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停了车俩人一起上楼,刚才走之前炒出来那道菜,还热乎着呢!
“饿了吧?我给你盛饭,你先吃!我再收拾两个!”
陈舒华也不拦着,甚至都不说话,就看着他给自己盛了半碗饭,却也不吃,反而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看他又系上了围裙,她也跟去狭窄的厨房,就在门口,看他在那里大火炒菜。
二热一凉三个菜,不大好,又临时补了一个西红柿炒鸡蛋,这下好了,老辈子迷信这个,摆桌必须双数。
于是一起吃饭。
她说只是早起有点头疼,躺了半个上午就已经好了,没事了。
饭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小,控制体重的必须。
“其实你该去,克服一下呗,避暑山庄应该也挺好玩的。”
“以后还有机会啊!以后我一定去。”
等到吃完了饭,还是老规矩,大茶壶里捏一小把茶叶往里一扔,开水直接怼上,然后一人一杯茶,坐沙发上闲聊。
她这个时候倒是忽然说起正事来。
“你之前说要把《礼物》也放进我这张EP里,段哥就跟我聊过,说是既然已经四首歌了,而且这几首歌质量都很高,打榜已经够用了。那还不如再收一收歌,索性凑够十首到十二首,发一张正式的专辑好了。”
“哦……可以啊!我没意见!咦……老段也是邪门,这么好几天了,他怎么一句都没提?还非得让你这个时候故意留下,单独跟我说?”
陈舒华闻言脸一红,“我才没有故意留下!”
第55章 随手一撕
港台歌坛喜欢跟欧美学,爱出EP。
所谓EP,就是小专辑嘛,普遍三四首作品的样子,也有人喜欢把一些探索性质、实验性质的录音版本放进去,但基本不算成品。
绝大部分人做EP,究其本质,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为接下来的新专辑选歌方向,又或个人音乐风格上的调整做准备。
可惜大部头的网络小说没法这么搞,要不然网文会减少90%的太监书。
说白了都是为了挣钱恰饭,市场给面子、认账买单,才有玩下去的意义。
单就滚石这边来说,苏惠伦是最爱出EP的了!
她一年正常两到三张专辑,外加大概两张的EP——她发EP甚至都发出规律来了,基本上就是一年一张粤语EP,再来一张英语EP。
可惜,都不成。
但她接着试,反正成本不算很大,也的确会有她的部分歌迷买单,一张EP大差不差也能卖个八千一万张的,基本能保本了——EP这玩意儿,定价不可能做的太低,作品又少,正常歌迷普遍购买意愿不大。从投入产出比来说,唱片公司当然不愿意给你投入大成本搞宣发,所以基本上纯粹靠个人知名度拉销量。
当然,EP里发过,口碑不错的作品,很多人还会把它再收录进接下来的某张专辑里就是了。所以说,实验嘛!
但陈舒华的意思说的很明白,老段觉得一张EP里本就塞进了三首主打歌级别的好作品,又有了一首本来只会被收录进《冷酷到底千万庆功版》里的《礼物》,这就四首了——哪首市场反响好,当然还可以收进随后的专辑里,但一首可以,两首也忍了,你总不能三首四首都塞进新专辑吧?
不放,好歌浪费了,放,你猜买了EP的铁杆歌迷会不会恶心?
所以喽,两个思路,一是干脆出一张新歌加精选,从陈舒华过往的作品里,选两三首大热过的,再选几首所谓“遗珠”,哎,这就凑够一张了。
但同样有点埋没了林见鹿给她做的那几首歌。
《夏天的风》被滚石内部的制作人和歌手们,集体认为是迄今为止华语歌坛除了林见鹿《冷酷到底》里的几首之外,最出色最好听的华语R&B。
普遍认为那首歌有大火的可能。
《这世界那么多人》被老李极度欣赏,被认为是绝对的上上之作,或许单靠它大红不容易,但这首歌的底色,却足以撑起一整张专辑的口碑了,甚至足够让一张中等质量的专辑,凭借这么一首歌,一下子就拔高一个维度。
《闹哄哄》跟上面两首歌相比,显得不是那么的华彩,但无论词曲都温暖潺湲——老牌的江湖人物,当然很明白,越是这样子的歌,反倒越是容易被市场普遍接受,从而流行起来。它很容易形成传听、传唱。
所以喽,这样子的三首歌,不用试验我们也都知道它们很屌,它们加一起,已经足够撑起一张大专辑,且保证相当程度上的热卖和畅销了。
非要把它们做成一张EP,又或搞个新歌加精选的,浪费掉吗?
凑一张大专辑吧!
林见鹿无所谓,凑呗,你们随便!
但陈舒华却一脸诧异,试试探探,“真的?你没有意见?”
林见鹿比她还诧异,“我为什么要有意见?”
她抿嘴,笑了笑,目光不离林见鹿的眼睛,但话出口之前,却还是犹豫了几犹豫,“你跟其他人真是好不一样!正常来讲,像你这样子的成就,无论是做歌手,还是做制作人,是很少会允许有人来插手你的作品的。”
“哦……”
懂了!
到现在为止,陈舒华这张EP,基本上算是林见鹿彻底一手包办的了。
全部的词曲创作,编曲,外加制作人。
张爱嘉代表林见鹿跟滚石谈下来的版税分成,这张EP林见鹿个人要直接拿15%的,跟陈舒华这个歌手拿一样——制作团队的顶格分成。
而仅仅只是半年之前,签《冷酷到底》的制作人合同的时候,同样是词、曲、编曲、制作一人包办,林见鹿只拿到了5%。
那现在要是再补个六首到八首的其他作品进去,几乎所有人都默认,会是其他的词曲作者和制作人,从林见鹿这里占了大便宜!
跟着人家林见鹿打造的作品一起大卖、分钱了嘛!
当然,视乎其他作品的创作人、制作人、作品成色的不同,整张专辑的分成比例还有的谈,除非是老李、老罗出手,否则的话,其他的人,哪怕是滚石内部的大牌制作人诸如陈晟、小虫,也不会认为他们的一首歌应该跟林见鹿的一首歌拿一样的价钱!然而,身为一个艺术家,还是林见鹿这样的超新星艺术家,他会不会很在意他打造的作品的完整性?会不会很厌恶滚石这种纯商业的做法?
所以……怪不得老段这个老板来了好几天,愣是从头到尾只字不提,一帮人出去玩了,故意留下一个陈舒华,也要小心翼翼地跟自己商量,“那也不对呀!你商量就商量嘛,就几句话,也不至于非得耽误你去承德玩吧?”
她脸色本就红意未褪,顿时又添新媚,“你管我!”
“嗨……”
滋溜滋溜咂两口茶,他干脆到旁边的躺椅上躺下,“赚钱嘛!我无所谓你们决定怎么做的,分成要调整,你让老段找张爱嘉再去谈一下就好了。”
陈舒华好久都没说话。
一直到林见鹿讶异地抬头,看向她,她眸光潋滟,“给我再写首歌吧,可以合唱的那种,我想跟你合唱一首。”
哎呦喂……
真不错,到底是年龄大几岁,稳重,她居然憋到了现在才提。
不过到底还是提了。
迄今为止,她是第四个提出来想跟自己合唱的。
第一个是梁泳琪,第二个是老王,第三个是苏惠伦。
林见鹿一个都还没答应过呢!
反正嘴上哈哈哈哈的,说以后有机会一定,但根本不动弹。
他要真想合唱,脑子里合适的作品一大摞,哪至于犹豫。
倒不是他不喜欢,甚至排斥男女合唱这种合作风格,他主要是懒——给陈舒华做这张EP,已经真的是他的格外“宠爱”了。
挣钱嘛,怎么不是挣?
歌曲作品多的是,但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有那个时间,自己再录一张专辑卖不好吗?又不缺钱了,自己往家里一猫,歪在躺椅上吐茶叶沫子不舒服吗?
但事情卡在这里……
“哎呦喂,好吧好吧,你容我想想!”
主要是挑选。
一分钟后,他起身,进到自己的卧室里,陈舒华愣了一下,目光追随着他,扭头看着那卧室的门。
他很快出来,手里拿着个厚厚的大大的笔记本。
哗哗哗的翻页,翻到其中一页,他随手一撕,扯下一张来,递过来。
“就这首吧!”
陈舒华目瞪口呆。
接到手里一看,歌名叫《屋顶》。
第56章 猫
陈舒华一直待到天黑,然后林见鹿带她出去撸串。
第二天上午,她居然一大早就又过来了。
林见鹿正要出门买菜,她就非要也跟着去,于是骑着二八大杠带上她,直奔菜市场——林见鹿居然骑这样一种在湾湾已经极其少见的老式的大自行车,就已经足以让陈舒华满脸惊奇了,但接下来,她又见到了林见鹿一路熟练地在菜摊上选菜,砍价,以及跟人家摊主瞎扯淡。
他对生活熟练的,完全不像是一个超级天王巨星。
甚至不像是他这个年纪。
等买了菜回到家里,她倒是有心想帮忙,却忽然发现,这厨房里竟没有任何一件事是自己能帮得上手的——她自小学习声乐,七岁登台,八岁爆红,至今那么多年,她的无论衣食住行、签约、演出、日程等等,全部都由妈妈一手托管,可以说,那是真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唯一会做的饭就是热水冲泡面。
于是就坐在沙发上,双手托腮,看他在那里手脚飞快地摘菜,然后又靠在厨房门口,看他洗菜、切菜、炒菜。
哇,他好厉害,像大厨。
等饭菜都妥当了,林见鹿从橱柜里拿出一瓶西凤酒,还是忘年交老赵,赵继平特意从长安给他寄来的,之前顾常卫请客喝酒,对于林见鹿对茅台的推崇,老头儿很不满,过后不久就给寄来了一箱这个。
“尝尝?”
“尝尝就尝尝!”
喝醉不至于,但陈舒华却少见地吃撑了。
酒饱饭足之后,她痴痴傻傻地笑,往沙发上一歪,就只是看着林见鹿忙活,等林见鹿冲好了他的大壶茶,给她也倒一杯,她笑着说:“你好厉害呀!”
嗯,虽说没喝醉,也有点醉眼饧软了。
没来言没去语的一句话。
林见鹿笑笑,没回她,自己也去躺椅上歪着。
空调的风呼呼的吹,房间里凉爽宜人,但酒入肺肠,却还是叫人觉得身体热乎乎的,足足好几分钟的安静之后,她忽然说:“还是你帮我把这张专辑做出来吧!不想再找别人了。”
林见鹿“嗯”了一声,“那你等着吧!最近不想动弹。”
“好!我等着。”
又是好一阵安静。
足足七八分钟过去,林见鹿起身端茶缸子要喝水,却才发现,她竟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而即便梦中,那脸上也带着一抹甜美的笑容。
像一只缱绻的猫。
起身给她拿一条毯子,小心翼翼地搭在了身上,林见鹿叹了口气。
…………
下午三点,林见鹿正捧着本《水浒传》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武十回了,上辈子林见鹿就觉得这是最精彩的一段——却忽然被一阵手机铃声给打断了。
“喂?妈。”
“晚上回来吃饭。你特么忘了你爹妈还活着呢了是吗?晚上给你炖大骨头。”
“嗨……成。我晚上回去。”
放下手机扭头看,她醒了。
脸蛋儿酡红,眼神惺忪而迷离,不一会儿,她坐起来,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不但展露出完美的身段,紧身的T恤衫扥起来,还露出雪白粉嫩的一截小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