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闸北毕竟是顾竹轩的老巢,长江车行也不过是分一点羹而已。
“多少钱?”
“按时间收费,每小时4元,再加10%的小费。长江出租,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一个男人带着妻子及一对儿女,基本都没有怎么犹豫,就选择出租车。
很简单,如果是黄包车,还得分开乘坐。
就这样,长江出租的第一笔生意诞生,再张二河的带领下,一家四口很快上了外面的长江出租车。
司机汪雍达见有生意上门,主动下车替客人开门,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服务。
没办法,公司是这样培训的。
汪雍达原来也是开出租的,被长江出租车招揽后,薪水的模式改变了一些,首先是有一笔25大洋的底薪,然后再加10%的小费。
这样一来,一班12小时就算只运行了4个小时,他一个月也有73元。另外,公司还有全勤奖、年终奖,反正是各种福利,前提是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先生,你们是第一次来上海?”
客人不仅拖家带口,而且还带着两个箱子,一看就是来上海定居的。
“是呀,北边战争不断,打算来这边定居。”
“一看先生你就是知书达理的人,来上海可就对了,这边经济和文化环境,都比北方好的多。”
男人笑道:“没想到,你们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服务还挺热情的。”
“谢谢先生夸奖”
在等待警察交通信号的时候,汪雍达递上名片。
“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名片,以后叫车看电话联系的!”
“好”
男人心里则想着,我这生计还没有找到着落,哪里舍得做这么昂贵的出租车;今日要不是拖家带口的,这几块钱都舍不得,做黄包车能便宜不少。
贵确实贵,黄包车一小时才五角,出租车一小时则4.4元。
但长江出租车的服务质量,确实让男人感觉,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他们感受到第一抹阳光。
电话里,传来叫车的生意,长江车行的接话员立即传达给调度,随即基地的汽车便驶向目的地,是一户有钱人家。
陈光良看着这样的模式,发现一些猫腻。
这个年代的电话还需要‘人工转接’,若是将某接线生买通,岂不是叫车电话可以变成一种抢生意的手段?
比如有人叫银飞公司的电话,只要买通负责银飞公司电话的接线生,等接到通知,第一时间跑去接客人;那么,银飞公司到的时候,客人都已经被接走了。
这是一个BUG,当然此时不是陈光良考虑更多的时候,毕竟他现在首先是要积累足够的经验。
在长江出租总行待了一天时间,陈光良也确定生意还不错,至少有得赚,就放下心来。
一开始,他也没有敢投放很大的广告,就花了60个大洋在一家报纸上打了三天的广告,算是宣布这家公司成立了。
后续肯定会继续购入出租车,但却不是那么急迫,先经营一阵后再说。
“老板,要不要给你安排车?”见老板要回家,梁孟起随即问道。
有眼力见,是他的优点之一。
陈光良也是看中梁孟起的‘上进心’,才将他从一个文员提拔到出租车公司来做事。
“不用了,我坐黄包车,今天生意看起来不错,万一车不够怎么办!”
梁孟起识时务的说道:“确实生意都不错,闸北火车站、跑马厅的两辆车也有不错的业绩。接下来,就看三天广告后的情况了,不过想必问题不大,出租车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嗯,所以你们要做好企业的文化和服务水平,以后我准备大肆投资的时候,要有一直过硬的队伍。”
“明白”
陈光良随后便起身离开公司,如果车行这边生意好,还能动用5000大洋购入二手车。
不过话说来,一直购买二手车也不是个办法,后期还是要陆续购入新车。
第113章 实业救国
顾竹轩和工部局的关系终于打赢,这场官司打到了英联邦最高法院。
最终在两位外籍律师的帮助下,经最高法院裁定工部局败诉,并赔偿天蟾舞台的拆迁损失费十万银元。
这件事对顾而言是名利双收,十万银元的赔偿费使顾不但没有蚀本,反而大赚了一笔;另一方面,顾状告工部局获得成功,使很多视租界势力为太上皇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不得不称他真有‘牛皮’。
而‘顾四牛皮’这一绰号也就这样被叫开了。
顾竹轩也是春风得意,并在胡北路203弄迎春坊13号的别墅里,举行了盛大的晚会。
陈光良也被顾竹轩邀请在列,而今天到来的嘉宾,基本都是上海滩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杜月笙、黄金荣到在受邀的名单。
“光良,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黄先生这位是杜先生”顾竹轩也是将陈光良视为门徒,来向他的两位‘上司’做介绍。
不错,顾竹轩虽然被一些人认为是‘四大亨’之一,但顾深知自己势力远不及‘三大亨’,因此他竭力与他们搞好关系,尤与黄金荣私交甚笃。
黄金荣听完介绍,并没有在意一般,甚至连顾竹轩的面子都不想给,没有理睬陈光良。
反倒是杜月笙笑着说道:“我知道你,陈老板,最近在地产界很有名头,在愚园路搞了两个新式里弄。对了,听说你还想盘下《商报》,和我那‘门徒’洪雁宾竞争一番。”
实际上,这些都是他顺势听到的一些事情,但他却可以记下来,作为交际的一种。
陈光良知道,在上海滩混,可以不和顾竹轩打交道,但绝对不能不和杜月笙打交道。
所以,他连忙说道:“杜先生好记性,似我这等人物也有印象,在下确实和洪先生熟悉,也很佩服洪先生的聪明才智和勇毅果敢。”
洪雁宾何许人也?
陈光良现在有一些印象了,绝对算是杜月笙后来手下的第一门徒,视为‘接班人’的存在。
例如‘杜家祠堂’便是此人担任‘总务’,后来杜月笙的大儿子结婚便是此人总干事。
听到陈光良的夸奖属下,杜月笙顿时心生好感,毕竟至少说明陈光良看人的眼光是没有错。
他便说道:“好,你们以后可得多接触,他也是很欣赏你!”
“是”
杜月笙这句话也不简单,隐约有挖角之嫌。
陈光良若和洪雁宾熟悉,那岂不是也相当于‘跳槽’杜门。
当然,顾竹轩也并没什么表示,他知道陈光良也不算他的门徒。
更何况顾竹轩还知道,陈光良此人不会轻易拜任何人的上门。至于他为什么能容忍这种情况,很简单,陈光良一直在为他赚钱——他投资的闸北地皮和租界地皮,已经升值很多。
随后,陈光良便识趣的离开,和其他宾客认识。
说实话,他还真不怕这些‘流氓’,但也不想去‘招惹’。
不怕的原因是,凭借他现在的身体素质,暗杀谁,谁都是只有死命一条,包括华夏最有权势的人和日本侵华最高长官,因为他是‘超人’。
不想招惹的原因是,陈光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体秘密,只想做好生意,打造一个百年豪门。
所以,不逼到绝境,他不可能‘落草为寇’的。
当天晚上,顾竹轩的府邸可谓‘流氓头子’聚会,包括‘三大亨’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还有青帮‘通’字辈季云卿(季是曹幼珊的门徒)等人。
所以,陈光良表现得异常低调,并不主动结识其他人。
毕竟他现在可算是‘洗白’,不再单单是一个‘车行老板’(这一行都基本涉ǔ鹿饬迹酋疑碇恋夭纭�
参加完顾竹轩的宴会后,陈光良乘坐黄包车前往愚园路住处,而没有选择浪费出租车的时间。
最近出租车的生意还是不错的,一辆车平均每天能运行10小时左右,差不多收益一天有30元;扣除所有的成本,每个月能有四五百的收益,相当于半年就可以回本。
当然,陈光良做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汽车可能出现问题,那维修费可就不得了。
不说零部件要被英国人宰一笔,就是这个时代的汽车维修工都是穿西装、吃西餐的,这就是是很大的成本了。
当然,陈光良其实会处理一些汽车问题,但他身价摆在那里,不可能去修车的。
黄包车上,陈光良比较清醒,他一般不会把自己喝醉;后面跟着两个保镖,也坐着黄包车,警惕四周的环境。
如今陈光良也算个‘有钱人’,谁知道有没有人绑架的,所以陈光良出门在外,两个持枪保镖是少不了的。
顺利回到愚园路的住宅,结果又是表妹杨秀英伺候他洗漱,看样子没有完全死心,还美其名曰姑妈年龄大了,她来伺候陈光良的生活。
这样一来,陈光良干脆也不再警惕什么,毕竟他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生活还是需要人照顾的。
“好了,去睡觉吧,天也晚了!”陈光良洗漱穿戴好之后,坐在书房里,对杨秀英说道。
他每天晚上十二点后才会睡觉,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作息时间一向如此。
或许身处乱世,让他总是拼尽全力。
杨秀英穿着民国的学生裙,来到陈光良的书桌前,好奇的问道:“表哥,你已经如此富有,为什么还这么努力?”
不仅仅努力,而且还很自律。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男人,如果有钱有势,基本都是玩很多女人。
陈光良笑道:“我如今算什么有钱,不过是小有资产而异。更何况你表哥希望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风景,仅此而已。”
杨秀英摇着脑袋,不知所云的说道:“表哥你要去爬山?”
陈光良莞尔,说到:“叫你多读书,就是不要出现这种场面。我的意思是,只有一个人的财富更加的雄厚,社会地位更加的高时,他的眼睛才能看到时间更多的东西。例如你知道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英国,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杨秀英似懂非懂,她最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的表哥野心很大。
“去吧去吧,脑子里少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多学点知识,表哥不会害你的!”
陈光良总是教诲自己的弟弟妹妹,他本人也做到了‘不急于女色’的道理。毕竟他才十八岁多,而且前世又不是没有享受过,所以根本不急于一时。
民国的名媛美女确实多,但也得有实力去染指,不然终究会适得其反。
“喔,那我去睡觉了,你也早点睡!”
“去吧”
待杨秀英离开后,陈光良平复一下心情,毕竟这个年龄的杨秀英,又是民国的学生,对陈光良还是有点诱惑的。
男人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正人君子’,要是他一不小心松懈,那可真得害了自己的表妹——正是读书的好时机。
其它倒没有什么!
接下来,陈光良在书房里思考起事业来。
如今,黄包车行、出租车、地产、地皮等生意,都已经走上正轨。
他本来想办报纸,但现在一时间找不到好的切入口,所以干脆等后面洪雁宾、黄春荪转让时接手。
实际上,陈光良最喜欢做的是‘实业’。
他的身体虽然是‘超人’,可以为这个民族做出很大的贡献,例如刺杀日本侵华将领什么的;但是,历史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虚无的历史主义’更是域外天魔404的大忌。
所以,不管是改变历史,还是海外建国,都是‘域外天魔404’的大忌,陈光良也不能动摇。
但陈光良的拳拳报国之心,还是没有被浇灭的,所以‘实业救国’这四个字是他目前的座右铭。
地产算是‘实业’,陈光良发明的十六字真言‘租地造房,分室出售,到期还本,屋归地主’,模式一旦被诸多地产商模仿,一定可以为上海提供更多的房屋,将来很多人至少有个住所在,整个社会的环境也有可能好一点点。
同昌车行制造厂,也算是‘实业’,一旦投入生产,可以避免很多‘黄包车夫’因为劳累过度而早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