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351节

  标题:“Long-Term”

  “4G→5G→6G”

  下面有许多代表技术的英文词汇都被擦了大半边,底下还标注了年代。

  最后的时间跨度,居然写到了2020年。

  你特么.

  陈学兵嘴角咧了咧。

  国家才搞五年规划,你们搞15年?

  “陈总,这边。”带路的女员工见他停下来,微笑道。

  陈学兵面不改色,内心骂骂咧咧继续往前走。

  2020年搞6G,你们就瞎基霸猜吧,显得你们多聪明似的。

  到了走廊尽头,一间玻璃隔断的透明办公室,蔡志坚和几个人跟华为的人正在两方对坐交谈,蔡志坚看见他,招了招手,里面的人都转头看他,但并未停止谈话。

  陈学兵也没进去打扰,女员工带他进的是对面的一个休息室。

  不过谈判那个房间门上的尚未完全磨灭字迹的铭牌再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看清后,哼笑了一声。

  好好好,把老子当日本人整。

  进办公室坐下,陈学兵点了根烟,没说话。

  女员工问道:“陈总,我给您泡杯茶,您喝单丛还是冰岛?”

  “随便。”

  陈学兵吐出一口烟,思绪有些复杂。

  这种复杂很奇怪,好像根本没有来由,就是一些细小的见闻而已,加上一块莫名的门牌,让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很多想象。

  想象自己在和这样一家巨头公司对抗,而后走出中国,跟很多家巨头公司对抗,而后凭空产生了很多压力。

  他心里回想着自己一路以来“绕过技术障碍,直奔目的地”的思想,在华为的硬核研发面前,是不是显得有点投机了。

  “他们真的在造车轮子。”进华为这十来分钟,心里总有这句话在环绕。

  连任证非随口那句“必须是你的自有资金”也重新回荡在他耳边。

  他细细回想,这其实是种态度——在技术巨头眼里,资本这种东西,一时兴,一时落。

  钱只是燃料,而非方向盘。

  女员工见他冷脸,泡了杯茶,小心翼翼出去了。

  没一会,对面的人出来了,到了他这间休息室。

  领头戴着眼镜的国字脸男人找他握手,站姿笔挺,手势克制,正是任证非最为欣赏、常常挂在嘴边的“小徐总”。

  “陈总你好,我是徐直军,我们通过电话。”

  陈学兵起身握手。

  而后眼神透过门口,对着对面昂了昂下巴,似笑非笑:

  “徐总,我们可是友商,来谈合作,你们就安排在这儿谈判?”

  “啊?”徐直军略微惊诧,转头看了一眼,而后恍然似地笑了起来,解释道:“哦,哦!历史文物!陈总别介意!小刘,让人把那个门上的铭牌擦干净!不行就把牌子换了!李总现在都回来了,怎么还留着「打港办」?”

  旁边一个男人迟疑了一下:“郭总和徐总他们叫留着”

  “那就换一间谈判办公室。”徐直军立马道。

  他心里也有些诧异。

  是任总安排到“打港办”谈判,安排的时候并没有说明原由,他能察觉到任总可能不是故意的,或许只是出于重视和一丝敌意的下意识安排。

  门上的字迹其实都铲得差不多,并不明显,但这个年轻的陈总心思竟然如此敏锐,一来就发现了。

  陈学兵也从徐直军这个不到两秒就反应过来的行为里发现对方并非不知情,也有理由相信这个对技术有些神经质的坂田基地某栋楼里现在藏着某个“麒麟手机研究办公室”之类的玩意儿,正在昼夜对他进行追赶,于是收敛情绪,脸上有了笑意,无所谓地摇摇头道:

  “开个玩笑,哪里谈都无所谓,蔡总,技术统计怎么样了?”

  “嗯。”蔡志坚拿着一份资料过来:“这是华为提供的清单和成本报价。”

  陈学兵翻了一下,主要分三个部分。

  MIMO技术包:多天线阵列设计规范(v1.2),信道估计算法白皮书(密级),测试数据集(2004-2006年实验室数据)。

  报价8亿。

  OFDM商用化套件:欧洲3G试验网调参手册,抗干扰模块源代码。

  报价5亿。

  TD-SCDMA优化工具链:中国项目区定制化算法库基站兼容性测试报告(含华为设备指纹)。

  报价3亿。

  里面包含了很多细项,好几页。

  16亿。

  陈学兵皱了皱眉头:“欧洲3G网不属于TD部分吧?”

  徐直军笑道:“陈总,这是你们要求的,要把关联性调节技术一并纳入进去,防止技术研发的阻碍,我方也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可以避免研发中的二次谈判,所以把可能相关的研发资料一并纳入了。”

  陈学兵沉吟了一下,道:“涉及你们成熟技术的就不宜用成本法了,要用市场法,对比高通技术做价值研判。”

  他还想说什么,但想了想,又止住了话头,给自己的团队留下谈判空间。

  本来有些话,他现在也不想在这楼里说了。

  “算了,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们提供的技术,看完就走,这些价格上的事团队来谈就行,这个技术表能给我一份吧?”

  “可以。”徐直军干脆道。

  陈学兵点点头,再次和徐直军握手:“那我就拿回去看,老蔡,程总,你们俩送送我?”

  展讯的技术评估团队是由技术副总监程康带队。

  俩人都知道陈学兵有话要说,跟着陈学兵一起出去。

  徐直军深深看了一眼这位“电话骚扰”过他很多次的年轻总裁,之前话可是很多的,结果现在大家坐下来谈判了,第一次见面,聊了不到一分钟就走,似乎也太.功利化,风格让他很不适应。

  陈学兵一路看资料,一路往外走,直到出了楼,才问道:

  “之前华为授权给我们的信道编解码和波束成形技术到位了吗?”

  “到位了。”程康立马道:“他们的分布式基站算法文档传到了我们刚成立的新加坡公司,还派了几个工程师以个人休假的名义到我们的BJ研发中心进行了指导,授权的几项技术成熟度也很高,他们还是诚心诚意帮忙的。”

  “能拿出来帮我们,成熟度高,说明不算他们的尖端技术,争取把这两项技术也纳入谈判不,不是争取,是必须,理由你们自己去想,不要立刻就提,加入一些混淆的条款,别让他们察觉我们的动机。”

  陈学兵说完,程康愣了一下:“什么动机.”

  “哦!”程康很快反应了过来:“知道了!基站!”

  陈学兵点头:“对。”

  展讯现在的技术,都是基于手机基带。

  在基站基带上几乎没有成熟产品。

  手机基带和基站基带核心的芯片就不一样,基站芯片有信用卡这么大,分立式设计,处理单元集成度不高,还需要外接FPGA专用扩展芯片和DSP信号处理器芯片,还有一些高速串行的通信模块等。

  和手机芯片设计理念上很不一样,首先不是完全倾向于高度集成。

  但有很多共通之处,关键的协议和通信基础内容是互通的,所以展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不是非常庞大,也就是处理器单元,射频接口,功耗散热等等,很多都有国际案例可以参考。

  像信道编解码和波束成形技术这种算法型技术,就是比较独立的技术了,每一家的算法都是非公开的,像这样的技术,要多捏一些在手里。

  这东西华为虽然授权了,但不代表他们能自主修改,里面有他们的指纹密码(加密绑定),而且授权随时可以取消。

  买下来的,那就不一样了。

  “不过陈总,我们招了这么多通信专业毕业生在上海培训,他们想要了解的话,瞒恐怕是瞒不住的,我想可以直接提出来,找他们买,近几年欧美破产的通信商这么多,他们拦不住我们买技术的。”程康思考了一下说道。

  通信技术很多都是老专利,不在《瓦森纳》之列,中国公司想通过收购达到入场资格,大概是没问题的。

  只是想走进高端行列,还得使点手段。

  陈学兵嘴角咧了咧:“先别提,还是找个适当的理由,免得被宰。”

  说罢,对着蔡志坚道:“16亿,太贵了,里面肯定有些高价的私货,好好组织审核,对比一些国际谈判惯例,价格至少要压下15%。”

  蔡志坚点了根烟,思索良久,点点头:“我尽力。”

  陈学兵也又点了一根。

  保安很快过来提醒,公共场所不能抽烟。

  陈学兵到垃圾桶边掐掉烟头后说道:“老蔡,这段时间多逛逛华为,看看他们的办公配置,很快我要动工修个更大的技术园区。”

  程康听得啧啧啧。

  这园区不得十几个亿。

  蔡志坚却笑了:“你有这个钱,还不如先买深圳湾。”

  陈学兵第一次和他见面,就说要买深圳湾,他是记得的。

  当初他对这话其实不屑一顾,也不觉得那片还在开发的荒地和港口有什么好的。

  但现在集团发展得飞快,他已经在认真看待这个问题了。

  深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集中在坪山、葵涌、龙岗、观澜。

  靠海一侧,就只有中南部填起来的深圳湾。

  平原,才有大片的相邻地块。

  这个地方串联前海、蛇口、香港西部,如果继续填海造陆,开发得当,会是深圳鲜有的一片商业非常完整的地块。

  他发现陈学兵当初指着那片地看似随口一提,竟然是如此的有远见。

  “两码事,造基地是用自己的钱。”陈学兵摆摆手道。

  他想过,也说过要做很多事情,有许多是比造个技术园区大得多的事,但他规划的时候并非瞎想,规划的大都是金融手段,借别人的鸡生蛋。

  必须用自己钱的事,则是能缓则缓,比如那个横岗大厦,他想来想去,买不如租,搬到了赛格大厦。

  但这次,他是下决心要玩真格的了。

  要加速奇点的建设,联手展讯,造一个大号的华为。

  技术发展的事看似跟园区多大没什么直接关系,但从华为的发展,他忽然想明白了:没有地就没有人,窝在人家的地头里,只能当个小公司。

  他要用一个巨大的园区,把奇点的组织结构像摊大饼一样撑开。

  即使摊饼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漏洞,但在锅里炸着炸着,总能补上。

  横岗一条街的事,还得重提。

  (明天老丈人过寿,在准备东西,应该会正常更,只是更得比较少,回来一定恶补几章)

首节 上一节 351/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