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9节

  实际上,他黄包车的牌照,就是巡警查,也不会查出来的,这是李超的原话。

  很显然,有个交通科的人做合伙人,简直是太方便了。

  晚上六点,交班的时候。

  今天是‘长江车行’运营一周的时间,所以九个车夫全部来到番瓜弄的一处空地,三辆黄包车也摆在他们面前。

  陈光良说道:

  “开一个短会。我想大家都明白,你们都是长江车行的股东,所以和以前拉车不一样,你们需要更加的有责任心和努力。”

  “第一点,我们尽量要保护好黄包车,保持干净,保护好车身,这是大家的共同资产。还有,尽量不要黄包车离开自己的视线,难免有人眼热我们能赚钱,而干出什么坏事来。”

  “第二点,我们自己也要尽量的保持干净,多用湿毛巾擦汗多面带笑容。就拿我现在来举例,只要我站在那里,不管周边有多少辆黄包车,客人习惯性都会走向我,乘坐我的车。道理很简单,我和车都看起来更干净。”

  “第三点,为了增加长江车行的收入,我打算让车夫推销一些商品,包括汽水、香烟.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后面我会专门找大家培训一下.放心,卖出去也有你们的提成。”

  众人一边听,一边记,还一边高兴。

  因为陈光良总是说‘大家都是股东’,让大家的归属感非常强。

  前面两点,陈光良从开业时就已经是时常叮嘱大家——提高服务和安全意识。

  实际上,对于其它车行来说,车夫赚多少,和他们无关,所以哪里会管你‘竞争意识’。但陈光良不一样,他是真心希望手下的车夫,能赚到更多的钱,提高生活质量。

  后面这一点,是陈光良最近想出来的。

  通过兜售小商品,来获得更高的收入。

  客户坐在黄包车上,或许口渴,或许想抽烟,或许想吃点零食,这是很有可能的。

  车夫也可以推销一些商品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车行也可以获得一部分利润。

  可谓,一举三得。

  何向东再次第一时间站出来说道:“陈经理讲的,都很有道理。最近碰到王氏车行的人,总是向我们打听事情,王老板可不是个好人,别看他平常笑嘻嘻的,所以大家要多注意黄包车的安全。”

  众人纷纷点头。

  “好,那就出发吧!”

第12章 背景

  “老板,我们已经了解到一些事情。陈光良确实也成立了车行,一共拥有三辆黄包车!”

  王承运被惊讶的不行,一口气买下三辆,手笔很大。

  “都是野鸡车吧?”

  属下摇摇头,说道:“全部是有‘大照会’的合法车,听说陈光良得到‘工务部’交通科的人欣赏,还得到一名大学教授的资助,所以合伙成立了车行。”

  王承运顿时被惊得站立起来,不可置信的说道:“交通科的也参股了?还有教授资助他?”

  “对,不然他们根本拿不到牌照。而且,他们的车子基本保护得很好(三班倒、不休息),我们没机会偷。”

  王承运摆摆手,说道:“先不要急着下手,现在事情有些复杂了。”

  既然人家有背景,他贸然出手,也是不好得的。

  交通科,不就是专门管他们的部门么!

  若是得罪了交通科的人,哪怕是个普通职员,王氏车行的麻烦也会很大的。

  除非,来更阴的。

  属下点点头,说道:“确实不好下手,他们的三辆车一天二十四小时在路上跑,根本就没有什么停放处。”

  王承运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

  租界虽然鱼龙混杂,但总归是有秩序的。

  车行对付普通黄包车夫,一般是通过偷车,勾结巡警来打击。

  但如今,陈光良也是开设的车行,自然不会轻易被拿捏的对象了。

  陈光良交班后,来到二舅家吃饭。

  他还是将生活费交给表妹,然后不用烧饭。

  可惜最近表妹杨秀英对他可不怎么友好了,见面先是冷哼一声,然后端着饭菜也是很不客气的放在他面前。

  “小丫头片子,一天心思还挺多。”

  陈光良吃着可口的饭菜,不忘教育做饭的人。

  杨秀英的长相确实不合陈光良胃口,更何况又没有读过书,两人肯定不能结合。

  “总比你做了老板,就翻脸不认人的好!”

  杨秀英气鼓鼓的坐在陈光良对面,搬弄着手指。

  陈光良笑道:“我哪里有不认人,你老子我二舅现在是我的合伙人。等我们赚到钱,你也可以搬到那些房子里去住,吃香的喝辣的。”

  杨秀英一听,顿时惊喜道:“真的能搬到那些房子里住?”

  他们住的,都不能叫做房子,只能叫做‘棚’。

  沪市的住宅应该可以分为四等:

  第一等,独幢洋楼。住这种的,基本上有私人汽车、司机、佣人等,主人也基本是大商人,非富即贵。

  第二等,住公寓。能住得起也不简单,但租赁时一般需要一笔顶手费,差不多要在四五百大洋;然后就是租金,一个月估计得一百大洋以上。像是鲁迅、徐志摩等,便是住的这样的公寓。

  第三等,住亭子间。是此时沪市大量兴起的民宅石库门中最差的房间,这种房间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两米左右,面积六到七个平方,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当时,很多像‘屌丝’郭沫若一样的文人到沪市谋生,往往先找这种房子栖身,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一个专门称呼这种租客的名词:“亭子间文人”。

  第四等,便是棚户区。棚户区也有好坏的区别,像番瓜弄这里的棚户区,无疑是沪市最差的情况。

  “总有机会的,这不是已经在变好么!”

  杨秀英顿时美滋滋的,她觉得自己表哥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良哥,我跟着你一周时间了,你觉得我表现怎么样?”林峰带着两个梨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带着希冀的眼神问道。

  陈光良咀嚼完嘴里的饭,才说道:“嗯,可以出师。这样,我们这辆黄包车,明天你先拉白班,就是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十天一个轮,怎么样?”

  这周,他和何向东都是十二个小时一班。

  他倒还好,有时候直接把车给林峰,让他拉一两个小时。

  何向东可是直接拉十二小时,虽然他本人也是非常有干劲,但这样也太过累。

  实际上,别看黄包车车夫一天要拉十个小时,但车上有客人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四五小时。

  就算如此,那也很累的。

  林峰高兴的说道:“好啊,谢谢良哥!”

  陈光良当即画了个‘饼’,说道:“阿峰,你要多记住我的话,也要多努力的干。存点钱,后面买新黄包车的时候,可以投钱入股,以后才能赚到钱娶媳妇。”

  简单的两句话,林峰就差磕头感恩了。

  “我听良哥的,以后良哥叫我往东,我决不往西。”

  陈光良点点头,这些人都是他的‘势’,相比较其他资本家,他更懂得如何笼络人的忠心。

  他可以把一辆黄包车视为‘一艘船’,可以邀请车夫来入股。

  也就是说,以后长江车行如果正式注册为公司,那么旗下的黄包车也是‘一个个独立的’。可能这十辆是某几个人的股东,但可能另外五辆又是新的股东。

  “陈经理,我能不能加入你们车行做人力车车夫?”

  一名认识的年轻人,也来到陈光良身边。

  “是山哥啊,当然可以。不过呢,这一行也有点门道,这样,你先要准备抽空时,熟悉租界的道路、建筑.等差不多了,你再辞职,这样不浪费时间。”

  “好勒,谢谢陈经理!”

  “叫我阿良就行。”

  “那可不行,你现在可是老板了呢!”

  陈光良摆摆手,他现在确实成为这附近的名人,不少人都把他视为‘偶像’呢!

  而一些人更是希望让他给份工作,陈光良基本不会拒绝,但只是让他们先做做准备。等到有位置时,就优先照顾大家一下。

  长江车行,绝不会满足只有三辆车。

  有李超这个强力的合伙人,扩张一定是很快的,哪怕是野鸡车,也能做的‘天衣无缝’。

  “表哥,你现在可真威风!”

  “去洗碗”

  “哼”

  虽然杨秀英不满陈光良的态度,但也很快端上一杯开水放在他面前。

  陈光良就坐在二舅家门口的桌椅上,拿出纸和笔,整理起车行的情况来。

  按照目前的情况,长江车行一个月的‘纯利润’能在80大洋出头,其中那辆‘野鸡车’大大的提高了效益。

  那么在6月下旬,长江车行便可以再购买一辆‘野鸡车’,有李超给想办法上假牌照,风险很小。

  但陈光良对于这样的发展速度,还是很不满意的。

  毕竟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要充分考虑利用‘杠杠’的原理。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想法,绝对不可取。

  “若是能取得银行贷款,那就好了!”

  “车夫们的手中,也还能筹集更多的资金。”

第13章 筹谋扩大

  时间进入6月初,长江车行已经运营十来天,一切发展顺利。

  这天李超下班,看到陈光良已经喊好黄包车在等他,便立即加快步伐。

  对于陈光良,一开始合作时,他就已经不摆什么‘官’架子。

  毕竟这个合伙人的本领、见识、学识都是非常好的,哪怕是不拉黄包车,一定也可以改变生活的。凭借英语、识字的本领,陈光良去洋行找个工作问题不大。

  “陈兄”

  “李兄,一起吃个便饭。”

  “好,请”

  说是便饭,那就真是便饭,但至少也是有铺面的小吃店或小炒店。

  这个时代还有一种‘餐饮’,那就是没有铺面,挑着两个箩筐,在小巷子里出售的餐饮。这种餐饮的价格非常适合底层人士,但卫生条件自然堪忧。

  但话说回来,陈光良一开始,中午也只能吃这种饭。

  如今陈光良虽然还是在拉车,但每天赚六七毛,也是直接可以消费掉,不需要考虑存钱的问题。

  别看这个时代挺乱的,但是物价却算‘便宜’:

  二号梗米一斤为八分,一个车夫一天的薪资可以购买五六斤大米;猪肉是二角八分钱,这玩意底层人士一个月可能吃个三四次;

首节 上一节 9/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