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巍!这次京东方要没了!”
“知道刘姝巍上次说「请关注后续报道」是什么时候吗?”
“最新报道!刘老师已经背着摄像机潜入京东方,准备拍他们的卖不出去的海量存货!”
“净利润扑街,负债高到捅破天,京东方正在为您上演《如何优雅地破产》。”
“他们的操作叫借钱一时爽,一直借钱一直爽。”
“哈哈,是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吧!”
舆论当前,股民用脚投票。
深圳方面打来电话询问,京东方更加硬着头皮誓死抵抗,不敢露出一点颓势。
…
下午两点,京东方已经累计回购了两亿六千万的股票,却又不敢拉高,就怕价格太高了,自家的解禁股东都忍不住诱惑抛盘。
内忧外患。
与此同时,陈学兵已经开完会,皱着眉头查看京东方的交易明细。
当前股价3.02,5万手买单挂单,下面的3.01,3.00,还有好几万手,几千万的托盘就摆在那里,好像在说“你敢砸老子就敢接”,价格却没有任何往上波动的痕迹。
分时明细里数百张成交单,几乎80%都是主动卖出,没几个主动向上买进,说明托盘方这边已经没有多少队友。
这么强势,他们到底在坚持什么?真准备全面接盘?
陈学兵想了半天,忽然摇头笑了笑,拿起了电话。
……
“撑!撑到三点收盘!只要我们的公告发出去,情绪肯定会回来!”
王东生准备祭起上市公司抬升股价的大招——发公告。
没有利好,就发回购公告。
董事会秘书起拟了近期回购三亿股票的公告,准备下午收盘以后就发布。
发回购公告是要负责的,之前他们也想发,但不确定会回购多少。
现在他们已经花了两亿六千万回购了,就发三亿,大不了补齐这四千万。
至于是发公告之后回购的三亿,还是发公告之前回购的三亿大不了把收回来的股票左手倒右手就好了。
他需要的就是挽回消息面的颓势。
王东生还在做着春秋大梦,桌上的电话响了。
是个陌生的号码。
他又不是老赖,面对陌生号码当然是接起。
“你好,哪位?”
那边的话,十分直接,令他瞠目结舌。
“我是长征资本陈学兵,王董,别管你的股价了,也别发什么回购公告,来一趟合肥吧,我们谈谈。”
“真的是你们?你怎么知道我们要发公告??你们想干什么?!”
王东生说着,眼神在热闹的“股市指挥部”会议室里巡视。
其他人听到董事长的咆哮,也看了过来。
会议室开始寂静。
“不用乱猜,我能知道,是因为你们只有这一招了,但是我劝你别用,欺骗证监会事小,欺骗股民.神仙都救不了你们。”
王东生呼吸开始急促,被对手算无遗漏的无力感化作愤怒。
他忽然想起什么。
“合肥.你是合肥政府”
“另外。”那边打断了他,自顾自地道:“你们现在没用公司账户来回购股份吧?一开始还想找机会卖出去?公告了可就不一样了,上市公司出于维护股价回购的股份,三年内必须转让或注销,如果公告发出,股价依然不保,你们这两天花的钱可就打水漂了,我劝你冷静一点,要是听我的,这笔钱,你们还能从股市上拿回来。”
“如果不听我的,那就发吧,明天,咱们的战斗正式开始。”
……
王东生没有回复。
电话直接挂断了。
即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愤怒,也是保留一丝余地。
但陈学兵没有给他回旋的可能,话尾给他留下了一道必选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
发公告,还是不发。
主动热情的合肥政府给他留下的印象是殷勤又弱小,开出的条件也缺乏底气,没想到一次没谈成,转身就释放出如此的攻击性。
他命人查询长征资本。
竟是家重庆的公司。
外援?还是…重庆+合肥?
重庆之前也在关注他们,有位老领导给他们透露过一二。
对了!
他忽然想起那位老领导说过,重庆是跟一家基金公司合作!
他立马拿起电话,拨给了那位老领导。
“喂!老主任!”
…
十来分钟后,王东生扬起了笑容。
还真是。
要是有重庆在侧支援…那还算不错。
王东生想着想着,忽然感觉心里底气足了起来。
既然有两家同时争取他,而且两边都颇有实力,那着急自家的股价干什么?
让他们出钱,全资建厂啊!
第211章 改变思路
京东方既没有发公告,也没有来合肥。
甚至第二天打王东生的电话,他也不接了。
若干报纸报道发出,京东方股价应声跌落,盘中一度到达跌停价2.72,跌停挂单10万手,但没有长征资本的捣乱,尾盘跌停板竟然开了,还回升了一点,到了2.75。
京东方好像不在乎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直至第三天,吴市长把陈学兵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传达了一条新消息。
京东方表明可以合作,但由于最近投入太多资金维护股价,已经没有钱投资新产线,只能贷款20亿作为投资,其他的,需要合肥政府全力支持。
这个理由,明显是在责怪合肥方面的做空。
“油盐不进!我看他们是欠收拾!吴市长,你不用着急,我打到他们服为止。”
陈学兵冷着脸骂了一句。
事已及此,他准备拿出传统艺能了。
举报。
做空加证监会举报,直接断了他们融资的后路。
这次,反倒是吴市长显得极为有耐性。
“陈总,越是苛刻的条件,越不必在意,因为不可能实现,这么大的投资,合理条件是要慢慢谈出来的,我们不急,倒是你有点急了。”
陈学兵听到这话,逐渐冷静下来。
把京东方彻底搞垮也没什么好处,残局收拾起来很麻烦。
但吴市长的话还没完。
“其实在我们看来…如果他们资金不够,建不了6代线,咱们目标低一点,5.5代线也是可以的,我听说6代线的经济切割上限是37英寸很难造出市面上那种很贵的大电视,5.5代线的话,可以造电脑屏幕,我们可以引进一些电脑厂家过来,把企业养活了,经济搞起来,再投资更高的产线嘛。”
这下,陈学兵听出了点味儿。
“吴市长,你们这边.筹款不顺利?”
他现在已经是面板的半个专家,吴市长这套说辞可糊弄不了他。
面板生产线世代是可以向下兼容的,6代线的玻璃基板尺寸能切37的电视屏幕,就能切22,19,17,15这些电脑和笔记本屏幕的常用尺寸。
只是6代线比5.5代线投入成本高出三四十亿。
要是能造高代线,能做电视屏,又能做电脑屏,把电视电脑厂商都拉来,岂不更好?
唯一的解释,就是缺钱。
吴市长背着手沉吟了半天,道:“我们最近也在积极筹款,经过市委讨论,新成立的滨湖区,如果投入一笔钱进行基础改造,以后滨湖的土地就有了价值,我们可以撬动更大的资金去发展,城区面积也可以迅速扩大。”
“哦”陈学兵沉默了一下。
这毕竟是2006,不是前世的2008,差着两年多,合肥的境况肯定不同。
要是这么讲,那前世合肥对京东方的投资可能用到了滨湖区的土地资本。
自己急,可对方需要时间。
不过…他需要的本来也不是六代线。
当然,也不是5.5代线。
是4.5代线。
前世京东方06年被深圳上海放弃以后,转头到成都建立了4.5代线生产小屏幕,正好赶上大屏智能机的浪潮,因此赚了一波。
这条线的建立还在合肥六代线之前。
这才是最适合手机屏幕的生产线,680*880的基板,切割5英寸以下的屏幕,产能利用率非常高。
关键是投资小,成都那条线就三十来亿。
这条线,在陈学兵心中是一定要搞的,只不过考虑到投资不大,他准备在六代线签约之后徐徐图之。
但吴市长这么一说,让他燃起了念头。
“吴市长,你觉得建两条线,怎么样?先建一条4.5代小屏幕,投资只要三十多亿,等咱们的资金都缓和过来,再帮京东方建一条六代线,如何?”
“4.5代线?”吴市长愣了一会,“干什么的?”
“9英寸以下的设备屏幕都能做,重点是手机,还有掌上学习机,工业控制屏之类,京东方如果做这个,我可以预约一部分产能。”
“额…陈总,我不是这个意思。”吴市长口风又变了:“我说5.5代线,只是退而求其次,我们还是想筹资建高代线的,而且已经邀请了国开行,徽商银行,民生行,工行,建行等八家银行协商过银团贷款,只是需要些时间整合土地资源,八个月,只要有八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能拿出足够的钱筹建六代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