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402节

  “会不会是低价?低价低价,两千八…三千…三千五,三千五能不能卖啊.”她心里默念着,由于不懂手机成本,此时只能根据周围的分析不断提高心理阈值,眼神热切地盯着台上的陈学兵,既期待又害怕。

  展讯的员工方阵大多也是大学生,情绪被乍然火热的现场引爆了,吼声震天。

  “陈总!定个良心价!让大家都用上!”

  “成本价加一点就行!我们也买!”

  这可是他们的老板,也是他们的大甲方啊!

  他们知道,麒麟手机卖得好,他们的基带芯片就有未来。

  闪光灯疯狂闪烁,记录下这商业史上罕见的一幕——一场由消费者和参与者共同“参与定价”的发布会高潮。

  陈学兵站在舞台中央,嘴角噙着那抹标志性的自信笑意,耐心地听着这汹涌澎湃的民意,他没有制止,反而很享受这种由他的产品引发的集体狂欢与价值探讨。

  更何况这件事确实是他一直在犹豫的。

  定价,这不完全是钱的事,还会引发许多后续效应。

  卢韦冰不断想法从各方面挣钱,也跟他多次提过员工们的想法。

  奇点科技的工资水平较高,很多人是打算长期发展的,员工们希望看到公司在挣钱,能过得好,自己建高楼买大厦,不想继续接受长征资本的补贴,企业赚钱,才能让他们感到心安,觉得这是长久之计,在研发投入的大量资金时也能少引发一些焦虑。

  换做是他,也不想把自己的下半生寄托在一家入不敷出的公司。

  这关系到员工的Passion。

  Passion!很重要!

  所以还得挣。

  但他不是管理高手,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不断进行一些角色代入。

  他想到了小米。

  高效的供应链,精益生产,争取零库存。

  那么在预售时代还没到来,无法完全预见市场的情况下,相同供应商最少要两套,这样既能降低初期的供应商订货量,临时加单的效率也比较高。

  可他的物料清单要求高,本就难找,他甚至还得从中刻意避开苹果供应链,防止产能冲突,这就是他到处打听苹果订单的根本原因。

  那些剩下的企业也不愿降价,着急之下,只能做了很多妥协。

  想杀低价,人家不同意,东西又必须得要,怎么办?

  找苹果。

  很多供应商来自日韩台,这些人敢肆无忌惮地宰他,但绝不敢宰苹果这个年销两百亿美元电子产品的美国活爹。

  他跟苹果的合作,并不只是为了防范苹果抢他供应产能卡他脖子这么简单,还要更进一步,多加上一套便宜的完整供应链。

  苹果的供应成本可是极低的,毛利超高,和他的物料重合率也极高,他拿到苹果供应链支持,还能向自己原本的供应商压价。

  但苹果和他都在赶时间,双方研发进度也几乎一致,苹果原本的销售时间也和他一样,都在明年六月,那么供应商产能肯定不可能分给他太多,即使合作,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为此他故意等到快开发布会才向苹果摊牌,给乔布斯透露了互联网思维。

  乔布斯这种极端主义者,又有诸多过往荣誉加身,不可能允许自己在理念上败给别人的。

  所以他肯定会同意奇点交出部分荣誉来合作供应链的条件。

  苹果也肯定会赶工再设计,推迟发布和销售的时间。

  苹果的要求本来就比他精细,光应用商店和3G谈判,至少够乔布斯干半年了,甚至是大半年。

  发布会时间至少要推迟到明年六七月以后。

  这半年的时间,大家的生产高峰期大概是错开了,他也可以好好熬一熬供应商。

  他的供应价要是达到和苹果一致,少说能砍出25%的成本。

  就这么狠。

  要不是芯片被Marvell赚得太多,这玩意也没法中途换设计,还能再狠一点。

  接下来,是另一个问题。

  销售。

  销量起来了,同样可以大幅度摊薄成本和减少损耗,反过来也可以进一步控制供应商。

  那,如果雷军来卖这款手机,他会怎么做?

  值。

  首先要让消费者感到很值。

  要先把自己遇到的困难讲出来,不断为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再砍价了。

  然后再砍它一刀,突破心理阈值。

  其实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好办了。

  过了大约一分多钟,等台下的狂热稍稍平复,陈学兵思绪回转,抬了抬手。

  这个手势仿佛充满魔力,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嘈杂声浪如同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急促的呼吸和期待的心跳。

  “成本就不用猜了,我们开诚布公吧。”陈学兵朗朗声音传来。

  他身后的幕布猛地亮起,不再是复杂的技术参数或系统架构图,而是一串简洁到极致、却又重若千钧的数字,一个个蹦出:

  ③

  ②

  ⑥

  ⑤

  !!

  两个感叹号随着音效重重落下,后面才出现了一个标注:BOM(物料清单)成本。

  “3265元,这是我们的零件成本。”

  陈学兵让大家反应了一会,而后手一挥,画面再变,由上百张合同和发票拼接成的照片出现,每一张照片的抬头和公司打了马赛克,唯独价格摆在那里。

  “这是我们进货商提供的增值税发票,我们按照谈好的进货合同价各自买了一份,拼装成了这张图。”

  “另外,还有研发、模具、生产、渠道、营销、税务成本,还要养企业,就算是没有品牌效应的小厂,平均毛利率也要做到10%-12%。”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应该定价6000元,这样如果不算手机系统投资的话,卖出100万台,大概就能回本。”

  “所以我说,那就按市场定价模式来吧,咱们就按小厂的标准赚,定个5999。”

  话一落,背后幕布上的数字跟老虎机一般,从3265往上狂跳。

  ⑤⑨⑨⑨!

  引发一片哀叹。

  那位大学老师和几个大学生猜中了价格,却狠狠地捶打座椅扶手。

  “果然要六千!”

  他们虽然猜中了,但没有惊喜,便让人失落。

  大学生小彤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知道,买不起了。

  这个价格,再怎么降她也买不起。

  一些人却仍紧盯着屏幕。

  “别慌别慌,人家铺垫这么久,这么长的前摇,不可能就这样!肯定还能降点!”

  5999这个数字精准命中了懂行者对成本和售价的心理预期,但聪明人也猜中了要降价。

  应该还有几百块的空间。

  可越是懂行,就越知道利润空间的薄弱。

  哪怕.砍一点也好啊!

  “不过.”台上的陈学兵皱着眉毛摇了摇头:“后来我们一想,我们的初衷在哪里呢?”

  “是科技平权,是让喜欢我们产品的人毫不犹豫地下单。”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反转。

  “科技平权”这四个字让一些人对奇点这个品牌深深转粉。

  一些颇有感触的人更是有些红了眼眶。

  国产系统,好啊!

  科技平权,好!

  角落的老记者王建国不禁往前走了两步,朝着观众席大声地说道:“这台手机,也就是咱们的国产厂商,大家还能还还价!六千?要是国外那些牌子,不得一万以上卖过来?说不定还不对咱们卖!有的黄牛跑到国外去抢疯了!拿回来又卖给出得起价的人!”

  这话立马引起了一些共鸣。

  “那倒也是!你想想以前MP3才出来的时候,外国人卖咱们多少钱啊?那时候几十块的成本,就一个什么什么.混合信号转换技术!卖过来赚咱们十倍!就现在,前面坐着那位看到了吧?一个IPOD,还卖一千多呢!贵的型号得卖三千!还一帮人抢着买呢,人家这技术,不比IPOD先进多少倍啊?要是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人家美国的月亮能坐在咱们这儿吗?”

  “嘿,你要这么说,哥们真服!六千我也买了!”

  “对!我买一台回去在咱们土木论坛拆机开贴!大家来给我顶帖啊!”

  “诶,你们别急啊!”许多已经打算要买的人慌了,“人家都说了这话,肯定能降!”

  “能降!一定能降!”

  此时,台上的陈学兵也这么说道。

  “我们立马又研究了各个环节的方案!发现如果我们管理精细,减少等待浪费,不上电视打广告,还能省出300元!”

  “另外,我们尝试跟渠道商签对赌合约!”

  “如果销售量高!为商场带来客流量!就把我们的销售提成降低!”

  “还有!”

  声音越来越高昂。

  “芯片商为我们设计的方案,我们不按销售提成付钱,直接买断设计!”

  “只要销售破百万,我们就能保本!破两百万,我们就能再补贴150块钱给消费者!”

  “那我想,咱们就定两百万销售目标!把钱补贴出去再说!”

  话落,陈学兵停下来,神色有些不确定地朝台下问道:

  “你们觉得,咱们的手机能卖到200万台吗?”

  “哗!”

  台下又炸锅了。

  这么三百,一百五的降,一来就是好几样,能降多少钱啊!

  “能卖!!”

  “我现在就买!!”

首节 上一节 402/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