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进一步解释道:“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接近‘私人订制’的服务和相对‘亲民’的价格,吃掉中间那片空白市场,这个业务依旧归属你带的团队执行,如果你没有信心的话,那就换别人上。”
“有信心!”
猴子唰的一下站直了身子。
“坐……”
接着,王盛看向陈良:“陈良,说说中低端业务的情况。”
陈良回过神来,连忙拿起一个笔记本,汇报道:“紫房子那边,下个月,也就是6月份的订单数,已经敲定,1999元的标准套餐,327单;3999元的尊享套餐,46单;6999元的准电影级套餐……”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道:“20单!赵经理那边反馈,客户反应准电影级的配额太少了,很多人都想体验类似‘金禧典藏’套餐的双机位拍摄,赵经理希望我们能增加配额。”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预期,尤其是6999元档的需求如此旺盛,让众人再次感受到了市场强大的拉力。
陈良继续汇报:“另外,业务拓展也没停。我又谈下了五家规模小一些的婚庆公司,把咱们的‘1999元标准套餐’剩余的一部分配额给了他们。五家加起来,给下个月又贡献了177单。”
他合上本子,总结道:“目前来看,业务扩张速度主要还是受限于人手不足和设备不足,不过标准套餐还有进一步的推广空间。”
“设备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资金解决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调整高端业务线的原因,各位……同志……”
王盛语气郑重的宣布道:“公司已经和北影厂达成了深度合作关系,厂里将会尽全力支持我们扩张‘私人订制’业务,要设备,只要不影响重点影片项目,优先给我们用!摄影、灯光、录音、化妆、剪辑……厂里的老师傅、技术骨干,只要我们需要,随时可以借调!也就是说,我们要冲击全国市场了……”
“哗——!”
整个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
调动整个北影厂的资源?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瞬间拥有了中国最顶尖电影制片厂之一的庞大技术后盾!
产能瓶颈、技术瓶颈,将被彻底打破!
冲击全国市场!
公司才开张一个多月,就做到这一步了?
众人难以置信……
众人看向王盛的目光里,似有火焰般的崇拜!
王盛淡然一笑:“这就是时代的浪潮,潮水已至,唯有弄潮儿能立其上。我、你们,只有背水一战。”
陈良依旧抢先第一个表态:“听王总的。”
“没错,听王总的。”
“……”
众人纷纷附和。
王盛微微颔首,看向陈良:“陈良,你把手中的项目和业务对接给大刘和小兵,等过几天,公司对你另有安排。”
“是。”
“嗯,散会。”
第48章:传媒之王
刚散会。
北影音像公司广告部主任刘旭日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
“刘哥……”
王盛把刘旭日迎进办公室,给对方倒了杯茶水。
“刚才公司同事瞅见你回来了,我正好有事要找你,便过来看看。怎么样,鹿城那边的大单子顺利吧?”
“还算顺利,刘哥,你找我是有什么事?”
刘旭日也不啰嗦,切入主题道:“是这样,你策划的那个相亲节目初步通过了,胡主任为你争取到了一个在文艺频道试点播出的机会。”
王盛精神一振:“哦?具体怎么说?”
“台里决定,在文艺频道找个非黄金时段试水,先做三期看看市场反响。”
刘旭日接着道:“胡主任正要找你和紫房子的赵经理谈谈广告赞助的事,怎么样,晚上有没有空?”
“那您帮我约下胡主任,晚上七点,咱们无名居见。”
“行,那你通知下赵经理。”
“好。”
刘旭日离开后,王盛便把电话打给了赵经理。
“赵经理,我,王盛。”
“刚回来。给您说个事,那个相亲节目有眉目了,京城台已经同意试点播出,约我们晚上谈谈广告赞助的事,不知道您有没有空?”
“好。”
……
晚上七点,无名居。
包厢内古色古香,气氛雅致。
王盛和刘旭日走进包厢的时候,胡刚已经到了,正和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出头、戴着眼镜、气质精干的男人喝着茶闲聊。
那人穿着简约的白衬衫和西裤,眼神中带着一股传媒人特有的敏锐和活力。
“胡主任。”
“胡主任,这位是?”
胡刚介绍道:“这位就是台里给《缘来是你》这节目指派的策划人,王长钿,王策划。
长钿可是我们台里的青年才俊,《京城特快》栏目的总策划之一,那节目火得很!”
王长钿站起身,主动向王盛伸出手,笑容爽朗:“王总,真是久仰大名,你拍的那个头纱吻广告我看过,创意十足。”
“王策划过奖了,运气好而已。《京城特快》我常看,节奏快信息量大,做得非常棒。”王盛笑着与之握手,心中却是微微一动。
原来是日后光线传媒的老板。
“看来王总也是我们节目的观众,荣幸荣幸。”王长钿笑道,两人寒暄着落座。
胡刚在一旁不轻不重的补充道:“长钿对娱乐和大众消费市场嗅觉特别灵敏,《京城特快》的成功他有大功劳。台里也是看重他的能力,才让他来兼管《缘来是你》这个新节目的策划,希望能复制成功。”
很快,紫房子的赵经理也赶到了,又是一阵热情的寒暄和介绍。
酒菜上齐,话题自然转向了《缘来是你》。
王长钿显然对王盛提出的这个节目模式极为感兴趣:“王总,不瞒你说,在做《京城特快》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国内的电视节目类型太单一,尤其是面向年轻人的、轻松有趣的娱乐节目,几乎是空白。
你这个《缘来是你》的创意,男女嘉宾互选,权利反转,还有灭灯留灯的环节,戏剧冲突强,观赏性足,非常符合越来越开放的社会风气,我觉得潜力巨大!”
王盛:“王策划眼光精准。这节目的核心就是真实和冲突,展示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同时也提供一个社交的平台。操作得当,很容易引发社会讨论和关注。”
两人就节目形式、环节设置、嘉宾选择、价值观引导等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越聊越投机。
王长钿提出的许多想法都颇具前瞻性。
王盛感觉对方应该没少看国外的电视节目。
另一边,胡刚则主要和赵经理聊起了赞助事宜。
“赵经理,紫房子作为京城婚庆的老字号,冠名这个节目是最合适不过了。节目播出后,等于天天给你们打广告,到时候咨询电话还不得打爆啊?”胡刚熟练地推销着。
赵经理早已心动,但还是谨慎地问:“胡主任,这冠名费……您看大概是什么范围?”
“试点播出,又是新节目,台里给了优惠价。独家冠名,一期这个数。”胡刚比划了一个手势:“三期起签。如果效果好转入黄金档,价格可就得再议了。”
赵经理心里快速盘算着,三期就是十五万,还行:“成,胡主任,这冠名我们紫房子要了!”
“好!赵经理爽快!”
接着,胡刚又和王盛聊了聊联合赞助的事。
一顿饭下来,主要事情基本敲定:
紫房子以每期5万元价格获得独家冠名权,先签三期。
盛影传媒旗下“影像记忆”子品牌以每期2万元价格成为联合赞助商并提供价值6999元的准电影级婚庆录像作为嘉宾牵手成功,并成功结婚的奖品。
节目制作由京城台负责。
散席时,王长钿特意和王盛交换了联系方式:“王总,你对大众娱乐市场的嗅觉让我佩服。以后有机会多交流,《缘来是你》这个项目,我会用心做的。”
王盛笑笑:“我很期待王策划带来的节目呈现。”
“……”
饭局结束后,众人离开包厢。
胡刚揽着王盛的肩膀往外走,问王盛还要不要那批二手设备。
“胡主任,我明天安排人过去对接。”
“好。”
……
次日。
5月30日。
盛影传媒开了一个庆祝培训班全体学员结业的仪式。
总计107位培训班结业学员正式加入盛影传媒,签署劳务合同。
王盛让李婷婷邀请了《京城晚报》的记者周小斌过来采访。
……
傍晚。
《京城晚报》的生活版右下角,一个不算起眼却足够扎实的标题悄然出现:《北影厂子弟创业结硕果,“盛影传媒”一次性吸纳百余待业青年》。
记者周小斌的笔触平实而克制,简要报道了盛影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北影厂市场化试点,通过进一步扩展婚庆录像业务,成功解决了一批厂内待业子弟的就业问题。
文章提到了首批107名经过短期培训的学员正式签约上岗的情况,着重突出了“不等不靠、自谋生路”的改革精神,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初步兑现。
在96年下岗潮暗流涌动的背景下,这条消息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在京城关心此事的特定圈层里泛起了些许涟漪。
有读者觉得这是条正能量的好新闻,也有读者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国企子弟近水楼台的特殊照顾。
……
然而,就在京城读者对这条“小新闻”反应平淡之时,遥远的南方,一场真正的媒体风暴正在酝酿成型。
五月二十八日鹿城图书馆那场别开生面的记者见面会,经过一两天的发酵、写稿、送审、排版,终于在五月三十一日傍晚和六月一日的早间,于浙省各地主要媒体上集中爆发了!
《钱江晚报》在第二版显要位置刊出长篇通讯:《“天价婚礼”制造者从京城而来,抛出“先富者炫耀有限正义论”》。
文章详细记录了王盛在见面会上的发言,引述了他关于合法消费拉动经济、催生新产业、社会应包容多元化需求等观点,并配发了王盛在会场从容应答的照片。
笔调相对中立,但标题的冲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