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悟性逆天,震惊不良帅 第94节

  不得不佩服,李嗣源隐忍的本领确实很强。

  这种人在乱世之中,只要不死,必能成事。

  “圣主实乃人杰!”

  “若晋国待不下去,可来岐国投我,我必以国相待之!!”

  苏青珏顺势对李嗣源进行招揽。

  当然招揽之意是假,给对方画大饼是真。

  要让李嗣源对他加深信任,方便利用他搞垮晋国。

  尽力不费一兵一卒,将晋国覆灭,到那时,李嗣源也就没用了,自然该下去陪他的义父和结拜兄弟们。

  就在这时。

  府兵送来一份情报。

  苏青珏打开一看,对情报的内容并不意外。

  他将情报递向李嗣源,“圣主请看。”

  李嗣源恭敬的站起身,走到苏青珏面前双手接过情报。

  他颇为好奇,仔细的看完全文,顿时李嗣源瞳孔收缩。

  “什么!?”

  “朱温被鬼王所杀,他的儿子朱友贞继承皇位。”

  “鬼王重掌玄冥教!”

  李嗣源愣在原地,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良久,他摇摇头道:“大梁已不足为惧,灭亡指日可待。”

  “唯独那鬼王......实力极为恐怖,便是我义父李克用,怕是也并非他的对手,还望大将军多加防范。”

  苏青珏面色平静。

  鬼王最多就是个神霄境。

  他之前连袁天罡都能战成平手,自然不惧鬼王之流。

  而且,现如今整个玄冥教都是不良人安插的卧底。

  鬼王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完全摆在他面前。

  就比如说这次的情报。

  鬼王朱友文本想要隐藏弑父的事实,可就算他将地牢中除黑白无常外所有人都斩杀殆尽,但消息还是传了出来。

  “恭贺大将军!”李嗣源突然道。

  “哦?”苏青珏面露疑惑,“有何喜事?”

  李嗣源继续道:“那朱友贞在下有所了解,是个也是个昏聩无能,贪图享乐之人,据说,他还喜欢和别人打赌,若是对方赌输了就要了对方的命,如此残暴堪比桀纣的君主,想来大将军的伐梁大势必会成功!”

  “到时,大将军攻克汴州,便可扼天下粮钱之要。此间乱世,粮食最重要,若您能让天下百姓都能吃上饱饭,自然就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唐朝时期,江淮和河北构成经济钱粮交互的铁三角。

  洛阳地处中心,既是通济渠的起点,同时与永济渠也相距不远,自然成为关中地区的重中之重。

  然而。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河北丧失掌控,粮食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的永济渠不再能运送粮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随着漕运的变化,汴州逐渐取代了洛阳的地位,成为了新的平衡点。

  再经过黄巢起义,朱温篡权等一系列事故,洛阳彻底沦为废墟。

  自此,汴州便成为了能扼住关中地区咽喉的要地。

  大梁之所以能成事,就是因为朱温是凭借汴州举旗的。

  同样的道理,若是有人能占据汴州,便可创不世之伟业。

  李嗣源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做出提前恭贺苏青珏的举动。

  苏青珏对此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想要让全天下人都吃饱,哪里是动动嘴皮子那么容易的事。

  就算是放到他穿越前的现代,若不是有农圣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人们想要吃饱都不是那么容易,更别说放到生产力极其低下的五代十国。

  不过,这也是苏青珏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这些年里,他也在致力于发展技术。

  凭借他那逆天的悟性,倒是也研究出不少能改变民生的好东西。

  可是,涉及到那些原理性强,拥有技术屏障之类的,他也只能傻眼。

  即便他悟性超强,可若没有大量资料给他学习,光靠自己凭空想象,很难做出实际的东西出来。

  “好了,今天先谈到这里,你先去安顿下来,等过后我会让人联系你!”苏青珏开始送客。

  李嗣源拱手抱拳施礼:“大将军,在下告退!”

  ————

  潞州城。

  镜心魔将同样的情报递交到李存勖手中。

  “殿下,朱温已死,朱友贞登基称帝!”

  李存勖面带戏子面具,忽然放声大笑。

  他用着戏腔唱道:

  “时机~~已至!!”

  “大梁危矣!!”

  “传我令,加饷练兵,待岐梁开战,我们便从后方绕路,直逼汴州!!”

  就在李存勖加紧时间整兵备战之际。

  岐国秋粮收割已经悄然完毕。

  ......

  ......

  

第91章 全军出击,首战告捷!

  年前的岐国,一场大雪突如其来,无数百姓因此而受灾。

  放到以前,如果岐国还是李茂贞掌权,那么这些受灾的底层百姓,能不能熬过冬天都不好说。

  或许还会在史书上留下一句“是岁大雪,屋陷,人冻亡,民死者百千人”。

  但在苏青珏提前干预下,虽然还是难免有些伤亡,可绝大多数受灾百姓,都能安稳的度过那个极寒的冬天。

  为了赈济百姓,苏青珏命令各地官府开仓放粮。

  与此同时,还从国库中出资帮助百姓修建房屋。

  并命令徐子崴为监督,防止下层官僚贪污赈济粮款。

  以此,岐国民心尽数归附。

  人人都在称颂大将军的贤德,甚至还有人想要苏青珏加冕岐王。

  这种万众归一的场景极其罕见,便是历代开国皇帝,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而当苏青珏想要对大梁出兵时,无数百姓带着粮食,自发前来参军想要为他效命。

  此种景象,李星云看过后都不由得发出感叹。

  “大将军真乃明主也!”

  “我自愧不如!!”

  李星云跟在苏青珏身边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可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不是这块料。

  相比于每天都要处理那些繁杂的公务,他还是更喜欢寄情山水,快乐逍遥的生活。

  所以,他在给袁天罡的回信中,时不时就会提上几句。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不行,我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苏青珏才是那个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的人。”

  这样时间久了之后,袁天罡的回信,也就不再提及让他登基称帝的事。

  李星云见此也乐得自在。

  经常带着陆林轩,还有几个在岐国认识的友人,游山玩水,闲云野鹤。

  与李星云的生活状态恰恰相反。

  苏青珏每天都极为忙碌,这段时间他一直在为出兵攻打做准备。

  毕竟,打仗不仅仅是在比拼兵马,同时也是在打补给。

  年前的雪灾消耗了大量官仓里的存粮,所以想要动兵,必须要等到今年秋收之后才行。

  现如今,秋收刚刚结束,他便命人在边境屯兵,同时调动粮饷以做补给。

  与他同时调兵遣将的,还有蜀国、吴国以及晋国的军队。

  孟知祥自从回到蜀国后,便开始调动军队奔赴边境,只等苏青珏发号施令。

  而吴国便是他为苏青珏拉来的帮手。

  吴王杨溥是上饶公主的父亲,也就是焊魃未来的岳丈。

  他和孟知祥的关系尚可。

  在孟知祥不断游说下,他同意出兵与岐、蜀共同伐梁。

  而晋国,则是李存勖在调兵遣将。

  他虽然没能从李克用那里借来兵马。

  可凭着自己在边境镇守多年的威望,以及手中现有的兵马,还是能够掺和一下。

  只不过,他的想法是等大梁和岐国开战后,去偷袭汴州。

  想要先一步占据汴州这个中原水路之要。

  对此,苏青珏自然全部看在眼中。

首节 上一节 94/1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