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第83节

第112章:开年八剑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日,农历正月初四。

  春节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北影厂生活区内还残留着鞭炮的碎屑和慵懒的年味。

  但在厂区主楼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却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假期短暂休整后积聚的能量,在此刻亟待释放。

  上午九点整,王盛和韩三坪一同走进会议室。

  王盛换了件深蓝色的夹克,显得精神干练;韩三坪则依旧是一丝不苟的中山装,面色红润,目光炯炯。

  长条会议桌上,早已堆满了小山般的稿件和文件夹,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纸张和香烟混合的独特气味。

  霍健起、霍桩、张扬、吴一一四位导演早已到场,正与围坐在一起的十几位编剧低声交谈着。

  见到王盛和韩三坪进来,众人纷纷起身打招呼,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韩厂长”、“王总”、“新年好”的寒暄声。

  “都坐,都坐!”韩三坪笑着压压手:“年过完了,该收心干活了!今年咱们的任务,可比去年更重,步子要迈得更大!”

  王盛走到桌前,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导演和编剧,开门见山:“各位老师,新年新气象。咱们长话短说,今天会议只有一个目的——定下咱们联盟批量生产电视电影的头一批项目,也就是这个月要开机拍摄的八部片子。”

  他拍了拍桌上那堆厚厚的稿件:“这些是过去一个多月,通过《大众电影》杂志征集、厂内编剧投稿、以及北电文学系同学们交来的部分剧本,还有我们内部讨论的一些成熟构思。量很大,良莠不齐。今天就需要各位导演和核心编剧一起,把这些本子过一遍,挑出最合适的八个,立刻进入筹备阶段。”

  众人神情一凛,知道这是真正的“开年第一炮”,意义重大。

  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联盟“薄利多销、快上大干”战略的顺利实施。

  “还是那个规矩,”王盛补充道:“题材不限,但故事要扎实,人物要立得住,成本要可控,周期要保证。最重要的是,要能让老百姓坐得住、看得进、喜欢看!”

  会议随即进入紧张的剧本讨论环节。

  秘书将初步筛选出的二十多个备选剧本梗概和部分完整稿分发给各位导演和编剧。

  一时间,会议室里只剩下翻动纸页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低声讨论。

  王盛和韩三坪坐在主位,仔细聆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并不时插话询问细节。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权衡甚至争论,结合导演的特长和剧本的成熟度,最终八部电视电影项目浮出水面,被确定为本月的首批制作清单:

  1.《上车,走吧!》(暂定名)

  题材:现实主义/轻喜剧

  梗概:讲述九十年代中期,东北某下岗工人家庭,父亲借钱买了一辆二手夏利出租车,带着刚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儿子一起开出租谋生。父子俩在小小的车厢里,见证京城的人情冷暖,经历各种啼笑皆非的事件,最终相互理解,找到生活新方向。

  时代价值:紧扣下岗再就业的社会热点,反映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坚韧与乐观,温情幽默,接地气。

  导演分配:霍健起。需要深刻把握市井生活质感,处理父子情感细腻变化,难度较高。

  2.《婚纱》(暂定名)

  题材:家庭伦理/温情

  梗概:一位退休的老裁缝,为了弥补年轻时未能给妻子举办正式婚礼的遗憾,倾尽所学,为金婚的老伴亲手制作一件独一无二的婚纱。过程中,牵扯出儿女们各自的情感困惑,最终一场简单而温馨的家庭“婚礼”,凝聚了全家人的心。

  时代价值:聚焦老年人情感需求和家庭代际关系,弘扬传统手艺和婚姻价值观,温情催泪。

  商业价值:辅助盛影传媒开拓金婚婚礼录像业务开展

  导演分配:霍桩。擅长处理家庭戏和人物关系,需要精准控制情绪节奏。

  3.《京城夜未眠》

  题材:都市爱情/轻悬疑

  梗概:一个雨夜,一位出版社女编辑加班回家,在地铁站邂逅一位神秘男子,遗落了一份重要手稿。由此引发一连串阴差阳错的寻找,过程中逐渐揭开男子背后的故事,两人也产生了微妙的情感。故事围绕京城夜景展开,充满都市浪漫气息。

  时代价值:展现九十年代都市青年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略带类型片探索,吸引年轻观众。

  导演分配:张扬。契合其文艺气质和对都市情感的把握能力,难度中等。

  4.《棋王归来》

  题材:剧情/励志

  梗概: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当代版。一位曾经的天才围棋少年,因家庭变故放弃棋道,沦落街头摆残局骗钱。偶遇一位执着的老棋手和一位充满灵性的小女孩,重新点燃了他对围棋的热爱与敬畏,最终在民间围棋赛中找回自我。

  时代价值:弘扬传统文化(围棋),探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励志向上。

  导演分配:霍桩。故事有深度,人物弧光完整,需要老导演压阵。

  5.《疯狂的彩票》

  题材:黑色幽默/喜剧

  梗概:京城胡同里,一张意外中奖的万元彩票在几个小人物之间辗转流传,引发了一系列荒诞可笑的误会、争夺和人性考验。最终彩票不知所踪,但每个人都在闹剧中有所感悟。

  时代价值:讽刺当下兴起的“彩票热”和市井百态,喜剧效果强烈,娱乐性强。

  导演分配:吴一一。故事结构相对简单,依赖巧合和夸张表演,适合锻炼其对喜剧节奏的掌控。

  6.《留守姐妹》

  题材:现实/女性

  梗概:讲述九十年代初,南方某乡村,一对姐妹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姐姐早熟坚韧,承担起照顾妹妹和家庭的责任,妹妹天真叛逆。故事聚焦她们的成长烦恼、姐妹情深以及对父母归来的期盼。

  时代价值:敏锐触及“农民工潮”背景下的留守儿童问题,情感真挚,具有社会意义。

  导演分配:霍健起。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细腻的女性视角,难度大。

  7.《实验室的春天》

  题材:校园/爱情/轻喜剧

  梗概:北电文学系学生投稿。发生在九十年代大学校园,一个痴迷化学的理工男和一位活泼开朗的文科女,因为共同负责管理一间闲置实验室而相识。在准备校园艺术节的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搞笑又温馨的故事,萌发出青涩的爱情。

  时代价值:展现纯净的校园生活和青春情怀,轻松愉快,适合年轻学生观众。

  导演分配:张扬。校园题材与其年龄和经历接近,易于把握。

  8.《第101次求婚》

  题材:爱情/喜剧

  梗概:一个性格憨厚、屡屡求婚失败的京城小伙,在第101次向心仪姑娘求婚时,阴差阳错卷入一场小型误会,却因祸得福,用真诚和幽默打动了姑娘和她的家人。故事简单,笑点密集。

  时代价值:主打爱情喜剧类型,满足观众对轻松娱乐的需求,制作成本低。

  导演分配:吴一一。故事套路化,情节简单,适合作为熟练工的快节奏拍摄练习。

  ……

  众人纷纷举手表决通过。

  “好!就这么定了!”

  王盛一拍桌子,汇总道:“霍导负责《上车,走吧!》和《留守姐妹》,任务最重;霍桩导演负责《婚纱》和《棋王归来》;张扬导演拍《京城夜未眠》和《实验室的春天》;吴一一导演负责《疯狂的彩票》和《第101次求婚》。

  先筹备开拍《上车,走吧》、《婚纱》、《京城夜未眠》、《疯狂的彩票》这四部电影。”

  他看向四位导演:“演员方面,优先从咱们北影厂演员剧团和合作密切的北电、中戏在校生或毕业生里选。要演技扎实,价格合适,配合度高的。名单尽快报给我和艺办史主任过目。一周内,主要演员必须到位!”

  韩三坪最后总结道:“同志们,这八部片子,就是咱们联盟开年的‘八把剑’!能不能在电视电影市场劈开一条大道,就看各位的了!厂里和联盟会全力支持你们,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我只有一个要求:快、好、省!打出咱们电影厂联盟的威风来!”

  散会后,各位导演和编剧立刻带着选定的剧本大纲,投入了紧张的细化工作和前期筹备。

第113章:初代录音棚歌后

  正月初六的京城,年味儿还未散尽,北影厂区内却已恢复了往日的节奏。

  不过,京城的各个学校还没有开学,仍处在寒假期间。

  对于高媛媛而言,这个寒假注定与以往不同。

  按照王盛的安排,李婷婷已经在厂招待所为她开好了房间,让她得以安心留在厂区,全身心投入练习,省去了每日往返的奔波。

  初七下午,调度中心隔壁的小会议室里,王盛和李晓冉刚结束了一场关于高中历史的补习。

  合上书本,李晓冉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小声抱怨着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历史和事件。

  王盛收拾着文具,头也不抬地说:“晚上回去,把今天讲的

  李晓冉哀嚎一声,趴在桌上:“王盛,你是魔鬼吗?过年都不让人歇歇!”

  王盛这才抬眼看了看她,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想吃这碗饭,就得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筋斗云都比你用功,翻跟斗越来越顺溜了。”

  李晓冉气鼓鼓地瞪了他一眼,但终究没再反驳。

  她知道王盛是为她好,也清楚自己底子薄,只能靠勤来补拙。

  这时,王盛看了看表,道:“你先回去,帮我妈准备晚饭。我还有点事。”

  李晓冉心里“咯噔”一下,她大概猜到王盛要去哪儿。

  年前就听说那个叫高媛媛的小练习生提前住进了厂招待所,王盛对她似乎格外上心。

  一股酸涩涌上心头,但她很快压了下去,只是撇撇嘴,说了声“知道啦”,便拿起包起身离开。

  她明白,在王盛这里,撒娇和吵闹都没用,他能给她机会已是难得。

  王盛看着李晓冉离开的背影,目光微动,随即恢复平静。

  他整理了一下衣着,径直朝着演员剧团所在的排练厅走去。

  排练厅里,暖气开得很足。

  高媛媛穿着一身简单的练功服,早已等候在此。

  见到王盛推门进来,她立刻紧张地站直了身体,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小声问候:“王总好。”

  “嗯。”

  王盛点点头,走到一旁的椅子坐下,姿态随意却自带一股压迫感:“开始吧。先看看你的形体。”

  高媛媛深吸一口气,走到把杆前,开始做一套基础的芭蕾组合。

  正如王盛所料,十七岁的年纪,骨骼基本定型,柔韧性和舞感远不能与李晓冉那种自幼在东方歌舞团打下的底子相比。

  动作还算标准,但缺乏灵动和延伸感,显得有些僵硬。

  王盛面无表情地看着,心里快速评估:舞蹈这条路,上限不高,只能作为形体训练和舞台表现力的辅助。

  接着是声乐。

  高媛媛清唱了一首当时正流行的《千年等一回》。

  她的音色清亮,但气息不稳,高音部分有些勉强,节奏感也一般。

  为了调整高媛媛不太全的五音,负责教声乐课的老师,也是废了不少功夫,勉勉强强让高媛媛摸到调了,对比天赋怪,简直惨的可怜。

  一首歌唱完,她自己似乎也不太满意,脸颊泛红,忐忑地看向王盛。

  王盛摩挲着下巴,心里盘算:嗓音条件普通,唱功更是业余。

  看来,想靠唱跳才女出道是没戏了。

  不过……

  王盛想到了唱片工业的运作模式,一个念头浮现——

首节 上一节 83/1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