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也是唯一有可能达成目的的方案了。”
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以引力级别对抗暗力……纵然暗力星兽必然会有所保留,不会全力以赴,要做到这种可能在全银河,乃至全宇宙都未上演过的事情,也必须要依靠环境的力量,且必须要底牌尽出,全力以赴才有希望啊。
我命令,恒星工程……启动!”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人类文明和莫莱斯文明的联合舰队同时起航,护卫着位于核心的众多居住飞船,携带着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所有工业设备以及资源,向着更为靠近恒星的地方缓缓驶去。
没错,李青松已经做出决定,要换一个主基地了。
之前是星系外围的那颗气态巨行星,现在则打算搬迁到星系最内侧,最为靠近恒星的那颗岩质行星上去。
这颗岩质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5倍,距离恒星约1.1亿公里。
因为重力更大,且与恒星有一定距离的缘故,它有着较为厚重的大气层,足以让表面维持一定的气压。
但它上面是没有太多液态水的,因为它表面平均温度太高了,足有160摄氏度。这便导致所有表面液态水全部汽化,变成水蒸气融入到了大气层之中。
唯有在地下还可能存在着一些地下暗河、湖泊之类。
整体来看,这颗星球的表面环境就像是一个大号的高压锅,压力大、温度高,又十分“潮湿”。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人体一旦来到这颗星球表面,恐怕不出一个小时就会被这高压锅彻底压烂,连骨头都会压酥掉。
便在这样如同地狱一般的环境之中,李青松和莫莱斯文明的工程师们共同展开了极大规模的工业作业。
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生产出了巨量的工业设施。一部分工业设施组装起来,渐渐汇聚成了如同高山一般的巨型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较为均匀的分布在地表上,其总数足足有数百万台。
没错,李青松此刻要做的事情,与当初那因为恒星“生病”而试图推动着己方星球展开恒星际远航的文明一模一样。
他打算推动这颗星球!
这种事情,李青松虽然早就有能力做到——在强核阶段就有,但却始终没有做过。
现在终于到了实践一次的时候。
当然,他所要做的并不是让这颗星球挣脱恒星,而是让它更为靠近恒星。
这,是李青松整体计划的第一步。
仅仅几年时间而已,这数百万台巨型行星推进器便以一种让莫莱斯文明瞠目结舌的速度迅速建成,然后立刻开启。
刹那间,数百万条明亮的蓝色尾焰如同光剑一般,刺透了厚重的,富含水汽的大气层,直直指向了太空。
在这些高速尾焰的冲击之下,组成大气层的那些物质分子也具备了极高的动能,如同被决堤洪水裹挟的泥土一般,纷纷冲向了太空。
仅仅只启动了一个月时间而已,这颗星球的大气层厚度便被削减了1%左右。
虽然仅仅只有1%,换算起来,却意味着高达700万亿吨左右的质量,足足相当于地球大气层总质量的七分之一左右了。
这一个月时间的全力推动,这颗庞大的岩质行星的自转也被硬生生的刹停。代价则是全球都陷入到了地址活跃期之中,火山地震频发。
当然,这对于李青松来说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刹停之后,行星发动机再度启动,开始为它的公转减速,于是它便向着恒星掉了下去。
这一过程持续了约10年的时间。一直到它和恒星的距离缩短到仅有200万公里才停下。
要知道,单单这颗恒星的直径便有150万公里左右,区区200万公里的距离,甚至可以说这颗行星已经进入到了恒星的大气层之内。
就算李青松未来不再做任何干涉,因为和恒星物质的不断摩擦,不出百万年,这颗行星也会因为被不断的减速而坠入到恒星之中。
它的最终灭亡已成定局。
就算此刻还未灭亡,它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因为和恒星物质的不断摩擦,以及恒星辐射的强烈剥离作用,它自身的厚重大气层开始以比以往高出数十万倍的速度迅速变薄。
估计仅仅几十年而已,整个大气层就会彻底消失。
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
虽然面对恒星的那一层温度再次剧烈攀升,甚至升高到了足以融化金铁,让星球的这一面全部被炽热熔岩所覆盖,背面的温度却因为缺少了大气层的保温与对流效应,温度开始了急剧的降低,甚至开始有水冰、甲烷冰、干冰等物质出现。
一面极度炽热,一面极度冰寒,可以算是真真正正的冰火两重天了。
到了此刻,李青松的庞大工业建设也差不多完成,于是计划立刻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以这颗行星为依托,在几乎无穷无尽的物资供应之下,数量多到数不清的无人战舰、星际地雷集群、炮台、卫星、导弹等等散布到了环恒星轨道上。
有人战舰的生产也进入到了堪称疯狂的状态之中。
一艘又一艘水星级、金星级、地球级、火星级,乃至于最大型号的木星级战舰也如同流水线一般,从船坞之中涌现出来。
木星级战舰的生产太过困难,产量有限,哪怕再如何集中力量都无法快速生产,但其余型号的战舰却不同。
短时间内,李青松便将水星级战舰的数量提升到了一千多万艘!
这么多战舰,能被李青松操纵的仅仅只是少数,其余大部分都被李青松储备了起来。
唯一的战略性武器,万有力场方面,组件的生产速度有限,但克隆体的生产却可以提速。于是伴随着一座座大型冬眠基地的建成,李青松麾下储备克隆体的数量也在急速攀升之中,五百亿,一千亿,两千亿……
电磁生命们也被全部释放到了恒星上,开始和李青松自己组建的“牧电”舰队配合,研发并训练新的战术,力求再度提升己方攻击力。
时间飞速流逝,短短数年时间而已,这颗恒星便被李青松武装成了铜墙铁壁一般。
这便是李青松和莫莱斯文明共同讨论后做出的战略布置。
依托恒星,依托电磁生命为主,以己方那数量多到几乎数不清的引力级别有人无人战备设施为辅,在恒星边缘对抗即将到来的暗力级别星兽!
是的,仅仅只是对抗,而不是战胜。
李青松早已经明确,哪怕暗力星兽不会用出全力,哪怕己方底牌尽出,战胜暗力星兽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李青松所想的也仅仅只有对抗而已。
只要能顶住暗力星兽的前几波进攻,让它们如同老虎面对有着硬壳的乌龟一般无计可施,始终拿不下己方,那么,它们便有可能用出己方梦寐以求的进攻。
采取那种极有可能以快子,或者说负子为主的进攻,对恒星下手,引爆恒星!
这是李青松有意为对手留出的“破绽”。
局面是很显然的:李青松一方完全依托恒星搭建防线,且因为电磁生命的存在,在恒星周边有较大的优势。星兽一方如果短时间内攻不破防线,便几乎必然会想到对恒星下手。
如果己方有能力引爆恒星的话,为什么不呢?
一旦恒星这颗大号炸弹被引爆,那么依托恒星所搭建的防线,哪怕再坚固,都会一瞬间之内灰飞烟灭。
总览整个计划,李青松与莫莱斯文明的高层们俱都清楚,计划里可能存在的漏洞仅有两个。
第一个是,己方能否挡下暗力星兽前几波的进攻。
毕竟唯有挡下这些进攻,让暗力星兽对己方无计可施,它们才有可能直接向恒星发起进攻,试图使用这种方式歼灭己方防线。
综合分析后,李青松认为,纵然己方底牌尽出,电磁生命加万有力场加全恒星防御体系,暗力星兽也不会用出全力,己方挡下它们前几轮进攻的概率,也仅仅只有20%左右。
第二个漏洞,或者说关键点则是,暗力星兽们是否有直接以负子进攻恒星,引爆恒星的能力。
这一点,经过综合分析后,李青松与莫莱斯文明高层们一致认为,概率同样约在20%左右。毕竟暗力级别也是存在先后的,处于暗力初期的星兽或者文明有可能并不具备如此大规模的进攻能力。
两个20%相乘,最终的概率便仅有4%。再加上引爆恒星,打通空间通道让己方逃离也仅仅只是己方的推测,勉强算它个10%的概率,最终己方逃离的概率便只剩下了0.4%左右。
0.4%的最终概率……
“还真是让人绝望的概率啊……”
李青松轻轻叹息着:“以及,纵然真的成功,逃离了星兽国度,说不定下一刻仍旧会被抓回来。
但,仍旧是那句话,路要一步一步走,先完成眼前的任务再说。”
全恒星防线已经搭建成功,李青松却仍未停下工程进展,仍旧在疯狂生产更多的战备物资补充进去。
似乎察觉到了李青松已经准备完毕,较为内侧的一个恒星系之中,一个庞大的星兽集群终于有了动静。
总计约千万头星兽从各颗星球上汇聚起来,在距离恒星仅有不足三万亿公里处便即消失,进入到了超光速航行状态。
又仅仅在4个月时间后,便出现在了距离李青松所在恒星仅有3.2万亿公里的地方。
第397章 底牌!
看到这一幕,李青松心中再度沉重了一点。
要知道,己方星系距离这一群星兽所在的星系,距离足足有4光年远。
4光年的距离,却仅仅只耗费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便意味着……这一群星兽的超光速航行速度足足高达12倍光速左右!
相比起李青松此刻仅有的不到4倍光速航速超出了两倍。
以及,以此刻这颗恒星的质量来计算,李青松大约要在1光年左右之外,才能将恒星引力场的影响降到可接受范围内,才能进入超光速航行状态。
而此刻这群星兽竟然直到距离恒星仅有3.2万亿公里,约0.34光年处才脱离曲率航行,这同样也很显然意味着,对于引力,这一群星兽有更为深入细致的理解和掌控力,超出自己不知道多少。
科技等级的提升原本就不是抛弃原有的科技体系转而掌握新的体系,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
就像李青松晋升为引力阶段后,对于强核力的掌控也更为深入了一样,这一群星兽在晋升暗力后,很显然对于引力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掌控。
这样一群敌人……
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自己布下的全恒星防线,看了一眼已经全面进入战备状态的电磁生命,看了一眼已经准备完毕的万有力场组件,李青松明白,自己没有退路。
必须要挡住这群敌人的前几波进攻,逼迫它们对恒星下手!
布置在星系边缘的探测器清晰看到,在脱离曲率空间后,这群更为庞大狰狞,且数量也更多的星兽集群立刻开始以上千米每二次方秒的速度猛烈加速,短时间内便将自身速度提升到了90%光速以上,向着星系内部猛烈冲击。
又在距离恒星仅有数千亿公里处展开了猛烈的减速,直到进入星系内部,它们的速度才降低到数千公里每秒。
对于李青松遗留在星系边缘的众多工业设施、间谍卫星、探测器等装置,这群星兽连理会都没有,直接无视了它们,径直向着恒星冲了过来。
它们的目标很显然只有自己一个,其余一切都不在它们关注之内。
直到双方距离缩短到仅有一千余万公里的时候,李青松深深吸了一口气,下达了作战命令。
此刻距离还远,并未到达常规星际战争的交战距离。但是此刻,顾不得了。
这一瞬间,整颗恒星面对着星兽集群的那一侧,总计约46万亿平方公里面积的半球上,那分别位于一艘艘战舰、一座座炮台、一颗颗武装卫星、一座座天基防空基地之中,总数达到了100万亿台功率、大小、体积各自不一的能量炮,同时发射出了射速、出膛速度与质量仍旧各自不一的弹丸。
以每秒钟1000发的平均射速计算,这短短一个小时而已,轰击向那一群星兽的弹丸总量便达到了约3.6万亿亿颗!
对于这1000万头左右的星兽来说,就算仅有百万分之一的弹丸能命中目标——毕竟李青松展开的是区域性整体攻击,而不是瞄准目标的精确攻击,每一头星兽也将分到3600万颗弹丸!
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后,这些弹丸呼啸着,与星兽集群猛然碰撞。
在李青松的预计中,这些弹丸重创星兽集群是不太可能的,他也根本没有这种奢望。
但无论如何,无论这些星兽实力再强大,自己如此规模,甚至于可以说几乎超越了引力文明极限的集群攻击,杀死个几万头星兽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你的护罩科技再先进,防护能力再强,可是蚂蚁多了也还能咬死大象,没道理我这么多弹丸,连区区几万头星兽都杀不死吧?
但下一刻,出乎李青松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布置在那些星兽集群附近的精密探测卫星清晰探测到,面对这比狂风骤雨还要猛烈千万倍的能量炮弹丸进攻,这一群星兽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应对措施。
它们就像是一群瞎子,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弹丸一样,仍旧保持着高速的前进。
速度、航向俱都没有变化。甚至于连身体的舒展姿势都几乎没有变化。
但让李青松不可思议的是,自己那么多弹丸却像是忽然间闯入到了异世界一般,明明那些星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这些弹丸在靠近到它们身体的一瞬间,却瞬间消失了。
没有爆炸,没有闪光,没有任何能量释放,就像它们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一般,就那么不声不响的消失了。
消失……
李青松骤然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