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39节

  原来那个金发女人是布朗公司的法务。

  江淼随即提议道:“那就择日不如撞日,不过现在差不多到中午了,我们到楼下的食堂吃午饭,下午就正式讨论合同,没有问题吧?”

  布朗自然不会拒绝。

  “可以。”

  食堂还是按照平常的菜单。

  看到这些普通的菜品,布朗倒是有些惊讶,他不是没有和华人打过交道,但是类似于江淼如此朴素的公司老总,还是第一次看到。

  一人一个餐盒,上面的菜品非常丰富,但数量并不多。

  “江总,布朗先生问您,这是你平时的用餐吗?他有些好奇,你是不是不喝酒?”

  江淼笑着解释起来:“这就是我和全体员工的日常用餐情况,都是一样的,至于喝酒,我是研究技术出身,酒精容易损害大脑神经,因此我向来不喝酒。”

  听了翻译转达的解释。

  布朗不由自主露出一丝佩服的表情,毕竟江淼这种理工科的技术型老总,那是有真材实料在身上的,可不是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水货,或者靠运气起来的暴发户。

  其实江淼不喝酒的真正原因,是他担心自己酒后失言,将自己最大的秘密泄露出去,因此他选择滴酒不沾。

  而说梦话之类,江淼之前偷偷测试过,在自己的房间安了一个监控摄像头,连续拍了一个多星期,并没有出现说梦话或者梦游之类的情况。

  布朗吃了午饭,又尝试了餐后水果之中的草莓,一番打听下,才知道这些草莓是海陆丰公司自己培育的。

  他顿时对这些草莓赞不绝口,还说要不是他们公司是专业搞水产养殖的,肯定要引进海陆丰公司的草莓品种。

  当天下午,两点半。

  双方开始了合同细节的讨论,由于是国际合作,因此双方还要考虑对方的法律和国际法,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讨论。

  幸好蒋海波之前招聘了两个专业的法务,其中一个就是专门处理合同法律问题的。

  双方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只用了两天,就确定好了合同的全部细节,然后由江淼和布朗代表双方的公司签署了合同。

  合同签订之后,布朗立刻让公司给海陆丰公司的账户打了3000万刀。

第53章 继续扩大

  南湖农场靠北的农田上。

  吕伟斌正带着几个农场员工和十几个村民谈租借农田的事情。

  “建设叔,你觉得价格如何?”

  老头点了点头:“可以,反正这些地种水稻也收不了几个钱,就给你们种吧!租金和草莓大棚那边一样就可以。”

  另一个中年人一边抽烟,一边问道:“吕经理,包装厂还招人不?我婆娘最近没有事情做。”

  吕伟斌笑着摇摇头:“公司招人那是人事部的事情,你可以让伱婆娘去我们公司投简历。”

  “这么麻烦?她不会弄这个呀!”

  吕伟斌赶紧补充道:“老哥,你可以让年轻人写呀,不过事先说好,年龄超过四十就别去公司投简历了,我这边最多只能给你一个临时计件工,正式工是不可能的。”

  “四十?那还好,我婆娘今年才三十八。”

  之所以限定年龄,那是因为工作年限考虑的,如果超过四十岁,工作不到十几年就要退休了,而且精力还不如青壮年。

  而海陆丰公司可是正规公司,所有正式工都是要购买五险一金的,年龄超过四十岁的妇女,根本工作不了二十年,到时候社保交还是不交呢?

  “吕经理,我在水库那边的鱼塘可以养鳗鱼吗?”另一个年轻人递了一包烟过去,然后打听起来。

  吕伟斌没有接:“谢了,不抽烟,你要养鳗鱼?水库那边?这问题我回答不了你,你真要养可以去盐町养殖场问一下。”

  “我就问一下。”

  “大B,养草鱼不好吗?我看以后养鳗鱼的人肯定越来越多,竞争太激烈了,你又没有技术,别好高骛远。”一旁的老头提醒道。

  在谈话期间,陆陆续续有其他村民骑着小电驴孩子摩托车赶过来。

  吕伟斌又仔细和他们继续谈租用农田的事情。

  这一次公司又批了一笔额度给南湖农场,要求他将农场扩大到600亩,几乎要将整个南湖村的农田都囊括进去。

  当地村民倒是没有狮子大开口,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租农田的行情,南湖村村民巴不得有人过来租农田。

  毕竟现在很多本地的年轻人,都去珠三角或者城区、海城打工了,村里面剩下的人,还在种田的越来越少。

  目前整个南湖村,只剩下5户是专门种田种蔬菜水果的,其他村民不是出海打鱼,就是外出打工。

  现在村里面农田的水稻种植,也是半承包给新乡的一家机耕大户,对方每年承包了育苗、插秧、收割,村民只需要下肥料打农药和放水就可以。

  不过这样做,方便是方便了,就是不划算。

  每年收割之后的稻米,扣掉支付给新乡机耕大户的钱,加上自己支出的农药化肥,算起来平均每公斤稻谷的价格接近一块五钱,这还没有计算自己的人力成本。

  而目前本地的稻米零售价格,最便宜的稻米品种每公斤才四块钱左右。

  这样看起来似乎还有两块钱的利润空间。

  实际上,压根就没有利润空间。

  因为种植成本价到市场零售价之间,还有一道收购价、一道批发价。

  农民心里面有一杆秤。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当地农民选择抛荒的根本原因,种水稻根本不挣钱,很多人之所以还在种植水稻,主要原因是为了自己吃,而不是为了卖钱。

  目前海陆丰公司给出的租田价格为每亩每年1600元。

  1600元买普通4块钱一公斤的大米,可以买400公斤,而400公斤大米足够四口之家吃大半年左右。

  既然这样,何必自己费心费力种田。

  南湖村除了十几户还想自己种水稻的,以及五户以种田为生的,其他村民都选择将农田出租给海陆丰公司。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商谈、签约、定界,一共拿下了水田372亩,旱地133亩,这些农田都是连成一片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农田,吕伟斌自然不会要。

  这些新租用的农田租期都是15年。

  不过由于一部分农田已经种了水稻,吕伟斌征得江淼的同意,允许村民将这一季水稻收割之后,再进行农田改造工作。

  一部分没有种东西的农田,则近期开始改造。

  目前整个南湖农场的可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600亩左右。

  这些农田都计划铺设大棚和相关的配套设施。

  在农场的集装箱小楼内。

  李文娜整理好了近期签署的租地合同,这些合同都是一式三份的,其中一份给了农户,一份留在南湖农场档案室,另一份要送回公司总部的档案室留底。

  吕伟斌喝了一口茶:“文娜,你待会整理好合同,下午回总部的时候,顺便将其中要留档的那一部分合同带回总部。”

  “没问题。”

  放下茶杯,吕伟斌带着几份文件来到实验大棚这边。

  此时江淼也在给番茄做杂交授粉。

  过了一会,他才看到吕伟斌在不远处。

  “老吕,有什么事?”

  “老板,有几件事需要向你汇报一下,我做不了决定。”

  “说。”江淼一边脱下塑胶手套和口罩,一边向外面走去。

  吕伟斌翻开一份文件:“老板,是一部分村民想做工,但是年龄相对比较大一些,都是四五十岁的中老年,我登记了一下,有57人左右。”

  出了大棚,江淼深吸了一口气:“这样吧!未来肯定需要不少打包人员,将一部分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留下来,以临时工的身份来招聘,不过该有的入职培训和入职体检不能少,毕竟我们是做食品行业的,万一有传染病,就不好了。”

  “我明白了。”

  倒不是江淼心黑,而是现实就是如此。

  这些四五十岁的中年农民,普遍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其他一些事情,招聘为正式工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些比较好的企业,连保安和保洁都要40岁以下,而且至少高中学历。

  吕伟斌继续说道:“第二件事,南湖村的几个老大向我问了题戏的事情。”

  “题戏?”

  “就是村口那个王爷公的庙修缮好了,下个月要入火。”

  江淼想了一下,便同意了这件事:“那就题一本吧!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

  “第三件事,之前和咱们合作的纸箱厂老板去世了,他几个儿子现在正在争家产,他大儿子想将纸箱厂卖掉,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

  江淼眉头一挑,稍微回忆了一会:“纸箱厂老板?哦,是老林呀!我之前不是提醒过他了吗?让他赶快去医院,他主动脉夹层已经很严重了。”

  “他好像没有去。”吕伟斌也一脸无奈。

  真是好言难劝该死鬼。

  虽然是一面之交,但江淼还是本着结一个善缘的想法,告诉了对方身体的问题。

  可惜很多人的顽固,也是超乎想象,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江淼遗憾地摇了摇头,随即又说道:“这种纸箱厂到处都是,他们兄弟现在反目成仇,我们没有必要掺合进去,免得到时候吃鸡不成蚀把米。”

  “那纸箱订单?”

  “找另一个工厂定购。”

  吕伟斌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在水龙头旁边,江淼一边洗手,一边说道:“对了,你来了正好,我说一下农场接下来要种植的作物。”

第54章 新作物的选择

  江淼一边说,一边带着吕伟斌向其中一个实验大棚走去。

  来到门口的大铁门前,快速输入密码,又通过人脸识别,实验大棚的铁门自动向内弹开。

  步入其中,这半亩大棚里面的农田上,此时已经种满了密密麻麻的香瓜茄,也就是商品名为“人参果”的茄科植物。

  江淼指着左手边的人参果:“左手边是耐热早熟品种,可以忍受35摄氏度以下的高温,而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右手边是耐寒早熟品种,可以忍受5摄氏度以上的低温,而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开花结果。”

  紧接着江淼蹲下来,将其中一个成熟的人参果摘下来,用矿泉水洗一下,掰成两半,一半递给吕伟斌:“尝一下,这个品种叫紫晶。”

  吕伟斌赶紧接过来,咬了一口后,细细品味起来,过了一会:“这个品种的甜度适中,但是风味非常好。”

  江淼点了点头:“这就是紫晶这个品种的优点,它自然成熟的时候,果皮会完全变成淡紫色,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变色,那就证明果子还没有成熟,你随便摘一个紫色的,风味和甜度都是达标的。”

  “哦?”吕伟斌一听,便走进田垄之中,随便摘了三个紫皮的人参果,清洗之后,分别尝了一下。

  “确实相差无几,都是好果子。”

  当然是好果子,这可是江淼在几十万颗变异的香瓜茄种子之中,精挑细选的两个品种,自然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目前市面上的人参果,质量明显参差不齐,如果遇到好的,风味非常好,甜度也不会太寡淡;如果遇到不好的,不仅仅硬邦邦,味道还如同白开水,甚至还有一股茄科果子特有的怪味。

  这种如同抽盲盒一般的质量,让顾客在购买人参果的时候,往往望而却步。

首节 上一节 39/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