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393节

  陈光良说道:“当然,我只想和汉考克先生交个朋友,并让汉考克先生更早的成为澳洲首富。”

  “哈哈,我喜欢陈先生这样的朋友。”

  汉考克考虑几秒后,脸上表情变化,随即主动的伸出手。

  这一握手,算是汉考克承认陈光良这个‘风险投资人’。

  随即,陈光良父子在这个农场做客起来,汉考克也安排陈光良父子亲自去考察皮尔巴拉铁矿山脉。

  此时,汉考克的女儿才3岁多,但他却和陈光良是同一年的人。

  三天后,在西澳洲的首府珀斯。

  陈光良正式和汉考克在律师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合约:双方成立一家企业——汉考克勘探公司,陈光良家族出资100万美金,占股20%。

  合同规定,汉考克的一切矿产投资行为,都必须在汉考克勘探公司进行。

  事实上,陈光良更加眼热后面的铁矿石开采。

  前世汉考克勘探公司获得特许权后,到处寻找投资人,但汉考克被三四十个矿产企业大骂‘滚吧,乡巴佬’。

  最后是英国的力拓决定投资,双方签署的协议也是:力拓要了大部分的矿产开采权,每年销售额的2.5%给汉考克勘探公司;汉考克勘探公司凭借这些特许费用,赚了不少的钱,后来其女儿凭借剩下的区域,一跃成为澳洲女首富。

  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操作的空间。

  回到香港的陈光良,得知一个消息——香港地产崩盘了,地价跌幅最高达70%。

  其实在半年前,香港的楼盘就已经卖不动,香港的开发商夸大了市场的需求,至少有1.5万个住宅单元的‘供大于求’。

  一方面,是昂贵的地价,住宅地皮每平方尺高达170港币左右。仅一副2万平方尺的北角地皮,业主开价便是350万港币左右。

  另外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原因,市场上每平方尺的楼价,也就在40~50港币每平方尺,一套房子也就3~5万港币。

  相当地皮价格涨得飞起,而楼价只有略微的上涨。

  好比地价350万,建筑费及税费、利息费200万,总成本高达550万;所建的住宅,一共也就只能卖出600~700万。虽然还有利润,但却经不起丝毫的风险。

  这种畸形的发展,再加上开发商盲目的扩张,导致了这场‘供大于求’引起的地产暴跌。

  首先遭难的地产商,是由沪市建筑商出身的李康节、奥门的何贤等人领导的‘港澳大联合’地产公司,李康节在这段时间,拿下很多北角的地皮,被人称之为‘北角地王’。

  但这家企业的很多资金,都是由何贤担保,向各家银行借贷。所以李康节的疯狂扩张,也导致奥门的何贤遭难,各家银行纷纷逼何贤还债。

  至于李康节,大家都知道他破产了,没有钱还了。

  其次遭难的是大昌地产的陈德泰,其也购入了大量的地盘,甚至还跑到北角去,和李康节争抢地盘。

  这仅仅是资产上千万的置业公司情况,倒下的也远不止这两家企业,这一波破产的地产公司不在少数。

  正因为如此,接下来该新的地产商崛起了。

  办公室里,陈光良叫来了副总理严宽,地产部经理陆孝清,以及长子陈文杰。

  “这一波地产下跌,不过是地产周期性的发展而已。长实集团需要从市场低价购入一些地盘,为下一波地产浪潮,提供地产原材料。”

  长实集团自然拥有大量的‘可重建地盘’,但显然不能吃老本,要便建便买,这样才有足够的原材料。

  严宽率先说道:“正好长实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综合性集团,每年的收入来自各方面另外一方面,长实集团目光长远,商业地产和发展地产同时发展.我们抗风险的能力,大大的加强。”

  当然,还有就是长实集团的底蕴和背景,才是根本。

  不然,发展那么多的商业地产,老早就被拖垮了。

  陆孝清说道:“我们只需等那些地产公司清盘,便可以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同时,在市场上可选择性的吸纳。”

  这是在人家伤口撒盐啊,不过说的也很有道理。

  像‘港澳大联合’、‘大昌地产’必然被银行追债,那么只能便宜拍卖旗下的地盘,长实正好捡这种。

  “行吧,你们去做吧!”

  他只负责指挥大举,具体如何做,自然有这些属下。

  此时他的长子陈文杰,也已经跻身管理高层,陈光良就更加的放心了。

第423章 技术产业

  回到香港后,陈光良随即投入到工作当中,虽然他一向是‘抓大放小’,但不代表他就真的‘放小’。

  所谓‘放小’,不是放掉小生意,而是在细节上交给属下去做。

  这一天,陈光良便来到旺角,视察了连卡佛百货与环球贸易合资的‘惠康超级市场’门店,这是两大集团企业的子公司间的一次合作。

  连卡佛百货、环球贸易都拥有丰富的‘供应链’经验,故两家企业的强强合作,非常的完美。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惠康超级市场’已经开了三家超级市场,都是在香港属于较大规模的零售店。

  走进旺角的惠康门店,里面的客人比较多,一看就知道非常的成功。而整体的布局,更是和后世的超级市场差不多,包括货架、小推车等,以及商品的布局和品种,都已经是现代化超市的水平。

  比起美国,惠康超市都更先进。

  “老板,这家门店主要是以小区居民为主,我们在生鲜、米油、牛奶等商品上,加以重视所以,这家门店的生意非常的好,每日营业额可达.”

  惠康超市的总经理王守元,在一旁陪同考察。

  他原来是环球贸易旗下连锁零售店的高层,经陈光良亲自的点名,担任惠康超市的总经理。

  而陈光良的另外一边,则是以为英籍管理层布鲁斯,他是连卡佛百货管理层,也被委任惠康超市的副总经理,负责供应链。

  连卡佛百货在西方采购及贸易上,拥有者优势;而环球贸易在亚洲采购贸易上,拥有优势。

  强强联手。

  “嗯,超级市场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一定是未来的零售业最大的模式。但此时,不管是英国,还是美国,也都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我们惠康能不能率先发展起来,就看你们管理层能不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

  就模式而言,陈光良已经将终极版本拿出来,剩下就该是这些属下的事情。

  “是,我们一直有在完善工作,尽力做到最好。”

  陈光良反问道:“那你觉得,想做好惠康超市,需要那几方面的工作?”

  王守元当即说道:“供应链、服务。供应链方面,主要是获得商品的多样化,以及控制商品的品质和成本.服务上,我们需要沉下心,做到让客人满意”

  “既然你们很有信心,那就去新加坡开一家超级市场吧!”

  “是”

  将惠康超市做好,将来的和记黄埔就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和记黄埔前世的优势是:港口、零售,而如今,环球集团正在积极推动香港的货柜码头事业,肯定要率先进入的;而零售领域,和记黄埔除了屈臣氏,目前也并没有其他的。

  当然,不重要归不重要,如果能收购下来,将来也是必须争取的。

  时间来到1958年。

  在过去的一年(1957),香港的‘港产品’出口,超过‘转口贸易’,成为一大新闻。

  这标识着香港从一个转口贸易的地区经济,变成工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经济,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贺的事情。

  而这个事情,比前世大概提前了三年时间。

  无疑,长江工业集团是其中最关键的代表,其次的原因还有就是这一世来港的沪市工厂主更多(裙带效应)。

  长江工业集团再次创造记录,获得足足5000万港币的利润,仅塑胶花一项就获利1500万港币。

  在这一阶段,工业比地产更赚钱,而且赚的多得多。

  前世,在五六十年代,开工厂也是不输给做地产,只是很多大工厂主没有及时转变,进入地产行业。但只要进入地产行业,无疑都是属于大地产商了,像是陈廷骅的南丰集团,李家成的长实集团,都是从工厂主转变成地产商。

  元旦过后。

  在华泰塑胶厂的会议上,陈光良主持会议。

  总经理苏东生汇报道:“塑胶花在过去的一年,出口总额在1.5亿港币左右,预计占全球的95%份额。而我们华泰塑胶花占香港的35%份额,出口总额超过5000万,利润率在30%”

  远超纺织、成衣的利润,塑胶花一开始的利润甚至达到过60%。

  不过随着香港塑胶花工厂的越来越多,利润率自然持续走低。

  陈光良随即说道:“表面上看,这些数据都在说明——塑胶花蒸蒸日上,但我们也需要看明白这里面的隐患。”

  塑胶花的负责人麦高雄,当即说道:“是的,工厂越来越多,大家不惜以低价格竞争,所以利润率还会继续下跌。不过在出口方面,我个人认为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有些水平,陈光良很满意这些属下的自主思考能力,充分说明他放权,有利于大家的成长。

  当然,他一直在关注,就好比这场会议一样。

  陈光良说道:“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不做讨论。不过,我觉得也不是没有一定的挽回余地。就拿利润率的事情来说,我觉得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布局。”

  闻言,大家陷入思考。

  稍后总经理苏东生说道:“既然塑胶花的出口继续增加,但塑胶花未必能长盛久不衰。所以,我的建议是:将部分工序,让公屋里的居民完成,我们以计件的方式,付给他们酬劳。这样做的优势有:第一,我们对工人本身比较优越,成本较高其他工厂,但塑胶花是一个低门槛的产业;第二,我们无需再招募人手,大大的节约用工成本;第三,让更多的家庭获得收益,能者多劳,大家双赢。”

  陈光良马上说道:“这个模式很好!要尽快实施。另外,芭比娃娃的生产,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

  众人纷纷附和,达成这个效应。

  实际上,这就和后世的‘临时工’有着相同的原理,减少用工成本。

  接下来,陈光良说道:“目前,世界上的玩具,逐渐转变为塑胶材质。我希望华泰玩具厂,也要多研发新的产品,魔方是一个,但积木玩具也要涉猎。而这个积木玩具,说起来就和我们古人的鲁班差不多,就是利用卡、锁的方式.马上成立这样的一个项目,专门研发和生产.”

  不断的推动新产品,才能发展。

  虽然乐高握有一些专利,但不足以在行业里一家独大,更何况香港本身也是山寨工厂地区。

  另外,长江工业集团也握有不少专利,包括塑胶花、拉杆行李箱、方便面等等,但海外一些地方的维权,依旧很困难。

  “好的”

  大家干劲十足,毕竟公司的创意是一个接一个,大家也渴望跟着这样的老板做事,有干劲。

  日本大阪。

  在大丸百货里,‘康师傅’方便面的总经理马嘉柏,亲自带着华、日员工,摆了一个推销车。

  元旦过后,‘康师傅’方便面进军日本,意图以最快的速度,攻占日本市场。此时的康师傅方便面虽然有专利权,但一旦这种产品成为日本,乃至亚洲所喜欢的食物,那么势必也不能保住。

  很简单,对手可以用‘垄断’来反击,届时康师傅除非不进入当地市场,否则就不可能大脑一场。

  就好比前世的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后,日本后来几十家方便面产商纷纷发起联合反击,逼迫安藤百福不得不公开专利权。

  而陈光良自然也考虑到——与其死守专利权,还不如在市场上打压其它产品。

  一个鸡汤面,前世卖了几十年才有新口味;一个桶面,也是十年后才出现所以,不管是在创新上,还是在实力上,康师傅都有实力成为一家全球性的方便面。

  “先生,要试一试新产品嘛,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食物”日籍员工卖力的介绍道。

  一名日本人好奇的看着锅里煮的面条,笑道:“这不就是面条,为什么说是新产品?哈哈”

  日籍员工马上指着旁边开封和未开封的方便面,说道:“这叫方便面,它可以在三分钟之内用开水泡熟,并且它是鸡汤味,可以马上吃。”

  此言一出,四周的人纷纷围了上来,随即,工作人员开始每人分一分试吃。

  “美味”

  “呦西,大大的美味!”

  亚洲人口味相同,所以方便面的推广很轻松。

  看到顾客们纷纷满意称赞,马嘉柏也是松了一口气,此次方便面进军日本,说服多个百货公司允许他们入场,并推销。

  一旦被日本人接受,那么那些零售商就会疯狂的订货。

首节 上一节 393/3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