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英雄传 第163节

  2005年1月14日,武祖向山出生。

  2026年2月26日格林尼治时间凌晨三点,发现未知的外星人造物“奧贡”。

  2027年1月,人类开始捕获奧贡。

  2028年3月22日,硬件方向的研究生向山作为导师的助手,被邀请招募进“罗摩项目”。

  2028年3月23日,研究员向山与导师刘正辉、行为学研究学家李家华、白狼语研究者章巧云、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宏途等不同领域学者一同前往位于印度尼西亚“罗摩项目”。同日,原NASA研究员、一流工程师大卫.克莱恩会面。同日,向山与哈佛大学医学院遗传学副研究员约格莫夫.弗伊格特首次见面。

  2028年3月24号,向山与挪威奥斯陆大学副研究员英格丽德·格拉纳特相遇。

  2028年3月26日,向山同世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员神原尊相遇,并一同进入奧贡。

  2035年,联合国大学所长向山发言“我们是盗取天火之人”。同年,向山开始筹备“人类义体化项目”。

  2036年7月,向山于北平大学麦格文脑科学研究所与师兄胡正言再度见面。同时,与研究室负责人陈锋见面。

  2037年1月,约格莫夫将金属基化果蝇等物种带到共和国。

  ……………………………………………………………………

  引用与致敬:

  本卷卷名来自弗诺·文奇中篇小说《真名实姓》。

  本卷卷首语引用自李白诗作《侠客行》。

  本卷部分引用歌曲,曾于二十世纪风起云涌的时代,为工人们所传唱。

  ……………………………………………………………………

  最后聊一聊感想。

  首先,依旧是感谢各位读者一路以来的支持。感谢大家的订阅与搭上,也感谢大家愿意来看这个故事。

  《真名实姓》这个卷名,既包含了“向山身份的坑”这个概念,也包含了弗诺·文奇那伟大中篇之中提出的概念——“巫师”/“黑客”绝对不能被人知晓真名,否则他就完蛋了。

  向山一直隐藏在暗处,在大半的时间里,敌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侠客存在。在这种状态下,刺客是很可怕的。而第八武神的故事则讲述了一个反面。一旦向山暴露,那么他面对的就是认真起来的庇护者集团。在庞大的武力面前,他注定是个弱者。

  而卷首语之所以引用《侠客行》的头两句,单纯是因为我觉得这很能反映侠客潇洒的姿态。这一卷是向山在这个时代第一次亮相。黑暗时代的江湖画卷刚刚在这位沉睡了二百年的人面前展开。

  坦白来说,第二卷的剧情其实也不怎么理想。第一百零五章《把每个黑暗的地方全部都照亮》是全卷的大高潮,太多的笔墨都在这一卷上。所以之后的“逃亡”与“刺杀”反倒是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

  我觉得自己好像也陷入了一种困境之中。“刺杀”的写法,也就只有“他潜入了——他没有被发现——他刺杀了”和“他潜入了——他被发现了——他杀穿了”两种模式。就算抛出“宣传战”这个战线,能设计的花活也是有限的。

  这一卷第二场刺杀,即第一百三十章的《仓鹰击于兵车》,在情绪的铺陈上也明显不如刺杀本格尔那次。而设定上,向山也没法现在就刺杀掉赵老爷。

  这就导致一百零五章这个“剧情中后段”就是这一卷情绪最高的地方。而到了后面就有一种“就这”的感觉。或许我应该把卷末钉在一百零几章,然后“回马枪——杀穿——前往松鹰城南方”这一段经历就放在下一卷。

  另外,我也得反思一下,自己或许在“过去篇”上倾注了较多的心思。尽管剧情始终是以“现在篇”为主,但是“现在篇”的向山有点过于“独狼”,导致其他角色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当然,现在向山的队友不是伤残人士,就是尤基这样刚入门的角色。他们实际上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篇的故事只有“向山又杀翻了”。与之相比,过去篇里向山与昔日伙伴的相识、相知的故事在我心中显得更加鲜活。

  而这一卷里我觉得比较有鲜活的角色,只有松岛宏和老螃蟹两个。这多少是个遗憾。

  我希望下一卷,自己在这方面能多进步一点。

  请原谅我今天就更新一个小节了。我毕竟只是一个平庸的作者,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太耗费心力。有些时候,我也得通过阅读给自己充充电。

  明天准时更新第三卷,《谁悲失路之人》。

第222章 归国

  2044年1月22日傍晚,一架飞机停降落在北平大兴国际机场的跑道上。片刻之后,向山和另外一个老人从出口离开。

  向山重启了挂在胸前口袋里的AR智能眼镜。很快,这眼镜就在人群之中搜寻到目标方位,并显示出一个提示图标。

  这个锁定系统,据说是这一代研发团队外聘顶尖游戏设计师创作,相当程度上贴合了人的本能。向山借助眼镜,在人群之中锁定了前来接机的助理——这位后勤人员他应该是第一次见。但是他也不需要与这位下属熟识。这位助理手机内的APP与向山的AR智能眼镜是联动的。

  公司将任务发送到这位助理的手机之中。只要他站在这接机口,向山的眼镜就会显示出他的存在。

  可以说,这套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向山大脑的面部识别机制来构建另一种人际关系了。

  “老板你这人还真是没人情味啊。”那老人如此说道:“好歹也是经常接触的工作人员,稍微记住他们的个人状况又不难。”

  “用超越劳务合同的感情来笼络员工是非常邪恶的事情。”向山一面说着,一面对那名员工挥挥手。那员工也看到了两人,双手高举挥动。

  两人的行李都有其他助理负责去取。在那名助理员工的带领下,向山与那个老人一起上了一辆加长版的商务车。这车做过特殊处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屏蔽内外的电磁波传递,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以防止窃听。他的司机座与后排也是隔离开的,中间还做了隔音处理。这辆车的后座是前后相对而坐的四座,中间还隔着一个小小的茶几。

  只不过向山和这个老人并不打算讨论什么商业机密,所以没有启动那些高级的功能。

  那助理员工通过车内的对讲机问道:“向总,是回公司还是直接去您家?”

  “公司。”向山的语气之中透着一丝疲惫。

  “你不回家吗?老板。”那老人有些诧异:“今天是共和国的阴历小年夜,我还以为您急着回国,就是为了和家人团聚呢。”

  “我家就在北平,平时也不缺聚一聚的时间。”向山道:“而且现在回家,家里也没准备我的晚饭嘛。”

  商务车缓缓驶离机场。老人熟练的从下方小冰柜里取出一瓶甜型雪莉酒,给自己倒上一小杯。他举起另一只空杯示意向山。向山摇了摇头。

  “真是浪费。大家可是考虑您无法欣赏含有酸、涩、苦的美酒,所以才放一堆甜酒在这里。”老人将酒瓶放了回去,然后慢慢的喝了小半杯。他放下酒杯,望着高速路一侧越来越近的北平城,道:“哎,想不到看到这个景象之后,我反而有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明明我才刚从我的祖国回来啊。我怀疑再去几趟合众国,我就要变成全民公敌了。”

  “怎么可能。”向山一笑。

  “有时候我怀疑您从不上网,老板。”老人又喝了一小口酒:“我现在在那边是什么形象啊?恶魔的代言人,毁灭世界的野心家,医疗行业的毁灭者……如果我和一位政要出现在公开场合,甚至有被扔鸡蛋的风险!”

  “那只是一小撮极端分子。”向山不以为意:“在这边,我可是官方认证的国之栋梁咧。一样还是有一群傻缺天天往网上问候我的全家,说我‘意图污染人类血脉’,是‘民族的大罪人’嘛。少数。”

  “情况真的不一样。那边的傻缺可太多了——您不会把硅谷朝我们扔石头的那些家伙给忘了吧?”

  向山笑了:“对,可你一个电话就叫来了一整队的防暴警察。我觉得对面比较可怜啊。”

  “哎……您真的是……”老人再次摇头:“再说一次,我奉劝您多注意一下商业声誉、企业形象……”

  “我们企业是以研发为核心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支持研发机构而存在。”向山将老人后面的话堵了回去。

  老人名叫伯纳德·迪布瓦。在共和国,他给自己取了个本地化的名字,叫“狄伯纳”。有时候向山也管他叫“老迪”。

  老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合众国人,标准的“老白男”——即老年、白人、男性。就好像日本也一样会有姓“藤原”的流浪汉一样,“老白男”中也会有穷困潦倒的下层人士。但是,伯纳德这种富有的老白男,就意味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关系、广阔的人脉资源。

  伯纳德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于两年之前受雇加入向山的公司,成为公司的几名高级管理人员之一。在此之前,在他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当中担任过高管,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伯纳德的另外一个身份——政治掮客。他与众多的政客有私人交情,并且知道有哪些机构与合众国政务人员关系紧密。他知道如何正确运用“捐款”来维持自身所在企业与合众国政治势力的友好关系。

  虽然听起来有点“不过尔尔”,但这实际上这可是一门高级艺术。毕竟想要合理合法又有效率的花钱,也是一门学问。即使是华尔街,也有一大票并不理解这里面道道的经理人,以及因为不明白这些道道而被扫出自由市场的公司。

  43年大半的时间,他都在为向山等人名下企业在合众国游走,争取更有利于这个企业的法案或政策。

  除此之外,他还负责为该企业收购特定技术公司的股权。

  按照伯纳德的理解,以约格莫夫为首的研发团队正在研究一个庞大的项目。这个项目有诸多的“前置技术”——而比较尴尬的是,这些前置技术里,有一些部分已经被人研发出来,并且申请了专利。

  有一些对保密工作异常有信心的企业,甚至连专利都没有申请,而是秘而不宣的将之运用在生产过程当中。

  但是,让伯纳德有些无法理解的是,向山团队对这件事似乎有着变态的执念。他们不打算购买授权,也不打算接受“技术入股”的形式签订分成协议。

  向山的思路在这位经理人看来沙雕且不可理喻。

  这位大爷要么是购买下自己看上的专利,然后将之无偿授权给全世界。

  要么就是先通过强制收购,将专利持有者的公司都吃下来,然后再把专利无偿授权给全世界。

  当然,企业的财力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这才有了伯纳德的出场机会。

  伯纳德的任务,就是推动立法,限制医用义体专利能带来的收益上限。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立法,来给医疗义体的利润率设置一个上限,甚至将这个上限尽可能的压低。

  对于向山来说,这立法就意味着部分医疗技术企业预期收入降低。他可以在专利收购或者股权强制收购的谈判之中尽可能的压价。

  当然,也有配套的政策。比如说,给部分医疗义体企业高额的补贴,以补偿他们在研发时的花费。

  不过在有眼光的从业着眼中,这也只是“软刀子”。毕竟,“补贴对象”和“补贴范围”的不确定性太大了——远大于他们从市场调研分析需求、制造需求的行为。

  而在保守主义者看来,这个思路简直不可理喻。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毫无疑问的会影响研发人员对医疗行业的热情,阻碍医疗技术的进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暗中活动的伯纳德,也被保守派的记者揪了出来,并被打上了“医疗行业撒旦”的名号。

  “自由市场的信徒嘛。”向山毫不在意:“不用理会他们。而且作为研发人员,我得跟你实话实说,这种做法并不会阻碍研发人员提升医疗技术的热情。它只会阻碍资本家投资相关行业。”

  “虽然它听起来不怎么‘自由’,但是非常倾向‘平等’。你自己说过啊,只要稍微找找,就能从驴党里找出一大堆指望将这件事做成政绩的政客。”

  “老板,我能听出你语气之中的那一点点嘲讽。”伯纳德叹了口气:“您知道18世纪初的法兰西王国是怎么彻底输掉与布列塔帝国的竞争的吗?”

  “嗯?现在是讨论历史话题的时候咯?”

  老老迪摇了摇头:“王国成立了一家‘密西西比公司’,对标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只不过,法国国王一点也不尊重金融的客观规律,在自己国家内部吹了一个巨大的泡沫。这就导致整个十八世纪,法国都处于一片糜烂之中,错过了一整个世纪——然后就是世人皆知的大革命了。”

  “而他们的对手,则比较尊重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您很尊敬的卡尔先生就认为,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客观的规律。挑战自然规律是愚蠢的。尽管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但是,它应该不至于超越客观的规律。您多少也得尊重一点点客观规律。如果执意要摧毁它,您一定会在某一天被碰得头破血流的”

  实在是不好意思,昨天写章节感言的时候,不小心写得超过字数,被系统默认为了VIP章节。对于已经订阅了读者,我深表歉意。如果有机会,我应该会在作品相关弄一点番外来补偿大家吧。

第223章 园区

  1719年,法兰西成立了一家名为密西西比公司的企业。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在美洲中部的密西西比下游河谷开拓殖民地。这项任务如果成了,那么就能够保证王国在美洲的巨大利益。为了取得这项计划的资金,这家与王国宫廷关系匪浅的公司在交易行出售了自己的股份。

  而大约能代表宫廷的大人物出于各种考量,大肆吹嘘这家公司的股票。这导致王国上下所有人都对这家公司的股票抱有巨大信心。1719年5月,这家公司股票上市的时候,股价还是500里弗尔。当年8月1日,这股价就上涨了五倍有余。到了8月30日,股价就突破了4000大关。

  而这样的暴涨,整整维持了13个月。巅峰时期,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上上市时价格的二十多倍。

  可当危机感袭来的瞬间,信心动摇的人们开始抛售手中股票。

  接下来的事情就如同雪崩一般不可逆转了。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暴跌了13个月,整个王国的财富如同春日残雪一般蒸发。

  而此次事件极大的伤害了王国宫廷的金融信用。彼时国王的主计大臣约翰·劳乃是不可多得的银行家天才。他用炼金术一般神妙的手腕,超越了艾萨克·牛顿所创造的金本位制度,而在王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为担保的信用货币体系。

  但是,这位小天才如何施展手腕,也拯救不了王国、准确来说是王室金融信用的崩溃。

  向山看着伯纳德,手在身前不自觉的挥动两下:“老迪啊,这么跟你说吧……我给你发工资,可不包括让你忽悠我好么。”

  伯纳德·迪布瓦面色不变:“只是聊一聊历史话题而已。”

  “可你明显在选择论据上有所偏颇嘛。”向山耸耸肩:“虽然王国一点也不尊重经济规律,但是与他隔海相望的布列塔帝国也好不到哪儿去。1720年,啊就和你说的1719年隔了一年,布列塔帝国就发生了一起更恶劣的‘南海泡沫’——为了摆脱庞大的国家债务,布列塔帝国可是在国内吹了更大的泡泡。”

  伯纳德点了点头:“没想到您对历史话题也这么熟悉。”

  “这倒不是。”向山点了点自己的眼镜:“只是我能熟练使用外置的思考器官。所以就算我对历史一窍不通,也可以临时在网上找找资料嘛。”

  伯纳德笑了:“啧啧,对我这种老年人来说,这可真是邪恶的机器啊——这让我对年轻人的一点阅历优势都荡然无存了。话说回来,检索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吗?”

  “啊,那倒不是。不过作为一个科学家,我多少还是很熟悉艾萨克·牛顿爵士的生平的。我大概记得他又一次炒股赔钱的经历。爵士就骂道‘我能计算天体运行,却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艾萨克·牛顿作为物理学家、数学家闻名于世。但这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这位天才人物还是一位神学家,对《圣经》的文本考据很有研究。他也担任过铸币厂厂长,在金融史中贡献了“金本位”的制度。

  这并不是“愣头青学者杀入股市”的桥段。

  只是,彼时布列塔帝国上下都如同疯了一般。1720年年初,布列塔帝国一家名为“南海公司”的殖民公司与帝国议会达成交易,公司认购了海量的国家债券,而帝国则投桃报李,给了公司许多经营特权。

  总之,几乎就是复刻了去年在对岸欧陆发生的事情一样,大量的资金涌入这家公司,造成股价暴涨,继而泡沫破碎。

  “如果要说恶劣的话……嗯,从金融史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者都觉得,南海泡沫可能更加恶劣一点吧。帝国和王国如果比烂的话,明显是帝国更胜一筹呀。”

  “而布列塔帝国之所以能够在后续的征程之中压倒法兰西王国,明显是因为……首先,约翰·凯伊是帝国人;其次,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是帝国人;接着,詹姆斯·瓦特是帝国人;最后,乔治·史蒂芬孙也是帝国人。完了。”

  约翰·凯伊,“飞梭”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蒸汽机的改良者。乔治·史蒂芬孙,蒸汽火车的发明者。

  这几项关键性的发明,让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布列塔帝国拉开帷幕。

  布列塔帝国也因此成为了“太阳何时都不会从国土上落下”的庞大帝国。

首节 上一节 163/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