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369节

  仰头一饮而尽,陈学兵拉开座椅。

  资本界早就没人能拿捏他了,现在搞定了通信产业,他压根不需要在意一帮搞企业的人对他作何看法。

  “诶?”柳传赶紧站了起来,连忙压了压手:“陈总!坐坐坐!这么晚了能有什么事!你这不是不给我面子嘛!”

  他说着又对陈学兵身旁的马云使眼色:“马总!”

  马云心中暗叹陈学兵果真是有脾气,不过这样的脾气,也确实让他爽快。

  大家都是有着蓬勃未来的人,共同掌握着互联网的发展,何须在外低三下四?

  但浙商联盟的郭广倡也在给他使眼色,他还想创建自己的圈子,也不得不起身拉了拉陈学兵。

  “陈总,咱们的生意还没聊完呢!再坐坐,我的面子你总得给吧?”

  老马说着暗抬了自己一句。

  林惠香本来准备劝的。

  对面是谁啊?

  继承了包船王一半遗产的二女婿!包船王可是比李嘉城还要老牌的香港大富豪,世界船王!她的父辈都是听着包玉刚的故事长大的!

  但见陈学兵一站起身,一桌大人物都来劝,她忽然觉得这男人也太帅了。

  梦真找到他,以后还担心她家里那些人的态度干什么?

  吴光正今天是来跟大陆这帮富商搞关系的,自然也不想把场面搞僵,早年HK大家抢地盘没规则,玩得野,即使是顶层的商业圈子,吃饭时谈不拢了翻脸威胁都是常事,更何况此刻就是个话结而已,他并不慌忙地起身道:

  “陈总!你刚才说的CDO,我知道!债务担保债券嘛!咱们坐下聊!”

  陈学兵并未坐下,只是态度平静道:“那吴总说说,什么是债务担保证券?”

  “就是.”吴光正两手来回交换比划了一下:“一堆不同信用评级的贷款借条,打包进一个盒子里,捆绑销售出去,陈总你说的不是ABS,是ABS的ABS,次贷。”

  陈学兵这才点头,似笑非笑:“那为什么要做这个次贷呢?”

  吴光正也露出了略有深意地笑容:“资本游戏。”

  陈学兵则道:“超级地租,银行贷款收到30年以后,而且还要一次性兑现未来利益,回笼资金做更多的贷款,其他的人也帮银行传这个地雷,只要有人接下一棒,所有经手的人都有利润,最后在谁手上爆炸,谁就倒霉。”

  吴光正此时摇了摇头:“不一定会爆,养老基金、保险公司最终会拿下这些长远收益的资产包,他们可以接受远期利益回报,这些公司背后站着美国财务部,社会保障署,税务局,是有安全阀的,美联储会配合他们”

  “美联储的钱花不完,随便印,全世界买单,对吧?”陈学兵打断道。

  吴光正噎了一下,但又摇摇头:“那倒不是,我只是说利率政策配合调节,可以给还款者更多的空间。”

  “金融机构的杠杆玩得太大了,30-50倍的杠杆,稍有波动,恐慌情绪一点就燃。”

  陈学兵扫了一眼泰山会的几人,尤其是卢志强,而后接着笑道:“美国房价过去为什么一直涨?因为只有美国民众认为「即使无力还款,卖房也能盈利」,才心甘情愿被绑架去负债买房,房价别说降,就是一段时间不涨,对市场信心都是一种莫大打击,别小看这次房价回调,我想很多机构现在已经感觉到断贷压力了,只是谁也不敢说,都想着继续接鼓传花,但接过鼓的人知道这鼓已经快蒙不住了,所以传出去就不愿意再接,市场很快会发生变化。”

  这话,也可作为对在场几位房地产商的提醒。

  尤其是泛海,以及柳总暗中操作那位门徒:融创的孙红斌。

  后世都是几千亿的地产盘子。

  泰山会几人都发现这位香港的吴总好像被这逻辑打动,皆有些心惊。

  难道是真的?

  几十倍的杠杆,美国玩得这么狠?

  但吴光正沉思一会,又笑了起来:“陈总未免思虑过重,百年的成熟金融体系,背后有一套非常复杂的调节体制,不会这么简单就崩塌的。”

  “呵呵,信灯塔者,皆为灯塔下的养料。”陈学兵轻笑,不想对这事情继续争辩。

  再争下去,难免要提到操作逻辑的问题了。

  美国房地产要崩盘,他可以随便说,反正在座的人摸不到做空的门道,也不敢贸然去碰,前世连高盛都被阴了一手。

  “不过吴总,刚才你还有一句关于李嘉诚先生的话,我不能认同。”

  吴光正眉头一挑:“哦?”

  “你说李嘉诚是时也命也,但我认为他的成功是在关键的时候站对了队,那时候他选择你们,就是站在了新资本汇丰那边,这才是他成功的基础,也是你们家族延续到现在的根本。”

  “站队,很重要。”

  “大陆奥运腾飞在即,需要一个稳定团结、爱国的香港,吴总现在坐着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位置,担任服务制造贸易商,搭建商贸平台的重任,如果站好这个队,未必不能成为香港未来的功臣。”

  话锋凌厉,让全场的心里都是一惊。

  我擦这年轻人。

  你教人家做事?

  但这话代表着一种绝对正确的立场,在场的没一个反驳的。

  陈学兵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连这个劳什子贸易发展局的职责都是刚才用手机查的。

  吴光正却很认真地思索,而后苦笑着叹了一声:“香港的制造业如果这么好发展,我们也不用来大陆找机会。”

  他这么说,是认为陈学兵背后有大背景,代表着什么人在招安他,但手里确实又没什么权力,遂辩驳了一句。

  香港的金融化和地产化,带来的势必是制造业的空心化,这格局是各方势力形成的,哪这么容易改变。

  他这个职务,根本没什么能干的,只等同于一个身份阶层的认同而已。

  这个队,他就是想站,都不知道怎么站才好。

  陈学兵明白了他的话,也思索了一番,而后道:

  “香港的数码港和矽港计划,都变成了房地产计划,对吧?”

  十几年前香港半导体还是不错的,有很多外资,香港政府也有意让这个成熟业务继续发展起来。

  一连出了两个半导体产业计划。

  矽(硅)港计划引进了张汝京,被一些“民众”说是炒地皮而赶去了上海,不准动香港的地皮。

  数码港计划又被李嘉城的儿子强势参与,把填海造陆的地变成了房地产项目。

  至今只留下了一堆没有辨识度的科技小企业。

  “我也不是太清楚,陈总,香港的制造业空心化,原因还是很多的,大家也尝试了很多办法,只是金融和房地产业太强了,压制了一些行业发展。”

  吴光正只提正面,他在外提一提李嘉城发家往事,抬一下自己可以,但说到人家的负面情况就有点得罪人了。

  “我没说什么,也没觉得这是某个人的责任。”陈学兵放宽了语调:

  “不过.既然香港人做不好高科技,就放开姿态,让咱们大陆的企业来嘛,也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一个园区,或者是几栋大楼,让我们进入香港的互联网市场,积极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我想,大陆企业都会很感兴趣。”

  他说罢,看了一眼马云。

  马云先是愣了一下,而后内心逐渐激动。

  香港,可是高端市场啊!

  只是受CEPA协议限制,外来平台需与本地企业合资经营,淘宝的运营根本进不去。

  陈学兵提的几栋楼,不止是几栋楼,而是一个打开香港市场的缺口。

  这个缺口,大陆是不能主动开口的,必须由香港自己创造。

第287章 前任

  吴光正内心在权衡利弊。

  他虽无太多职权,但香港对这样的提议可能会表示支持。

  大陆有实力的互联网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如果大量引进香港,九龙仓的一些闲置地产也可以盘活。

  如果能平衡香港本地利益与大陆政策导向,并且真的能做出一些成绩,这件事于公于私对他都有利。

  不过不知道这位陈总的实力如何,如果雷声大雨点小,那没什么意义,又或者在操作上过于强势,很有可能给他带来麻烦。

  他思索一番,笑了起来。

  “陈总的提议,我觉得很好啊,如果你有把握组织起大陆相关力量,我可以以贸易发展局的名义发起一个双边合作试验区的研讨会!你觉得怎么样?”

  他一句话,把压力全部甩给了陈学兵。

  在座的都暗道姜还是老的辣,大陆这一套,人家玩得很溜。

  吴光正不论权力大小,发起一个研讨会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研讨会是什么?

  试试水温。

  讨论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看看外界的反应。

  若是外界阻力过大,只要以“需协调多方利益”或“CEPA框架限制”等理由暂缓推进即可。

  陈学兵心里也在评估。

  “双边合作”,“相关力量”,这话差不多给他划了个框架。

  双边合作,起码得有一个能跟香港对接的地方政府。

  港深,港珠,更或是港粤。

  相关力量,那就是互联网企业了。

  事情很大,或许要付出很多精力。

  但有机会改变香港的格局。

  香港这个地方发展进程太像欧洲,服务业超高制造业超低,典型的“荷兰病”,随着大陆逐渐开放,作为中国和世界“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地位也在削弱,2015年以后经济增速就远远跟不上大陆,20年时间增长一倍不到,几乎跟欧洲同步衰落。

  他前世多次出入香港,那种全方位固化的感觉很明显,眼看着和对岸的深圳差距越来越大,只剩下了高人力,高物价,高地价。

  其实以香港本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背靠的祖国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完全不该如此。

  要快速破局,用互联网+的力量,或许有机会重塑香港的创新力。

  从个人而言,香港这个地方对他来说也是个很好的世界接口。

  到底怎么做,能获得什么,他其实也暂时看不到头,但一枝画笔递到他手里,有机会在世界泼墨的感觉,逐渐调动起他的创作激情。

  即使做不成,大不了就是灰溜溜离开香港,香港的格局也不会更差了。

  想好了最坏的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人生在世,一定要往前冲。

  那就干。

  片刻的犹豫,陈学兵轻扬起嘴角:“没问题,感谢您的信任,不过目前我的事情比较多,筹备需要一些时间,年前我来香港拜访,会议时间,咱们也定到明年春季,怎么样?”

  吴光正见这年轻人大方接招,想着这会议也可大可小,失败也并无所谓,于是笑意满满道:“好啊!春天,这个寓意不错!希望到时候,也是香港科技产业的春天!”

  陈学兵兴致大发,想起最近看过的一首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那我斗胆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给这场会议取个名字,就叫「春江潮涌·数智花开」,数字化的数,智慧的智,如何?”

  吴光正眼神一亮:“不错,好诗意!”

  柳传见状,也立马哈哈大笑,端着酒杯起身:“好诗,也是好事!看到咱们今天的聚会促成这么一件事,老夫也非常高兴,当浮一大白!来,咱们举杯!”

  气氛好了不少,众人笑着抬杯。

首节 上一节 369/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