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桌的人除了喻义都是高学历,没人听不懂的。
“我靠!”电脑对面的卢一文大喊:“老大!6.7倍,太吓人了吧?哪个公司发得起啊!两千的工资,得发一万…”
“一万三千四!”苟宏义在旁边吼道。
陈学兵抬了抬手:“我知道是多少,不用你们算。”
他眼神扫视所有人,继续道:
“20年,有多少人能在一家公司干满二十年?”
“我们这个公司呢?能不能活二十年?”
“二十年以后,如果你们还在这个公司,会不会变得暮气沉沉?”
三连问,让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只有张庆忠端着杯子喝水。
他66了,能不能活二十年都是个事。
不过就算三年,1.3倍的工资,也是个巨大的诱惑,一年能多好几万呢。
这么一想,他这颗年老的心脏都有点跳动,忍不住盘算自己能干几年,拿到几倍。
他忽然意识到什么,笑了一声。
这年轻人,行啊。
陈学兵停顿了一下后继续开口解释,语气并不高昂,反而有点沉重。
“我做这个决定,其实对大家更是一种竞争压力。”
“这代表着一个相当严苛的考核机制,许多人无法在我们身边长时间的干下去,我们会留住绝对的精英,淘汰掉大多数不那么优秀的员工,保持集团的年轻和活力。”
“淘汰的人里面,也可能包括你们,所以希望你们不要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尸位素餐。”
这一解释,大家都有点明白过来了。
越是老员工,压力越大!
集团怎么会随意留下一个拿同行6倍多薪资的人?
几个能干满20年啊!
别说20年,干满10年,拿着两三倍薪资的老员工,谁敢懈怠?
好他妈狼性的文化!
陈学兵心里有些复杂,他做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论数全国也没有几家公司能活力奋发20年,即使他一直做正确的决策,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和工作激情也是枉然。
他想要的,是一个不停运动,充满朝气的公司,即使是20年后,所有人看到它时,都会觉得它是新的。
不过眼前的人此刻都是新员工,他也不希望大家被这套机制搞得失去希望。
他逐渐露出轻松的笑容,调侃地语气道:
“不要觉得我是周扒皮,适应期我还是会给你们的,你们都是要奔着股权去的人,只要干上市,你们的财富就都自由了。而且这套机制对普通员工有绝对的好处,大家在充满活力的年纪去拼,付出加倍的努力,谁说一定要干到60岁才能退休?有这套机制,应届大学生,从22岁干到40岁,18年,就能存下人家六十年才能有的积蓄,离开集团还会有一笔不菲的保障金,40岁,说老并不老,人生有了双向选择,或享受生活陪伴家人,或不甘寂寞自己创业,都有了基础,我坚信,能从我们集团学满18年毕业出去的人,都会是这个社会的栋梁之才,当然,也可能为社会产出一批40岁就提前退休享受生活的闲人。”
大家都笑了起来。
虽然不轻松,但确实很值得。
这样的公司,是为肯拼的人量身定做的一个选择。
陈学兵轻咳一声,顿了顿桌子,重新拉回注意力。
“薪资具体规定,会在集团人手逐步完善以后制定,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要吸纳大量的人才,深圳的技术人员招聘我已联系猎头公司,你们的任务很重,要成立手机研发部门,另外你们的部门结构也需要完善,下个月我会过去组建你们的管理团队。”
说起管理团队,大家都想起了一件事。
各个公司都只有副总,没有正的。
吴自胜皱了皱眉:“陈总,你是集团董事长,兼任总裁?”
“嗯,暂时是。”
“那…你不适合兼任三个公司的总经理了吧?”
陈学兵扬了扬眉,面对这个头大的事情,他如今也不得不面对了。
他的手里,暂时没有适合担任公司总管的人才。
一把手位置太关键了,最高决策人应该把最少三分之一的精力放在这个人身上。
他的三个公司都要奔着行业头部去的,让他随便把正职定了,他宁愿选择自己干。
或许是他心里已经有一些人的名字,但现在又够不到,与他目前手里的人才形成了对比。
譬如集团总裁,他就有一个极为合适的人选。
麦肯锡管理顾问,高盛亚洲投行部TMT组首席运营官,管理、经营、投资、执行力都是顶尖,一手把一家网络巨头推上了资本化运营的路线,后世最高拿3亿多年薪,被称为亚洲打工皇帝。
这个人,现在在滕讯担任总裁。
刘炽坪。
滕讯已在香港上市,上市公司总裁,他真没多少条件去吸引。
但这个人在他脑中回荡,他就像看上了一个心仪的姑娘,换了别人,谁来都他妈不对劲。
“嗯…我想,我们控股集团,应该有三种管理模式。”
陈学兵并不直言,而说起了管理。
“第一种,运营管控模式,集团对子公司的管理,要深入到业务流程的执行层面。”
“第二种,战略管控模式,我们制定战略方向,子公司负责制定战术和运营计划。”
“第三种,财务管控模式,集团根据财务业绩来管理子公司,给你们定收入目标,监控和审核财务状况。”
说罢,他抬头扫了扫众人。
“你们觉得…自己所在的公司,目前更适合哪种模式?”
面面相觑。
徐进咳了一声:“我觉得我们的具体执行,陈总还得多上心,否则按照本月的股市情况,肯定是大幅度亏损。”
电脑对面的苟宏义倒想要权,但只要他敢开口,身后的卢一文就会给他一个大逼兜,让他有点逼数。
劳务公司的梁晖更是摇头:“老大,你定,我就是个学徒工。”
陈学兵点点头,几个兄弟来干副职就这个好处,这时候基本没有心眼,正好迎合前期发展的中央集权。
财务流转上他也放心。
“那我就先兼着吧,公司管理章程和管理细则我会很快制定下发,你们几个副总,好好学习,尊重专家,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把各项规定给我执行到位。”
第136章 钱与砂
会议还在继续。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陈总,钱的问题…”
任颖抬头,下意识推了推鼻梁,准备发言,却发现鼻梁上已经没有了眼镜,而陈学兵也不是当初的小老板,不能再跟以前一样直来直往,于是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陈总,仅从结构开支来看,目前我们合同内人员的工薪开支每月已经超过25万,加上房租、水电、管理待遇、各项杂费开支不低于50万,如果按照你说的完善行政结构,我们的工薪开支要翻倍,其他相应开支也会提高,月固定开支可能会达到80万,而综合我们旗下三家企业的性质和近期的利润进项,利润不会有所提高……我们账上应该至少留有未来6个月开支的企业储备金,才能保证经营安全。”
任颖的话,让大家都有点沉默。
光结构开销,就要80万。
还要经营。
“80万哪够。”陈学兵却摇头笑笑,掰起手指头道:
“你少算了一项大头,深圳的研发团队招聘很快开始,我要的都是高薪人才,加上研发成本,每月至少100万。”
“另外,深圳得开始扩建厂房了,研发和建造生产线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我们没有时间等待了。”
“这些工作一旦开始,每个月的账目不是你这颗脑子能计算清楚的,我们的财会团队也要开始组建了。”
陈学兵说罢,想起个人。
“对了,张航呢?最近学得怎么样?”
从高考假期开始,陈学兵就给张航报了个班学财会了,任颖也在指导他。
财务必须有个贴心人,还得温顺听话,否则财务压力一大了,就跟任颖现在一样,废话很多。
财务不会觉得自己说的是废话,尤其是学得特别好的,在他们看来处处是风险,而且很严重。
但在有野心的老板眼里,这就是废话。
这一点,陈学兵深知其道。他的扩张速度肯定会让很多财务觉得害怕,所以他选了张航这个听话的小弟来当中间人,监管财务,无论以后的财务主管多么专业,他也只跟张航这个副主管交流。
“会计基本制度学得差不多了,现在正在学收支和编制预算。”
任颖意识到陈学兵提到财务团队和张航是有意在财务上撇开她,并不想听这些风险的问题,也就抿了抿嘴,不再说了。
反倒是卢一文,有点纠结地道:“老大,现在深圳这边加入了工厂生产,利润率是上来了,但淘宝销量一直提不上去…不知道是不是平台不想再给我们分配权重,八月到九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平台销量也上不去200万,本月利润估计不到80万,这么大个团队,我们养不起啊。”
陈学兵皱了皱眉:“给你那个阿珂的电话,沟通过了吗?找她协商一下,花钱,买点流量。”
“沟通过了,她说平台最近正在构建新的推荐机制,后台不好干预。”
“哦,对。”陈学兵恍然笑道:“她没忽悠你。”
淘宝前两个月引进了雅虎投资和团队,现在应该在整合团队,利用雅虎的引擎技术提高淘宝引流能力。
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整合,还将给淘宝带来股权纷争的后患。
“我们柜台这边生意倒是不错,这个月归母净利润至少在60万以上,公司如果有需要,我卡里面还有60万,可以借给公司。”
霍小文开了口,表情有点傲娇。
“哟!”陈学兵笑了:“霍总,现在可以了啊,连「归母」两个字都知道了。”
霍小文咂咂嘴儿:“啧,你又洗刷我!”
徐进听得有些感慨,这么一算,陈总的深圳公司一个月利润有140万。
不少哇。
不过钱依然不够,压力就给到他这边了。
“陈总,基金备案下来至少要到国庆节后,经过一个月募资期,大资金操作至少要在11月上旬了,凭我们目前账上3000多万的资金…如果10月行情依然不好,可能不会有太多利润,还有,如果上涨行情迟迟没有出现,可能不利于我们的募资,我们要不要把募资时间拉长,等待上涨,给投资人一些信心?”
“不行。”陈学兵坚决道:“那就不等了,通知投资人和证券营业部,封闭日提前到10月31号,11月1号就开始正式运作,能募多少就募多少吧。”
股市走势,他心中只是大致有条线,第一轮小幅度的主升浪是2005财年的年底开启的,具体是11月还是12月他真不清楚。
这么大笔资金,这么多自选股,光是择机低吸进场的操作就要一两个周以上,要是等到主升浪开启再进场,错过的可就多了。
多募出来的资金又不是他的,赚的才是他的。
至于目前的开销…
陈学兵看向了今天最低调的梁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