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情报王 第34节

  “什么玩意?李老师探店?”

  “哎呀,给你看看视频你就知道了。”

  得亏是排队闲着没事儿干,新旧两拨顾客也互相之间交流起来。

  几个之前的包子常客,不由得内心惊讶。

  “合着我每天吃的这包子这么厉害?我就光觉着好吃了。原来是啥也没吃明白。”

  晚上的生意总算忙完了。

  其实今天比平常收摊还要早。

  毕竟包子总数有限,过来的顾客又很多,陈舟还加了一口锅。

  就是中间的过程稍微忙碌一些。

  林女士帮陈舟擦了擦汗。

  她没指望陈舟发什么大财,过着眼前的小日子就挺不错,所以也希望陈舟别累着。

  虽然确实因为自己丈夫的包子受到人们追捧而感到高兴,但如果天天这样,

  就指望一个小摊儿,实在是有点太忙了。

  不过今天倒是因为网上有了热度,才突然多了这么些顾客,放在平时应该还好。

  林艺凡想了很多,最后因为思路放在这回的热门上,她脱口而出的话就变成了:

  “老话说,等到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陈舟笑道:“你这老话也挺多的。”

  “都被你带的!”林艺凡白了一眼,“我不是这意思,我想说.”

  “我明白。”陈舟冲老婆点点头,“这波顾客应该还能持续几天,到时候再看吧。”

  他随后给林女士看了一下今天的营业额。

  光是扫码付款的都有一千五百多。

  现金也零零散散的收了一些。

  不过老婆刚刚关于裸泳的话,也给陈舟提了个醒,得关注一下顾客数量这方面的信息。

  不能说准备了几百个包子,然后还剩下不少。

  那可就不好处理了。

  他查看了一下这几天攒下来的好评,今天有将近小两百个,加上上次使用定向情报后剩的,这次再定向一下,还有富裕。

  陈舟默默将积分用到了情报强化上面。

  第二天,美食情报刷新了。

  陈舟依旧是抱着发财,守在客厅。

  这次是四条情报。

  【市井秘闻(稀有)】:胡家园“冯记粥铺”后院墙角,压着腌菜缸的粗陶旧砂锅,这是七十年前“双窑口”最后一代窑工的封窑之作。古老的手作工艺,以及三代人熬煮米粥后砂锅内壁沁出的独特釉质,使得这口砂锅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远超市面同类后辈。老冯头视其为亡妻遗物,但四天后,其孙搬家嫌笨重,将随旧缸一同丢弃。

  看过这条情报之后,陈舟一片唏嘘。

  旧砂锅,以情报的评价来看,是一件上等厨具。

  可最终的命运竟然是被当成旧物丢弃,这未免有点暴殄天物。

  同样,老冯头视作亡妻遗物的东西,竟然会因为他的孙子嫌搬家的时候太重,直接给撇了。

  老人失去了这口砂锅,估计会很伤心。

  这孙子还不如五岁的陈桃桃懂事。

  陈舟考虑了一会儿,决定去挽回这个局面。

  就算老冯头不愿意割爱,起码也不能让他的孙子把好东西糟践了。

  陈舟将这条情报放进了自己的待办事项里。

  后面几条是常规的铁人三项。

  【食材快讯】:未来几天生姜价格微调,较上月末每斤贵了0.5元。

  日常的小情报。

  对自己的生意没什么大影响,但和自己的经营确实息息相关。

  倒是上一次食材情报中的生猪期货,周一开盘后,在消息刺激下,直接迎来涨停。

  照这个趋势下去,

  再有个两天就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这也算自己的睡后收入了。

  卖包子赚钱更踏实,投资获利更省劲。

  【食客动态(定向)】:接下来的几天内,有意向前来购买包子的食客数量预计为.

  陈舟跟以前对比了一下,

  在第四天的时候,食客数量就基本和平常的生意差不多了。

  这次的热度能持续四、五天,应该还算不错。

  网上的新鲜事可太多了,把自己的包子摊搞成旅游打卡的景点,未免有点夸张。

  自己的基本盘,目前还是周围的居民。

  【市场消息】:今天早上,阳光城小区早餐店的老板与理发店的托尼老师,会因为门口摆放垃圾桶的问题,再次大吵一架。

  想起那位托尼老师,陈舟不禁对着发财笑了起来。

  难怪他对早餐店意见很大的样子,原来两家店还有点小恩怨。

  该说不说的,

  托尼身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是很明显。

  接下来的几天内,陈舟全力应对着自己的包子生意。

  在周三他平仓了猪肉期货,抛开交易费用,获利两千多元。

  也终于在第四天,客流量渐渐平稳下来,多了点空闲时间出来。准备去看看冯记粥铺。

  胡家园那片地方是平改的区域,好多地名都在导航上搜不到了。

  不过还留在那里居住的,估计都是老人。

  一家几十年的粥铺,随便打听打听,肯定就能知道。

  距离不算太远,陈舟便骑上了楼下的小电驴。

  到了地方之后,他无比庆幸自己的决定。

  村镇的小马路实在太窄了。

  两辆车想会车,都得让旁边卖水果的大姨,先把买卖停一会,把伞收起来才行。

  陈舟推着车,找了个看着精神头足,岁数还够的老人,打听起来:

  “大爷,咱这有个冯记粥铺是吧?”

  大爷精神头挺足,奈何耳朵不老大好使。

  “什么粥铺?”

  “粥铺老板姓冯,冯记。”

  得亏大爷没给陈舟再问一句冯记什么。

  对方桀桀笑道:“你说的是卖粥的那个冯秃子吧?”

  秃不秃,这个情报里可没说啊。

  没等陈舟说话,身后响起一道骂声。

  “你特么说谁冯秃子呢!”

  陈舟回头看去,这位应该就是老冯头了。

第38章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哎呦,冯大爷,好久不见了,您老身体还好吗?”陈舟热情的打起招呼。

  老冯头是个非常遵守村头社交规矩的人。

  虽然一时之间想不起来陈舟到底是谁,但还是热情的回应着。

  “一晃眼长这么大了啊,都结婚生孩子了吧。”

  陈舟点点头,“成家了,我以前经常来你们粥铺喝粥呢。”

  “哦,”老冯头想了想,“那时候是有两口子,喜欢带着小孩来我这喝粥,你当时还在桌子下面钻呢。”

  “对!”

  陈舟自己也摆摊,每天遇到那么多顾客,知道他肯定记不那么清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拼凑着回忆。

  也算对上了频道。

  听陈舟说怀念以前的味道,老冯头兴致勃勃地要带着他去粥铺看看。

  陈舟当然想去,但还是客气的问道:

  “方便吗?”

  老冯头笑了,“我一个人住,就爱跟人说说话,当然方便。”

  就这样,陈舟骑上电动车,跟上了对方的老头乐。

  半路上的时候,老冯头摇下车窗,聊起这些年来的变化。

  “我岁数大了之后,我儿子接手了几年,但后来村子拆迁,他嫌累就直接不干了。到我孙子那就更完蛋了。

  想当年,小镇上的人都喝过我们的粥”

  两人来到冯记粥铺。

  油漆涂的招牌,斑驳掉渣,依稀能看到当年的“马己米”

  虽说是粥铺,但和城市里的底商就完全不一样了。镇子里的自建房,前面两间用来做买卖。

  陈舟锁好电动车,拎出车筐的东西。

  老冯头见状,连忙道:

  “就是跟我这个老头子聊会天,你还非买什么水果啊。”

  陈舟隔着袋子拍了拍,

首节 上一节 34/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