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这一刻,那些已经建成,但因为缺乏人手而始终未能投入生产的矿场、工厂、电厂、粮食工厂、铸造厂等等所有工厂,一瞬间便迎来了克隆体人潮的涌入。
大量的克隆体离开克隆工厂,乘坐着一辆辆的列车,乘坐着大型固定翼飞行器,如同水塔之中的水流淌到千家万户一般,进入到了每一座工厂的控制室,坐在了工作位置上,在李青松的统一操纵下,将自己的智慧通过生产终端的智能机械、通用与专用机器人等,施加到了现实世界之中。
在这一刻,李青松的各项工业生产能力俱都瞬间暴涨。
数十万座矿场的原材料产量暴涨几乎百倍,资源调配与运输能力暴涨百倍,基础金属产量、铸造加工能力、化学品生产能力、芯片、精密零部件等等等等,凡是工业品,全部一瞬间暴涨。
这一切生产,最终全都反应到了最终端产品的产量之上。
此时此刻,李青松的最终端产品是什么?
很显然,是飞船!是星际地雷!是星际导弹!是卫星!是炮台!
于是,这些最终端产品的数量也在一瞬间暴涨。
平均每天,李青松生产出来的新式水星级战舰便达到了一千艘以上,生产出来的星际地雷高达数百亿颗,各种用途的卫星数百万颗,大中小型,长途、中途、近程导弹几十万发!
平均每天,李青松便能生产出数千座大型的,装备了独立核聚变电厂与大功率能量护罩的星际炮台,让它们如同一座座堡垒一般,威风凛凛的悬浮在太空之中。
平均每天,李青松便能生产出5000艘以上的大中小型无人战舰,然后将它们全都丢给悟空AI,让悟空AI控制着它们自主作战。
仅仅一年时间而已,李青松便为星际战场补充了三十多万艘水星级战舰,补充了一百多万艘无人战舰,其余的各种战备设施与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此时此刻,单单是坐在作战控制基地,远程遥控战舰作战的克隆体,数量便攀升到了5000万名以上。
别的什么事情也不做,专门贡献脑力用于战术制定的克隆体的数量,李青松也毫无压力的直接分配了5亿名。
于是,浩瀚太空之中,仅仅一年时间而已,战场局势便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被压制了几十年时间,苦苦支撑了几十年时间,来自李青松的反击,开始了。
第264章 铁律
此时此刻,李青松投入到战场之中的战舰数量已经全面超过了哈维勒文明。
虽然哈维勒文明的战舰总保有量一直比李青松多,且在这几十年时间里,也始终在全力以赴的大规模生产,但哈维勒文明的战士数量总归是有限的。
哪怕经过了数轮扩军,此刻哈维勒文明能同时控制的战舰总量也不过60万艘而已。而伴随着李青松全工业体系的建成,伴随着李青松全力以赴的大规模生产,此刻,李青松投入到战场之中的战舰数量已经达到了80万艘!
80万艘战舰,就算是李青松的克隆体,也需要约5000万名才能操纵,以及额外需要5亿名克隆体做生命智慧补充。
按4小时轮班一次——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4小时轮换,然后休息八个小时,这基本上已经是克隆体的极限。
李青松便需要足足三套阵容轮换,如此,总计需要的克隆体数量便是16.5亿名。
但李青松有一个独特的优势。
去休息的克隆体,不需要李青松保持意识连接!
李青松时时刻刻都能保持30亿出头的意识连接数,时时刻刻将自身战力保持在最巅峰状态!
便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在哈维勒文明最重视,最全力以赴的二号行星战场,他们也无法再保持战场优势,而只能依靠更先进的科技来维持僵持。
但这仅仅只是李青松的开始而已。
在经过又一段时间的全力生产之后,李青松再度积攒出了一支规模约在1万艘战舰的舰队。
这支舰队,李青松并未补充到二号行星战场,而是直接开赴哈维勒文明主舰队所在的三号行星。
由此,哈维勒文明不得不撤回一部分控制力,从二号行星转移到三号行星,以做抵挡之用。
再之后仅仅十天而已,第二支规模在一万艘战舰的舰队建成,然后出发前往了一号行星。
于是二号战场这里,哈维勒战舰数量再度减少。
虽然那些战舰还停留在战场边缘,但它们已经无法再投入战场了。
因为在后方控制基地那里,哈维勒文明已经没有足够的合格战士来远程操控它们了!
在这之后,李青松仍旧维持着每十天一支由一万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的速度,不断向各处输出舰队。
不仅一号行星和三号行星,甚至一些较大的矮行星、卫星,以及星际太空之中都开始派遣舰队!
李青松不仅在攻打星球,还在不断的袭扰运输补给线,不断的攻击运输舰队!
短短数年时间而已,整个天琴座G16星系,属于李青松的战舰数量便暴涨到了足足200万艘。
且,全部都是处在控制之下的。不像是哈维勒文明那样,虽然手握一百多万艘战舰,但同时能投入战场的仅有60万艘而已。
于是,真正大规模的星际战争爆发了。
天琴座G16星系内,每一颗较大星球都在爆发战火。位于太空之中的每一支运输舰队,每一支后勤舰队乃至于侦查舰队、客运舰队,等等等等,全都会受到李青松的攻击。
战火熊熊燃烧,遍布整个星系。
整个哈维勒文明全部动员了起来。
原本只需要颐养天年的老人,原本只需要享受人生的富豪,原本只需要安心学习的学生,等等等等,所有人,全部遵从海默蓝元首的号召,或者进入工厂,或者进入控制基地,或者成为运输人员等,竭尽全力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整个哈维勒文明已经发挥出了全部的,所有的力量。
他们甚至将有人战舰的日均产量提升到了200艘,按照这个速度,只需要短短数年时间而已,便能积攒出一支庞大的舰队;
他们甚至将一线战士的数量提升到了6亿名,就算轮换值班,同一时间也能凑出2亿名一线战士操纵前线战舰,同时能控制的战舰更是从最初的40万艘,暴涨到了此刻的160万艘!
这些数字,单单只是看着,便能让包括海默蓝在内的所有文明高层感到震撼。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被逼迫到极限后,我们哈维勒文明甚至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
这就是伟大的哈维勒文明!
只是……
局势的发展,很快便将海默蓝心中那一点隐隐的自豪击碎。
他们赫然看到,在之前投入战场的200万艘战舰之外,原以为敌人已经到达极限,不可能投入再多了,但敌人战舰的增加却仍旧源源不断!
短时间内便提升到了260万艘,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提升!
原本的壮志胸怀,满腔热血,被这残酷的现实迅猛打压了下去。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文明已经动员到了极限,却,却还是比不上对手……
遥望着满天星河,海默蓝的眼睛被一颗又一颗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的星辰所充斥。
每一颗星辰的诞生,都意味着一次剧烈的爆炸。每一颗星辰的黯淡,都意味着至少一艘己方耗资巨大才建造出来的战舰葬身星海。
如今,这些星辰已经遍布了目之所及的每一处地方。
打不动了。真的打不动了。
一号会议室。面对着默然不语的一众文明高层,看着情报机构传递回来的,各处工厂、控制基地等地,一名名民众那满是疲惫麻木的脸庞,海默蓝满是艰难的道:“撤退吧……逃离这个星系,逃离这个对手。”
再打下去,文明就要崩溃了。
到那时候,就真的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可是……
一名文明高层艰涩道:“我们能走得了吗?不要忘了,一旦选择逃离,我们就会成为缺乏补给的那一方。只要对手对我们展开追击,纵然逃亡成功,我们的物资也会被大量消耗。
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养活我们的民众吗?我们还能逃亡到下一个恒星系吗?”
恒星际航行无法携带太多物资,这是一条铁律。对对手生效,对己方也生效。
当初己方通过这一条铁律,逼迫对手不得不进入恒星系。没有想到,现阶段,己方也将被这一条铁律束缚。
海默蓝眼中闪过一抹坚决:“我决定……启用天灾计划。”
第265章 问过我没有!
如今,天琴座G16星系的战争之中,李青松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只要按部就班的打下去,李青松预计,最多只需要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对手的舰队便将崩溃。
届时,自己将可以突破对手主舰队的防御,将那高达数千亿的人口全部纳入到自己的统治之下,然后再像是把蓝图克人改造为人类文明蓝图族那样,将这些智慧生命也改造成人类文明麾下的一个种族,让他们为自己的科技进展贡献力量!
“这宇宙之中,哪怕同为正统智慧文明,不同的文明之间一旦发生战争,恐怕也不会留下俘虏。
毕竟,大家的生理结构、生存环境都不同,文化背景更是完全不一致,外族俘虏不可能融入到己方文明体系之中,要俘虏做什么?
拷问情报后,全部处死才是最合理的。
但我不同!俘虏你们之后,你们仍旧可以好好的活着,甚至有比以往更好的生活环境。但,独立作为一个文明存在下去,就别想了。
你们文明的名字,将会成为历史。
至于你们愿不愿意,这不重要。早在你们当初凭空生事想要拦截我的那一刻,你们就应该做好这种心理准备了!”
一边继续保持着对敌人的强大军事压力,李青松一边继续着庞大的工业建设与生产。
除了常规的,譬如导弹、地雷、战舰等军备物资的生产之外,李青松还在生产另一些东西。
那是一些极为精密、复杂的机械。
它们有的像是一艘飞船,但却连自身的动力都没有,内部完全由各种复杂的设备构成,更像是一台工作站;
有的像是一台粒子对撞机,有着长长的管道,甚至还有单独的核聚变电站作为能量来源,但却比正常的粒子对撞机更大,其长度最高甚至能达到数百公里;
有的如同一台四四方方的大箱子,边长足足达到了100米以上,单单这样一台箱子,就有100万吨以上的质量。
这些机械有的在地表生产,有的在太空之中生产,还有的在强磁场环境下,有的在高温环境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全都是李青松释放统一力场所需要的设备。
之前李青松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之中,耗费漫长的时间,好不容易才攒出来一套。但这玩意儿是一次性的,因为必须要能量过载才能激发出最大威力的缘故,使用一次便会全部烧毁或者炸毁。
现在再想要释放统一力场,就必须要再造一套出来了。
是的,没错,哪怕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打不超过二十年时间,就能使用常规舰队将对手击溃,李青松也懒得再等下去了。
再次激发统一力场,干脆利落的击溃你们的舰队,俘虏你们的文明,早点结束这场战斗,我才能全力以赴的为对抗智械天灾展开备战!
相比起面前这个正统智慧文明敌人,那个智械天灾才是李青松真正的心腹大患。
只可惜,统一力场成套装置的精度要求太高,太过复杂,就算以李青松的工业能力,也必须要在具备足够的克隆体之后才能展开生产,且生产过程极为漫长。
早在麾下克隆体数量攀升到50亿名之时,李青松便已经开始了统一力场成套装置的生产。如今已经过去了八九年时间,这一套装置的生产仍旧刚刚过半。
算上后期调试与检测,预计还需要约10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
这还是在现阶段最大意识连接数巨大提升,以及星系之内物资极为充裕的缘故。
当初在太空航行之中为了生产这一套装置,李青松可是用了足足100年的时间。
“再等十年,十年之后,就是你们文明从这个宇宙中除名的日子!”
时间继续在悄然流逝着。
在长久的对敌人保持压制,且优势越来越大的时候,李青松察觉到,哈维勒文明的舰队开始有了一点别的动向。
一号行星展开了较大规模的人员撤离行动。
在众多战舰的拼死保护之下,大量的客运飞船从一号行星飞到了三号行星。伴随着人员的撤离,一号行星的战舰数量也越来越少。
最终,在又一次遍布整颗星球的庞大核爆之后,一号行星上的所有建筑设施全部被毁。
而最后一支驻扎在一号行星的哈维勒舰队,也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突围成功,汇聚到了三号行星主舰队那里。
之后,主舰队升空,所有战舰开始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