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67节

  但位于小区深处的一栋精心挑选过的独栋别墅前,却已是人头攒动,灯火通明。

  这里,便是《家和万事兴》剧组选定的主要取景地——剧中“女婿”张先生的豪宅。

  别墅门口的空地上,支起了一张铺着红布的条案,上面摆着蒙着红布的摄像机、香炉以及各式水果糕点。

  条案前方,一个不锈钢盆里烧着旺火,那是给一会儿“烤猪”准备的,虽然为了省事和‘环保’,用的只是个象征性的乳猪模型,但仪式感必须做足。

  王盛穿着一件印有“盛影传媒”logo的藏蓝色导演马甲,里面是简单的白T恤,下身一条卡其色工装裤,脚蹬运动鞋,显得干练又精神。

  他站在条案前,看着副导演霍健起、执行制片、摄影指导、灯光指导等人忙前忙后地确认最后的准备工作。

  赵苯山、郭大、范炜、雷客生、宋玬玬等主要演员也已到齐,正聚在一旁由化妆师进行开机前的定妆。

  赵苯山穿着略显土气但干净的旧中山装,这是“姥爷”平时的装扮,也是为了契合赵苯山在春晚上面的形象。

  王盛反正是把这剧当成一个小品拍了。

  郭大和雷客生则是一身老头衫、宽松裤,标准的退休大爷模样;范炜只是简简单单穿了身西装,戴了副眼镜,“张老板”的派头就出来了;宋玬玬花了修饰年龄的淡妆,穿着家常的毛衣外套,眉宇间带着一丝生活操劳的疲惫感,正是剧中女儿“娟娟”的状态。

  李晓冉也到了,她今天的戏份不多,主要是亮相,穿着一身略显妖娆的秘书职业套装,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剧本。

  “盛哥,吉时快到了。”猴子作为现场制片,凑过来低声提醒。

  王盛点点头,抬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六点二十八分。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条案前,拿起三炷香。

  霍健起、主要演员以及各部门负责人也纷纷聚拢过来。

  现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盛身上。

  王盛将香点燃,对着四方拜了拜,心中默念:“各路神仙保佑,拍摄顺利,收视长虹。”

  然后郑重地将香插入香炉。

  接着,他掀开摄像机上的红布,朗声道:“《家和万事兴》开机大吉!”

  “开机大吉!”

  众人齐声附和,声音洪亮,惊起了附近树上的几只早起的麻雀。

  王盛接过执行制片递过来的一個红包,塞到了摄影机下面,寓意“红运当头”。

  这套仪式是跟港岛影视人传入内地的。

  王盛觉得挺好的,机魂大悦,拍摄顺利。

  信则有,不信则无。

  随后,工作人员开始给现场每一位演职人员分发开机红包,钱不多,就是个彩头,但气氛瞬间变得更加热烈。

  “烤猪”仪式象征性进行后,王盛拿起场记板,走到布置成“张家客厅”的别墅主厅内。

  第一场戏,拍的是“姥爷”赵苯山男扮女装成“于奶奶”后,第一次忐忑不安地踏入“前女婿”家的场景。

  机位已经架好,灯光师在做最后的微调。

  “各部门准备!”王盛的声音通过简易扩音器传出。

  “摄影OK!”

  “灯光OK!”

  “录音OK!”

  “演员就位!”

  赵苯山深吸一口气,瞬间进入了状态。

  他微微佝偻着背,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紧张、期待和故作镇定的复杂表情,手上挎着个旧布包,脚步迟疑地迈过门槛。

  王盛盯着监视器,画面中,“于奶奶”那双饱经风霜却又努力想表现出“慈祥”的眼睛特写,充满了戏剧张力。

  “《家和万事兴》第一集,第一场,第一镜,开始!”王盛亲自打板。

  场记板“啪”地合上。

  镜头缓缓推进,记录下“于奶奶”踏入这个陌生而豪华环境的第一步。

  赵苯山的表演细腻而准确,将一个底层老汉初次进入富裕家庭时的那种局促不安,以及为了外孙而强装镇定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好!过!”王盛看着监视器里的回放,满意地点点头。

  现场响起一阵轻松的掌声和低低的欢呼。

  开门红,总是让人心情愉悦。

  王盛拿起对讲机:“准备下一镜,范老师、宋老师准备。”

  拍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王盛虽然年轻,但得益于前世的经验和这段时间的恶补,对导演工作上手极快。

  他坐在监视器后,眼神锐利,思路清晰,指令明确。

  对于表演,他更多是给予演员信任和发挥空间,只在关键节点进行引导和调整。

  “范老师,您这个‘张老板’,面对突然出现的‘于奶奶’,除了惊讶,还得有点那种‘家里来了个便宜保姆’的小算计,对,眼神再稍微飘忽一点……”

  “宋老师,娟娟看到父亲扮成的‘于奶奶’,那种想认又不敢认的矛盾情绪,再内敛一点,用细微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现……”

  “赵老师,您和芭图的互动,再自然一点,就当是亲爷孙……”

  赵苯山不愧是喜剧大师,不仅自己的戏份完成得出色,还经常能即兴发挥,抛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包袱”,引得现场工作人员忍俊不禁。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老赵太爱即兴发挥了,很多与他合作的演员都不喜这一点。

  他和郭大、雷客生三位老戏骨搭戏,更是火花四溅,往往一条下来,效果比剧本写的还要精彩。

  范炜在赵苯山的带动下,也很快找到了“张老板”那种有点可爱又可恨的劲儿。

  宋玬玬演技扎实,将女儿的坚韧与无奈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演员芭图在王盛的耐心引导和赵苯山的“糖衣炮弹”下,也渐入佳境,祖孙间的互动真挚感人。

  李晓冉的戏份相对简单,主要是展现秘书的妖娆和一点小心机。

  王盛对她的要求就是“美”和“恰到好处的做作”,她也完成得不错。

  拍摄并非一帆风顺。

  有时天气突变,阳光消失,不得不暂停等待;有时道具穿帮,需要重拍;有时演员状态不佳,一个镜头反复多条。但整个剧组在王盛和霍健起的调度下,效率极高。

  北影厂的技术团队专业素养过硬,灯光、摄影、录音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盛影传媒自有的后勤保障团队也十分得力,盒饭准时可口,车辆调度及时,确保了拍摄进度。

  ……

  时间在紧张而充实的拍摄中飞快流逝。

  转眼到了九月二十九日,拍摄进入了最后阶段。

  这天下午,要拍的是全剧的高潮戏份之一——“于奶奶”身份被揭穿,一家人矛盾爆发后,在亲情催化下和解的重场戏。

  场景仍在别墅客厅,但气氛与开机时截然不同。

  灯光被调得柔和而温暖,机位多角度布置,准备捕捉每个演员的细微表情。

  “各部门准备,这是重头戏,大家打起精神!”王盛拿着对讲机,声音沉稳。

  赵苯山(姥爷)、宋玬玬(女儿娟娟)、范炜(女婿张先生)、郭大(亲家张父)、雷客生(邻居老头)全部在场。

  经过近二十天的磨合,演员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默契。

  “Action!”

  戏,开始了。

  赵苯山卸下了“于奶奶”的伪装,穿着那身旧中山装,站在豪华的客厅中央,面对着女儿、女婿、亲家和邻居,眼神里有羞愧,有倔强,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渴望。

  他的台词朴实却极具穿透力,将一个老人深沉而笨拙的爱表达得催人泪下。

  宋玬玬泪流满面,扑过去紧紧抱住父亲,所有的委屈、理解、愧疚都在这一刻爆发。

  范炜饰演的女婿,从最初的愤怒、不解,到后来的恍然、愧疚,情绪转变层次分明。

  郭大和雷客生两位老戏骨则在旁边恰到好处地烘托气氛,时而插科打诨,时而感慨唏嘘。

  监视器后的王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他能感觉到,这场戏,成了!

  演员们的表演真挚饱满,情绪到位,戏剧张力十足。

  当赵苯山用带着哭腔的东北话,说出那句即兴添加的台词:“爸这辈子没出息,就寻思着,能多看俺大孙子两眼……”时,现场不少工作人员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卡!”

  王盛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完美!这条过了!”

  现场安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所有演员的,也是送给这个共同努力了近二十天的团队的。

  王盛站起身,走到演员中间,由衷地说道:“赵老师,宋老师,范老师,郭老师,雷老师,还有我们的小芭图,辛苦了!这场戏,太棒了!”

  赵苯山擦了擦眼角,笑道:“王导,你这本子写得好,人物立得住,我们演着也过瘾!”

  宋玬玬也点头:“是啊,王导,跟着你拍戏,心里踏实。”

  当晚,剧组在京城一家饭店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关机宴。

  王盛端起酒杯,敬所有为《家和万事兴》付出辛勤汗水的演职人员:

  “这十八天,大家辛苦了!从开机时的忐忑,到今天的圆满收官,离不开在座每一位的努力!感谢赵老师、郭老师、范老师、雷老师、宋老师还有我们的小芭图奉献的精彩表演!感谢霍导、感谢北影厂和盛影传媒所有兄弟部门的鼎力支持!《家和万事兴》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我敬大家!”

  “干杯!”

  觥筹交错间,充满了疲惫后的放松与成功的喜悦。

  赵苯山用二人转,郭大用秦腔对唱了一段,将气氛推向高潮。

  “好!”

  乐的众人纷纷鼓掌。

第89章:三十路诸侯进京会盟

  关机宴散场时。

  已是夜里九点多。

  秋夜的京城凉意渐浓,路灯将斑驳的树影投在略显空旷的街道上。

  王盛和李晓冉坐在回住所的车上。

  李晓冉脸上带着酒后的红晕,手臂自然地挽着王盛,整个身子都压进了王盛的怀里,说着各种撩人的‘情话’。

  就在这时,王盛裤兜里的诺基亚2110不合时宜地“滴滴滴”响了起来。

  李晓冉识趣地松开手,坐直了身子。

首节 上一节 67/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