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145节

  …

  “耶!!!”

第118章 顾安邦

  周五周六,狠狠消费。

  有多狠?

  买车了。

  乌黑闪亮的黑色奥迪A6L在道路上行驶,时不时一个提速,3.0L,218匹的V6发动机微微轰鸣,给足了力量感。

  四驱。

  你只管踩油门,剩下的交给Quattro。

  这还不是最爽的。

  最爽的是行驶在自己修的道路上。

  车上的座次很乱,老板在前排,司机在副驾驶,助理在后排。

  “哥,你挣这么多钱…咋不买个A8?,比这个看着可大气多了啊!要是开个A8来工地,那不帅炸了!”

  焦贵嘴上嫌弃,却特地买了一身休闲polo衫和西裤皮鞋,剃了个精神的短发,和他的爱车搭配。

  陈学兵瞥了一眼焦贵,嫌弃写在眼里。

  “你这技术,买A8,老子心疼!就这A6,还是厅级干部才能配的车!用这车好好练练,等你练好了,老子买个正儿八经的好车!”

  说罢,他脚下再次提速,享受着推背感。

  他前世就是奥迪车的忠实迷恋者,开过两台不同排量的A6和一台A8,爱好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对权力的欲望。

  大众,奥迪,都是政府领导的常用配车。

  他第一次迷上奥迪,是有一次违停在一个酒店楼下的马路上,停了一晚上的时间,天亮时整条路的违停车辆都被贴了罚单,唯独他那辆A6,交警很谨慎地给他打了七八个电话,把他叫醒,让他七点早高峰前开走。

  那时他还年轻,世界观受到了影响,买奥迪,结交领导,努力靠近政府权力。

  但现在,他的想法已经全然改变,买奥迪,只是习惯奥迪,身价也恰巧适配而已,等到哪天他需要习惯新的品牌,就会去重新习惯。

  他仍然亲近政府,但会远离政治。

  他重生以来不断为了钱奔波,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冬天风吹,夏天日晒,现在重新坐上这辆车,吹上了冷气,他的某些上位者心态在逐渐回归。

  旁边的焦贵看他缓缓推动方向盘,一阵羡慕。

  “哥…你还没开累啊?一会回芙蓉村我开?”

  陈学兵摇摇头,缓缓开口:

  “焦贵,晓不晓得为啥让你这个刚学车的新手帮我开车?”

  焦贵听到这个问题,脸色开始正经。

  “哥,你信任我,我懂。”

  “嗯,这段时间我也在观察你,是比以前沉稳了一些,但还不够,你要学会多听多看,但是听到的看到的不要说出来,要懂得闷在心里面,发酵成你的见识和涵养,我现在没有太多需要保密的事情,接触的人也不算复杂,所以你还有时间学习,你想长久跟着我干,就要学会改变,如果某一天别人都觉得你给我当驾驶员这件事很突兀,就是你的失败。”

  这话,让车里的另外两人都有些坐立不安。

  这个男人冲得太快了,两个贴身跟着他的人最清楚。

  一百万,四百万,两千万,恍恍数月间,最可怕的是他的自信,在掌握着不同财产的每一步,似乎那种不满足的心态都完全没变。

  即使是两千万,他也根本觉得不够。

  焦贵和任颖,两个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是怎么同样感觉到这些的呢?

  其实很简单:忙碌。

  就像现在,陈学兵买完车连家都没回,也没给任何人打电话,一点炫耀享受的过程都没有,似乎不足为傲。

  直奔彭水县而来。

  他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时间很紧,身边的人跟着忙碌,轻而易举就能感受得到。

  焦贵对陈学兵要盲目一些,很快就认真点头:

  “我晓得了,老板。”

  后排的任颖也意识到这话不是说给焦贵一个人听的,不禁坐直了身子,眼神凝着窗外思考了一会。

  学识方面,她挺自信的,即是陈学兵没有要求,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个人成长,只是现在学的东西更有指向性而已。

  到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把皱巴巴的地方整理了一下,又把厚厚的眼镜摘了下来,对着窗外使劲眨了眨眼睛。

  “陈总…回重庆我想请个假,去做个激光手术。”

  前方已经封路,陈学兵停下车瞧了瞧,缓缓把车绕进旁边的小路,才回头看了任颖一眼。

  “行啊,找家好一点的,我给你报销,另外激光手术后要注意休息,不要用眼过度…哦正好,我要开学了,你可以休息一段时间,现在去做也正合适。”

  “你真要去上学啊?”任颖有些惊讶:“其实你在医院开一个证明,说你不适合长时间运动或者暴晒就行了。”

  任颖是个务实的人,这段时间事情这么多,哪件事不比上学重要?

  在她看来,大学文旅专业根本教不了陈学兵什么东西,陈学兵的创业经历,反而能给很多人上一课。

  “我不适合运动?我爹听到这话,不得从坟头里跳起来锤我才怪。”

  陈学兵笑了一声,又冲着前面昂了昂下巴道:“我这不是赶着来找学校领导商量嘛,交院的领导今天就在这个工地。”

  他今天马不停蹄朝着这边赶,就是听说了交院领导要带队前来指导的消息。

  交院规格虽小,如今却有个全国排名第十的王牌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还有个国家级的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校一位担任过副院长,也是实验室的牵头人之一顾安邦教授指导设计的万州长江大桥还拿了詹天佑土木工程奖,而且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同时还提名了明年的十五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桥梁大奖。

  这位教授实力非凡,指导经验也很广,最近这段时间,几次来这个工地。

  这些消息,他最先是从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得到的。

  前几天,他闲来无事逛学校贴吧。

  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位顾教授,说他完全有提名土木院士的实力,只可惜被学校排名给耽误了。

  陈学兵好奇之下,特意在学校贴吧搜了一下这个名字,细细查看。

  其中一条帖子竟说他最近在指导彭水的乌江特大桥。

  他赶紧打电话问了一下项目常务副经理杨峰,才得到了确切消息,人今天就要来,还有交院的一个领导也在。

  这不全赶上了?

  不说学校的现任领导,就这位大佬,不来蹭一蹭,太对不起天时地利了。

  ……

  车,缓缓停至项目部楼下。

  等了一会,工地管理赵付华肥胖的身躯架着辆红色摩托车赶到,停在奥迪车后面,等他下了车,才把身后的谭海亮给露出来。

  奥迪车上的焦贵看得一阵肉疼。

  “我的摩托车啊…”

  那车本来是他去买的,也是他在骑,后来离开彭水,就交给工地上用了。

  赵付华提了提腰带,看着面前的奥迪新车,咂了咂嘴儿。

  “啧啧,谭工,你看,这项目部太有钱了,买了辆奥迪A6!这个是大领导才能坐的车哦!”

  这厮原来在上海就是卖车的,围着车屁股转,还指着“3.0”的尾标给谭海亮介绍马力。

  车窗突然降下。

  “挺懂行嘛。”

  赵付华没想到车上有人,惊了。

  “我靠…陈总?这是你的车?!”

  谭海亮也上来了,看着驾驶位的陈学兵,眼神复杂:“陈总,你买新车了?”

  陈学兵瞟了他一眼,淡笑道:“咋,我就配走路?既然不晓得我买车,也不说打个电话来问问要不要接我?”

  他开口就是不怒自威。

  长期不在工地,就得定期给手下来两条杀威棒尝尝。

  尤其是谭海亮这种曾经不太服他的。

  “陈总,我们以为你包车过来呢!你真买车了啊!这车3.0的顶配啊,要七十多万吧?”

  赵付华笑嘻嘻上来给谭海亮解释,他倒没个边界,扒拉着车窗往里面左瞧右瞧。

  陈学兵开门下车,看这胖子鞋面上一层厚厚的泥巴,反身从车里掏出两包中华丢给了他。

  “谢谢陈总!”赵付华喜笑颜开。

  陈学兵也点了一根:“路修得咋样?不会让我在项目部说不起话吧?”

  赵付华立即一拍胸脯。

  “钱都到位了,事能不到位?我和谭工每天早上八点钟赶到晚上八点钟,已经干了两公里多!九月底绝对完工!”

  这条路,陈学兵开工给了47万,第二次给的一百五十万两边平分75万,除开支付项目部的135000格栅钱,也有接近110万。

  项目只要有钱开了工,把关系理顺了,该垫资的就得垫资了,一直花到现在,那110万也没花完。

  陈学兵算是兑现了承诺,这工地没欠钱。

  至于设备和物料垫资的部分,那不叫欠。

  那叫付款周期。

  只要按照谈好的垫资周期付了钱,就不能叫欠。

  这个项目全垫资,结算周期很简单:等他拿到工程款,一笔下来,大家清帐。

  陈学兵点了根烟,吞云吐雾交代起来。

  “钱不够就找梁晖要,现在是打招牌的时候,质量要给我保证好,另外市区里面我接了个两千万的大项目,有点缺人,你们赶紧干,下个月,这两个项目的管理,我要抽一半到市区去。”

  两千万的项目。

  谭海亮一下就反应过来了。

  “陈总…那个三标项目,你拿过来了?”

  “嗯。”陈学兵淡淡点头:“我舅舅和罗敏离婚了,罗安干了一段路,要清方让他出场,这个人你熟,所以这个事我准备让你代表我和我舅舅去干,谭茂水已经在搞结算资料了,一会你叫他过来,把技术的事交接好,我回去的时候,你和我一起。”

  谭海亮心里无比震惊。

  没想到这事都已经尘埃落定了,竟然还能回到陈学兵的手上!

  “那…那就太好了!不过都开工两个月了吧?他的产值多不多?清场,怕是要准备一大笔钱哦…”

  谭海亮还在组织语言。

首节 上一节 145/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