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第332节

“额……”叶铭放下烧烤签,片刻后微微一笑:“科学地说,任何对未知事物的探索都是一种冒险。但很显然,这次冒险,是可控以及值得的。”

“其实这几年,我们冒险干的事还少了么?”叶铭看着众人,轻声道:“从22年开始,到现在28年,才六年时间……我们非但完成了登月,还在月球上建立了那么大的一个基地。”

叶铭说着抬头望向月球。

当然,相隔遥远,什么都看不见。

但随着广寒基地的不断完善和扩大,目前在地球上已经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那么一点点的轮廓了。而下一步,广寒基地将会向着面向地球的这一面扩张——由于潮汐锁定,皆时,人类将会在任何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看到月球上的基地。

而这其实还不算什么。

真正的奇迹,是即将在年底上天的太空城第一期工程。

太空城修起来之后,人类凭借肉眼就能在天上看到它。

“包括艾塔,其实也是我们冒险推进的。”叶铭收回视线,笑了一笑:“还有可控核聚变……你说,咱们哪一样不是大步冒进的?”

漆与墨便轻轻嗯了一声。

刚才叶铭说到六年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和叶铭……也刚好认识六年。

这六年……嗯……好吧,是自己见识他天才的六年。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没有辜负他的天才,反而是全力的支持他,这才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候,真想把你脑子敲开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装一台超算。”漆与墨瞥着叶铭,眼波流转。

听到这话,墨谷倒是微微一怔,她下意识地便望向叶铭的后脑勺。

她可是记得太清楚了,叶铭的后脑勺里面装了一块芯片,而且……还是她亲自做的手术。

迟疑了几秒后,墨谷终于还是没有忍住,轻声问道:“你那没事吧?”

见她摸着后脑勺,叶铭秒懂。

“当然,当然没事。”叶铭笑着抓起一根烧烤递给漆与墨:“来,吃烧烤!”

——不堵住嘴,漆与墨就要问东问西了。

……

第二天,叶铭和李东升便返回了省城——因为潘院士的团队已经抵达省交,下一步就要进行量子计算机的搬迁了。

虽说量子计算机搬迁早就做了无数次的模拟,但现在艾塔上线的任务非同小可,那是万万出不得半点差错,因此,光是备选方案和弥补措施就做了无数条,是以,本来去年11月份就可以搬的机房,直到翻年了才敢动手。

而且,潘院士据说还有惊喜给叶铭。

叶铭前脚回到办公室,潘院士后脚便和唐志高一起赶了过来。

“潘老师,这是遇到喜事了?”

叶铭看着潘院士红光满面,一副老当益壮的模样便笑着打趣道。

“应该是你遇到喜事才对——乔迁之喜。”潘院士转头笑望着唐志高校长:“你说,是不是乔迁之喜?”

“嗯嗯,算。”唐教授哈哈一笑:“这次搬了,今后就省心了。”

“其实不搬也没什么。”叶铭笑着摇头:“除了物理上破坏,谁难道还能对艾塔做点什么不成?”

——当初决定把量子计算机往地下搬,主要还是考虑到老美那边有不当人的迹象,再加上搬服务器到地下,其行为本身也释放出了国内一种敢打能打的态度,是以才快速地推动了下去。

如今老美事实上已经放弃敌对,那么从物理安全角度上,其实搬不搬都没所谓了。

当然,新机房建都建好了,不搬那说不过去嘛……

“其实相比搬家,我更希望听到您说的惊喜。”叶铭笑眯眯地看着潘院士:“是不是量子硬盘有谱了?”

“快了。”潘院士也笑眯眯地看着他。

叶铭微微一怔。

快了?

他是知道老潘这个人的,老潘虽说是物理学家,但这么多年搞量子计算机搞下来,早就是个“干实事”的人了。

他说“快了”,那就是真快了!

“到什么程度了?”

“目前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晶体材料,光量子信息时间可以保存一年左右……”

叶铭再次愕然:“我去!这么久?不……等等!”

叶铭说着腾地起身。

他快速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潘院士和老唐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笑眯眯地看着他。

“嗯……一年左右,已经足够了。”

叶铭走了几步后站定,望向二人。

“虽然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架构并不一样,但目前我们的经典运算中,数据排队还是一个大麻烦。”

潘院士含笑点头。

量子计算机要完成经典任务,理论上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翻译层的——体现在艾塔这里,就是用数据中心机房的艾塔来充当翻译层。

但在将经典任务翻译到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核心这一步,其实是受到数据排队影响的。

而制约数据排队的,无非两个。

一个是缓存,一个是存储。

嗯……你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是内存,一个是硬盘。

那么这种光量子信息可以保存一年的材料,就可以充当这个“内存”。

“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套小型的量子计算机系统,用来辅助艾塔的数据交换。”

潘院士望向叶铭,轻轻呼气:“这大概,可以把艾塔的运算能力再次提一个台阶。”

群又被封了,新群742436277。

第424章 地下城

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在并行任务的执行效率比传统计算机高出指数级。嗯……实际上也是如此。

位于脑机中心数据机房的量子计算机“艾塔”,目前只有不到五百万个量子运算单元,每个运算单元纠缠的光量子从一开始的8对,到现在最高的30余对——比起实验室的五十余对差得有点多。

但就这样,艾塔依旧可以轻轻松松地靠着这些光量子运算单元来完成所有交给她的任务。

坦白说,这其实是让量子计算科学家们大为不解的,因为艾塔对计算任务的分配原理,是她自己思考的结果,纯粹就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无法触及的“量子AI思维”。

为了弄清楚艾塔这种高效的思维模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计算机和AI界已经成立了一门新的量子思维学科来专门研究她。

然而,即便艾塔+量子超算有着无与伦比的算力,足以应付目前所有任务,但随着她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多,特别是超距通讯实现之后,基于中心化计算的伊塔系统也越来越普及……

再加上非洲乃至亚洲已经有国家打算跟着埃塞学习,全面接入艾塔进入安全领域……

这样一来,中心化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那就是数据带宽不够了。

举个例子,就仿佛,艾塔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可以光速处理文件的秘书。

那么制约她工作效率的,就是送文件的速度。

就是数据传输速度。

听到老潘说甚至还搞定了一套小型的量子计算系统,用来辅助艾塔……那就相当于,给艾塔这个超级秘书,又配了一个专职的送文件的秘书……

嗯,这确实很老潘。

不愧是国内死磕量子计算机的第一人。

……

在办公室没有待多久,三人便去了近在咫尺的地下深井。

由于搬迁在即,何沫早就在下面进行布置了。

见到三个大佬齐齐下来,她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领着众人去到主机房。

唐教授这还是第一次下到这里,他满是感慨地看着广阔无比的地下空间:“这有多少平米啊?打到岩石没?”

“嗯……如果把所有分机房和通道都算上,大概有三万多平米。”

“五十亩?”

“差不多——所以肯定没有打到岩层。”

“那散热怎么处理的呢?”唐教授感受了一下温度:“这里十二三度吧?好像恒温的。”

“嗯,这里是地下100米,恒温层,差不多一直保持在十二度左右。”叶铭接过话,他知道老唐想问的应该是热量往什么地方排,顿了顿解释道:“现在一共有三种方案,无论是自然循环,还是液氮,或者是空调制冷,产生的废热都是直接排到土里的……嗯,市政那边也在考虑,看能不能把这些热量利用起来,今后给居民装暖气。”

“暖气好啊……”唐教授笑了起来,不过马上摇头:“哦,也不行,马上省城的氦3堆就要建好了,到时候一毛八的居民用电,谁还舍不得开空调啊。”

众人齐齐笑了起来。

在场的几位都是南方人,深知长江以南地区的冬天……怎么说呢。

你说冷,当然没有北方温度低——特别是黄河以北那些动不动就到零下多少度的地方。

但问题就在这里,人家那些动不动零下的地方,农村是有土炕,城里有暖气的。

开着暖气,到家里那是真暖和。

但南方……

这样说吧,开空调当然可以的,但很多时候,不开你也能扛过去,开呢,电费又贼高。

反正就是,很多人都在纠结中熬过一冬又一冬。

“我倒是觉得哈,就算居民用电到一毛八,甚至到一毛,他有些人节约习惯了,不开还是不会开。”潘院士笑着道:“反正我是支持装暖气的。”

说着潘院士感慨道:“装暖气,一方面可以废热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环保。现在能源问题解决了,下一个大爆发的肯定就是粮食,到时候人口膨胀是肉眼可见的——特别是非洲。叶铭,你说是不是?”

叶铭含笑点头。

国内人口会不会重新爆炸,他不清楚,也不敢断言,但技术狂奔的这些年,国内的GDP和各种福利待遇明显也是一路狂奔的——国家已经彻底摆脱了以前的房地产经济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肉眼可见地提高的。

幸福指数提高了,再加上星辰大海的期盼,很显而易见地会提高人口出生率。

但这些,肯定还是比不上非洲。

就算在过去那么穷的时候,非洲都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力呢!

现在随着国家在非洲战略的全面铺开——现在非洲的投资风口之一就是工业化农场——只要解决了非洲的粮食问题,那么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口绝对还有一波大增长。

“所以啊,除非今后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方便抵达的宜居行星,而且技术上还能满足上亿人乃至数十亿人的大迁徙。否则地球,还真是咱们唯一的家园……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齐齐点头。

“所以,维持地球自然环境还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咱们真要考虑的事实了。”说着潘院士顿了顿:“不是有人提出了今后要建地底城市计划吗?我也觉得,地下城市挺靠谱。地上保留全球耕地红线,地下用来生活,而且还冬暖夏凉,更是节约能源……”

“嗯,我也觉得靠谱。”叶铭再次含笑点头。

毋庸置疑,老潘确实NB。

首节 上一节 332/5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