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进一步的观测结果便呈现在了海默蓝面前。
“对方舰队航速相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达到了光速的73%,舰队规模至少是我方舰队的三倍以上。
同时……他们正在以相对约3000公里每秒的速度向我方靠拢!”
第277章 拆一颗行星!
天琴座G16星系内部,李青松的庞大工业建设、庞大科技发展活动仍旧在进行着。
来自恒星之上的高凝聚恒星光仍旧在持续着。此时此刻,它就像是一头身上尖刺无限,动力无限的巨型豪猪,时时刻刻在向星际太空发射着身上的尖刺,给李青松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承受着这些进攻,李青松心中发狠,直接从自己的工业实力之中抽取了相当一部分,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工业舰队,来到了一颗矮行星附近。
矮行星的定义是自身质量所带来的重力,能令自身呈现出球形,也就是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状态,但却又没有足够的引力清空自身所在的轨道。
依据这一定义计算,矮行星的半径下限约在400公里左右。
此刻,李青松所确定的目标便是这样一颗最小的矮行星。
它的半径仅为410公里而已,主要由水冰和岩石组成,平均密度约为1.9克每立方厘米。
由此计算,它的总质量便达到了约5.5*10^17吨。
在行星里面,它毫无疑问属于小个头。但身为一颗星球,它仍旧是实打实的庞然大物。
要知道,李青松当初费尽千辛万苦才制造出来的那颗飞星,其总质量也仅有200万亿吨而已,仅有这颗矮行星的2750分之一。
而现在,李青松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拆掉这颗矮行星!
把它拆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全部安装上推进器,把这些矮行星碎块全都丢到恒星上面去!
氢弹飞船解决不了你们电磁生物,现在,我拆一颗矮行星丢过去,看你们还能不能顶得住!
这意味着庞大到就连李青松都感到有些棘手的工程量。
这毕竟是一颗实打实的庞大星球。
但,此刻自己的科技早已经晋升为强核阶段,且在漫长的逃亡之中有了巨大发展,更是在与哈维勒文明的战争之中,拥有了完善的工业体系,神工AI在这一阶段之中也有了性能飞跃。
种种因素综合,给了李青松足够的底气,让他有把握在确保科技研发、工业生产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继续推进,且承受着电磁生物骚扰的情况之下,做到这件事情。
此刻,众多巨型工业飞船、超算飞船、客运飞船、能源飞船等等已经就位。
无数名克隆体、无数台机器人也汇聚到了这颗矮行星周边。
因为这颗矮行星上有大量水冰,而水冰可以电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以拿来聚变提供能源的缘故,李青松甚至不需要额外调集能源运输船队,在这颗矮行星上便能获取充足补给。
于是,无数巨型机械便如同蚂蚁一般,开始了繁忙的作业。
首先建造的是太空电梯。
这颗矮行星的表面重力仅有约0.24米每二次方秒,仅有地球重力的40分之一而已,在这里建造太空电梯十分简单方便。
短时间内,李青松便造了1000条出来。
接下来所要进行的,便是星体切割工作。
在这一片昏暗、满是高山与峡谷的地表之上,采取强核材料制成的切割刀具如同切豆腐一般,毫不费力的便将坚硬的岩石与水冰切割开来。
这些星球物质被切割成了一块块的正方体,每一个正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00米。
它们的体积便是一百万立方米,质量约为190万吨左右。
在类似地球的大行星上,要将这一块便重达190万吨的正方体运到太空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这颗星球的重力太低了,重力低不仅导致这些正方体的重量极大降低,还导致太空电梯的运力极大提升。
于是这些正方体便被一块块的拉到了太空之中,暂时丢到了与这颗矮行星相同的环恒星轨道上暂时存放。
在开采大量岩石正方体的同时,李青松也没有放松对水冰的开采。
太空之中,李青松有专门的工业电解飞船负责对这些水冰的处理。
这些水冰先被融化,然后提纯,去除杂质。之后它们便被放到电解池之中,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
氧气用于呼吸,氢气则供应到那些同样停留在环绕轨道的巨型核聚变能源飞船之中,然后又通过超导线缆,或者无线输电技术,转移到其余的工业飞船,以及巨量的,工作在行星地表的机械上。
李青松所营造的输电场已经笼罩了整颗矮行星。所有工作在矮星星地表的机械,全部无需接通线缆,也无需自备能源。
只要工作在这一片输电场内,它们便有几乎无限的电力供应。
于是,在神工AI的直接操纵,在克隆体们的决策之下,这颗矮行星之上,那巍峨的高山被直接铲平,纵横的峡谷也渐渐失去了踪迹。
并不是这些峡谷被填平了,而是峡谷两侧的大地被直接挖低了。
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立方体被从星球上切割出来,暂时存放在太空之中,这颗矮行星的半径便不断减小。
此时此刻,它的半径已经降低到了仅有350公里,整体质量缩水了38%!
与之相对的,则是太空之中被李青松凭空造出来了一条小行星带,其中的星体数量高达2000亿颗左右!
因为质量的降低,这颗矮行星的表面重力也进一步降低,从原本的0.24米每二次方秒,降低到了此刻的仅有0.14米每二次方秒,它的逃逸速度也降低到了仅有280米每秒左右,让位于太空之中的李青松的各艘飞船不得不进一步减速,才能继续维持着环绕它运转的局面。
速度要是再快的话,就直接挣脱它的引力飞走了。
时间继续飞速流逝着,转眼间又是二十多年时间过去。
此刻,一条庞大的小行星带已经真正成型。而在那颗矮行星原本所在的地方,则只剩下了一颗呈现出正方体形状,边长仅有十几公里的星体。
这一点“核心”,李青松懒得再去挖了。
体积太小,作业面也小,再说现在小星体数量已经足够,没有继续挖的必要了。
此刻,看着太空之中密密麻麻,总数量达到了5000亿颗的小星体,李青松再度向着天琴座G16星系发送了一道信息。
“电磁生物,你们听着!”
……
第278章 抓到你们了!
“我为你们准备了5000亿颗小星体,准备撞到恒星上去。
一旦撞击发生,它们将会释放出多少能量,你们也大概清楚。恒星会因为这些撞击,环境变得多么恶劣,你们大概也清楚。
现在,我给你们两条路。
一,全部灭绝。二,向我投降!
除此之外,你们无路可走!现在,告诉我你们的选择!”
此时此刻,仅仅只是和平共处,互不打扰,已经满足不了李青松的胃口了。
我拆这颗矮行星之前,你们只要答应与我和平共处,我便可以满足。
现在我拆了这颗矮行星,还是只要和平共处我便能满足的话,那这颗矮行星我不是白拆了!
现在,要么投降,要么死!
天琴座G16是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对于这样庞大的恒星来说,位于外部的物体都具备极高的引力势能。
这便意味着,李青松其实并不需要为这些小星体增加多少速度——那样的工程量实在太过庞大,便连李青松都无法完成。
他只需要改变一下这些小星体的轨道而已,后续的加速进程,便会由这颗恒星自行完成。
这些小星体会在恒星引力之下,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一直提升到约620公里每秒的速度。
而以这个速度撞击过去,就算仅有动能的10%被释放出来,5000亿颗小星体也将总计释放出约9.6*10^30焦耳能量。
换算成TNT的话,便相当于大约23万亿亿吨TNT炸药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足足有李青松之前使用三万艘氢弹飞船同时爆炸所释放能量的1500多倍!
李青松可以确定,如此之高的能量释放,就算那些电磁天灾生物生存能力再强,再能躲,都必定无法在这星体撞击下存活下来。
伴随着矮行星拆解任务的完成,那些电磁天灾生物的生命,真真正正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只要自己一个命令,便能全灭掉它们。
李青松当然希望这些电磁生物能向自己投降,然后成为自己的助力,成为自己后续对抗智械天灾的倚仗。
电磁生物这种特殊的能力,辅以科技文明的开发,仅仅只是短暂想一下而已,李青松便能想出许多种“玩法”,每一种玩法都可能发挥出极大的用处。
但如果它们仍旧选择拒绝的话,纵然它们价值极大,李青松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灭掉他们。
李青松慢慢的等待着来自电磁天灾们的答复。
没多久,再度有一条电磁波信号从恒星之上发出。
“杀,杀,杀,杀光一切科技智慧文明!
要么你们彻底灭绝,要么我们彻底灭绝!
就算你们逃离这个恒星系,我们也会跟着你们,你们到哪儿,我们就到哪儿,不死不休!”
哎……
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当初哈维勒文明耗费千年时间都未能将其驯化,自己又何德何能,能让这种生物归顺自己。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灭掉你们了。
……
浩瀚太空,荣誉号飞船内。
海默蓝静静站在舷窗之前看着窗外的星河倒转,神色之中满是凝重。
一名秘书人员快步走来,低声道:“报告元首,远程观测团队刚刚观测到天琴座G16星发生了前所未有强度的能量爆发,其强度约为之前一次爆发的1500多倍。
受此影响,该恒星的亮度短时间提升了一千多倍,表面温度提升了近万摄氏度。
观测团队无法确认此次爆发类型,仅能确定其必定是来自外部影响,而不是因为恒星的自身活动。
情报分析团队认为,这是人类文明使用某种外部影响手段有意引发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清除盘踞在恒星之上的电磁生物。
基于我方以往对电磁生物的了解,在如此猛烈的恒星爆发之下,它们不可能有生存下来的机会。
情报分析团队一致认为,人类文明已经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再也不受电磁生物威胁了。”
解除了后顾之忧,人类文明便可以开始全力以赴的发展,囤积物资,展开下一次恒星际远航了。
而他们有一定的概率会来追踪己方,对己方造成威胁。
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坏消息。
但此刻,这条坏消息并未引发海默蓝心中的任何情绪波动。
因为现阶段,己方舰队所面临的威胁,远远超过了人类文明可能为己方带来的威胁。
与之相比,人类那边倒算不得什么了。
那支未知来历的舰队始终在向己方靠拢。虽然己方这段时间以来进行了种种躲避手段,譬如低功率机动、释放伪装弹等手段,但仍未能彻底解决这一威胁。
时至今日,对方与己方舰队的距离更是只剩下了不足3000亿公里。
哎……
海默蓝心事重重的叹了口气,来到了第一会议室。
文明高层们已经全部在座,且每个人都神色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