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70节

  跨年贺岁的噱头,确实是个不错的卖点。

  “第二,”韩三坪继续道,目光更为长远:“咱们成立这个联盟,不能只为了眼前这一部剧。日后,各家电影厂如果自己有能力、有本子,也想拍电视剧,需要发行渠道,一样可以通过咱们这个联盟来运作,大家互利共赢。当然——”

  他话锋一转,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有的厂子暂时困难,养不起全套的技术职工、导演、编剧……没关系!可以把人借调到北影厂来,咱们这边项目多,正缺人手。技术工人按劳取酬,导演、编剧参与项目也有分成。

  总之就一个原则:团结一心,把人力和资源集中起来,才能把蛋糕做大做强!只有整个电影系统的生态好了,咱们每家厂子才能跟着受益。”

  这个提议务实且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对那些人员闲置、资金匮乏的小厂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又能盘活存量资源。

  会场里响起一片赞同之声。

  就在这时,峨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开口道:“三坪厂长,各位同仁,我有个补充建议。咱们这个联盟,既然要长期运作,特别是涉及到电视剧发行这等核心利益,是不是应该成立一个常设的‘发行委员会’?

  日后,凡是想要通过联盟渠道发行的电视剧,无论是咱们内部各厂拍的,还是外部制作方想找我们合作的,都需要经过这个委员会的审核同意。

  这样既能保证发行剧集的质量,避免烂片砸了咱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也能统一调度资源,避免内部恶性竞争,更能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谈更好的条件。”

  这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

  委员制,意味着权力的集中和分配。

  在场的厂长都是人精,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管理需要,更关乎未来联盟内部的话语权格局。

  这相当于要把部分“发行权”上交给一个核心小组。

  短暂的沉默和交头接耳后,金陵电影制片厂那位黑脸膛的厂长再次发挥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洪声道:“我看行!没个规矩不成方圆!老李这提议好!择日不如撞日,咱们今天就把这委员会的人选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回去后又各有各的小算盘。”

  “好!”

  韩三坪拍板道:“既然大家都有此意,那咱们现在就推举发行委员会的委员单位。原则上是兼顾地域代表性、厂子实力以及对联盟事务的积极性。大家畅所欲言,提名表决。”

  接下来的过程,看似民主推举,实则暗流涌动。

  各家厂长纷纷发言,或毛遂自荐,或推荐他厂。

  经过几轮提名、附议和简单的举手表决,最终选出了七家电影厂担任发行委员会的委员。

  这七家分别是:作为发起方和核心的北影厂;提出建议且实力不俗的峨影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市场嗅觉敏锐的珠影厂;西部重镇、底蕴深厚的西影厂;老牌大型制片基地长影厂;刚才发言激昂、地处华东要冲的金陵电影厂;以及靠近京城、有一定区位优势的津城电影厂。

  这个结果出炉,王盛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已然明了。

  这七家厂,北影厂是当然的核心,峨影、珠影、西影、长影是传统意义上的几大巨头,实力和影响力摆在那里。

  金陵厂厂长的激烈表现或许为他赢得了席位,但也可能早有默契。

  津城厂入选,则多少考虑了地理平衡和与北影厂的亲近关系。

  这其中必然有会前会下的利益沟通与平衡,最终形成了这个看似均衡的权力架构。

  联盟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这七家厂能否真正同心同德。

  韩三坪对这个结果表示认可,郑重宣布:“好!从即日起,由北影、峨影、珠影、西影、长影、金陵、津城七家电影厂组成的发行委员会正式成立!日后联盟的发行事宜,由委员会集体商议决定。希望各位委员秉公办事,以联盟大局为重!”

  被选中的七家厂长面色各异,有的坦然,有的矜持,但都起身表示了接受和承诺。

  未能入选的厂家,虽有失落,但见行业巨头尽数在内,也知这是现实选择,只能期望日后能凭借项目或地缘优势在委员会中获得支持。

  大会的主要议程至此全部结束。

  紧绷的气氛终于松弛下来。

  韩三坪脸上露出笑容,朗声道:“正事谈完,咱们也得放松放松。各位老兄、老弟远道而来,辛苦了!中午我在京城饭店设宴,略备薄酒,给大家接风洗尘!明后两天,正好是国庆假期,我安排人带大家好好逛逛京城,故宫、长城、颐和园,咱们也享受享受首都的秋光,放松一下心情!所有费用,都由我们北影厂承担!”

  这话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和感谢之声。

  开会的疲劳被宴饮游玩的期待所取代,会议室里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

  厂长们纷纷起身,互相招呼着,三三两两议论着中午吃什么、明天去哪里玩,关系仿佛在共同决议和即将到来的欢宴中拉近了不少。

  王盛看着韩三坪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各位厂长之间,一会儿拍拍这个的肩膀,一会儿跟那个开句玩笑,充分展现着东道主的热情与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

  他心中暗叹,老韩这一步“以戏试水”、“委员会集权”、“联谊固盟”的组合拳,打得确实漂亮。

  既明确了行动方向,又初步构建了组织框架,还用感情投资来凝聚人心。

  老韩,活该你进步啊!

第93章:高媛媛巧施连环计

  十月的京城,秋意已深,天空呈现出一种清澈高远的湛蓝,阳光金黄而温暖,少了夏日的灼热,多了几分爽朗。

  北影厂包下的两辆崭新旅游大巴,每日清晨准时停在招待所门口,载着来自天南海北的三十家电影厂的厂长、副厂长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京城深度游。

  韩三坪亲自坐镇,王盛则被委以“总陪同”的重任,全程跟进。

  这两日,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却又张弛有度。

  第一天,游览庄严恢宏的故宫,漫步于颐和园的长廊碧波之间;第二天,则登上了雄伟的八达岭长城,领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下午又参观了充满皇家气派的十三陵定陵地宫。

  王盛穿着得体的休闲装,穿梭于各位“封疆大吏”之间,态度谦和,言辞得当。

  他不仅对景点典故如数家珍,还能适时地穿插一些影视行业在京城发展的趣闻轶事,活跃气氛。

  他细心观察每位厂长的喜好,有的喜欢历史文化,他便多聊几句文物背后的故事;有的关心市场动态,他便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电视剧发行的前景。

  这份远超年龄的成熟与周到,让许多原本对他只是“闻名”的厂长,真正有了“见面”后的欣赏。

  韩三坪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强化“联盟”概念。

  无论是在故宫的铜狮前合影,还是在长城垛口远眺,他都不忘拍着某位厂长的肩膀,声音洪亮地感慨:“老哥,你看,这紫禁城这么大,靠一块砖一块瓦垒起来;长城这么长,靠一砖一石连接起来。

  咱们这三十一家厂子,就像这一砖一瓦,一砖一石,只有摽在一起,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成大事!现在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咱们心齐,以后啊,好日子在后头呢!”

  宴席上,北影厂更是极尽地主之谊,京城烤鸭、东来顺涮肉、谭家菜……各式京味大餐轮番上阵,好酒好菜,招待得无微不至。

  推杯换盏间,韩三坪意气风发地画着“大饼”:“今年咱们在京城聚,是兄弟们给我韩三坪面子!明年,咱们去西影厂老张那儿,看兵马俑,吃羊肉泡馍!后年,去珠影厂黄厂长那儿,感受一下南国风情!咱们这个联盟,不仅要赚钱,更要常来常往,感情越处越深!”

  这番话说得众人心头发热,连日来的游玩和盛宴,不仅消除了初次合作的陌生感,更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起一种“同舟共济”的战友之情。

  尽管各自心里都清楚,未来的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利益博弈也必将存在,但至少在此刻,一种团结一致、共谋出路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十月三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厂长登上返程的火车或飞机,这次声势浩大的“三十路诸侯京城会盟”圆满落幕。

  韩三坪和王盛站在站台上,看着远去的列车,都长长舒了口气。

  “盛子,这两天辛苦你了。”韩三坪拍了拍王盛的肩膀,眼神中满是赏识:“应对得体,不错。”

  “厂长您才辛苦,大局掌控得好。”

  王盛笑道:“接下来,就要看《家和万事兴》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了。”

  “嗯,咱们尽人事,听天命。”韩三坪目光深邃:“但也得做好万全准备。”

  送走各路“诸侯”,王盛立刻投入到公司繁忙的事务中。

  《家和万事兴》的后期制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各厂初步接洽的发行事宜也需要跟进,还有公司日常运营……忙得脚不沾地。

  ……

  时间悄然滑至十月五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廿三。

  这天傍晚,京城海定区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里,一户人家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今天是高家小女儿高媛媛的十七岁生日。

  高家客厅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餐桌中央摆着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上面插着十七根彩色蜡烛。

  高父、高母和高媛媛的哥哥高勇围坐在桌旁,脸上都带着慈爱的笑容。

  “媛媛,快,许愿吹蜡烛!”高母笑着催促。

  高媛媛今天穿了一件崭新的粉色毛衣,衬得小脸愈发白皙娇嫩。

  她双手合十,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脸上洋溢着幸福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

  片刻后,她睁开亮晶晶的眼睛,深吸一口气,“呼”地一下将蜡烛全部吹灭。

  “喔!生日快乐!”哥哥高勇带头鼓掌,父母也笑着附和。

  “媛媛,许的什么愿啊?能不能告诉妈妈?”高母好奇地问。

  高媛媛脸上飞起两朵红云,看了看父母,又看了看哥哥,声音不大,却带着无比的憧憬和坚定:“我……我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个大明星!”

  这话一出,高父高母和高勇都愣了一下,随即都笑了起来。

  高父是个性格温和的工程师,扶了扶眼镜,笑道:“好啊,我闺女有志气!当明星好,光鲜亮丽。”

  高母也连连点头:“就是,咱们媛媛长得这么俊,唱歌也好听,没准真能成明星呢!”

  在她看来,这不过是青春期女孩常有的、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如同小时候想当科学家、老师一样,当不得真,但生日愿望必须鼓励。

  高勇比妹妹大几岁,已经参加工作,闻言也打趣道:“行啊,老妹!到时候成了大明星,可别忘了给你哥我要几张签名照!”

  家人都以为这只是小女孩的生日戏言,纷纷给予鼓励和支持,语气轻松,带着哄孩子的意味。

  然而,高媛媛接下来的反应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只见她猛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眼睛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看着家人,声音因为激动而拔高:“真哒?你们……你们真的支持我当大明星?!”

  她那副又惊又喜、仿佛中了头彩的模样,把一家人都搞懵了。

  高母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支持啊,我闺女想做的事,妈都支持!”

  高勇也顺着话头说:“没错,老妹你有梦想是好事!”

  高媛媛顿时欢呼一声,像只快乐的小鸟,先扑过去紧紧抱住了妈妈,又转身抱了抱爸爸,最后还跳起来搂住了哥哥的脖子,兴奋地语无伦次:“太好了!太好了!你们真好!我就知道你们会支持我的!”

  高家父母和高勇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拥抱弄得措手不及,面面相觑,心里都升起同一个念头:这丫头今天怎么了?一个生日愿望而已,至于这么激动吗?

  但看着高媛媛那发自内心的狂喜,谁也不好扫她的兴,高父只好笑着拍拍女儿的背:“好了好了,多大姑娘了,还这么毛毛躁躁的。快切蛋糕吧。”

  高媛媛却松开哥哥,站定身体,双手叉腰,脸上带着一种“我终于可以宣布了”的郑重表情,深吸一口气,说道:“爸,妈,哥!我不是随便说说的!我真的有机会当明星了!”

  “哦?”高勇挑了挑眉,觉得妹妹今天格外反常:“什么机会?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啊?”

  “才不是呢!”高媛媛小嘴一撇,带着几分骄傲:“是盛影传媒!京城最厉害的那个盛影传媒!你们知道吗?”

  “盛影传媒?”高父高母对视一眼,这个名字似乎有点耳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听过。

  他们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对影视圈的事情并不太关注。

  高勇倒是年轻,信息灵通些,迟疑道:“是不是……前阵子报纸上老说的那个,搞什么天价婚礼录像的公司?”

  “对对对!就是那个!”

  高媛媛用力点头,眼睛亮得惊人:“但人家可厉害了!不光做婚庆,还拍电视剧、拍广告!他们的老板叫王盛,特别年轻,特别有本事,还是全国青年科技创业奖的得主呢!”

  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从如何被选中参加《中国人》合唱团拍摄,到李婷婷姐姐如何找她谈话,说王总很看好她,想签她做练习生,将来培养她当歌手、拍戏……小姑娘记性好,口齿伶俐,把过程讲得绘声绘色,尤其强调了盛影传媒的实力和王盛的“慧眼识珠”。

  “李姐姐说,先签一年练习生合约,等我满十八岁了,如果双方都满意,就签正式的五年经纪约!公司会培训我,给我机会!”高媛媛最后总结道,小脸因为兴奋而红扑扑的,充满期待地看着家人。

  高家客厅里一片寂静。

  高父高母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高勇也收起了玩笑的表情。

  直到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女儿刚才对“支持当明星”的反应如此激烈。

  原来,这根本不是小孩子一时的异想天开,而是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门路”!

  “盛影传媒……王盛……”高父喃喃自语,眉头微微蹙起。

首节 上一节 70/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