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北开果园 第160节

  尤其这是在吉省的一个十八线小乡村,物价低的令人发指。

  很多朋友不相信,这里必须解释。

  曹毅表示当初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的消费:

  早上5元,肉包子豆浆,中餐和晚餐都是10元,两荤两素,米饭随便加,吃的饱饱的,一天合计25元。

  这还是在外面吃的情况下!

  自己下厨的话,成本按三分一来算,一天家用开支三十元就够了。

  所以说这两千块钱的生活保障也是非常的到位了。

  再加上前几个发的大笔奖金,只要不乱花乱来,足够是吃好喝好了过一个丰收年了。

  事实也是这样的。

  村民们得知果园放长假,在不干活的前提下还有两千生活保障,那是眼睛羡慕的都红了。

  尤其是那些从果园离职的人的感受尤为痛苦。

  要知道他们在镇里打零工累死累活的,每个月工资到手才不过两千多点。

  最重要是一点也不稳定。

  打零工就是有点吃百家饭的感觉,这家干完了就得找下家。

  以前行情好的时候倒是无所谓,活多得很,一家接着一家干,累点,收入也高点。

  但现在经济不景气,活也少很多了。

  甚至是大过年的,很多商家都准备清场回家了,小时工也清退了。

  对比之下他们纷纷感叹着:

  要是当初选择留在果园就好了,不说别的,至少也是有着最基本的保障了,哪像现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还不知道明年要如何。

  果园众人听到这肺腑之言,尤其是最初留下的七人组也是心有余悸的。

  这真是选择大于努力。

  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时候,哪想过果园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刻?

  选择留守果园还被嘲笑,哪知道转瞬间就成了最幸运的人。

  他们七人现在简直堪比中彩票。

  作为两朝元老,曹毅自然是不会亏待的,把七人组纷纷提拔到小主管的职位。

  别的不说,收入至少是很可观的。

  而且果园效益非常好,奖金是发了一次又一次。

  从八月中旬到新年元旦,四个多月,工资奖金的至少发了十来万。

  这收入待遇,绝对是东北数一数二的。

  所以说,真是时也命也!

  七人组也是懂的这一点,以他们这群平均不过初中学历人,能找到这份工作简直是祖坟冒青烟了。

  也自然是对曹毅很是感激。

  平日里都是干起活来都是任劳任怨。

  尤其是刘勇,啥脏活累活都第一个抢着干,说句难听点的,这有点像是表忠心的感觉。

  主要是他工资太高了,在七人组里算最高的,四个半月赚了快十五个。

  如此高薪拿的有点心慌,就怕有人对他说闲话。

  不过这也正常。

  刘勇他这工作完全没什么技术含量,能替代的人,整个村里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更别说镇里县里了。

  岗位放出去,怕是跑过来排队的人能把村子给塞满。

  不是夸张。

  他这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曹毅自然是把刘勇的行动看在眼里,也是明白他心中所想。

  他有金手指在,日后绝对不缺钱,当然了现在也不缺。

  但缺的是可以用的人,尤其是信的过的人。

  这七人组是那神秘外公相中的。

  那把金手指传给他的,记忆模糊的外公,能把刘勇等人从茫茫人海中选出来,肯定是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他没发现罢了。

  当然了,或许人品就是最大的特殊。

  能在待在萧条的果园,坚持到他曹毅到来,这已足够了。

  运气也好,意外也好。

  总之,其他人都跑了的时候,就刘勇七人留了下来,这代表着是自己人。

  曹毅对于自己人绝不吝啬,至少从经济上来说是这样的。

  而对于已经跑了的人则是相反。

  这些天也不是没有曾经离职的员工,他们找人托关系想要再次回来。

  对此曹毅直接是拒绝了,甚至村长高明开口求情也不行。

  他可不是种小鸡肚肠的人,当然了,肯定也不是那种圣母玛利亚。

  对于离开过的员工。

  无论是基于什么理由离开的,那都代表缘分已尽。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现代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曹毅原本也是完全不相信玄学命运那一套说法。

  认为是愚昧骗人的把戏。

  不过那过去,现在嘛,曹毅是玄学的簇拥。

  对于这种老祖宗传下说法,态度很是尊重。

  事实胜于雄辩,他身上的金手指可是最佳的证明,这东西不讲道理,科学是解释不通的。

  ......

  悠闲的时间过得飞快。

  眨眼间的功夫,元旦小长假就这样过去了。

  今天是一月四号,工作日,县里公家单位都正常营业了。

  员工食堂。

  早餐是韭菜盒子配上大碴子粥,营养又美味。

  嗝~

  曹毅打了个饱嗝。

  他刚才把第三个韭菜盒子咽下去,然后又把第二碗金黄色的大碴子粥喝下去。

  由于太撑的原因,现在正揉着肚皮,这样能缓解。

  “王老哥,够吃吗?不够的话,厨房还有多的!”

  曹毅转头看向身旁的王天佑说道。

  对方面的盘子和碗空荡荡,显然是食物已经全部下肚子里了。

  “够了够了,吃饱了,肚皮,嗝,都撑住了!”

  闻言,王天佑连忙摆手的拒绝,说话的同时忍不住的也是打了个饱嗝。

  把冲到喉咙的残渣吞下去,他连忙站起身把裤腰带松掉了。

  “张大厨的水平又进步了,再这样吃喝下去,我估计要胖十斤了!”

  王天佑摇着脑袋的感叹道。

  他来到果园两个月不到,已经胖了五斤多了。

  原因很简单,都是吃出来的。

  “既然吃饱了,那我们就出发去县里办工商证明吧!”

  曹毅站起来说道。

  他把王天佑叫来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让他开车送自己去县里办事情,作为果园唯一有车的人,这事他逃不过的。

第152章 再遇刘宇

  图乐县市民中心。

  九点多点,机关刚开门,人却很多,偌大的广场是满满的车辆。

  此时,一辆黑色的大众轿车开了过来,稳稳当当的停在停车位中,两边空余的恰到好处,显示出驾驶员的高超车技。

  随后两人从车上下来。

  正是曹毅和王天佑,他俩从月牙庄赶来。

  一路上很是顺畅,两百多公里的距离,花了两个小时就到了。

  “今天还真不错!”

  曹毅抬头看向了天空。

  高悬的太阳,把周围的雪地映照的金灿灿的,甚至有些晃眼睛,以致于不得不用遮挡。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有点矫情,觉得只是一点阳光没必要这么夸张。

  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现象:

  雪曝。

  这种现象在南方很难见到,因为其前提很苛刻,需要一望无际的白色雪地。

  由白雪构成地面具有类似镜面的高反射特性。

  有实验报道说是,雪镜子能把80~90%的光线射入人眼。

  强烈的光感刺激会引起瞳孔的快速收缩,分泌大量的眼泪。

  甚至会引发短暂性失明,更严重的人,尤其是身体虚弱的女性朋友会大脑眩晕的摔倒在地上。

  这不是夸张,是事实。

  雪地高山纪录片中,很多专业登山人员都会带上厚厚墨镜,看起来很离谱的操作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就是为了防止雪曝现象。

首节 上一节 160/2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