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直接调了3000名克隆体,乘坐火车,带着食物、氧气、饮水等补给,直奔一号铜矿基地。
与此同时,完成了前期紧急生产,终于多出了一点精力的李青松,还专门抽调了主基地这里,仅剩下的武装克隆体之中的一半,也即1000名克隆体直接在洛神星那荒凉死寂的大地之上捉对厮杀了起来。
这当然不是真的厮杀,只是演练。真的威胁到了对手的生命,克隆体会立刻停下。
在这总计500对克隆体的厮杀之中,李青松试验着各种各样的打法和防御方法,进攻方的劈、砍、刺,防守方的格挡、举盾,以及各种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化,等等等等。
于是巨量的格斗技巧迅速生成,汇总到了李青松的脑海之中,又通过李青松的控制,瞬间扩展到了每一名克隆体身上。
同时,李青松还调动了仅剩下另外一千人,分成了各自500人的团队,开始了集体对战。
他同样在这过程之中开始试验各种各样的打法,譬如一队人专门负责防御,另一队人专门负责进攻之类。
第27章 战斗
在各种打法的实验之中,发现一种打法不行,李青松立刻便会将其抛弃,转而尝试另一种打法。
于是冷兵器团队作战经验也源源不断的生成,又通过李青松的意识控制,一瞬间便同步到了包括正在乘坐火车紧急前往铜矿基地的每一名克隆体身上。
虽然其余总计十几万名克隆体都在做别的工作或者休息,但仅仅几个小时而已,他们便也拥有了大量的冷兵器作战经验。
于是,防守一号铜矿基地的克隆体们便快速排出了经过试验,战斗力最强的战斗阵型。
这时候,从主基地前来支援的列车也已经赶到。大量全副武装的克隆体从列车上跳下来,加入到了层层战阵之中。
一时间,一号铜矿的防守兵力暴涨到了3500人!
并且这阵型极为密集。
一号铜矿的核心设施,是一处矿坑,一台成套采矿与破碎设备,选矿设备,附属电厂、码头、休息区等,总占地面积仅有几万平米而已,其中一侧还是一条峡谷,无需防守。
需要防守的战线总长度不过才几百米而已。
几百米的战线,同一时间能投入战斗的最多不过千人。剩下的武装克隆体便被李青松当做预备队,暂时准备着。
一旦前线有克隆体死去,李青松的意识链接立刻便会转移到预备队克隆体之中,立刻就能顶上,始终保持战线上有足够的兵力。
严阵以待之中,几个小时时间悄然度过。伴随着大地的轻微颤抖,探照灯映照之下,前方出现了一片黑暗的影子。
李青松知道,那其实不是黑影,而是怪鸟集群。
它们的数量太多,将地面都遮蔽住了。
李青松立刻将临时抽调到主基地之中用于生产的意识链接份额调走,停止了一些不太重要的生产任务,将一千份意识链接份额连接到了位于一线的武装克隆体之上。
伴随着怪鸟集群的无声咆哮,似乎察觉到了这里有太多太多鲜美可口的食物,怪鸟集群瞬间冲锋,武装克隆体严阵以待,双方瞬间冲撞在了一起。
刹那间,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克隆体被直接撞飞,或者在半空中就被怪鸟咬住,直接撕裂,或者落入怪鸟群中,下一刻便被踩死、咬死,没有死的则直接站起来,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后续战斗之中。
无数把长枪迅猛的捅、刺,无数把长刀重重砸下,无数面盾牌高高举起,竭尽全力的替自己或者替战友挡住了来自怪鸟的攻击。
一时间,战场之中血肉横飞,乱作一团。
李青松精神高度集中,控制着这总计1000名一线作战人员,丝毫不敢放松。
在他的控制之下,作战克隆体们的配合堪称完美。每一次出枪,每一次长刀砍下,每一次盾牌举起,都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顺畅自然。
并且,每当有一名前线克隆体死去,后方预备队之中立刻便会有一名全副武装的克隆体站起,毫不迟疑的加入到一线之中,继续战斗。
各种调度之间秩序井然,就像提前演练了千万遍一样,一点错都不会出。
并且,无论调哪名预备队克隆体加入战团,他都能一瞬间便融入到战场之中,与周边战友们密切配合着战斗。
但就算如此,战局压力仍然巨大。
没办法,这些怪鸟们的体型太过巨大,力道也比人体大出许多。
并且,偶尔还会有一些怪鸟短暂的起飞。虽然飞不了多远就会掉下来,更像是在跳跃而不是飞行,但仍旧为李青松带来了一些麻烦。
每当这时候,李青松便不得不多分配给这里一些意识链接份额,操控更多武装克隆体加入战斗,才能解决麻烦。
平均算下来,就算克隆体们配合如此默契,且在实际战斗之中仍旧有源源不断的战斗经验和技巧生成,且一瞬间便会同步到所有克隆体身上,李青松都仍旧要付出三名克隆体的生命为代价,才能击杀一头怪鸟。
“只可惜,我没时间构造工事,没办法借助工事来抵挡这些怪物,要保住基地,就只能这样野战。”
李青松暗暗想着:“不过没关系,看炸药!”
一名克隆体亡命徒一般抱着一大包炸药冲了出来,直接将它像是手榴弹一般扔了出去。
因为洛神星重力太小的缘故,这炸药包足足被扔出了一百多米,然后轰然爆炸。
刹那间,四五只怪鸟直接被炸碎,残骸飞向了天空。
大地轻微的颤动着,一团又一团火光爆炸之间,一头又一头怪鸟被直接炸碎。
克隆体们的数量在不断减少着。但伴随着炸药的加入,以及预备队的时刻补充,战线总归是僵持了下来。
一号铜矿这里战斗激烈,其余矿产基地那里,克隆体们严阵以待,主基地这里,众多钢铁厂及金属冶炼工厂仍旧在亡命一般拼命展开着生产。
经过几天时间的整合,李青松的成套冷兵器生产速度再度提升,达到了平均每天3000套。
集体宿舍,大量克隆体在李青松的控制之下起床,精神抖擞的离开宿舍大楼,去装备处领取全套装备,然后冲向前线。
装备处里的存量装备并不多,仅仅保持在两百套左右。
以此刻的消耗速度,这两百套装备似乎很快就要被耗完。
但这种情况却并未发生。原因很简单,在几十座工厂的全力生产之下,正有源源不断的作战装备补充到这里。
克隆体每拿走一套装备,便会有一套新的装备补充进来。
一边是不断有克隆体取走装备,一边是不断有新生产的装备送过来,一出一进之间,库存装备始终保持在150到200套之间,不会多也不会少。
这些取走了装备的克隆体便会有序且快速的登上火车,以最快的速度前往下一个即将受到怪鸟群攻击的基地。
到达之后,便会暂时坐在那里休息。同时,李青松的意识链接会瞬间断开,再度撤回到主基地这里,再度控制着源源不断的武装克隆体继续出发,继续去补充其余基地的防守力量。
第28章 争取时间
几天时间之后,李青松补充到10座矿产基地的武装克隆体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万名,平均一个基地便是2000名。
除此之外,主基地这里还有4000名武装克隆体,同时,新的成套装备仍旧在以平均每天3200套的速度生产,便意味着平均每天都能有3200名武装克隆体诞生。
这时候,总量达到了七万头以上的怪鸟终于移动到了基地集群周边,并且从四面八方,无一遗漏的对着李青松最为核心的11座基地展开了进攻。
11个战场,同时爆发了极为惨烈的战斗。
但爆发战斗的地方却不仅仅只有这11处基地,还有更多地方在发生着规模较小的战斗。
那便是铁路线。
此刻铁路线的电路已经被怪鸟们破坏,没办法,李青松只得紧急启用了一批蒸汽机头来负担接下来的物资运输任务。
李青松知道,与怪鸟拼消耗,自己拼不过的。
唯一战胜这些怪鸟的办法,便是用克隆体们的生命为代价,让战线僵持,为自己后续研发火器并生产火器争取时间。
既然要大规模生产火器,物资补充就必不可少。
这些铁路线必须要保住!矿产基地的生产也必须要保持,一刻都不能停!
于是,10处矿产基地便发生了这样的奇景。
基地外围,数千名武装克隆体舍生忘死,拼死战斗,血肉横飞。
基地内部,原有的采矿克隆体仍旧在一丝不苟的工作着,开采出了大量的矿产,丝毫没有受到外部战斗的影响。
之后,这些矿产装车,巨大的蒸汽机头喷吐着浓烟,在李青松特意组建的运输战斗队的保护之下,向着主基地出发。
一边与怪鸟们战斗,一边抢修被破坏的铁路线,列车的前进速度甚至于慢到了每小时不足十公里,但就算如此,仍旧有一列一列的火车从各个矿产基地离开,汇入到主基地里。
卸下矿产之后,便会有大量的武装克隆体上车,携带着大量的补给物资,再返回到矿产基地去,一旦有前线克隆体死亡,立刻就会补上。
战局便这样僵持了下来。
为了维持现有局面,李青松不得不将1.6万个意识链接份额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同时控制着平均每个矿产基地1000个,主基地4000个,各条铁路护卫队一共2000个,全部加起来总计1.6万名武装克隆体加入战斗。
战局一时间倒是稳定了。但所谓“稳定”,恐怕也只是对于李青松来说。
对于怪鸟们来说,它们恐怕会认为自己在不断取得胜利。
毕竟在己方的进攻之下,平均每天都会有2000到3000具鲜美可口的敌人尸体被己方吞进腹中,这不是胜利是什么?
“你们想吃,我就让你们吃!”
每天几千名克隆体的死亡,让李青松心中满是狰狞:“等着,有你们吃不下的那一天!”
此刻,在主基地和各个重要矿脉基地之中,总计有4000名克隆体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或者采矿,或者种植,或者养殖,或者运输等,支撑着整个基地体系的运转,也在为前线输送过去源源不断的冷兵器装备与食物。
但除了这4000名克隆体之外,李青松还有最后1000余名克隆体,虽然此刻战局极为胶着,战斗压力极大,都没有投入战斗或者后勤生产工作之中。
他们在做另一件事情。
在主基地核心区,那处位于金属冶炼工厂、加工厂、化工厂等各种工厂中间的实验室里,这1066名克隆体被李青松划分成了100支团队,全部被李青松投入到了对于火药武器的研发之中。
对于火枪,尤其是现代枪械,李青松几乎一无所知。
除了知道现代火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火药在枪膛之中剧烈燃烧产生气体推动子弹高速射出,以及枪械分为枪管、子弹、握把之外,李青松什么都不知道。
深空号飞船的知识库里也没有相关知识。
派你去洛神星是进行科考的,人类世界怎么会把这些知识放进知识库。
但仍旧是那句话。
没关系!知道基本原理就行!其余不知道的,我自己研究就是!
于是这100支枪械研究团队便全部投入到了对于枪械的研究之中。
李青松让这100支团队之中的每一支都选了一个具备可能性的研究方向,从枪膛材质、内部机械结构、子弹构造、装药量、火药类型、击发类型等,涉及到枪械构造的每一个方面,同时展开试验,以寻找最适合的材料或者构造模式。
每一支团队的10个人之中,会有专门一人去研究各种火药配比,寻找最适合的火药材料,再有一人专门操纵着金属钻孔设备,尝试着将各种金属材料拿过来钻孔,寻找最适合充当枪膛的材料。
还有一人专门去研究枪械结构,不断加工出一个个零部件尝试着将它们组装起来,还有人去研究子弹,研究如何将火药与子弹结合在一起。
每一支团队之中的10个人俱都分工明确,相互之间配合的有条不紊。
尤其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不同的团队之间也存在没有丝毫延迟与沟通成本的相互协调机制。
第66号团队的火药试验人员偶然间找到了一种较为适宜充当枪械火药的配方,于是一瞬间之中,其余所有团队的火药实验人员便全都知道了。
他们立刻停止了手中正在进行试验的火药配方,直接将它们丢弃,然后立刻复制了66号团队的那种配方,并在这个配方的基础之上展开后续研究与尝试,以图进一步优化这种配方的性能。
当某一支团队的人员再度有所收获之时,他的进展也会同时被其余人知晓,于是这种情况便再度上演,所有人再度抛下自己手中的配方,再度开始在这次进展的基础上展开后续研究。
不仅火药,涉及到枪械的其余构造同样如此。
枪管、枪身、击锤、撞针、弹簧、枪身结构、子弹……
便在这100支团队的相互配合之下,李青松那原本堪称空白的有关枪械的知识,如同气球一般飞速暴涨。
第29章 定型
基地之外,惨烈的战斗始终在持续着。
大量的成套铠甲生产出来,然后被源源不断的,从宿舍大楼之中出来的克隆体们取走,又最终被破坏,丢弃在了或者基地外围,或者铁路线上。
一名又一名克隆体死去,但接下来走上战场的克隆体们仍旧毫无畏惧,仍旧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