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服务员小姑娘的手,这笼包子,也送到小高经理他们面前。
张静之前就和他们俩认识。
兜兜转转,她还在原来的地方上班。
有种陌生的熟悉感。
吴建林和小高跟她叙了叙旧,开始品尝起来。
老吴以前吃过番茄汤包,所以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来经验十足的样子。
还要分享一下口诀:
“你不知道吧小高,这吃灌汤包也是有讲究的,得先开窗,再喝汤,就这样,拿筷子先把皮儿挑破。”
小高点点头,吃到爱吃的东西的时候,他不爱说话。
更何况,这口诀他听过,灌汤包也没少吃。
所以只给出了点头的普通回应。
专注着筷子头的包子。
当然,这第一口汤,的确称得上是整只包子的灵魂。
它并非简单的番茄汤或牛肉汤。
入口是番茄熟透后,带来的鲜甜微酸,极其清爽,瞬间打开味蕾。
紧接着,牛肉的那种醇厚感便包裹上来,带着丰腴饱满的肉香。
汤汁鲜美不腻,因为番茄的天然果酸巧妙地化解了肉馅的油脂感。
回味中,还有一丝面粉蒸熟后的麦香,和番茄的清新。
对面吴建林喝过这口汤后,长长呼出一口气。
脸上写满了回味:
“就是这个味儿啊,小高!”
当然,刚出锅的包子,也确实烫。他这呼出来的是热气。
小高暗自评价,领导虽然记得两句口诀,但忘了先吹两口了。肯定是被烫到了。
没什么经验。
接下来,就是品尝馅心。
番茄汤包,仍然是肉馅。
牛肉风味独特,很容易尝出来,其口感紧实弹牙,咀嚼间,能感受到肉粒的质感。
但是却毫不干柴,意外的滑润。
番茄的酸甜已经完全融入肉馅的每一处缝隙,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牛肉的鲜美浑然天成。
这味道让人联想到经典的“番茄炖牛腩”。
但形式却更加精巧。
全浓缩在小小的灌汤包里。
最后,将剩下的连皮带馅,一起送入口中。
带有淡淡番茄清香的Q弹面皮,与风味浓郁的番茄牛肉馅在口中达成完美平衡。
面皮不仅承担了包裹的功能,其本身微酸柔软的口感,也成为了风味的一部分,让整个品尝体验圆满收口。
“这店里的口味还行吧,领导?”
“太行了,难怪这么多业主喜欢来这里吃饭。”
吴建林吃灌汤包的时候,甚至有点一惊一乍的。
小高看了眼自己的领导,心想:
不像以前吃过的样子。
也不像平常稳重成熟的样子。
吴建林吃完包子之后,还专门找陈舟聊了起来。
因为品尝到记忆中的味道,语气多少有些激动:
“陈老板,你这番茄汤包做的太对味儿了,真好吃啊,让我想起来以前吃过的,你等我回忆回忆啊。”
陈舟笑了笑,“没事,您慢慢想。”
随后,他也给对方帮了帮忙。
简单地讲起自己研究番茄汤包的过程。
肉馅的口感上,添加了猪肉馅进去,不只是光有牛肉,所以整体更加润滑。
而现在的番茄,酸度也比较一般,更何况现在已经十一月份,吃到的都是大棚里种植的。
所以陈舟也补充了番茄酱来进行调味。
听陈舟提到酸味、番茄酱的时候,吴建林恍然大悟。
“我想起来了!是这样”
陈舟则收获提示:
【你得到对方分享的番茄底汤做法】
果然,除了番茄和番茄酱,这里面还加了山楂。炒制底汤的时候,还用了鸡油、猪油、色拉油的三合油。
吃的时候,可能好多东西都看不到,尝不出。
但这些微小的细节,也发挥着很关键的作用。
这份配方,用来打进肉馅当然合适,可以让番茄汤包味道更融洽。
做面条、麻辣烫、火锅,也都能用得上。
食客反馈的回忆,没有枉费陈舟一番尝试。
而且,这位副经理,还跟陈舟聊了聊物业服务的事情。
说是有什么需要的,可以直接跟他们反映。
眼下,也就是供暖期的设备调试,真需要人帮忙检查一下。
陈舟没客气,得到了对方的许诺,会有他们物业的师傅,过来看看。
算是顺带解决了经营上的小事。
忙完生意,陈舟也去了趟隔壁。
老孟前天说要找水暖专业的师傅,一块把店里的暖气管道维护一下。
这两天正跟人划价呢。
跟夏天装空调更贵是一个道理,冬天的水暖维护,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陈舟则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
物业会给附近的商户统一上门服务,还是免费的。
老孟有些意外,“这可是头一遭儿啊。”
底商和住宅的物业是一家,好像自打陈老弟来开店之后,还真有了不少的变化。
老孟以前可没享受到这些服务。
所以觉得很新鲜,甚至有点不太相信。
陈舟笑着解释了一下:
“今天看见他们物业的领导了,问了问我有什么建议,我就把这事跟他们说了说,态度还挺不错的。”
老孟点点头,“那可太好了。”
第195章 商户领袖
跟老孟简单聊了聊冬天供暖的事情,陈舟随后邀请道:
“回头一块涮火锅啊,孟哥,我这刚学了一个番茄汤底。”
“行啊!”老孟欣然答应下来。
还探讨起番茄汤底中三合油的风味作用。
他最近出于兴趣和责任,研究了不少美食相关的理论。
无论是在专业评价上,还是在工艺制作上,均有所涉及。
但他同样愈发觉得:
知道和做到之间,是一个巨大的鸿沟。
陈老弟人家就是有这个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这就叫专业。
老孟很佩服。而且觉得自己很幸运,有这么一位开饭店的邻居。
等陈舟离开之后,烟酒店里又来了一位邻居,是孟达的东边隔壁托尼老师。
“嘿,你来得正好,”老孟笑道:
“省得我再去挨个告诉你们了,这物业公司说,今年他们负责维护地暖。”
托尼不明所以,听了消息之后,反倒有些担忧:
“不会是要涨物业费吧?我看他们像黄鼠狼给鸡拜年。”
“我怎么就没有你这样角度清奇呢?”老孟吐槽一句,对这位邻居,他也很佩服。
但主要是他刚跟陈舟交流过,知道事情的大概。
随后老孟也给托尼解释了一下原委,让他不要担心。
简单来讲,就是陈舟碰到物业的经理之后,代表商户们反映了一下大家对的供暖的担忧。
物业挺给面儿,说帮忙给商户们维护一下。
托尼听完后,长长地“哦~~”了一声。
“我知道了,陈哥现在是咱底商业主的意见领袖了,有事儿找他就行。”
“算是吧。”老孟其实并不是这个意思。他觉得陈老弟也不是这个意思。
但经过托尼这么一说,他的确认为:如果商户们要选出一个代表,最好真的是由陈老弟来做。
做生意,经营有方。
做人,更是没得挑。
所以,老孟觉得托尼说的也算对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