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肉酱包方便面一经面世就卖爆了,光明面粉厂也算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直接给张延的巡回签售赞助了二十箱方便面。
一开始大家都是抢着尝鲜,可时间久了就开始人憎狗嫌,所以到现在还剩了六箱半,正好都散在京城得了。
这样既减轻了负担、又让张延赚了口碑、还能顺带帮着光明方便面做宣传,可谓是一举三得。
而且有了限时领方便面的噱头,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寒暄,签售效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就是张延自己的工作压力更大了。
“您想写点儿什么?”
“您想要什么口味儿的?”
这一鼓作气又签了百多本,是右手麻了换左手、左手木了换右手,连眼前是男是女都顾不上辨认。
“张老师。”
“您想写点什么?”
“我、我……”
听声音的主人犹犹豫豫的,张延下意识抬起头,才发现眼前竟是个熟人:“陶荭?”
准确的说是小陶荭,也就是游泳队的那位小姑娘。
“张老师。”
陶荭见张延认出了自己,这才松了一口气,毕竟两人也小半年没见了,中间也只通过一次信。
张延看看后面还有好长的队伍,便对陶荭道:“你要是没急事儿,就坐下歇一会儿,回头咱们再聊,行不行?”
“行、行!”
陶荭显得十分欢喜,不用工作人员招呼,就去搬了张凳子,坐到了离张延身边不远的位置。
买书送签名加方便面的消息传开后,陆续又有不少人赶来凑热闹。
哪怕到后来六箱方便面全发完了,也有不少人选择继续排队。
再加上下班后才赶过来的,愣是搞到七点半天色快要暗下来时,才终于算是告一段落。
签完最后一位,张延两条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正想站起来活动活动,忽然发现旁边还坐着个人。
“哎呦!”
他这才想起还有个小陶荭,连忙道:“对不住啊,我这一下子忙昏了头——不好意思啊,让你等了这么久。”
“没有,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陶荭这还真不是客套话,看到有这么多人排队来买书,她对张延越发崇拜的同时,也对自己能陪伴在张延身边,感觉到沾沾自喜与有荣焉。
见小姑娘如此表态,张延勉强抬起右臂看了眼手表,问道:“你们游泳队几点宵禁?要不咱们先去吃点东西,回头我再送你回去?”
“我十点之前回去就行!”
其实队规是九点之前,但陶荭故意晚报了一个小时。
于是张延跟工作人员交代了几句,就带着陶荭去了附近一家粤菜馆。
90年代初期,工人月薪普遍只有一两百,一顿饭轻易就能消费四五百的粤菜馆,在京城是妥妥的高端餐饮。
当然,消费高的同时,服务和装潢也是相对比较上档次的。
见陶荭坐下后有些局促的样子,张延就把两只手平摊在桌上,佯装无奈道:“我现在拿筷子都吃力,听说粤菜馆的特色是各种汤,一会儿我直接趴着碗边儿牛饮,你可不能笑话我。”
说着,就拿下巴去杵桌上的餐盘。
陶荭见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忙尴尬的掩住嘴道:“我、我不是……”
她不知该怎么解释,忽然想到了什么,脱口道:“张老师,要不我帮你捏捏吧!”
话一出口,她就觉得有些唐突,忙又解释道:“我们花泳队训练量大的时候,也经常会肌肉酸痛,所以都学会了专门的手法,好彼此互相按摩。”
“这……”
见小姑娘跃跃欲试的,张延两条胳膊也确实麻木酸痛,于是便道:“那咱们换个包间吧,不然这大庭广众之下怪不好意思的。”
陶荭自然不会反对,于是两人便换到了包间。
小姑娘不愧是运动员,这手上是真有劲儿,捏的张延是龇牙咧嘴,要不是顾及到男人的面子,说不定早疼的喊出来了。
“张老师,我们教练说了,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就得捏疼了才能舒展筋骨。”
“是、是吗。”
张延刚吐出俩字,就倒吸了一口凉气,忙又闭上嘴强忍。
等捏到脖子和肩膀中间的斜方肌,张延更是‘爽’的直翻白眼,前倾着身子恨不能直接趴在桌子上。
陶荭认真的扳正了他的头,让他靠在了自己胸口正中。
张延一下子僵住了。
虽然他打从解开封印之后,就开始撒了欢的放荡,但身后这小姑娘和自家妹妹差不多的年纪,他是真没往那方面想。
“啊!”
这时陶荭也察觉到了不妥,忙往后退了半步,窘迫的道:“我以前都是给队友捏,所以……对不起、对不起!”
甭管是有心也好、无心也罢,张延都没准备继续这个尴尬的话题,没事人一样笑问:“你们几个的剧情,应该也快开始拍了吧?”
因为找的是露天泳池,考虑到天气原因,马会武特意把第三案‘游泳健将溺毙事件’,放在了最后进行拍摄。
本来因为闹了乌龙,陶荭一张脸红的桌布仿佛,听张延主动岔开话题,这才松了口气道:“导演说六一就让我们进组。”
“那到时候好好表现。”
“肯定会的!”
陶荭用力点头道:“我觉得表演课特有意思。”
张延笑道:“要是真觉得表演有意思,其实你也可以去参加艺考——演员虽然也是吃青春饭的,但总比运动员更有前途,最起码不用成天泡在水里挨冷受冻。”
陶荭闻言吃了一惊:“我?我能行吗?”
“怎么不行!当初选女主角的时候,也有个叫陶紅的去面试,她是中戏大三的学生,我看她那条件还不如你呢。”
听张延说的如此笃定,陶荭眼中也逐渐绽放光来:“张老师,我听你的!”
第54章 所托非人
晚上把小陶荭送回了宿舍。
张延回到宾馆的时候,就见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早都把行李打包好了,正聚在走廊上等他回来了。
“张老师。”
为首的见到张延,就搓着手不好意思道:“大家刚才商量了一下,反正也没多远,不如连夜……”
“那咱们就走着!”
张延不等他说完,便大手一挥。
走廊里一片欢呼之声,趁着张延收拾行李的时候,领队去退了房间。
不多会儿,一辆面包、一辆卡车就驶出了宾馆。
张延照例坐在了卡车副驾驶位上,比起挤的跟沙丁鱼罐头一样的面包车,这里已经称得上是VIP宝座了。
借着霓虹灯的灯光,他回头看了眼车斗,上面影影绰绰还堆着一千来本书——这次总共签售出去八千多本,靠着带起的热度也卖了四五万本。
热销二十万册当然是有水分的,到现在也就卖了十七万册左右,不过剩下两三万册也不用着急,让经销商留着慢慢卖就好。
其实这一趟最大收获,是张延真正打响了畅销作家的名头,至少山河四省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都知道有这么号人了。
…………
回到津门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
张延勉强打起精神烧了两壶热水,在卫生间兑成温的,简单搓洗了一下身上,然后就睡的昏天黑地。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被外间的动静吵醒,迷迷糊糊仰起头喊了声:“陈虹?”
有这家里钥匙的,除了他也就是陈虹了。
片刻后,脸上沾着面粉的陈虹探头进来,半是欢喜半是嗔怪的道:“你几点回来的,怎么也不给我打个电话?”
“凌晨两点。”
张延换了个侧卧的姿势,问:“现在几点了?”
陈虹抬手看了下表,道:“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你这一觉可够长的——起来拾掇拾掇吧,我快捏好饺子了。”
“你什么时候学会捏饺子了?对了,你现在不是应该在剧组吗?”
“在剧组学的呗,你们北方人不是说‘进门饺子出门面’吗——听说你今天回津门,马导特意给我放了半天假,说是先集中拍配角的戏。”
因为隔三差五煲电话粥,两人之间倒是没有一丝生疏感。
张延仿佛又找回了当初没羞没臊的影日,于是把身上的薄毯子撩开,嘿笑道:“饺子不急,要不还是先把你喂饱吧。”
“呸~”
陈虹啐了一口,道:“一回来就想这个——等着,我先洗洗手去。”
她也是半点不矫情,去卫生间洗了洗脸,回头便宽衣解带上了床。
这一场,真叫个久旱逢甘霖。
等到云散雨歇,张延才觉得腹中饥饿难当,于是便去煮好了饺子,又用毯子裹了陈虹抱到外面,你一个、我五个的吃了个肚儿圆。
然后俩人才终于有时间闲话家常。
张延讲了这一路的见闻,陈虹也说了剧组的情况——其实很多都在电话里聊过了,但见了面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
等听说张延前天晚上刚和王硕一起吃了饭,还是王硕点名要见他,陈虹就激动的挂到了张延脖子上。
“真的假的?那可是王硕!”
“王硕怎么了?还不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我跟你说,我捋胳膊挽袖子那会儿,吓的他直往后缩。”
见陈虹对这件事格外感兴趣,张延就从头细说了一遍,引得陈虹惊叹连连。
“原来特别特的老板也是演员出身。”
“这个冯晓刚还挺有意思的。”
“《三国演义》的编剧?!你说我有没有机会……”
“这个马卫都,是不是就是你上回说的,开歌舞厅赔了几十万的倒霉蛋?”
“《顽主》里的杨重?我记得长的挺丑一人,他也能演都市剧男主角?”
陈虹不断追问着饭桌上的细节,仿佛只要沾了王硕俩字,一切都显得那么超乎寻常。
搞的张延都有点吃味儿了,抓着陈虹的良心愤愤道:“你等着瞧,过几年我随便攒个局,肯定不会比这差多少。”
陈虹咯咯娇笑着在他脸上啄了一口,笑道:“我相信你肯定办得到。”
不过旋即她又有些打怵:“这么说,咱们《天津卫》是要跟王硕的新剧打擂台?”
“怎么,你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