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120节

  看到唯一的孙子,两位老人脸上笑开了花,拉着王盛的手问长问短,从公司业务问到身体冷暖,絮絮叨叨间全是关切。

  王盛耐心听着,陪着说了好一阵话。

  临走时,他塞给爷爷奶奶一个厚厚的红包,里面是两千块钱。

  “哎哟,这么多!你自己留着,你做生意要用钱的地方多!”奶奶连忙推拒。

  “奶奶,您就收着吧,我现在能赚钱了,孝敬您和爷爷是应该的。买点好吃的,添置点新衣服。”王盛不由分说地把红包塞进奶奶手里:“不敢多给,怕你们舍不得花,攒着。”

  爷爷在一旁呵呵笑着,拍了拍王盛的肩膀:“小子,有出息了,好!但也别太累着。”

  中午在爷爷奶奶家吃了顿丰盛又传统的团圆饭,席间自然是其乐融融。

  下午,王盛又跟着父母转战姥姥姥爷家。

  流程几乎一样,关切、唠叨、丰盛的饭菜,以及同样厚度的一个红包。

  姥姥姥爷同样先是推辞,在王盛的坚持和父母的帮腔下,才嗔怪着收下,眼里却满是欣慰。

  奔波了一天,感受着来自家族最质朴的关怀和期望,王盛心里有种踏实感。

  这与他平日里在商场上的运筹帷幄、在剧组里的挥斥方遒截然不同,是另一种真实的温度。

  傍晚,王盛跟父母打了声招呼,说晚上不回家了。

  王盛驱车来到了李晓冉的住所。

  李晓冉打开门,她刚洗过澡,头发还带着湿气,穿着一身柔软的珊瑚绒家居服,脸上未施粉黛,却清新动人。

  看到王盛,她脸上立刻绽放出笑容,侧身让他进来。

  “筋斗云,看谁来了?”李晓冉朝屋里喊了一声。

  筋斗云慵懒的趴在猫爬架上,大过年的,它也不想动弹。

  “没良心的东西。”

  王盛脱下鞋子,把外套递给李晓冉,迈步朝筋斗云走去,把它抱了下来,坐到沙发上,怒搓它的狗头。

  李晓冉给他倒了杯热水,挨着他坐下,脑袋自然地靠在他肩膀上:“跑了一天,累了吧?”

  “还好,就是听唠叨听得耳朵快起茧了。”王盛逗弄着怀里的猫。

  两人逗了会儿猫,说了些闲话。

  王盛的手有些不老实地在李晓冉身上游走。

  男男女女,挨一块坐,总会触发被动技能。

  比如女的爱掐男的咪,反之,男的也爱。

  李晓冉嗔怪地拍了他一下,却没真的拒绝,脸颊微红,眼波流转间带着一丝媚意。

  闹了一会儿,李晓冉看了看墙上的挂钟。

  “快七点半了,《京港爱情线》要开始了!”她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

  湘省卫视的台标出现在屏幕上。

  这部由王盛促成、蔡怡浓和李囯立操刀、光线传媒制作的时尚都市爱情剧,最终以单集20万的天价,将独家首播权卖给了势头正猛的湘省卫视。

  20集,总价400万,虽然没能完全覆盖掉八百万左右的制片成本,但剧中的广告植入已经收回了两百多万。

  后续的二轮、三轮播出权以及音像制品发行,收回成本并盈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也证明了王盛在内容生产和商业运作上的精准眼光。

  电视里开始播放片头曲,时尚的镜头语言、靓丽的男女主角,迅速抓住了眼球。

  王盛搂着李晓冉,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有些心不在焉地把玩着她的衣角。

  李晓冉起初还专注地看着剧情,随着王盛的动作,身体渐渐有些发软,她轻轻扭动了一下,却没有推开他,反而更紧地靠在他怀里,任由他施为。

  王盛的思绪却飘开了一些。

  他想到刚才七点整,几乎全国电视台都同步转播泱视一套新闻的画面。

  他也想到了刚刚过去的泱视广告标王招标,爱多VCD以显著低于前两届标王——秦池酒业的价位拿下标王。

  记忆里,这两届标王后来的命运都不算好,秦池勾兑事件爆发,迅速陨落,而爱多VCD也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和内部管理中陷入困境,最终黯然收场。

  想到爱多VCD老板胡痣标去年还与自己的“电影世界”音像连锁有着不错的合作,让利不少,使得售卖爱多VCD机成了连锁店的一大收入来源,王盛不禁有些唏嘘。

  商场沉浮,有时候就是这么瞬息万变。

  “开始了开始了!”靠在王盛怀里的李晓冉忽然出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王盛收敛心神,看向电视屏幕。晚七点三十五分,《京港爱情线》第一集正片正式开始。

  紧凑的剧情、时尚的穿搭、京港两地的风情交织,以及男女主角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很快让王盛也投入了进去。

  他能感觉到,这部剧符合当下年轻人对都市情感的想象和审美需求,收视率应该不会差。

  两集连播结束,时间已经快晚上十点。

  片尾曲响起时,李晓冉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就完了?还挺好看的。”她评论道。

  紧接着,《快乐女声》全国60强进30强的比赛开始了。

  赛制是残酷的两两PK,一集节目大概只能播出15对选手的对决,这意味着晋级赛要分两集播完。

  当镜头给到中南赛区的张伯芝时,李晓冉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电视里的张伯芝,经过精心包装和节目组的重点宣传,混血美貌更加突出,演唱时带着一种我见犹怜又努力坚强的独特气质,镜头感极好。

  看到张伯芝,李晓冉就想起王盛在港岛“英雄救美”然后签下她的经历,心里没来由地泛起一丝酸意和危机感。

  这个女人,太漂亮了,而且现在名气窜得这么快……

  她忽然转过身,跨坐到王盛腿上,双手搂住他的脖子,挡住了他看电视的视线。

  “不看了。”李晓冉嘟着嘴,语气里带着一丝娇蛮和不容置疑:“我们……去‘睡觉’。”

第171章:一定有黑幕

  一九九八年二月初的华夏大地,春节的余温尚未散尽,一股源自湘省卫视的娱乐热潮便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席卷全国。

  从大年初一晚间开始登陆湘省卫视黄金档的《京港爱情线》,以其时尚的都市风情、细腻的情感刻画和京港两地文化碰撞的新鲜感,迅速抓住了年轻观众的眼球。

  此时的电视收视率统计,虽已引入了诸如“泱视-索福瑞”(CSM)等相对专业的调查机构进行抽样测量,但数据反馈远不如后世即时和透明。

  主流媒体和广告商更多地依赖这些调查机构发布的阶段性报告,结合电视台自身的接到的观众来信、热线电话数量以及社会讨论热度来进行综合判断。

  湘省卫视的宣传部门深谙此道,在《京港爱情线》播出三天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媒体发布了“收视率节节攀升,连续三日位居全国同时段前列”的捷报,并引用“权威调查数据”称其收视份额在开播周内突破了12%,且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报纸上开始出现“《京港爱情线》引领都市言情新风尚”、“湘省卫视春节档异军突起”之类的报道。

  而与《京港爱情线》紧密衔接,在电视剧两集连播结束后于九点三十五分准时登场的《快乐女声》全国晋级赛,则完美地承接了前剧带来的观众流,尤其是大量被剧中港岛背景和现代爱情故事吸引的女性观众。

  当《京港爱情线》中那位独立、聪慧又带着些许港岛都市神秘感的女主角形象还在脑海中萦绕时,屏幕上紧接着出现《快乐女声》中那位拥有混血美貌、身世坎坷却坚韧不拔的港岛女孩张伯芝,一种奇妙的情感链接和形象投射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在无数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看来,张伯芝仿佛就是从《京港爱情线》里走出来的、未经雕琢却更具真实感的女主角原型。

  她靓丽的外形符合人们对港岛时尚的想象,她那“为母则刚”(形容词)、渴望带领家庭逃离困境的故事,又赋予了这种美貌以内在的韧性和道德的光辉。

  在1998年初,港岛回归不到半年,内地大众对那片土地既感熟悉又觉神秘的背景下,张伯芝恰好成为了一个承载了美好想象与情感寄托的符号——她代表了人们对港岛女性独立、坚强、美丽又重情重义的最美好想象。

  这种情感的共鸣,迅速转化为了实际行动。

  《快乐女声》节目组开设的观众咨询热线,几乎从早到晚都处于占线状态。

  来自天南地北的电话涌入长沙的演播中心,接线员们听到的声音五花八门:有关心赛制询问如何支持选手的少女,有被张伯芝故事感动落泪、嘱咐节目组一定要照顾好她的中年妇女,甚至还有不少年轻小伙子直言不讳地表示就是冲着张伯芝来看节目的,千万不能让她被淘汰。

  “张伯芝要是走了,这节目我就不看了!”

  “请一定让伯芝晋级,我们需要这样的榜样!”

  “她唱歌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她的人生态度是最好的!”

  热线电话的内容被迅速整理汇报给节目组高层和湘省卫视领导。

  数据明确显示,张伯芝已成为节目收视率和话题度的绝对保障。

  面对如此汹涌的民意和显而易见的商业价值,湘省卫视和光线传媒心照不宣:张伯芝必须留下,而且要让她留得充满戏剧性,留得让观众更加揪心也更加投入。

  于是,在精心设计的“全国30强进10强”赛制中,悬念被推向了顶峰。

  节目组宣布,三十强选手经过激烈角逐,根据评委打分,将有8名实力与人气兼具的选手直接晋级全国十强。

  而剩下的两个珍贵的十强席位,则将通过残酷的“复活赛”产生:由排名第9至第16名的8位选手,先进行“8进4”的PK,胜出的4人再进行“4进2”的终极对决,最终获胜的两人搭上十强末班车。

  不出所料,在首轮评委评议和“人气评估”中,张伯芝“意外”地未能直接晋级,而是落入了竞争更加惨烈的复活赛区。

  这个消息通过电视预告和报纸节目单提前释放,瞬间点燃了所有支持者的情绪。

  “怎么可能?伯芝怎么会进不了直接晋级?”

  “黑幕!一定有黑幕!”

  “不行,我一定要守着看复活赛,伯芝一定要赢!”

  二月初的这个周末晚上,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无数家庭锁定了湘省卫视,宿舍里的电视机前围满了人,街头巷尾的议论都围绕着同一个话题:张伯芝能否复活?

  当晚的《快乐女声》复活赛专场,收视率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后续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该场节目在核心城市的收视份额峰值一度逼近35%,这意味着在当时有电视信号覆盖的家庭中,超过三分之一在这个时间段收看了这场比赛。

  成千上万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心情随着张伯芝的每一句演唱、评委的每一个表情而起伏。

  复活赛第一轮“8进4”,张伯芝选择了一首深情款款的《我愿意》,稳定的发挥和投入的情感让她顺利晋级四强。

  短暂的广告时间后,更加紧张的第二轮“4进2”开始。

  或许是压力过大,或许是战术安排,张伯芝在这一轮选择了一首颇具难度的《容易受伤的女人》,演唱过程中出现了一丝细微的瑕疵。

  竞争对手则发挥出色,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心提到了嗓子眼,热线电话的指示灯疯狂闪烁,仿佛能听到全国上下一致的祈祷声。

  关键时刻,评委的点评充满了纠结与权衡。

  他们既肯定了张伯芝独特的明星气质和巨大的观众号召力,也委婉地指出了另一位选手在技术上的稳定性。

  最终,在经过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的讨论后,主评委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头,缓缓念出了那个万众期待的名字:

  “根据评委合议,并综合考虑节目观众的广泛意愿……晋级全国十强的最后一位选手是——张伯芝!”

  “耶——!”

  “赢了!伯芝赢了!”

  “太好了!”

  欢呼声在全国各地的家庭、宿舍中同时爆发。

  那一刻,仿佛不是张伯芝个人的胜利,而是所有支持她的观众共同赢下的一场战役。

  次日,全国各大媒体娱乐版都被这条消息占据。

  “《快乐女声》复活赛收视爆棚,港妹张伯芝众望所归闯入十强!”——《南方都市报》

首节 上一节 120/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