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202节

  “汽车产业今年有所下滑。”十分了解数据的江秘书插话道。

  “嗯,三万人的特钢今年也破产了,我总公司的行政总监就是从特钢来的。”

  陈学兵顺着话头往下说:

  “咱们的特钢,曾经可是国家级保密军工企业,依然坚持不住破产了,所以产业的选择,一定要走在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前沿。”

  “汽车这个产业的培养,是非常不错的,至于新的产业扶持,我认为应该在手机、电脑生产,半导体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且投资规模,一定要大。”

  语气笃定。

  “大?多大?”洪区长抱着手摸起了下巴:“这次市里给出的资金上限就是五个亿。”

  陈学兵笑了,他早有预判。

  而且猜得相当精准,因为文件上2002年第一家试水的中关村,引导基金规模就是五个亿。

  把这事当政治任务来做,就绝对不会超纲。

  但这完全不能达成陈学兵的意图,他当即轻哼一声,笑道:

  “五亿,未免太小气了,区长,重庆的情况和北上广深不一样,他们是扩张高新产业,重庆是创建高新产业,五十个亿,恐怕都不够。”

  “五十个亿?什么企业需要投资五十亿?我们这是扶持企业,不是开企业。”

  洪区长可是直辖市母城区的总管,虽然没被这个数字吓到,但也惊得差不多了。

  “当然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上市企业或者预上市企业,一定要规模足够,有收购上下游产业的欲望,只有产业并购,才能加速上市。”

  “不加速,不上市,三年之内,如何体现出具体成绩呢?”

  陈学兵说着,露出莫名笑意。

  洪区长也呵呵然。

  三年,也就是一届领导的任期,做事的人,肯定希望在任上得出结果。

  这个小陈,倒是把政策和大家的心态都揣摩透了。

  陈学兵端起手中香槟一饮而尽,咂了咂嘴,把杯子放在茶几上,继续道:

  “区长,这钱花得少了,做不出业绩,还不如不花,但投资如果转化为升值的股票,那花得再多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另一方面,一家大力扶持、兼并产业链的上市龙头公司一旦落地,就业和创收规模,集群效应,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说一座城市的产业基因是有形的,那一定会在这个级别上体现。”

  洪区长抱着手,饶有兴致地点头,审视着陈学兵笑道:“小陈,我看这座城市有你,金融产业也有希望,你们接下来也打算做高新投资?重庆,留不留得住你?”

  陈学兵嘴角微微提起:“区长过誉了,金融产业的基因,始终是银行和政府的重视决定的,不过我的产业不论在哪里,我都是渝商,我当然希望家乡发展得更好。”

  “市里对金融工作一直很重视,去年刚刚成立了政府金融办公室。”

  洪区长似是闲聊了一句。

  “知道,厅局级结构,设在市府办公厅。”陈学兵点点头。

  这些情况他办第一家股安公司的时候就了解过,主要负责制定本地金融产业的发展和规划,统筹金融部门,股份制改造和拟上市的工作也和这个部门相关。

  管得比较杂。

  国家许多金融工作如今刚刚起步,上有指导部门银保监、证监会、央行,分设机构也是条形管理,下面地方政府也必须有自己的金融触手,往往职能交叉比较多。

  陈学兵又一想,忽然觉得不对。

  这位的级别,跟这个办公室刚好对得上啊。

  对金融工作这么上心,莫不是…

  洪区长也在想着什么,此时回过了神:“小陈,投资这方面你们比较专业,政府投资基金,我也是头一次碰上这样的工作,你觉得应该怎么管理比较好?”

  陈学兵这次没有僭越,很是谨慎道:

  “参考前人吧,既然部委联合批准,相关的指导文件也应该很快会下来的。”

  洪区长看出了他的谨慎,赫然笑道:

  “你也认可重庆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参考其他地区中小企业的投资管理方法怎么行呢?你不是体制内人员,畅所欲言吧。”

  陈学兵无奈一笑,他不说,实在是没必要说。

  “管理无非三种形式,第一是参大股,成为控股股东,企业就成了国企了,由重庆国资委直接管理,第二是参小股,作为二大或者三大股东,这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政府只掏钱,提投资条件,作为LP投资人,指定金融管理公司作为GP,金融公司按私募形式募资,共同成立基金,由GP管理人和被投企业谈判,完成政府的条件。

  “二是政府自己玩,抽调人手自己做GP和LP成立管理基金,不接受民间配资。

  “为什么第二种不接受?政府直接成立基金不能接受民间配资?”洪区长问道。

  陈学兵不禁笑了:“政府接受,可谁愿意给你们配啊?现在的有钱人,大多是单位下海的,谁不知道国企模式又笨又重?把钱放进来,给一帮领死工资的人去做投资,谁心里不发毛?”

  “那…一定要私募吗?指派公募基金管理投资,可以吗?”洪区长明显有疑虑。

  陈学兵舌头顶起了颊侧,微微不满。

  “区长,你这个说法就错了,是指定,不是指派,严格来说,管理公司和政府这个出资方是合伙关系,相互地位平等。

  “另外,公募基金的笨重程度不比政府强多少,他们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广大老百姓的存款,桎梏甚至比政府更多。

  “他们要保证每笔重要投资的完全披露,也就是说,政府提出的条件,谈判的结果,完全在公众的审视之下,投资标的的变化也必须实时公开,这对被投企业非常不利,相当于内部有一个能参会的奸细股东在时刻暴露他们的决策。

  “所以公募一般不作为股权投资的主要投资人,参股节点一般在IPO之前,参股目标就是单纯的盈利。

  “政府已然有很多条框,再跟公募结合在一起搞产业投资,结果可想而知。”

  陈学兵的话已经非常保守。

  实际上公募机构根本就不会鸟地方政府,他们玩的是坚定的割韭菜模式,完全不会配合任何产业政策、地方发展一类的活动,甚至都不会考虑被投企业的利益,股价没起来,就一个劲的吹,一旦股价起来,市盈率到达理想界限,他们就会不要命的抛。

  有什么知名企业是公募投起来的?

  屈指可数。

  高抛低吸玩到极限的人,让他耐心做企业,已经不可能了。

  私募,反而是形形色色,细分一级和二级基金,比公募更狠的也有,但亦有十分有眼光,具备耐心的操盘手。

  不能说谁好谁坏,这是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陈学兵觉得由谁管理的事不用细讲,政府只要有金融方面的高手,自然能得出结果。

  “哦…”

  洪区长渐渐明了,怪不得之前考察学习的公募基金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所获甚少。

  这么看来,是非私募不可了。

  有一个不得不选择的条件,其实也是好事,免得被质疑。

  “小陈。”洪区长露出一丝微笑:“我们区里准备成立一个专家小组来研判此事,形成一个专业性的报告,向市里汇报,你有没有兴趣作为我们的顾问委员,参与进来?”

  陈学兵干咳一声:“洪区长,这个报告,不会是由我们来写吧?”

  政府引导基金和其他基金可不一样,刚刚起步,现在文件还没正式实施呢,区长亲自调研都没搞出什么结果,你们能有什么专家?

  这个组,就是临时为我成立的吧?洪组长?

  旁边的江秘书立马接上了这不好接的话。

  “不会,报告由我们执笔,我们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情况,由我和陈总对接。”

  他说着,给洪区长递去一个眼神。

  能说出这话,说明他已经把事听明白了,敢挑这个梁,给领导解忧。

  洪区长略微点头,表示同意。

  陈学兵在旁边看了一出《秘书的意义》,内心啧啧。

  这位江秘书,恐怕比领导还不好对付,领导不会在意的细枝末节,他会在意。

  但辖区大领导都发话了,哪能不同意,参与这个劳什子小组,也是自己求仁得仁。

  出了力,这钱不一定能投到自己头上。

  但不参与,概率几乎为0,别说五十亿,就是五亿,全国的私募基金也会排着队来抢。

  沉吟片刻,陈学兵语气坚定道:

  “没问题,一定全力配合,不过区长,我有一个条件。”

  “哦?说说。”

  “报告里要署上我的名字,而且里面我要作一条建议:必须投资大标的,否则不如不要做。”

  洪区长终于皱起了眉头。

  “按照你说的五十亿,太大了吧?超出上限太多了。”

  陈学兵面色郑重,缓慢道:

  “创新,就是违规,创造就是破坏,这就是解放思想,创新的风险虽然高,但能把创新落实成新标准的人,也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小投资成不了大事,同时你的压力也会很大,各种关系都会来找上你,这钱反而只能分散落进一些不靠谱的企业里,浪费了钱和好政策,同时你也可能背上骂名。

  “说实话,如果是几个亿的投资,你让我去做,我都不敢接,到时候万一哪个领导越过你直接给我打来个电话,让我投这个几千万,那个几百万,我也不敢不听。

  “大投资就不一样了,各方关注,论证过程势必严格,那些靠关系活着的企业下不了手,这钱会为政府创造出真正的利益。

  “洪区长,我还年轻,以后的路很长,既然我参与进去了,即使后面的操作我不参与,我也希望至少能成就一段政商合作的经典案例,成为我的招牌,当然,这更是您的招牌。”

  洪区长长吸一气。

  这个年轻人,想得很全啊。

  这么大的事,若能做成,那确实是…

  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十亿,大得吓人,但这钱不是他的,是政府的,只要投资过程中没有虚假,他也没什么压力。

  确实,比几个亿投资的压力还要小一些。

  现在转头回想这个年轻人的几句话,好像都透着对成功的胸有成竹。

  “你是已经想好投资对象了吧?这么大的一笔钱,能投给谁?”

  陈学兵这次笑着摇摇头,坚决不说。

  “区长,这可是商业机密,我帮人赚钱,首先我得能赚钱才行,我做了长时间的调研,知识应该付费。”

  洪区长神色一凌:“长时间调研?不会是你投资过的企业吧?”

  “能吃下这么大投资的企业,我何德何能,合规性你完全不用担心,对方是国企。”

  陈学兵简单透漏,也不怕他查。

  他查到了也不能确认。

  确认了,就能操作得好吗?

  我不信。

  洪区长松了口气,如果是国资投国资,那阻碍会更小一些。

  时间也还早,没必要一次把事情聊透,万一不成,耽搁情绪。

首节 上一节 202/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