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抗战,签到十年 第322节

什么?

闻言。

蒋百里和张孝淮都傻眼了。

八十万正规军。

“我想知道奉军现在的家底?”

几分钟后。

蒋百里和张孝淮齐齐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们看见的仅仅是陆军预备役和警务部队。

对于现在的奉军实力几乎了解到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这显然不利于他们做出对奉军的判断。

“可以!”

“这个问题就由赵部长为你们解答吧!”

微微颌首,冯轩朝赵镇藩招了招手。

“目下,我军控制地区167万平方公里,人口六千万。”

“陆军一线野战部队八十万人,警务部队五十万人。”

“预备役一百五十万人。”

“装备各式坦克4000余辆,装甲车5000余辆。”

“军用车辆、火炮不计其数。”

“空军方面有十五万人。”

“下设三个航空师、三个混编飞行团及各个机场地勤后备部队。”

“装备各式战斗机2000余架,轰炸机2000余架。”

“运输机、侦察机、训练机1500余架。”

“招募飞行学员八千人。”

下首,赵镇藩一五一十地介绍道。

“......”

听完这些,蒋百里和张孝淮再度露出了震骇之色。

事实上。

这并不是奉军所有的家底。

但就这些已经非常恐怖了。

无论是坦克还是飞机,数量超越了东倭,足以位居世270界前五。

先进程度而言,位列第一。

“难怪,难怪你们能轻而易举的打赢小鬼子。”

“东西夹击苏军,主力仍在防御东倭。”

蒋百里恍然大悟。

“这些应该只是冰山一角吧!”

“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勇气出售给奉军这么大批装备。”

“更何况这些装备水平远远超过了已知的列强军事武器。”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奉军大部分装备都是自产的。”

一旁的张孝淮眸中接连闪过精光,意味深长地说了句。

“啪啪啪!”

“二位先生真不愧是我龙国军界翘楚。”

“仅凭这番数据就将我军虚实猜得一清二楚。”

“若非知晓二位拳拳爱国之心。”

“恐怕今日,二位走不出这个门了。”

刹那间。

冯轩拍了拍手。

面庞上隐隐露出一抹微笑。

“嗯?”

蒋百里、张孝淮二人倒是心中一紧。

别人看不出来,难道他们还会看不出来。

眼前这个青年并非是心慈手软之辈。

今日若不归顺奉军,那么等待二人的便是死亡这一结局。

当真是杀伐果断,毫不留情!.

第302章

“不瞒二位!”

“我军野战部队一个师装备大、小口径火炮400多门。”

“机枪上千挺,冲锋枪近5000只。”

“仅普通士兵手中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可连续击发十颗7.92mm子弹。”

“MG42通用机枪最高射速每分钟2000发。”

“步兵班下设一挺MG42通用机枪、2只汤姆森冲锋枪。”

“2只春田狙击步枪,8只M1半自动步枪。”

“同等火力下,放眼全世界,还有谁能比得上我军?”

“我军目前可月产五个警备师、一个装甲师的装备。”

“炮弹、子弹、手榴弹、航弹更是不计其数。”

“飞机制造厂、船舶制造厂已经在投产了。”

“放眼天下,我有何惧!”

彼时。

偌大一个作战会议室内。

到处都是冯轩那气宇轩昂的话语在回响着。

看似大言不惭,实则却是真实到极致的自信。

哪怕是蒋百里、张孝淮都不得不承认,奉军有嚣张的资本。

“我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

“假如说打东倭是因为他们主动侵略,打苏军亦是因其挑衅。”

“可奉军如今坐拥朝国、中冬路,完全达到了已有的作战目的。”

“何不统一全国,再战罗刹国。”

“岂不更有胜算?”

下一刻。

蒋百里突然问道。

就连站在他身侧的张孝淮都露出了好奇之色。

自古以来,成王者无不先平内部。

说实话。

国府对于赣省实施的军事行动。

他们两都是持赞同意见的。

“二位且看!”

“我军据关外、热察乃至唐山` 「。”

“东北军占豫省、秦省小部。”

“29军控平、津,冀省。”

“晋绥军携晋、绥、秦省北部。”

“国府控制徽、苏、鄂、浙、闽、湘、赣。”

“桂系盘两广,滇军制滇黔,川军踞川康。”

“此外,还有西北三马。”

“这便是我龙国现状。”

“军队高达数百万,大多为百战精兵。”

“10月10日,我军邀请众多军阀前来一聚。”

“其中,包括李宗仁、白崇禧、刘湘、龙云、阎锡山、宋哲元。”

“足以武装八十万人的轻重武器卖于众人。”

冯轩并没有直接回答蒋百里的问题。

大步走到正中央悬挂着的地图前,拿起指挥棒,挥斥方遒。

什么?

闻言。

蒋百里和张孝淮脸色大变。

足够武装八十万人的轻重武器。

现在他们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西南三阀、晋绥军有如此魄力。

而且,国府居然能够眼睁睁看着西南壮大。

因为西南军阀手中掌握的力量并不逊色于国府。

可真正让他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冯轩会将这些东西出售给别的军阀?

“奉军此举未免有霍乱龙国的嫌疑,难道想重演北洋之变?”

“国府尚在为统一而奋斗,而奉系居然将局面引向分裂。”

首节 上一节 322/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