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登顶福布斯的那些年 第416节

  而老毛子可不是一开始就和中国好的,而且直至目前还没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

  欧盟各个国家的海关机制又是各玩各的。

  中国好不容易从哈萨克斯坦入境,途径俄罗斯、白俄、波兰,从而驶入欧洲中部,搞成这一条中欧铁路,可谓相当不容易,前期几乎是中欧独苗。

  而且到了后来,渝新欧铁路网越建越发达,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中欧班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国家级战略项目突然摆在眼前,他不得不沉着下来。

  黄领导闻言,眉头瞬间拧紧:“欧洲铁路?你从哪里听说的?!”

  陈学兵面不改色:“西部陆海通道,早就听说了,只是以为是个乌托邦,没想到真能实现,重庆这地方搞个保税区物流,就是要出国嘛!除了中亚,就是西欧东欧,中亚又没有成熟铁路路线接驳,没有经济价值,还能去哪?”

  研究地缘一直是他的爱好,前世和朋友聊天喝酒,能把一个地球仪说得头头是道,这会忽悠起黄领导,自是不会露怯。

  黄领导审视着他年轻的脸庞,半晌,缓缓点头。

  “看来你的眼光,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打底。”

  而后缓缓说道:

  “这个物流区成立呢,确实是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也不止是出国,规划是要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铁路编组站,定位为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物流枢纽,规划面积是33平方公里。

  “80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的概念,核心就是运输,我们一代人接一代人,从省级、市级高速路开始建造,逐步通到县,现在一步步实现了通路,我们接下来还要推动商贸流通和产业聚集,为重庆制造业提供高效供应链支持,有空路、有水路、也有铁路,这个铁路核心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呢,这么大的综合项目,几十亿的物流园区只是冰山一角,要落地,资金,才是最大的拦路虎。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包括.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

  说罢,他叹了口气:“我不得不承认,你的战略眼光是非常独到的,这几个月我考察了各种民间融资渠道,除了银行,你这个信托牌照,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合法合规的,能够撬动巨量民间资本投向政府的通道。”

  陈学兵听到这里霎时明白了,轻笑着摇了摇头。

  “黄领导,你这话怕是没说全吧?信托,还是个隔离政府政治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通道。”

  通过民间平台定向投资战略项目,可以避免行政指令遭到质疑,而且还能把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转化为当前资本。

  说白了,就是资产证券化。

  前期合伙搞基建,后期收费变理财。

  如果政府的这个合伙人从零散的民间理财资金变为了具体的企业,那资产证券化就变成了——PPP项目。

  Public(公共)、Private(私营)、Partnership(合作)。

  这种项目的想法是很好的,一般经过论证的PPP项目基本都能回本赚钱,但对政府的按时结款能力和企业的垫资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实际结果一般都不太好。

  当然,听黄领导的说法,他没有找企业垫资的意思。

  中国也还没到搞PPP的时候,现在民间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少,政府和企业资金规模差距巨大,领导们想法都比较单纯,顶多就是让企业垫资干点散活,没想着合伙。

  黄领导被陈学兵一语道中那点“防风险意识”,多少有点尴尬。

  “我们可没想着不负责任!只是利用一下资金通道!而且你的信托牌照现在还有很多麻烦,只要搭上这个项目,那就不是我帮你的忙,而是市政府帮你的忙!所有的麻烦,重庆一次性给你扫清!”

  陈学兵笑了起来:“黄领导,你这话又说错了,仅仅是资金通道吗?换句话说——如果是其他机构持牌,能给你们募到几十个亿?如果这么简单,重庆不会找不到一家持牌机构吧?要让我募资做项目,利用的是我们的高回报率作为市场信任的基础,反之说来,你们投资如果失败,无法按期兑付,代表的是我的信誉破产。”

  这样的决策找到他,绝不是白来的,黄领导不可能自己做主跟他说这些,原因只能往上想。

  想法的来源,可能是之前他的基金被重庆民间抢购,200名投资人满员,募资20个亿,引起了市里的注意。

  那么都被关注到这个层级了,刚才那些所谓“信托牌照难办”,“政府会议有人质疑”的话,就是个铺垫。

  明天系找人说话的事大概不是黄领导空口白话,但能不能影响黄领导的决策.谁知道呢。

  “你的基金一直做的都是刚兑?”黄领导忽然问道。

  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保本保收益。

  陈学兵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信:“我是刚兑起家,玩的是公开透明的第三方监管,但现在无论刚兑不刚兑,都会有人投资,不过就算不刚兑,不代表我不需要对我的投资人负责。”

  “不是,我是问,你的信托产品准备做多少年化收益?提成还是固定年化?”

  “看包装的是什么产品,房地产产品的话,固定年化12%-15%,如果是证券,采用浮动收益,8个点起步,上至40个点。”

  “包装物流园呢?做几个点,有人会投?”黄领导关切地问出核心问题。

  陈学兵反笑:“我可没说我要做。”

  黄领导急了。

  “.我是做个评估!看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出面承诺兑付!你不是担心我们占用你的信誉能力吗?我们政府出面承诺,总行了吧?”

  陈学兵心里动了动,问道:“下这么大决心要做?银行授信了你们多少钱?”

  黄领导不答,只语重心长道:“市政府对长征资本开放这个级别的合伙人权限,你要晓得这个背景对你来说是个多大的保障。”

  陈学兵坚持反问:“银行授信了你们多少钱?非要做?”

  黄领导略作沉吟,而后算是解释了一句:“这样的铁路港综保区项目,也是全国不常有的,全国不知多少个地方在排队,甚至等着排上队,你能参与进来,也是你们企业里程碑上重要的一笔。”

  陈学兵内心明了了。

  原来是政策排上队了。

  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

  “银行授信了你们多少钱?”

  灵魂三连问。

  70亿的项目,你们不说让我筹多少,往死里筹?

  银行授信的钱你们省出来了,又弄到别的地方花,那特么不是耍流氓吗?

  “.”黄领导叹了口气,而后掷地有声地道:“30亿。”

  “逗我玩呢。”陈学兵起身作势要走,“政府项目,还是中央政策性项目,民间成了大股东了?”

  想了想又有点不爽,补充道:

  “30亿,怕是国开行一家的授信吧?”

  黄领导心里一惊。

  这小子猜得挺准!

  国开行的政策资金市里是不好动的,至于其他银行嘛.

  陈学兵又拧着眉头提醒道:“黄领导,我能帮你们把项目推上马就不错了,市里就别想着再赚点钱花了,这钱是贷款,始终要还的,您退休了,可就是下一任来还。”

  黄领导眼神略带诧异。

  下一任?

  你这小子看样子挺看好我啊?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没透露谈判底线:“你只要帮市里筹到40个亿就行,利率最好低一点,如果能到10个点以下”

  “25到30个亿。”陈学兵不由分说地摇头打断,而后讲解起了脑中逐渐拼凑出的方案:

  “光筹建这个项目,准备期起码都要一年,资金利率才是关键,我能想到可以接受低利率的投资方只有社保基金,刚好我最近已经给他们挣了点钱再等两三个月吧,年后我去出面,加上市政府担保,看看能不能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再要来一笔8个点利率的资金,剩下的,再通过民间高利率资金搭配,争取把综合利率做到10个点。”

  说到这里,语重心长。

  “黄领导,我不是神,贷款基准利率都上调至5.85%了,民间几十个点的高利贷多的是,低于十二三个点的利率,再稳妥也不会有人买账,市里要是想着钱能又多又便宜,那就纯属是妄想了。”

  黄领导听到这里,其实已经喜出望外了。

  还真能10个点啊?

  就是政策资金现在也要六个点才能护住通胀,他想的能到12个点就不错了!

  “行啊!”黄领导再次站起身,面露喜色,话也不弯弯绕了:“你要能做到10个点,别说30亿,就是20个亿,也帮了大忙了!”

  陈学兵咧咧嘴,抬起了手。

  “别慌,我不能白干,您听我说说我的条件。”

  说着,手掌摊开,五根手指一根根放了下来。

  “第一,我总部要搬迁,你不能拦我。”

  “第二,信托牌照的事市里得帮我搞定,这次不是60%控股权了,是100%。”

  “第三,重交大和我有个合作公司的审批,市里帮帮忙。”

  “第四.算了,就第四吧,项目建设,我的建筑公司要参与,70个亿,少说给个五分之一吧?”

  黄领导眉头皱起,抬手扶了扶眼镜。

  “你这条件.也太多了吧?”

  陈学兵笑了笑:“难吗?除了第二条,市里付出啥了?而且牌照的事我可是帮忙解决了这么大笔贷款包换来的,再说这个项目,重庆有几家公司参与得起?股安参与项目,一切按照中建标准来验收,我们绝不偷奸耍滑说实话,要不是知道你们的资金情况,我根本不想做。”

  最后一句话,当然是凡尔赛。

  不做?

  怎么可能不做?

  一带一路的排头兵项目,这可是外交名片!

  黄领导知道陈学兵的资金实力,项目的事,心里也算是首肯了。

  不过这下是更不舍得放陈学兵走了。

  这事还得商榷。

  还有

  “信托100%的股权?人家里面还有外资银行5%的股份,我们能难为人家?”

  陈学兵笑了笑。

  “那行,巴克莱银行留着,就难为明天控股吧。”

第323章 快马加鞭!

  从黄市长办公室回来,陈学兵就陷入了思考。

  两天后,上午,董事长办公室。

  “深圳不如上海。”

  阚治东翘着二郎腿,往太阳的方向指了指——此时太阳正在东南,深圳的方向。

  “你看看去深圳创业的都是什么人?泥腿子,按当地话讲,叫叼毛!我当年在深创投扶持新项目,那叫一个难找!那些人根本没有金融基因的!”

  陆晓春摸了摸袖子上的金边纽扣,嘴角泛起一丝上海人的优越腔调:“我也觉得做金融还是上海好一些,要从深圳走向国际,除非香港政策开放。”

  “诶?我可没说上海最好啊!”阚治东瞪着眼,口风转折:

  “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打了好多年的!一开始比谁涨得快,后来比谁跌得快,比谁家更好抄底!都有股小家子气!

  “做金融啊,最好的地方还是BJ!深圳的一级市场,上海的二级市场,哪里比得上BJ的管理市场?”

  “说人才,清华、北大、中央财经、人大!很多顶级的人才毕业没出国,第一选择就是留在BJ!”

  “说资源,证监会、各大部委、国家队、总行,哪个不在BJ?一条金融街跑下来,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我老阚如今背靠你这棵摇钱树,还有几分薄面,你要信得过我,让我去BJ,我给你闯出一条阳关道!”

  阚治冬在深圳上海都闯出过一番事业,却对BJ情有独钟。

首节 上一节 416/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