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46节

  是时候对京圈重拳出击了!

  抢在《万事如意》之前,搞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贺岁剧!

  那么,拍什么?

  王盛的大脑飞速运转,搜索着前世看过的众多贺岁影视作品。

  很快,一部剧名跳了出来——《家和万事兴之情归龙年》!

  印象里这是千禧年左右播出的,由赵苯山、郭大斯坦森等人主演,热闹、喜庆,充满了家庭温馨和过年氛围,非常符合贺岁档的调性。

  他仔细回想剧情,核心设定是一个男人为了照顾家人而男扮女装,引发一连串笑料和温情故事。

  这设定……怎么有点眼熟?

  王盛蹙眉,随即恍然。

  1993年上映,由克里斯·哥伦布执导的《窈窕奶爸》,也是这么个路数。

  害~

  抄国外作品是圈内传统艺能了,从音乐到影视就没有不抄的。

  不过《家和万事兴》做了极其成功的本土化处理,更接地气,更符合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念和笑点,赵苯山的演绎也很经典。

  就是它了!

  王盛一拍大腿,心中定计。

  ……

  回到家。

  王保国和张秀兰早早就出去上班了。

  王盛换了身衣服,再次出门,向公司走去。

  ……

  随着盛影传媒的扩张,北影厂主楼一层的办公室,有五间都被盛影传媒租了下来,前几天又租了一间。

  两间被用作器材室,两间被用作分别处理‘影像记忆’业务、‘私人订制’业务的业务部兼客服部,还有一间被用作调度中心。

  王盛的工位,目前是被安置在调度中心,这里也是盛影传媒最早租下的一间办公室。

  当然,厂里免租金。

  盛影传媒的扩张,让北影厂主楼一层恢复了当年辉煌时,生机勃勃的场景。

  人来人往,电话铃声、讨论声不绝于耳。

  “王总早!”

  “盛哥!”

  “帮主!”

  沿途不断有员工打招呼,王盛一一点头回应,脚下不停,径直走进了调度中心。

  坐到办公桌前,铺开稿纸。

  《家和万事兴》

  王盛写下暂定名,然后开始努力回忆并构建故事大纲和主要人物。

  故事围绕一位东北老汉展开。

  因其女儿离婚后,女婿取得了外孙的抚养权,他无法正常探望心爱的外孙。

  出于对亲情的极度渴望,他策划了一个荒诞的计划——男扮女装假扮成一位名叫“于奶奶”的保姆,成功潜入前女婿家中。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和冲突,并最终揭示了家庭的真相,促成了亲情的和解与回归。

  主要角色:

  姥爷/于奶奶:一位深爱外孙、机智又略带固执的东北老汉。演员:首选赵苯山

  在中国一众喜剧演员内,赵苯山老师的演技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这一点母庸质疑。

  可惜,明明国民度超高,但就是扛不起票房,也不知道是因为嘛。

  女婿(张先生):一位事业有成但有些大男子主义的老板。演员:首选范炜

  头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是伙夫,范炜天生就是演老板的料。

  亲家(张父):女婿的父亲,一位热心又有点寂寞的老头。他对“于奶奶”产生了好感,并与邻居老头争风吃醋。演员:首选郭大。

  郭大同样是那种演喜剧出色,演正剧更出色的多面型演员。

  女儿(娟娟):老汉的女儿,一位在家庭与事业间挣扎的现代女性。演员:待定

  秘书:年轻貌美,‘小三’支线剧情冲突的制造者。演员:李晓冉

  这部剧的亮点全在老赵身上,两个女角色的戏份半斤对八两。

  邻居老头:与郭大饰演的亲家是“情敌”,两人为博取“于奶奶”的欢心而明争暗斗。演员:首选巩翰林。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外孙:连接所有大人矛盾与情感的核心纽带,姥爷一切行动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演员:待定

  写完这些,看着赵苯山、郭大、巩翰林的名字,王盛不由得犯起了嘀咕:“这套演员班底,是不是有点过于奢华了?我现在请得动吗?”

  ……

第56章:‘挟小韩以令老韩’

  七月午后的阳光,透过北影厂行政楼老旧却擦得干净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厂长办公室里,吊扇慢悠悠地转着,搅动着略显闷热的空气。

  坐在王盛对面的韩三坪,眉宇间带着一丝惯常的思虑,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问道:“有什么想法?”

  王盛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脊背挺直,神情不显紧迫,他将几页写满了字的稿纸递了过去:“厂长,您瞧瞧这个。”

  韩三坪接过稿纸,大致扫了眼,是一份名为《家和万事兴》的剧本大纲,随后颇为仔细的看了起来。

  然而,随着页数的翻动,他的表情更多的是审慎,而非惊艳。

  对于剧本内容本身,他这位更擅长战略布局和资源调度的厂长,确实难以立刻评判出个子丑寅卯来。

  “故事嘛……热闹倒是热闹。”

  韩三坪不明觉厉的放下稿纸,抬眼看向王盛,直接切入核心道:“说说吧,盛子,整这么个三集的电视剧本,具体什么想法?”

  王盛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身体微微后仰,迎着韩三坪探究的目光,抛出一个问题:“厂长,王蒴被封杀的事儿,您肯定清楚吧?”

  韩三坪面色微微一凝,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

  他摸出一根烟,点上,吸了口,缓缓吐出烟雾道:“谈不上什么正式封杀,红头文件是没有的。但他的创作路子,确实是遇到阻力了,合作的几部电影都流产了。”

  他显然不愿在这个敏感话题上深入,摆了摆手:“不说这个了,还是说回你的事。”

  王盛微微颔首,转而开始分析局势:“厂长,王蒴这一‘歇菜’,京圈电视剧创作这头,可就空出来一大块地盘。郑主任那边虽然实力雄厚,但咱们北影厂,如今手握小二十家兄弟厂的技术联盟,几千号熟练工,设备也能调度开,这正是咱们趁势而起的好机会。

  别的不说,技术工人、设备资源是现成的。以前是没活干,闲着也是闲着。

  现在如果我们能牵头,整合这股力量,转向电视剧生产。

  不敢说立刻就能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作品,但至少,我们有能力规模化、专业化地生产内容,先把这个市场的空缺填上。

  这能解决多少人的就业?又能带来多少持续的收益?”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的想法是,咱们北影厂,得带着联盟里的兄弟们,先把京城的电视剧市场吃下一大块来,成为京城台最大的内容供给方。

  这不光是争口气,更是实打实地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把咱们联盟的根基扎得更稳。”

  韩三坪听着,微微点了点头。

  他并不怀疑王盛做事的决心和能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五万借款到如今预计营收两个多亿的“私人订制”业务。这小子的闯劲和运气都堪称逆天,比那个整天嚷嚷着“炸开喜马拉雅山”的牟老板,听起来可靠谱多了。

  牟老板答应给的赞助,到现在都还没见到钱呢!

  韩三坪重新拿起那个三集的剧本大纲晃了晃道:“所以,这个,是一次尝试?”

  “对,是尝试,也是铺垫。”

  王盛进一步解释道:“不仅仅是为了电视剧。厂长,这部剧,我给它定的位是——贺岁剧。”

  “贺岁剧?”

  韩三坪挑眉。

  “对,计划放在年末跨年,或者放在春节播出。港岛那边搞的‘贺岁档’概念,您肯定知道。现在直接用电影去试内地有没有这个档期,条件还不成熟,风险太大。

  但用电视剧来试试水,看看观众反响,摸摸市场的脉搏,成本低,见效快。反响好了,咱们就能顺势研究电影怎么玩转这个档期。”王盛思路清晰地阐述着。

  韩三坪看着手中烟蒂升腾起来的烟雾,沉思起来。

  他想起了去年《红番区》在内地春节前后上映时引发的观影热潮。

  “贺岁档”、“春节档”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他早有察觉,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契机和项目去尝试。

  王盛这个用电视剧探路的点子,确实巧妙且稳妥。

  “是个法子。”

  韩三坪终于点头,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用电视剧敲敲边鼓,探探路,确实比直接上电影风险小得多。说说,需要厂里怎么支持?”

  王盛见韩三坪点头,心中一松,接着提出更深层的想法:“厂长,我想借着这次拍电视剧,尝试一些其他盈利模式。

  比如在剧里植入广告,还有在片头片尾做贴片广告。

  这些模式如果成功了,未来不仅能用在电影上,增加除票房以外的收入,也能用到其他电视剧项目里,是一条可持续的财路。”

  “这是好事啊,思路很活嘛。”韩三坪表示赞同。

  “是好事,只是……”

  王盛面露难色:“这涉及到和京城台的深度合作,特别是广告分成的谈判。我这边,毕竟年轻,没什么话语权,恐怕很难谈下来理想的条款。所以,想请您出面,和京城台的领导沟通一下。”

  韩三坪闻言,不由得笑骂了一句道:“嘿,还有你小子办不到、要求人的事儿?”

  话虽这么说,但他脸上却并无难色,反而有种“这小子总算也有需要我出面的时候”的舒坦感:“行,我知道了。我约个时间,跟京城台的老于聊聊。联合制作、广告分成,这些都可以谈。”

  韩三坪的行政级别要比京城台的于台长高半级。

  “哎,谢谢厂长!有您出马,这事肯定成!”王盛立刻送上恰到好处的恭维。

  韩三坪舒服地笑了笑,摆摆手。

  事情谈完,气氛轻松了不少。

  王盛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很是自然地换了个称呼道:“韩叔,这两天我手上刚好不太忙。佳女不是放暑假了吗?要是您没空,我可以带她出去逛逛,动物园、博物馆什么的,小孩子老闷在家里也没劲。”

  韩三坪看了王盛一眼,倒也没跟他客气。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对自己这个“便宜侄子”的办事能力和分寸感还是放心的,便点了点头:“行啊,那丫头正嫌无聊呢,麻烦你了,带她出去放放风也好,省得在家里捣乱。”

  “不麻烦,佳女挺可爱的。”

  ……

首节 上一节 46/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