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74节

  韩三坪放下报纸,看向王盛,眼神里已经带上了思索:“爱多这一降价,还绑上回归的热点……这是要搞大事啊。”

  王盛点点头:“价格打到两千以下,还是个吉利的数字,对普通家庭的吸引力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估计,VCD机要大范围普及,就是这一两年的事,甚至半年内,就有可能大范围在市场普及。”

  韩三坪深吸一口气,身体不自觉地坐直了。

  他太清楚音像载体变革意味着什么了。

  当年录像机普及,催生了巨大的录像带租赁市场,养活了不知道多少音像公司和个体户。

  这VCD比录像带更小巧、画质更好、成本理论上也更低……

  “这东西要是真火起来。”

  韩三坪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着,语速加快:“那可比录像带方便多了!光盘的成本……比磁带便宜太多了!市场……嘶……”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遍地开花的VCD影碟店和庞大的家庭观影需求。

  王盛见韩三坪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便顺势抛出了自己的构想:“韩叔,咱们之前聊的,把电视剧卖给电视台,算是联盟的一条腿,走的是对企业的路子。

  现在,这第二条腿,走对消费者的路子,竟然这么巧的也送上来了,这是时代要推我们一把,干成此番伟业啊。”

  他指了指报纸:“我之前问过刘主任,北影音像公司是有VCD出版发行资质的正规军。以后联盟生产出来的电视剧,甚至包括电影,完全可以由咱们自己出版成VCD碟片!”

  韩三坪眼睛一亮,立刻跟上了王盛的思路:“对!不用完全依赖电视台那点播出费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发行收入!

  咱们自己出碟,直接铺货到全国各地的音像店!这收入……更直接!更透明!回款也快!”

  比起需要和各电视台、以及和联盟内部各电影厂博弈的电视剧发行收入,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VCD碟片,无疑是一条更可控、利润空间也可能更大的渠道。

  “妙啊!”韩三坪忍不住拍了下大腿,脸上放出光来:“盛子,你这脑子真是……转得太快了!

  这条腿要是迈出去,咱们联盟的根基就更稳了!”

  但兴奋过后,韩三坪很快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他微微蹙眉:“可是盛子,这VCD的出版发行权,按规定,只能由像北影音像公司这样的国有单位持有。

  你们盛影传媒是民营企业,很难直接从这里面分一杯羹啊。你忙前忙后,总不能白干吧?”

  他习惯性的替王盛考虑起了利益分配。

  王盛笑了笑,语气平静而坦诚:“韩叔,我的想法是,只要能把这条渠道搭建起来,把市场做大。那么,未来我们盛影传媒和北影厂深度合作产出的影视作品,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不就能通过这条我们亲手打造的渠道,赚到更多的钱了吗?

  盛影传媒作为内容生产方和重要合作方,自然水涨船高。眼下,抢占先机、构建渠道和片源优势,比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更重要。”

  韩三坪看着王盛,目光中充满了欣赏,甚至带着一丝敬佩。

  这个年轻人,眼光长远,胸怀格局,确实非同一般。

  他不仅看到了机会,更愿意为了更大的目标,暂时搁置部分眼前的利益。

  “盛子……”韩三坪重重拍了拍王盛的肩膀,语气感慨:“你这份心胸和眼光,韩叔佩服!你放心,只要我韩三坪在这个位置上一天,北影厂和联盟的资源,一定向你倾斜!咱们一起把这块蛋糕做大!”

  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这样一个有能力、有担当、又不斤斤计较的合作伙伴,必须牢牢绑在北影厂这架战车上。

  只要他韩三坪不倒,绝不能让其他人轻易动摇王盛的地位和利益。

  “韩叔言重了,咱们是互惠互利。”

  王盛谦逊了一句,随即回到正题:“当务之急,是趁着VCD市场还没完全爆发,价格还没炒起来,赶紧去收购热门电影、电视剧的VCD出版发行权,囤积片源,建立一个强大的版权库。等到市场真的热起来,谁手里的片多、片好,谁就有话语权!也能在应对盗版冲击时,师出有名。”

  “对!囤积版权!建立片库!”

  韩三坪眼中精光闪烁,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座等待挖掘的金矿:“这事刻不容缓,我明天就安排音像公司的人,不,我亲自带队,先去谈几部有影响力的老片子,咱们得抢在别人前面!”

  两人又就如何操作、重点收购哪些类型的片源、如何与版权方谈判等细节,低声商讨了许久。

  客厅里,韩三坪和王盛的谈话声低沉而迅速,充满了战略布局的紧迫感。

  餐厅那边,韩佳女似乎终于靠自己,或者放弃了挣扎,搞定了那道数学题,探出头来小声问:“爸,王叔叔,你们谈完没?我饿了……”

  韩三坪和王盛相视一笑,方才紧张商讨的气氛瞬间缓和。

  “谈完了谈完了!”

  韩三坪站起身,心情大好:“佳女,作业做完了?走,爸给你和你王盛哥哥露一手,炒俩菜!”

  王盛也笑着起身:“那我可有口福了。”

第99章:新瓶装旧酒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日,星期日。

  深秋的北影厂,落叶铺满了道路,更添几分肃穆。

  厂大会议室内,却是热气腾腾,与窗外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

  来自联盟三十家电影厂分管宣发工作的副厂长或代表,济济一堂,将原本宽敞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空气中弥漫着烟味、茶香,以及一种混合了期待、好奇与些许审视的复杂气息。

  韩三坪坐在首位,王盛位于其左侧。

  会议桌的两侧,是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他们都是各厂能在本地电视台上说得上话、搞得定关系的实权人物。

  今天的看片会暨发行动员会,将决定《家和万事兴》这联盟第一炮能否打响。

  “各位老兄,路上辛苦了。”韩三坪的开场白简洁有力:“闲话不多说,咱们直接看片子。这部《家和万事兴》,是咱们联盟成立后的头一个孩子,成色如何,大家眼见为实。”

  灯光暗下,投影幕布亮起。

  熟悉的北影厂片头过后,是盛影传媒的片头。

  深邃的黑色数字空间中,无数蓝色和金色的光点,从四面八方飞速划过。

  这些光点受到中心引力吸引,开始以复杂的轨迹向屏幕中心汇聚。

  它们首先快速勾勒出“盛影传媒”的字母轮廓,线条由光点构成,充满科技感。

  随后,光点填充轮廓,并爆炸式地扩散开来,形成一个悬浮的、充满未来感的立方体或球体。

  紧跟着,《家和万事兴》的片名伴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出现。

  接下来的127分钟里,会议室内笑声、感叹声此起彼伏。

  赵苯山扮演的“姥爷”笨拙而真挚的长者之爱,郭大、范炜、宋玬玬等演员精准的表演,接地气的剧情,密集又不失温情的笑点,牢牢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片子放完,灯光重新亮起。

  不少副厂长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笑意,相互交换着眼神,频频点头。

  他们都是业内老手,一部剧有没有市场潜力,看个开头就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

  《家和万事兴》的质量,显然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这完全是用拍电影的资源和技术,降维打击拍出来的电视剧,画面质感、演员表演、节奏把控,都比寻常电视剧高出一大截。

  “片子大家都看过了,感觉怎么样?”韩三坪笑着问,语气中带着自信。

  “好!确实好!”

  珠影厂的副厂长率先开口:“热闹,好笑,又感人,过年播再合适不过了!”

  “赵苯山、郭大这阵容,老百姓认啊!”西影厂的副厂长附和道:“这戏有卖相!”

  郭大在秦省的影响力不俗。

  “韩厂长,王总,这片子没得说,是硬货。”长影厂的副厂长总结道:“现在关键是,怎么卖,卖个什么说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王盛。

  王盛从容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

  “感谢各位领导的肯定。片子好是基础,但酒香也怕巷子深。”

  王盛开门见山:“怎么让各家电视台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而且还得买个高价?我们需要给它一个全新的、高价值的定位。”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电视电影。

  台下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和交头接耳声。

  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颇为陌生。

  “电视电影?”

  金陵电影厂的副厂长疑惑地重复了一遍:“王总,这是什么说法?咱们拍的这不是三集电视剧吗?”

  “问得好。”

  王盛微微一笑,开始解释:“电视电影,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电视播出制作的、具备电影品质的节目。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电视业大发展,电视台需要一种比单集电视剧更长、叙事更完整,但又比传统电影成本更低、制作周期更快的节目形式来填充黄金时段。”

  他简要介绍了电视电影在欧美的发展,特别是其标准时长,通常90-120分钟,含广告时间、电影化制作标准以及社会影响力。

  “大家想想看,”

  王盛引导着众人的思路:“咱们这部《家和万事兴》,三集连播,总时长127分钟,是不是正好符合这个标准?

  我们是用电影的团队、电影的设备、电影的制作流程拍出来的,其精良程度,远超普通电视剧。

  但它又不是为了在电影院上映,天生就是为了在电视上放给千家万户看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抛出了核心观点:“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它简单地当成一部‘三集电视剧’去卖。我们要把它包装成一种更高级的节目形态——‘电视电影’。”

  “为什么要叫电视电影?”王盛自问自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因为……有逼格!”

  这个词略带俚语色彩,但结合王盛的语境和手势,在场的老江湖们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格调高、档次足、听起来就值钱!

  或者说,是‘新瓶装旧酒’,瓶子的档次上去了,那么酒的价格自然也能上去。

  “咱们宣传的时候,可以打出的旗号是,全国首部贺岁电视电影!”

  王盛加重了语气道:“‘全国首部’,这是稀缺性;‘贺岁’,这是应景性、喜庆性;‘电视电影’,这是品质和形态的保证。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吸引力是不是立刻就不一样了?”

  他继续分析宣传策略:

  突出“电影级品质”,强调由北影厂专业电影团队打造,赵苯山、郭大等“电影级”笑星主演,画面、音效、表演均向电影看齐。

  主打“合家欢”定位,针对春节期间家庭收视需求,强调其适合祖孙三代一同观看,笑声不断,温情满满。

  利用“首部”概念造势,通过媒体预热,引发话题讨论,“电视电影”这个新名词本身就能引起好奇。

  给电视台“排播”建议,可以建议电视台最好是在跨年之夜或春节黄金时段将其作为“特别节目”推出,而非普通剧集,提升其播出价值。

  王盛条理清晰、富有煽动力的讲解,让台下各位副厂长听得眼中异彩连连。

  他们原本以为只是来拿一部质量不错的电视剧回去推销,没想到王盛直接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层面。

  这番操作,不仅提升了作品的卖点,更给了他们一个强有力的、足以说服台里采购部门的“说法”。

  “妙啊!真是太妙了!”峨影厂的副厂长忍不住击节赞叹:“电视电影!这个说法好!一下子就跟那些婆婆妈妈的电视剧区分开了!”

  “王总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津城厂的代表摇头感慨:“这么一包装,我感觉这价钱至少能往上谈三成!”

  “何止三成?要是台里认这个‘首部’、‘电影级’的概念,翻一番都有可能!”珠影厂的副厂长兴奋地搓着手。

  众人看向王盛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是欣赏,更带着几分看待“妖孽”般的惊叹。

  这小子,不仅会搞创作、懂市场,连营销包装都玩得如此炉火纯青,简直是为这个行业而生的!

  韩三坪坐在台上,看着王盛侃侃而谈,镇住全场,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欣慰与自豪的笑容,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我们北影厂出来的俊后生!”

  他与有荣焉地微微颔首,对联盟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首节 上一节 74/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