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1990 第124节

  …………

  与此同时。

  “嘿,这里不让停车!”

  已经睡过去的张延,突然被敲玻璃的动静给惊醒,他连忙翻身坐起,一边降下车窗一边道:“不好意思啊,我这就开……咦,陈道铭?!”

  “哈哈~”

  车窗外的陈道铭哈哈大笑,绕到对面拉开门坐到了副驾驶上,这摸摸那看看,艳羡道:“别说,这玩意儿确实比夏利牛逼多了。”

  张延一边调整座椅,一边纳闷:“你怎么知道这是我的车?”

  “前阵子和阎台长通电话时,听他说你换了车,我还特意问了车牌号,没想到还真就碰见了。”

  “我说呢。”

  张延恍然,然后又打趣道:“那你怎么从美国回来了,佛罗里达不养闲人?”

  被《京城人在纽约》刷下来之后,陈道铭就比剧组更早一步去了美国,不过他没去纽约,而是去了佛罗里达州——他老婆杜羡正在佛罗里达大学做短期学术交流。

  “我老婆都回来了,我还留那边干嘛,我又不像某些崇洋媚外的剧组,恨不能一天叛变好几个。”

  这说的当然是《京城人在纽约》。

  陈道铭在不熟悉的人面前习惯端着点架子,但混熟了也是俗人一个,酸言酸语是一点不比别人少。

  “嫂子这会回来,应该要升了吧?”

  杜羡是80年代央视第一批专业播音员,这次出国镀金回来,按说应该是要往上提一提的。

  “嗐,升什么升,她不想在电视台干了,打算下海,这次就是专门来辞职的。”陈道铭没有细说,而是另挑了个头道:“晚上聚一聚呗,喊上冯龚,咱们仨找个地方搓一顿儿。”

  “行,再叫上张国利吧,我这个新津门人犒劳犒劳你们这些老天津卫,顺便传达一下家乡的最新动态。”

  正说着,陈道铭忽然推门下车,冲着远处招手道:“这儿呢、这儿呢!”

  张延也跟着下了车,发现杜羡已经从央视大楼出来了,正围着陈道铭的夏利转圈呢。

  听到陈道铭的喊声,杜羡提着包小跑过来,埋怨道:“说好了等我,怎么我一转头车也换了地方、人也不见了?”

  “这不是遇到朋友了吗。”

  陈道铭笑着指了指张延:“介绍一下,这就是张延。”

  “哎呦!”

  杜羡忙向张延伸手道:“原来是你就是小张老师,老陈平常没少跟我提起你,我也早想当面谢谢你了。”

  “嫂子,您这也太客气了。”

  “不是客气,《围城》帮老陈拿了奖、《天津卫》帮老陈买了房和车——比起奖杯,我还是更喜欢房子和车子。”

  陈道铭插嘴道:“手续办完了没有?”

  “办完了,本来出国前就办了离职,现在是彻底无职一身轻了。”

  杜羡说这话时,虽然有一丝丝不舍,但更多的是解脱般的轻松。

  看来央视也是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第165章 热血小伙儿

  都说事业是男人的春药,但张延现在严重怀疑这话是反过来的——他越努力,她们就越兴奋。

  要不是特意带了个闹钟上楼,疲不能兴的张延怕是能睡到第二天天亮。

  他掀开被子的时候,身边还残存着周滔的温度,但她的人已经无影无踪了,估计是赶着回去吃姚柯做的晚饭了。

  用冷水洗了把脸提了提神,张延便开车赶到了约定好的地方。

  这是家开在巷子深处的红焖羊肉馆,以前张延和郭川林、窦维他们来过几次,软而不烂、肥而不腻,味道相当不错。

  张延把车停在过道口,提着酒在斑驳崎岖的巷道里走了约莫四五分钟,才来到那小小的四合院门前。

  这时候才五点多,但院里已经有几个食客,正在围着外面的土灶边烤火边闲聊。

  “呦,张总~”

  张延进门之后,其中一个人就挺直腰板调侃道:“您这日进斗金的,不在津门发财,怎么又回四九城了?”

  看清那人模样,张延也笑着招呼道:“我说谁呢,原来是老郭你啊——怎么,晚上要在这里谈业务?”

  对面这人是唐朝第一任吉他手郭毅广,不过现在成了备选吉他手,不得已被迫转职成了经纪人。

  当初‘死亡摇滚’时就有他,后来张延在搞《中国火》专辑时又见了几面,勉强也算是熟人。

  郭毅广自我调侃道:“我哪会谈什么业务啊,赚那仨瓜俩枣还不够丢人呢——今儿就是带几个小兄弟过来尝尝鲜。”

  “巧了不是,我也是带几个老大哥来尝尝鲜。”

  毕竟也不是特别熟,寒暄几句之后,张延就先进了自己预定的包间。

  他刚进门,旁边就有个长毛的不忿道:“郭哥,这小子谁啊,在您面前还敢装大尾巴狼!”

  “津门张延。”

  郭毅广说完,见那小子懵懵懂懂的,抬手一巴掌拍他脑门上,没好气道:“张延你都没听说过,往后还怎么在圈里混?”

  “我知道、我知道!”

  旁边有人幸灾乐祸的抢答道:“就是当年太平间里那作家,也是圆梦唱片的老板——《我为歌狂》就是他搞出来的。”

  “原来是他呀!”

  挨打那小子顿时就觉得这一巴掌挨得不冤,张延那可是圈里的传奇人物,超载乐队的高棋就是攀上这个高枝儿,才挤进了《中国火》专辑,现在俨然也是号人物了。

  几个入行不久的年轻人都有些骚动,如果不是顾忌郭毅广在,估计早巴巴的跑过去拜码头了。

  只有其中一个人比较特殊,他直接跟郭毅广道:“郭哥,你说要是张总愿意肯支持,我那事儿是不是就能办成了?”

  “不是,你来真的啊?”

  郭毅广面露诧异之色,不过还是点头道:“他要是真愿意牵头,你一分钱不掏都有人乐意去。”

  “那我问问去!”

  这小伙子也是彪,也不等郭毅广再说什么,便兴冲冲的追进了东厢房。

  东厢房里。

  张延刚在八仙桌旁落座,正准备拉动墙上铃铛呼,见有人跟进来,本能的以为是服务员,便道:“先订六斤羊肉,三斤微辣的、三斤不辣的,预计六点左右上桌就成。”

  “好嘞。”

  那小伙子答应的倒也痛快:“我回头给您去厨房传话——张总、张老师,我能不能求您件事儿?”

  “嗯?”

  张延听着口风不对,仔细看了这小伙子两眼,见这小伙子虽然也留了长发,但浓眉大眼的,不像是摇滚那一挂的,便好奇道:“你是?”

  小伙子连忙自我介绍道:“我叫李亚朋,来自WLMQ,是中戏大三的学生!我从大一就喜欢上摇滚了,我觉得这样的音乐,也应该传播到更为封闭的边疆!”

  【PS:相关资料,详见作话】

  张延还以为他是来毛遂自荐的呢,没想到莫名其妙扯到了边疆。

  “想法很好。”

  他先点头表示赞同,然后又问:“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搞摇滚乐的,我们圆梦主打流行音乐。”

  “呃~”

  李亚朋尬住了一瞬,不过旋即又激动道:“张总,圆梦虽然不是搞摇滚的,可您是摇滚圈里的头面人物,您只要登高一呼,这事儿肯定能办成!”

  这什么逻辑,能办成和要去办又不是一码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圆梦现在签下的歌手里将近一半都是少数民族,抽时间搞个边疆慰问巡演,倒也是个不错的宣传手段。

  虽然这么想着,但张延并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反问:“你怎么知道摇滚乐去了那边就一定会受到欢迎?你有做过市场调查吗?”

  “这、我……”

  李亚朋愣了一下,旋即又笃定道:“我相信越是封闭的地方,肯定就会有越多的人喜欢摇滚乐!”

  原来是个不考虑现实的热血小青年。

  “现在不是你相信的问题,而是你怎么让我相信,让更多的人相信。”张延拿出一张名片,递过去道:“等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再联系我吧。”

  李亚朋接过名片,张张嘴还想说什么,但又确实解决不了张延提出的问题,只能垂头丧气的往外走。

  “等等。”

  这时张延忽然叫住了他,李亚朋还以为张延改主意了,欣喜的回头看过来,却听张延道:“别忘了帮我通知厨房。”

  李亚朋:“……”

  外面院里。

  郭毅广见李亚朋垂头丧气的出来,不由笑道:“碰钉子了吧?我就说嘛,这万里迢迢的,你空口白牙的一张嘴,就想让我们去边疆演出,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

  李亚朋先是默默点头,然后攥紧拳头信誓旦旦的道:“等明年开春儿,我会亲自把边疆人民的心声带回来!”

  “什么玩意儿?”

  郭毅广莫名其妙,正要再追问究竟,忽然旁边一个小弟嚷道:“快看,天津卫的男主角!”

  陈道铭走进院里,听到这一声喊,微微冲几个人点了点头,然后就径自进了东厢房。

  那小弟惊道:“张总人脉够广,这可是正当红的大明星!”

  郭毅广斜了他一眼:“你看电视从来不看片头片尾的字幕吧?《天津卫》的编剧就是张延。”

  经这一打岔,几人就聊起了《天津卫》和最近一批仿冒品。

  “那特么都拍的什么玩意儿!我都猜出来凶手是谁了,一群傻子还在哪儿绕来绕去呢!”

  “是啊,男女主角也没那个味儿,尤其是女主角,比《天津卫》的‘周楠’差远了……”

  郭毅广:“《天津卫》女主角是张延的女朋友。”

  “卧槽!”

  “这特么好事儿怎么都是人家的?!”

  正说着,又有一人走进了院里。

  “冯龚!”

  再次小弟发出惊叹,冯龚冲这边笑着拱了拱手,然后也钻进了东厢房。

  这下几个新晋北漂也顾不上聊天了,纷纷伸长了脖子,想看看还有什么大腕要来。

  第三个出场的大家倒是也认识,不过……

  直到对方进了东厢房,才有个小弟嘟囔道:“这不是《编辑部》里的二倚子吗?”

  李亚朋小声道:“那是张国利——他老婆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

  这一说,众人又开始牙酸了。

  李亚朋则是下意识把手伸进兜里,摸了摸张延给的那张名片,他本来全凭一身热血,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在家乡搞个摇滚音乐会。

首节 上一节 124/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