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275节

  陈学兵单手淡然受下。

  “王总如果不是过于倔强,京东方的股价现在应该在三块以上。”

  上一个交易日,京东方收盘价两块六。

  王东生听得牙痒:“要是没有这样的倔强,京东方怎么能活到今天呢?”

  陈学兵呵呵一笑,并未回答,只在自己的节奏上说话:

  “不过你既然来了,我说过的话还算数,从今天开始,京东方的股价你就不用操心了。”

  王东生心想不是你捣乱,我就没操心过。

  这下好了,两亿六搭在里面,股价还一蹶不振。

  “哦?陈总真有这样的能力?那我们的钱,还能不能回来?”

  “那是自然,王总兜里没钱,也不好在合肥建厂嘛。”

  “哦!拭目以待!厂子能不能建成,主要还得看合肥的实力!”

  见面伊始,两边就攒起了火药味。

  京东方的一帮人也清楚是谁把他们搞到如此被动的境地,都提了一股劲,打算在谈判桌上好好厮杀。

  一到地方,懵了。

  就住招待所。

  吴市长走了,陈学兵和政府的工作人员给拿来了房间钥匙,交给他们时冲王东生一笑:

  “这儿离政府比较近,夏普的人来了也住这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们也好和他们谈条件。”

  话语之露骨,让京东方的人集体愤怒。

  刘晓东挺身而出。

  “陈总,请我们来,就是为了刺激夏普?合肥政府就这么做事?”

  “当然不是,请你们来是为了合作,夏普是对手,京东方是队友,不过我希望咱们能简化流程,尽快达成合作关系。”

  王东生感觉从股市跟这个家伙遇上,到合肥耍阴招搅合谈判,再到今天的见面,总有种被操控的无力感,他逐渐凝起眉头。

  “什么意思?”

  陈学兵也没啰嗦,递过去一份合同资料。

  “建线条件,我已经帮你们跟合肥谈过一次了,不过合肥这边资金目前有缺口,我们商议以后,打算先帮你们建一条4.5代线,生产手机屏幕,摆脱京东方在国际大屏幕竞争导致的亏损困境。”

  这句话一出,王东生和刘晓东对视了一眼,互有疑惑。

  谁透露的消息?

  低世代生产线,他们确实商量过。

  面临如今的围堵命运,只有两个方案,要么向大了做,要么向小了做,突破不了高世代的围堵,还能在小屏幕里求生存。

  但商量这事的时候开的是小会,在场就核心高管四个人,最后的商议结果也是先搞六代线。

  他怎么知道?

  “生产小屏幕,我们的五代线也可以做,最近还接了不少订单,为什么一定要4.5代线?”王东生试探道。

  陈学兵摇头呵呵:“肯定不行,现在的手机小屏幕强调高分辨率和轻薄性,像素要求极高,需要更细密的电子线路控制像素点,你们那条五代线是为了做大屏幕建的,生产出来的小屏幕我买来看过,都是淘汰产品,进不了中高端市场,必须专门建一条线,并且调拨一个团队来研专门研究生产,4.5代线的基板尺寸也更适合生产5英寸以下的屏幕,3.5-5英寸,会是近几年的大趋势。”

  王东生开始表情郑重,听到话尾又笑了笑:“看来陈总是行家啊,不过主流趋势3.5-5英寸,这个说法,我这个行内人也是第一次听,不知陈总是哪里调研来的结论?”

  “行内人不止王总一个,我就是做手机的,王总未必比我专注,你如果做,等你建线完成,我保证每年至少给你20万块,3英寸以上的屏幕订单。”

  20万块。

  王东生下意识算账。

  4.5代线基板玻璃730*920mm,切割三英寸,除去边框损耗.200块左右。

  算上良品率80%,160块。

  20万块,就是1250块基板玻璃。

  也不多啊。

  建个厂子,要是没有三十万块基板玻璃的年产量,就算是产能浪费。

  不过京东方的3寸屏一块120多块钱,两千多万的订单,苍蝇再小也是肉,他也没忙着反驳,只是问道:“陈总不是做金融的吗?还做手机?”

  “工厂就在深圳,很快会注册品牌,王总有兴趣可以去看。”

  厂子现在太小,月销量虽然近万,但大部分不是他产的,陈学兵不欲解释。

  华强北手机屏幕主要来源是专做模仿规格的中小山寨厂家和回收手机的拆机件,抢了这些大厂家不少饭碗,他这个山寨大王的身份也不便透露。

  王东生打开资料第一页,漫不经心道:“小屏幕,我们倒是可以做,不过投资,我们可是真没钱,既然陈总对我们做了了解,我也直说了,贷款都很难,我们没有资本金,除非.你们能接受定向增发,为我们凑足资本金。”

  他看似随口说出的条件,其实是京东方最关注的部分,现在BJ的银团贷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就是因为当初建五代线的资本金太少,贷款比例过大,经过商议,他们决定第一次启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建厂。

  这话一出,陈学兵笑了。

  “你看第三页。”

第213章 闪电合作(下)

  “16亿?”

  王东生的目光在手里的资料与陈学兵的笑容之间来回切换。

  “你们能接受股权融资?!”

  他没想到合肥在这个问题上这么好谈,本以为这也许是一个需要浪费很多时间的议程。

  深圳的谈判,就是一直卡在这儿,他们不接受有可能的亏损,只同意以借款,贷款和贴息的形式支持,并且在厂房年折旧计提20%等抵押性质的风险上反复纠结。

  陈学兵从他的惊诧眼神中回到了早期谈判的思绪。

  “股权融资”这件事不是哪个政府都能接受的。

  上市公司可是有ST风险,甚至有退市风险的。

  只是当初他在想到京东方时就知道这是个股权融资大王,本身没什么资本,全靠政府支持,所以顺理成章地想到了股权融资。

  正好,重庆拿的就是一笔股权投资的示范资金,所以投资股权的事情没有争论。

  后来黄市长宁愿把这笔钱拆分投给那些小厂家,大概就是想着京东方规模太大,需要重庆配套资金的比例太大。

  赔基金可,赔兜里的资金则不可。

  后来他找到合肥,这又恰好是个具备投行思维的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那晚他在格力的大巴车里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便说服了吴市长。

  实际上,这确实是个很难谈的问题。

  前世,全国大多在土地财政上绞尽脑汁的时候,合肥在股权财政上走出了新路。

  陈学兵其实早就想过,完成京东方的投资,自己也成了“股权财政”的代言人,是否能针对这个模式大做文章。

  不过这都是后话。

  “王总,既然调查过你们,当然知道你们的困境,我找到合肥就是这个原因,他们的思维非常开放,合作诚意你们更是全国难找,我来合肥,跟孙书记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夏普来找合肥投资,要求京东方出局,合肥会怎么做」,孙书记的回答是「坚定不移」,这个答案,你们即使接着去找上海,也不可能得到。”

  王东生心里闪过一个:卧槽!

  而后与刘晓东对视,俩人眼里同时涌现一丝惊恐。

  找上海的想法,连身后那些随行工作人员都不知道。

  他又知道了!

  而陈学兵说到的“坚定不移”,在他们经过与深圳的谈判和与上海的初步接洽之后,这四个字的分量确实越来越重。

  “陈总,跟你谈,合肥那边能作数吗?”王东生对陈学兵的话语权怎么来的有很大疑惑。

  “全权代表。”陈学兵淡然说道:“你把合同看清楚,那16亿里面,有一半是我们长征资本出。”

  “嗯”王东生又看了看,心里对陈学兵的尊重顿时拔高。

  居然能出八个亿。

  他一直觉得这个长征资本能在股市狙击他们不过是小资金的取巧而已,要真能拿出这么多钱那说明人家对他们根本没出全力。

  长征这么红的名字,背后怕不是有什么来路。

  “陈总,在这里聊不合适吧?会议室准备好了吗?”

  陈学兵摆了摆手:“条件,已经帮你们跟合肥争取过了,就在合同里,我想你们会满意的,剩下的细枝末节让手下人去聊就好了,我只跟王总谈几个重要的问题,房间里聊就行。”

  王东生大概翻阅了一下,发现五年补贴3亿,光是贷款贴息每年就是3000万,政府帮他们承担一小半,还有管委会资助金5000万和增值税三年返还55%。

  相当不错的条件了,跟他们BJ建厂时差不多。

  但他们可是BJ国资委控股,这是外地。

  “按你们的测算,建厂投资三十亿?怎么算的?”王东生问道。

  “三十亿不够?”

  “原来我们确实算过,差不多…吧?”王东生看了一眼刘晓东。

  刘晓东点点头:“差不多,年产36万母玻璃,31亿左右。”

  王东生思索着,对着一个打开的房间抬了抬手,和刘晓东进入房内。

  陈学兵也揣着手进去,把门关上。

  “陈总,你帮我们争取这么好的条件,就是为了投资?”王东生坐到床边问道。

  “我当然有利可图,政府资金交给我管理,利润我有提成,另外我们是做二级市场的,扶你们上道,一年以后我们的资金要从股市退出。”

  “股市退出…你们有这么大信心能盈利?”

  陈学兵等的就是这句话。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没有信心可言,所以我们长征资本要参与你们的财务管理,以及科研规划。”

  这话一出,王刘二人一齐皱眉。

  要夺权?

  “陈总,我们头上是BJ国资委,上面不会答应的。”

  陈学兵笑着摇头:“我们只是需要董事会席位向你们提一些发展建议而已,参与财务管理说的也是关于上市公司的事项,这是在帮你们,就你们的财务报表,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堆垃圾,没有我们帮忙,你们的股价起不来,我们也无从盈利,所以这是合理要求。”

  “那…科研规划是什么意思?”

  “加大小屏幕研发投入,重点转向OLED屏的研究。”

  “OLED?”

  刘晓东是从技术员干到副总的,OLED的优势他很清楚,一听立马摇头:“做OLED干什么?要更好的显示效果应该研究MicroLED!日本先锋和韩国三星选错了方向!有机材料怎么能跟无机材料比?寿命就是天然的劣势!”

  陈学兵本来准备了一些说辞,可听到刘晓东说出MicroLED,也懵了。

  MicroLED,这特么不是他重生之前正在研究的新技术么?

  “MicroLED…什么东西?”

首节 上一节 275/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