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67节

  第一,现在顾竹轩和几大车行正闹得不可开交,无瑕顾忌长江车行的扩张;

  第二,如今大照会牌照400大洋,市场愿意出售牌照的小车行和个人多了起来,正适合拿牌;

  第三,黄包车是他们的老本行,各方面经营更上手。

  至于出租车,如果只是做‘抛岗(野鸡车)’的生意,不需要太大的代价。

  “好”

  众人并不反对,反正大方向还是老板说了算。

  陈光良点点头,随后说道:“看看市场有没有出售牌照的,我们准备新的项目!”

  何向东马上说道:“有的,不过现在零散居多,可以考虑分散购入。”

  “行,即这样说定,争取上半年再扩张个50张大照会。”

  “是”

  如今,长江车行总计是355辆黄包车,其中野鸡车57辆(假牌照或无牌照)、小照会40辆、闸北牌照5辆,余下的253辆便是大照会牌照。

  朱广生拿到愚园路(1136弄)的‘道契’后,第一时间守信的和长江地产进行租赁签约,双方就在长江地产的写字楼里签合同。

  “陈老弟,说实话你不租赁这幅土地,我还不想投资它,毕竟心里没谱。现在你租赁下它二十年时间,我十年就把它的本钱赚回来了,哈哈!”

  朱广生很是满意的签署上自己的大名,和盖上自己的指印。

  购买这幅地皮,对朱广生来说,也不是拿出一个小数字,他也是凑了一下才拿出来的;毕竟前面已经投资沪南的一幅地皮,以及还购入了愚园路608弄的公寓(二十年租赁权)。

  如今两幅地皮在手,他的想法很简单,等沪南那边的地皮涨两年后,就准备卖掉,保留愚园路这十二亩地皮就行;等到二十年后,还可以连同地上的建筑物一起拿回来。

  陈光良也签署自己的大名和留下自己的指印,并回应道:“合作共赢嘛,一般持有土地者,基本都是租赁给工厂。而工厂一旦搬走,业主不能利益最大化。如今我们将合作性质更改为住宅,业主才是最大受益。”

  朱广生点点头,他投资地皮是为什么?

  无非就是为了作为‘传家宝’,如今有人在这个传家宝上再加个传家宝,自然很有诱惑力。

  “嗯你发明的这个地产模式,一定会风靡沪市的。”

  实际上,也有地皮业主将其租给企业作为‘商业用途’,例如南鲸东路的土地业主,将其租给‘新新百货’,盖了一幢大楼,合作方式也是租满多少年,连建筑物一起归还业主。

  当然,租给工厂的租金肯定要的高,不可能十年回本,毕竟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高回报’。

  而租给商业和住宅的租金,可以适当的降低不少,因为业主看中的是到期后收回上面的建筑。

  “多谢你的夸奖”

  确实,如今陈光良已经成为沪市的一个‘小名人’,多少地产商纷纷前往愚园路608弄打听消息。

  一旦这种模式被大家吃透,沪市将掀起一股‘地产热浪’。

  因为目前的情况是:持有优质地皮的业主惜售,但自己又无开发地产的经验和魄力;地产开发商买不到足够优质的地皮,或者是资金不足。

  而‘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无疑可以解决这种情况。

  “这是沪市商业储蓄银行的票据,你拿好!”

  陈光良将一张5000大洋的票据递给朱广生,这是押金一年、租金一年的钱,这钱是临时抽调的,等这个项目收回资金,自然要偿还给其它项目。

  朱广生高兴的接过来,刚刚花掉28000大洋不到,如今又收回了5000大洋,心情更好了。

  “对了,合同上说,我可以监督建筑施工,以保证建筑物至少三十年。是吧?”

  “当然,这是老哥的权利,我可以两边工地都开放给你,作为比较你放心,我们按照三十年标准建,实际上就是一百年都可以用。”

  “哈哈,那我就放心了!”

  一百年,怕是二十年后就不属于你,当然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人民’。

  不过,这事不怪陈光良坑人家,毕竟谁知道二十年后,朱广生走不走?

  就算朱广生要走,这个项目起码也为他赚了二十年的租金不是!

  当然,抛开所有的一切不谈,民国政府也会让大家的货币贬值,所以更不存在什么了。

  大家虽然是朋友,但陈光良做事也问心无愧。

  拿到租赁合同后,陈光良组织了长江地产的职员开会。

  “预算要尽快做出来,这关系着长江地产今年的实际利润。”

  郭德明连忙说道:“没问题,下旬一定可以拿出来具体的预算。”

  这个预算包含方方面面,不仅仅是造价,还有每层公寓的售价,长江地产该如何向银行支取‘建筑款及其它款项’,最后一定要在支取的费用中,将长江地产一年的利润给加进去。

  陈光良要的就是这一笔钱——建筑费利润,比如‘幸福家园’的第一年利润预期是5万大洋;至于后面每年的租金收益,只能是个补充而已。

  “这个项目总计是12.12亩地,我们要建成39幢洋房,设计方面继续采用鱼骨形分布.”

  这种老弄堂,不会考虑停汽车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黄包车可以专门钻巷子,而出租车不能去巷子里接客。

  这一次,长江地产更是将地皮最大化利用,幸福家园是15亩地45幢洋房,而这个项目是12亩地39幢洋房;而且,这个项目有一幢洋房是陈光良留给自用的,占地面积怕是得需要半亩地,这就更加让其它房子拥挤了。

  甚至,洋房之间本来就是连接在一起的。

  当然陈光良的那一幢,造价不会高的,也就是普通的砖木结构,五千大洋都用不着。

  而这个年代的那些超级富豪,建造自己的别墅时,动辄都是10万~30万大洋,简直堪称一幢南鲸东路的一幢写字楼造价。

  造价如此高,主要是因为很多建筑材料都是采用进口的,再加上建筑物巨大,故造价几十倍的增长。

  期间,郭德明建议道:“老板,如今沪市地产上涨,租金也在增长所以,虽然这个项目距离靖安寺有一段距离(约1.5公里左右),我建议售价不必减少!”

  假设5月份开始出售,那么距离幸福家园开盘有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时间不说整个沪市地产在上涨,就是愚园路也被炒热起来。

  郭德明的建议,便是根据这些依据,当然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例如现在房屋缺口大,中产阶级需求旺等。

  “可行,售价一样!”

  短时间内,供需的关系让陈光良很有信心卖掉!

  当然,估计三年后,沪市的洋房供需关系就会打破,并不是说大家都有住房,而是中产阶级的需求已经饱和;如果再碰到‘第一次淞沪会战’,怕是有一波大暴跌。

  举个前世的例子:1930年后,为了给大陆银行的资金寻找出路,谈荔孙与哈同洋行签约了一块地皮,建了一栋大楼(大陆商场),本想着大赚一笔的,可是在一年后,淞沪战争爆发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让大陆商场亏损严重。大概数年后,大陆银行没办法只能低价售卖给哈同洋行,还要赔付现金30万元。(在大陆银行投资房地产的这个项目上,谈荔孙不仅白送了一栋大楼,还贴了30万,总损失百万元的巨额)。

  充分说明两件事:第一,世界经济危机要在1931年后才影响到华夏;第二,第一次淞沪战争影响很大,不仅毁灭了闸北,更让沪市地产蒙上一层阴影。

  ‘幸福家园’项目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为陈光良带来很大的荣誉,报纸也时不时报道这个项目的模式,虽然还不足够的详细,但通过‘分室出售、到期还本’这八个字,还是让很多地产商开始学习起来。

  更有报纸报道出,这幅土地实际上是租赁的,而所谓的长江地产,不过是一个年轻人找了一个会计师、一个建筑师,三人仅拿出1000大洋,便完成了这个项目。

  一时间,不仅是‘幸福家园’成为沪市地产商学习的对象,就是陈光良本人也开始被很多人熟知。

  这不。

  陈光良本打算将愚园路的新地产项目,和沪市商业储蓄银行合作,所以联络了老朋友李寿民;结果李寿民做不了主,便直接向沪市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汇报。

  结果就是,陈光甫要亲自和陈光良会面。

  要知道,陈光甫可是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又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光头筹募军饷。

  双方是在沪市商业储蓄银行的总经理办公室里会面。

  甫一见面,陈光甫就打趣道:“我是以字行世(字光甫,名陈辉德,外号阿德哥),但我们前面两个字是一样的,不过我怕是足足大你二十多岁吧?”

  陈光良随即回道:“我是1910年2月生的”

  陈光甫愣住,随后说道:“才十八岁?”

  由于平常陈光良打扮较为成熟,给人的感觉是二十岁出头的样子,所以陈光甫才如今惊讶。

  “嗯,出生社会较早,14岁来沪市讨生活!”

  陈光甫马上关心的问道:“你读过几年书?”

  陈光良回道:“三年私塾,不过后来一直有自学,能用英语交流。”

  这种事情就是也好拿出来‘炫耀’,因为才不能给人看轻。

  陈光甫顿时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并说道:“我其实一开始也就是读了几年的私塾,便去一家报关行(洋行)当学徒,刻苦学习英文,后考入汉口邮政局。会后留学美国,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1909年毕业后即回国。这充分说明一件事,只要肯上进,总是能有机会学习的。”

  陈光良点点头,他实际上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只不过是前世的大学生,更何况还多那么多年的见识和阅历,比这个时代的成功商人丝毫不输。

  虽然说不能小看‘古人’,但更不要小看一个‘现代人’。

  聊完私事后,陈光浦便询问道:“关于‘幸福家园’的地产项目,我是有研究的,不过肯定还不算全面。不如你详细给我讲一遍,这个合作模式,如何?”

  “当然”

  随即,陈光良将十六字真言‘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详细的讲解出来。

  “啪啪.绝了,你这一下算是将地产盘活了。”

  原本,拥有地皮的业主只是‘纯投资地皮’,即将考虑将地皮‘高价时出售’、‘租给工厂或企业’,但实际上大多数地皮都是长期空置。

  而地产商方面,一边需要寻找有前景的地皮,斥资买下来,一边还得筹集庞大的建筑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房屋购置契税’在5~9%左右,相当的高;但租房的却不需要交税,但房东要交税。

  所以,地产商开发的项目,都是用于出租,鲜有拿出来出售的。

  ‘幸福家园’也是‘出租性质’,不涉及产权的交割,所以不需要缴纳‘契税’。

  陈光良趁机说道:“所以我又寻觅到愚园路的一幅12亩地皮,打算兴建39幢洋房的新式里弄,想让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来作为我们的‘担保人’”

  这个担保,对银行来说也没有风险,虽然一开始地产商会将业主的‘本金’抽走一部分,但实质上抽走的资金是用于建筑部分;一旦发生意外,银行可以将建筑收回,用于担保部分。

  更何况本质上,业主的资金是存入地产商的账户,是地产商的钱。

  陈光甫最后很爽快的答应,说道:“可行,这个项目就我们上海储蓄商业银行来为你们做担保。就像你说的一样,我们不仅多了一笔存款,也会得到一些中产阶层的青睐,双赢嘛!”

  当上百名业主存入金钱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账户上后,后期就会对这家银行了解,自然为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第98章 光明正大

  取得地皮业主、银行的合作后,长江地产的第二个地产项目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就是只差让业主买单这一步。

  在开盘前,自然要好好的策划一番,这样才能让业主心甘情愿的买单。这个项目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有前面的‘幸福家园’作为样板,买家更能感受到这个模式的优越性。

  而陈光良也是思索一番,便将第二个家园命名为‘阳光家园’。

  虽然‘幸福家园’和‘阳光家园’都是后世最多的小区名,但如今用上也算是符合时代性,而且等到2024年还在的话,算得上是全国这两个名的小区鼻祖。

  另外。

  阳光家园要建39幢房子,其中一幢是陈光良的自留地,但他也会出钱购入;这样算下来,相当于是117层,销售总额预计是48万大洋。

  还是按照老规矩,在建筑费里面加点钱,算是长江地产今年在这个项目的利润,大概是四万多大洋。

  这样一来,‘幸福家园’和‘阳光家园’就可以为长江地产在一年时间创造9万多的利润。

  非常的得劲!

  辛辛苦苦经营车行一年,陈光良也就赚这个钱的一半左右,实在是不能相提并论!

  “元台,让庄俊事务所那边抓紧时间设计图纸,我们要争取4月底开工。”

  陆元台连忙点头,说道:“好,我马上去催。不过应该快的,图纸都是从幸福家园那里套下来,再改变一下,这个月底肯定好。”

  陈光良马上说道:“月底我们都要登报了,楼书什么的也要建筑图,反正让他们抓紧!”

首节 上一节 67/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