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
她只说了一句:
“资料发邮箱。我现在回公司看。”
干脆利落。
直接挂断。
手机屏幕暗下去。
金美惠拿起餐巾极快地按了按嘴角:
“你们慢慢吃,我得先走了。”
她站起身,顺手拿起了搭在椅背上的那条灰蓝色羊绒披肩披回肩头。
尽管不知道对方因何离席。
但并不妨碍三女整齐划一地跟着起身。
见状,金美惠笑着压了压手:
“好了好了,心意我领了。你们继续吃,别浪费了这一桌好菜。在勋送我到楼下就行。”
正在被“辣椒暴揍”的姜在勋连忙绕过桌子,快步走到金美惠身侧。
见此。
李圣经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
但最终只是将话咽了回去。
目光复杂地看着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包厢。
厚重的包厢门轻轻合拢。
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也隔绝了包厢内瞬间被抽走了“主心骨”后、变得异常寂静的空气。
门外。
姜在勋跟在金美惠身后,问道:
“师娘,什么事这么急匆匆的?”
“投资部那边的急件。有部题材敏感的新剧本找你老师。”
“什么题材?”
“检察官。”
说是敏感。
是因为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尺度是什么样的。
是《不当交易》那种暗面揭露?
还是《辩护人》那种历史伤痛?
甚至是某种更危险的……?
不过。
在姜在勋看来,事情似乎没有金美惠说的那么严峻。
就比如当初拍《老手》时。
当时还是新人的他被柳承莞唬得一愣一愣的。
然。
时过境迁。
如今站在更高的位置回头看——
CJ娱乐敢投巨资立项、黄政民敢挑大梁担任主演。
本身就意味着经过极其专业和全面的风险评估,题材根本没柳承莞渲染的那么夸张的毁灭性。
况且《老手》预计上映期间。
正值“尹卡卡”那帮人追着朴女士穷追猛打。
各家财阀人人自危。
忙着自保撇清关系都来不及。
谁有那个闲情逸致、又敢在这个风口浪尖跳出来对一个拍戏嘲讽“同类”的“戏子”大打出手?
那不等于往自己身上贴标签吗?
就算真有个别财阀鼠目寸光、气量狭隘,会对影片里的讽刺情节耿耿于怀。
在这个敏感时期,顶多也就是暗中使点小绊子。
比如卡一下广告资源,影响点海外发行之类,亦或者某些上流晚宴不带你玩而已。
像柳承莞描述的“必须入伍避风头”那种惊悚程度?
那纯属导演为了激发演员状态、或者单纯为了吹牛造势而扯的大旗。
可能性趋近于零。
同理。
检察官这个题材的影片也不是没有。
既然有投资就意味着风险绝对可控。
毕竟人家投资人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傻子。
任何涉及敏感题材的项目,在立项之初就会经历最严苛的风险评估和背景调查。
因此。
这点小事值得金美惠中断难得的餐叙,急匆匆赶回公司处理?
姜在勋觉得。
师娘可能是在预判黄政民今晚大概率与百想影帝失之交臂而提前布局安慰策略?
毕竟。
这届百想影帝竞争的阵容堪称豪华——
安圣基、崔岷植、薛景求……
百想评委团中前演员占比40%,因此评审机制更注重于表演的“突破性”。
黄政民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对比上述这些戏骨级的演员,在百想评委体系可能会被认为“情感饱满但模式化,但未突破《新世界》的硬汉框架。”
……
就在姜在勋揣测金美惠离席真实用意时。
商务车已无声滑到近前停稳。
后排专属座舱厚重的车门被侍者恭敬拉开。
金美惠矮身坐了进去。
“上去吧,好好享用晚餐。”
姜在勋下意识地欠身:
“师娘您慢走。”
“对了,师娘。”
姜在勋像是想到了什么,突然出声。
“怎么?”
金美惠降下车窗。
“您更喜欢……谁?”
车窗缝隙中。
金美惠那半张原本平和的侧脸像是被这突兀的问题戳动。
唇角极其快速地向上抽动了一下。
像是在忍笑。
“我喜欢谁重要吗?”
姜在勋:“……”
这咋能说不重要?
婆媳关系自古就是家庭战场核心地带,哪怕仅仅是“准婆媳”!
更何况金美惠在姜在勋生命中的分量远超寻常长辈。
他父母早亡,无依无靠。
黄政民既是严师亦如慈父。
作为师父的妻子兼事业最重要的掌舵人,金美惠某种意义上担当的就是类似“母亲”的角色。
她若真不喜欢谁……
姜在勋扪心自问——
他真有底气能顶住来自老师和师娘的压力,毫不动摇地选择一个被金美惠彻底否定的人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能”。
当然。
这话也只能在姜在勋心里默默吐槽。
面对车窗后那张不动如山的脸。
他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金美惠显然也并无深谈之意,眼神已淡淡看向前方。
姜在勋见状,立刻收束心神,深深鞠躬:
“师娘慢走。”
车窗升起。
冰冷的深色玻璃彻底隔绝内外。
引擎无声发力。
车身滑入暮色中的车流。
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