2月10日,星期五。

  今天距离除夕,还有一周时间,新丰纺织不仅为工人发了‘薪水加年终利是’,而且还发了‘大米和油’。

  整个荃湾的新丰工业园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

  白班的工人下班后,一般分为三波:

  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有巴士接送至九龙,然后他们自行回到家里;

  老职工或双职工家庭或部分管理和技术人员,可以步行至厂区的宿舍区,这里有后世香港‘公屋’式的员工宿舍。

  最后就是普通职工,工厂不会安排住宿,因为条件不够(工龄、技术是关键)。

  “师父,要不要我帮你拎回家呀?”

  几个纺织女工,围在一个女工的周围,打趣起来。

首节 上一节 346/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