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点科技为了供应链的事一直在跟几个银行沟通购买外汇的事。
其实正当贸易申请外汇并不难,只是流程有点长,需要接受真实性审核。
每一单都要拿合同和报关单去申请,而且奇点现在没有手机生产牌照,程序上更加复杂。
这对奇点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要尽量把零部件供应的时间尽量押后,确保各个配件的先进性,涉及的进口配件又多,涉及日韩德美四个国家的好多家厂商,每一单都要审核,时间上做不到及时。
陈学兵当时让卢韦冰早做外贸,就有这方面的考量,从东南亚赚点美元回来结汇,奇点也能早进A类外贸企业,申请外汇的时候手续会简单一点。
但还没这么简单,奇点以后要用到美元的地方还很多很多,有些东西,是没法申请外汇的。
比如这次去瑞士挖人。
还有,奇点目前进口的产品很多已经涉及到了《瓦森纳协定》里限制的先进世代。
美国目前的精力牵制在全球反恐,经济战略也牵制在欧盟和欧元,之前的巴统禁运也解散了,但美国仍给科技落后国家和社会主义国留下了专门限制高科技出口的《瓦森纳协定》。
这个协定注重的是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封锁,并不像后世一样直接限制芯片成品出口,但就怕上纲上线。
他仔细查阅过协定,芯片设计软件是限制最先进版本的,那么讲深一点,Marvell用最前沿的设计软件帮他们设计65nm最先进世代芯片这件事也可以限制。
再往深一点说,没有Marvell这个中转站搞间接出口,他根本拿不到台积电的先进产能。
现在大家有利可图,都在悄咪咪做这件事,但一代产品上线以后,直接跟苹果正面对抗,苹果会放过他吗?
肯定会来找他的空子,断他的供应链。
陈学兵一向是走一步看两步,小心翼翼,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瓦森纳协定》是三十几个成员国签的,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破开协定约定不可能,想从国外买到什么高精尖技术或者生产设备,除非他有绕过QB组织的能力。
开玩笑,人家有卫星,真想查你,凡是地面上发生的事,在人家眼里就是裸的。
所以他从来没想过光刻机的事。
但只要不给他升级,单独搞个什么限制清单,或者给他贴上什么“军用”的标签,让他能顺利买到先进的产品,就够了。
好歹让他享受华为的待遇,爽到2019年再说吧?
这里面离不开国家的关系,企业自己也要努力。
他必须要出海,在美国找到替他说话的盟友。
要办这些事,得有钱。
最好是别人看不见的钱。
地下钱庄倒是方便,香港公司也方便,但这玩意有风险,国美黄总可就是因为开个香港公司兑购非法外汇被查的,后来查出一连串的毛病,经常用这个途径,就是给自己留个把柄,万一牵涉到什么基地资金或者贪污啥的,一屁股都是屎,谁想捏你就能捏你。
还得通过投资挣钱。
从中国去美国投资,有几种办法。
最简单的就是移民。
Pass。
ODI境外投资备案,说服发改委和商务部、外汇管理局,这样的钱出去也是明牌,中国知道,美国也知道,而且同样有项目审核。
QDII基金,境内募集人民币,投资境外市场,目前连华安都还在筹备之中,第一支QDII都没落地,还轮不到他。
还有就是红筹架构,美股上市,融资到的钱,也可以留在境外投资。
红筹架构一般总部设在开曼群岛,这个地方免税,但是信息比较公开,也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英属维尔京群岛,BVI。
这个地方开办公司成本也低,而且信息隐蔽,注册只需要一个周,法律灵活性非常强,如果找个代理人做法人,放在这里的资产,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查不到你的信息。
不适合上市,却很适合国际私募基金的运作。
至于运作去干什么,投到哪里,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对美国早期股市的了解并不深,目前美股市值排名较高的基本都是石油公司和军工企业,基本都在纽交所。
纳斯达克那些耳熟能详的企业,除了微软,目前都是小角色。
说赚也能赚,但是周期太长了,有这钱兑出去,还不如留着投国内牛市呢。
最近几年,唯一的暴富机会就是那场金融危机,看准机会做空几家企业,或者直接购买次贷保险,都能获得数倍回报。
但至今还有两年多,他一直以为机会还没来。
今早,听到大豆两个字,他忽然想起,机会已经来了,而且都来了两个多月了。
只是他竟然忘了。
第234章 大豆,大豆
为什么说,“竟然”?
因为这是一件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事情,尤其是陈学兵这样岁数的人,是有亲身经历的。
中国粮食种植,一直以小麦,水稻为主,确保主粮安全,而大豆产能不高,种植面积也不大,很大程度依赖进口,也是全世界大豆需求最高的国家。
这个选择里,也有很多故事。
就不细讲。
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突然宣布,因为天气原因,美国大豆库存调至历史最低,且当年不再增产。
国际大豆价格猛然抬高将近一倍。
大豆油,可是食物植物油的大头,而且大豆榨油产生的副产品豆粕,也是家禽牲畜饲料的主要原料,可以说,植物油和动物油都与大豆有关系。
中国油商面临越来越高的豆价,组团出海去抢购大豆,但就在抢购之后一个月,美国农业部宣布数据统计错了,没有这么少,而且要增产大豆。
抢购的油商懵了,算了帐之后,很多主动选择了违约。
四大粮商ABCD立马把中国油商告了,索要天价赔偿,威胁封杀,上千家油商,绝大部分破产,剩下的90家也有64家被外资控股。
当时陈学兵院里有个在九龙坡石桥铺粮油公司上班的叔叔因为公司倒闭突然下岗,一分钱也没拿着,经常组织一帮同事在院里开小会,要去闹,他听到过好几次。
这件事还没完。
2006年,尝到甜头的华尔街和四大粮商卷土重来,这次不止抬高了豆价,玉米小麦的价格也一起抬高了。
只是这次中储粮做好了准备,03年到06年间逢低买入,囤了无数大豆和粮食,在市场恐慌之时开仓放粮,先是少量的放,安抚情绪,四大粮商见状跑到国内来扫货市面上的粮食,中储粮慢慢的请君入瓮得手,也慢慢不装了,越抛越多。
06年一月一次,07年一周一次,08年变成两天一次。
放到四大粮商都不敢接了,只能放任中国豆价及豆产品回归稳定,并且把手里的粮食全部抛向市场。
当然后世网上还传播着一个传奇的版本,说中储粮放话:中国粮食要多少有多少,你放胆来买。
这只是让大家爽一爽而已。
不过中国确实是赢了,搞了两年多,国内粮食价格虽然涨了一些,但远不如国际期货这么夸张。
金融危机到来之时,这场粮价战彻底偃旗息鼓。
在此过程中华尔街是有很多人赚了,但没挣到多少中国人的钱,而四大粮商绝对是血亏,此后再也没有配合华尔街搞过这一招。
当然,也有中国自身的努力,为了粮食安全不断给农民补贴,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农业方面的文件。
这场战斗,其他粮食涨了多少陈学兵不清楚,但大豆他知道,涨了三倍多。
刚才他查了美国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主力合约的豆价,年初大豆价格有一定幅度下跌,但自五月以来,从500美分/蒲式耳涨到了570美分/蒲式耳,涨幅14%左右。
蒲式耳是个容积单位,1蒲式耳大豆大约27.1公斤,36.9蒲式耳大豆约等于一吨。
也就是说,目前大豆价格210美元/吨。
2008年内,应该能涨到600美元/吨以上,保守一点也是550。
虽然不算很高,但这可是期货!
期货,是可以上杠杆的。
而且交割月都是单数月,两月一次合约,可以复利。
玩一场往棋盘里放米的游戏。
在酒店滞留到了第三天。
为什么用“滞留”?
2006年的三亚,美则美矣,却仅限于高档酒店集中的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城区里的环境一言难尽。
在三亚的第二天早上,去水果市场给老妈和弟弟买点重庆很难见的热带水果,五公里打车花了40块,下车的时候一个小孩帮忙开车门,又找他们要两块。
陈学兵带着程丹婷,也懒得计较。
结果刚进水果市场,遇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拿刀片划一个逛街女人的包,整个市场路过的人就跟没看见似的。
陈学兵喊了一声,那女人赶紧跑了,结果旁边一下过来五个人围住了他们。
——结果可想而知。
一人手部脱臼,四人轻伤。
陈学兵同志见义勇为,背上还挨了一下,结果判定出手太重,还赔了对方两千医药费,以及旁边水果摊800元的损失。
把小程同学也吓得够呛。
兵哥是吃亏的人?
后面的两天,陈学兵压根就没有出门,一直待在酒店,联系记者曝光此事。
找的全是外地媒体。
连带着把出租车宰客,当地小孩的“开门费”一起报道了,只是报道里没有提到陈学兵的名字。
旅游见义勇为青年陈某。
从当天下午新浪和网易等网媒接连曝光,三亚就意识到这个陈某绝不是等闲之辈,文明办的工作人员从派出所留下的电话联系到了陈学兵,陈学兵压根没搭理,挂了。
网媒到底是小黑板,陈学兵拒不沟通,也就搁置了一天。
可第三天上午,《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都登载了新闻。
正逢五一当天,海南客流高峰期,哪经得住这种报道?
这事惊动了省里,下令必须马上找到这位游客,公正客观地处理此事。
压力给到了三亚。
认真起来的市政府,无所不能。
下午,陈学兵在酒店中餐厅吃晚饭,一帮人就乌泱泱进了餐厅,直奔他而来。
“陈总!是陈总吧?”
“真是不好意思!”
陈学兵发现领头开口的中年人竟然有点眼熟。
前两天还见过,就在吃早餐那张“谈判桌”上。
对方自我介绍,陈学兵才晓得这位是市政府办的夏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