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222节

  陈学兵也不懂行规,并未展开话题。

  “挺好的。”

  记者沉吟了一下,继续试探:“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内容呢?”

  “嗯…是今天夏所长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见得行长就是金融家,银行内部的部门经理就不是金融家,实实在在的把真正带领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改革、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有所表率、有所贡献的人物就是金融家。”

  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是活动组织者之一,陈学兵自然要讲点人情世故。

  这句话,也正好说出了他的心声。

  民营也可以有金融家嘛!

  记者笑了起来:“脱口而出,看得出印象确实是非常深哈,能不能谈一下你对今天下午讨论的金融观点的见解?”

  这个问题开始半开放了,只要讲今天下午的内容就行,要是还答得好,她就更具体一些提问。

  陈学兵想了想,既然要当民营金融家,他决定玩个大的。

  “嗯…说一下金融发展的未来危机吧,当代金融,正在告别管理时代,进入新金融资本时代,以指数型基金的方式对全行业进行覆盖,以「通用所有者」的身份嵌入几乎所有核心行业,客观促成了更大规模的交叉持股和垄断性控制,劳动者和中小投资者往往会沦为被动的一环,加剧了劳动力的外包和企业经营层的施压,当企业必须让渡更多收益给股东,大规模裁员和成本压缩就会成为常见手段,社会的不平等也会进一步加剧。”

  记者听得皱眉。

  怎么净是负面?

  指数型基金…也并不流行吧?

  还好就是个采访,回去也能剪一下,前半段话还是可以播的。

  不过见解很深,看得出专业水平,可以继续提问。

  “你对今天最后一位发言专家,朱助理的观点怎么看?”

  她也怕陈学兵记不得哪些人说了什么,于是挑了个刚刚发言的。

  陈学兵不禁笑了。

  瞎猫碰上死耗子。

  “房地产金融,负债良率是个大问题,如果不能适时缩表,继续扩大杠杆,当问题集中爆发的时候,就是金融危机来临之时。”

  记者愣住了。

  她都有点不敢问了,试图挽救一下这次采访内容。

  “额…你说的问题,是已经存在的问题吗?”

  “当然。”陈学兵笑道。

  记者沉默了一下,她还没见过这么犟的,脾气也有点上来了。

  “有调查吗?能说说具体事例吗?在我国哪个省市?”

  “我国?”陈学兵露出恍然的笑容:“我国当然没有,今天不是国际金融会议吗?我说的是美国。”

第174章 老百姓的金融

  采访还没结束。

  陈学兵话落,旁边辛梦真捏紧有些泛白的手指又恢复了血色。

  刚才的话,太让人紧张了,这么激烈的言辞如果播出去,足以毁掉陈学兵的商业前途,没几个人敢与他为伍。

  记者也神色一松。

  这个采访又活了。

  刚才的话也太大胆了,她当然不会选择播出去,否则毁掉的还有她。

  结果搞半天,说的是老美啊。

  那没事了,你随便说吧。

  反正即使被人骂,也只是他的个人的观点,说不定还是个看点。

  想想这段采访播出,就放在专家观点的后面,有了强烈反差,观众的情绪被挑起之时,话风一转。

  美国金融危机?阶级矛盾?

  记者不禁笑了起来。

  她接着问道:“你是说美国房地产会导致金融危机?能具体说说吗?”

  “这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政策忽视,阶级矛盾,杠杆手段,影响力因素有很多。”

  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爆发,但祸根却早就埋下了,此时的美国房地产极度繁荣,其实正是盛极而衰的拐点,已经有大量房贷开始逾期,华尔街的金融掮客开始打包各种贷款资产包,成为次贷,危机的源头。

  华尔街恐怕早就发现了,只是高筑的债台坍塌之前,没有人觉得美国会控制不住。

  这次次贷金融危机,我国作为新晋最大出口国,动用了一半的储备外汇买入美债化解全球贸易危机,成为美债最大持有国。

  但这并没有换来美国的友谊,而是自己犯了低级错误而受到质疑的世界老大哥对实力逐渐崛起的东方的警惕。

  他前世就是从四万亿救市政策中崛起,见证了金融活水大量释放对房地产的飞速拉动,同时也经历了地方债爆发的阶段,建筑业的没落,对这件事的始末不可谓不熟悉。

  整个过程的是非功过很难评说,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2008年,是整个世界格局的拐点。

  他并不觉得自己能对这么宏观的事情产生多大的影响,不过是想多取得一些话语权,把环境改善一些,对家国大义和他想深耕三驾马车的小节都有益。

  前一世自己想干的大事,不就是这些事吗?

  而今天他的这番话,一句说的是犹太和昂撒对未来美国金融的垄断,一句说的是美国次贷的影响。

  往后十几年,这话的含金量会不断上升。

  只要播出,这段视频也许会被许多人拿出来反复膜拜。

  “你对于国内金融往后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吗?”

  因为前面惊世骇俗的言论,女记者给了他一个采访大佬才会有的待遇:在话尾提出建议。

  “金融知识普及吧,开启民智。”

  陈学兵毫不犹豫道:

  “我国金融将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迎来蓬勃发展,情况是喜人的,但相应的政策漏洞也会越来越多,金融是老百姓的金融,老百姓应该在这样的发展中得到好处,对发展前景和金融陷阱有一定的判断,不应该因为不懂金融而被一些不法之徒坑走多年攒下的积蓄。

  “我们作为金融人,不该一味构建高深词汇和行业壁垒,把金融做成一个让大家看起来神秘莫测的行业,金融人,应该把头低下来,做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金融。”

  依然很犀利的发言,指向性很强。

  不过在情绪上,明显是积极正面的。

  并且金句频出。

  女记者见过世面,却也觉得这是她在近期诸多金融会议上做过最有价值的采访。

  “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陈学兵。”

  记者拿出笔记本,记下了这个名字。

  “做老百姓的金融,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想跟台里提议,以这个题目做一期专题金融节目,可以吗?”

  陈学兵微笑着跟女记者伸出了手。

  “好,祝你成功。”

  ……

  听说有车送,林惠香也没来接,就在市中心的王宝和大酒店。

  不远。

  老上海眼里的市中心,就是黄浦、老静安、北徐汇、东长宁,王宝和大酒店和展览中心都囊括在内。

  张余中送他们的时候,给他们介绍了一下。

  王宝和是吃大闸蟹的地方,就在南京路隔壁的二马路,叫九江路,以前是洋行钱庄的密集地。

  上海解放前的华尔街。

  话说陈学兵喜欢的是没壳的肉,排骨海鲜也不错,但对大闸蟹这种精挑细选才能找到一块肉的河蟹无感,但张余中反复夸赞王宝和的蟹“老好切”,陈学兵也勾起了一丝好奇心。

  包房区域装修有些古早,长长的走廊,一边是雅座,一边是包房,像重庆那种打扑克的茶馆。

  进包房的时候,陈学兵嘴抽了一下。

  林惠香正在大战一笼包子。

  抬头的时候,满嘴流油。

  白瞎了一身白西装大波浪的女总裁打扮。

  “喂,你请客,客人都没到,你就先吃了?”

  先开口的是陈学兵,他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林惠香立马炸了。

  放下那只包子,指着陈学兵道:“看到没有?梦真,他说我!这还没进门呢,他就敢说我!让敬事房把他牌子撤了!换我的!”

  辛梦真笑了起来,拉了拉陈学兵的袖子道:“她就喜欢吃,看到好吃的她控制不住的,她平时减肥,吃饱了心情就好,一会少怼你不过惠香姐,你都吃了,一会怎么吃得下啊。”

  林惠香这才擦了擦手:“就点了两只蟹黄包,都没吃出蟹的味道呢,吃得下。”

  说罢,对着陈学兵昂了昂下巴:“我要吃的已经点了,你们要吃什么,自己点吧。”

  陈学兵咧了咧嘴,看向辛梦真:“她是吃东西这样,还是一直都这样?”

  辛梦真瞥了他一眼,眼光若有深意。

  “你第一次跟我说话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陈学兵骤然掀起回忆,冷汗都下来了,赶紧咳了一声,干笑道:

  “我对她可没意思!惯性,惯性,服务员,点菜!”

  “喂喂喂。”林惠香不爽地拍了拍桌子:“我对你有意思?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意思,没意思。”陈学兵连连摆手。

  她对自己但凡有一点点意思,也不至于这副模样。

  上次和联发科那位联发科的小卢总在一起的时候,她可是满脸带笑,说话都夹了半个音。

  话说,小卢总.

  “哦,我们厂子找联发科做方案的时候我没在,没有联系卢总,直接找了办公室,你帮我跟卢总说一声啊,挺不好意思的。”

  “你那厂子建起来啦?”林惠香这才抬头,随后又无所谓道:“他又不在乎那点提成,就是帮忙而已。”

  “我知道,这事还要谢谢你,不过你要真嫁入豪门,我真想求你办事,让联发科帮我们设计芯片。”

  陈学兵坐下,笑道。

  他真正的第一桶金,华强北的事情,确实应该感谢林惠香介绍的那位小卢总提供的消息。

  不过后来正版手机的芯片设计和代工,他一直没找过联发科,倒不是联发科没有芯片设计能力,人家现在的软件实力和代工厂都很齐全,只是正在盗版市场赚得飞起,光是现有的设计,生产计划都排到后年去了,不可能跟他合作另外搞什么多核芯片研发。

首节 上一节 222/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