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件事情也并不需要去解决。相关情报我方可以告知你方。
毁灭者文明大概率会赢得胜利,星兽天灾大概率灭亡。而你方或许不知道,在过去漫长的数亿年光阴里,空间级星兽和进入星兽国度之中的其余星兽,都以‘与世无争’著称。
它们从来都只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国度里,默默进化,并不干涉外部事物,极少出手对付其余存在。
现在,这样一个众所周知与世无争的空间级存在,竟然也被毁灭者文明找上门来悍然灭掉,这在银河系之中会引发什么局势,你方应该可以想到。
要知道,除了英仙联盟、赤星联盟、空间级魔眼等活动频繁的空间级存在,这银河系之中也存在着一些摄于毁灭者文明锋芒,或主动或被动隐藏自身的空间级势力。”
李青松怔了一下,瞬间明悟。
那如同万兽之王一般,接受无数星兽、无数星辰朝拜的空间级星兽,竟然是个类似“老好人”一般与世无争的存在?
站在那些隐藏了自身的空间级存在的立场上,空间级星兽被毁灭者文明灭掉这件事情,极大概率会让他们不再隐藏自身,而是站出来同仇敌忾。
赤星联盟、英仙联盟、空间级魔眼这三者在银河系之中光明正大的存在着,你们毁灭者文明把他们灭掉还可以理解。
我们惹不起你们毁灭者文明,都自我封锁隐藏起来了,惹不起躲得起总可以了吧?
可是现在,公认的“老好人”空间级星兽,藏的那么深,你们毁灭者文明竟然都找上门去灭掉,你让我们如何自处?
继续躲藏下去?你们连空间级星兽都不肯放过,会放过我们?
如今之计,我们已经被逼迫到了墙角,再无退路。为了生存,便只有一个办法了。
不再隐藏自身,全部站出来,结成联盟,对抗毁灭者文明!
又或许……毁灭者文明之所以灭掉星兽天灾,打的就是逼迫其余空间级存在主动站出来结成联盟,然后将其一扫而空的打算?
也省的己方再一个一个去慢慢搜索了。
暂且不管毁灭者文明是有意还是无意,恐怕未来银河系的局势都将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而面临着空间级联盟,毁灭者文明大概率不会再来关注自己这个小角色。
这,或许便是记录者文明所说,这件事情根本就无需解决的真相所在。
想明白这一点,李青松微微松了口气。
至少在这一场波及整个银河系所有空间级存在——可能并不包括记录者文明,当然仅仅只是可能而已——的庞大战争最终分出胜负之前,自己都是安全的。
未来如果空间级联盟获胜,自己同样是安全的。唯有最终毁灭者文明获胜,自己才会再度受到威胁。
可那就不知道是多长时间以后得事情了,自己还有时间成长。
记录者文明的信息再一次到来:“贵方所提供的,有关星兽国度内部的情报价值极高。我方所提供的情报价值并不相符。
贵方仍旧可以继续向我方提出问题,或者获取情报。”
李青松想了想,道:“如今莫莱斯文明正在遭受灰虫文明进攻,而我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赶到救援。
贵方是否可以帮莫莱斯文明支撑到我方到达?”
“抱歉,我方只交换情报,从不亲自出手干涉外部局势。”
仍旧是之前那个回答。
李青松叹了口气,转而道:“既然如此,那么请问,星兽国度之中,在察觉到毁灭天灾降临后,星兽们为什么不立刻逃离国度?”
“逃无可逃。既然是有心算无心,毁灭者文明一方必定采取了空间加固措施,星兽一方已无逃离的可能。
事实上,我方对于你方是如何逃离的很感兴趣。如果你方可以提供相关信息,我方必将给出价值相符的情报。”
李青松默然片刻,道:“抱歉,我方无法提供相关信息。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毁灭天灾降临后,星兽们不仅不借助天然星球躲避,反而全部都向毁灭天灾靠拢,前去进攻它?
这样的话,一旦毁灭天灾引爆,因为距离太近且毫无遮挡,星兽们必将首当其冲。”
间隔数光年距离,躲在一颗恒星或者行星背面,以最低也有引力级的“科技”程度,大概率是能躲过超新星爆炸的冲击的。
这一点,李青松想不通。
记录者文明回复道:“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你方可以将毁灭者文明的毁灭天灾看做是一颗炸弹,将星兽国度看做是一个密闭的房子。”
李青松再度怔了一下,心中再度明悟。
原来如此!
毫无疑问,一颗炸弹在房间等密闭空间内,造成的杀伤力要比空旷野外更大。
而一个三维小宇宙何止是密闭房间那么简单?它甚至连空间都不和外界连通,堪称密闭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颗堪比超新星爆炸的大号炸弹在这种密闭空间之中引爆,其能量根本不会随着距离扩大而降低。
三维大宇宙之中,距离超新星越远,能量越低的本质并不是超新星的能量减弱了。
真空环境对于能量的削弱幅度极小。真正的原因是,超新星爆发的能量是以球体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很显然,距离越远,这颗“球体”的表面积越大,单位面积分摊到的能量就越小。
但是对于一个半径仅有5光年左右的小宇宙来说,超新星爆炸的能量如何扩散?
根本扩散不出去。这些能量只会一圈一圈的绕着小宇宙这颗四维“超球”,一遍遍的运动,一遍遍的反复破坏内部的任何有形无形的存在。
躲在星球背面?躲在星球核心都没有用。只要处在小宇宙之内,就无处可逃,无处可躲!
原来,自己在三维大宇宙之中见识到的毁灭天灾仅仅只是它的弱化版本。唯有在小宇宙之中,毁灭天灾这一战略性武器才能爆发出真正的杀伤力。
这几乎可以被称之为是国度杀手了!任何小宇宙,任何空间级存在的“国度”,只要挨上一发就必定全毁。
此刻,李青松也真正明白了那些星兽们为什么不躲,反而前赴后继,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冲向毁灭天灾。
在密闭房间内面对一颗炸弹,唯一的求生希望在于制止它的爆炸,而不是想办法在爆炸发生后避免伤害。
而很显然,星兽们的努力并未奏效,毁灭天灾终归还是引爆了,要不是如此,自己也不可能逃出来。
如此看来,恐怕那些星兽们真的幸存无望了……
也好,也好,星兽天灾灭了,自己也算是少了一个潜在的威胁。
“我方已经提供了对等价值的情报。欢迎贵方未来再与我方交流,再见。”
通讯切断,李青松眼中的迷茫也全部消失。
终于明了了当前局势,也确定了未来要走的路。
先救援莫莱斯文明,击败灰虫文明,获取可能存在的有关人类文明灭亡的情报。
无论这能否成功,在这之后,自己都必须要抓紧时间研究科技,提升科技级别。
必须要在空间级联盟与毁灭者文明的战争分出胜负之前,将自己的科技程度提升到暗力级别!
且不说万一毁灭者文明最终获胜,暗力级别的科技程度逃亡概率更高,单单只是此刻银河系之中的大争之世,都要求自己必须要尽快强大起来。
匆匆几十年时间快速过去,李青松终于汇合了第二梯队的舰队,开始向莫莱斯文明所在星系出发。
在距离恒星1.3光年处,李青松脱离了曲率航行。
可是此刻的星系内部,李青松只看到了一些战争之后的残骸。
第401章 全面升级
残骸?
李青松一颗心渐渐沉下。
自己……终究还是来晚了么?
一边向周边星际空间散布着大量的探测器,李青松的舰队一边开始执行减速操作,慢慢驶入到了星系内部。
于是李青松便找到了更多惨烈的战争痕迹。
在某一颗岩质行星上,李青松在大当量的氢弹轰击痕迹之余,找到了大量重金属元素残留物。其中某些遭受氢弹轰击最为严重的地方,重金属残留物含量也最高。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与维生系统相关的痕迹,譬如普遍应用在空气循环系统之中的某些特制氢氮磷化合物之类,以及普遍被莫莱斯人当做制衣材料的碳氧化合物等。
在某些较为深入的地下,李青松还找到了疑似莫莱斯人肉体残留有机物的痕迹。
这原本应该是一颗平均温度在0到20度之间的温暖星球,地表原本应该也有大量液态水,甚至于汇聚成海洋的。但现在,所有的海洋湖泊俱都干涸,所有水分全部被汽化蒸腾,地表也被炽热的岩浆所覆盖。
这仅仅只是一颗星球而已。在其余的气态行星、卫星上,李青松找到了更多战争的痕迹。
那颗气态行星的表层大气元素含量甚至都已经被改变。便连恒星之中,也多出了大量原本不应该有的元素谱线。
“从这些元素谱线来看,应该不仅仅只是受到了战争波及,如果只是那样,重金属元素含量到不了这么高的。
应该是有一支舰队冲到了恒星里面,集体自杀了……”
李青松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看着太空之中众多的气体尘埃、到处乱窜的能量炮弹丸——它们都是流弹,因为没有击中目标便始终在这里维持着原来的轨道飞行、或大或小的,从战舰、基地等造物上撕裂下来的金属碎片,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那一场战争的惨烈,纵然李青松未能亲眼看到,也能完全体会到。
身处其中,莫莱斯文明的人们在那一刻该有多么绝望,李青松更是感同身受。
这个莫莱斯文明还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文明啊……
回顾着莫莱斯文明从诞生到灭亡的历程,便连李青松也不由得感叹。
“抱歉,我没能救得了你们。不过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为你们复仇的。灰虫文明必将被我覆灭,你们也不必再担心恶心的魔眼生物顶着你们的外貌,使用着你们的语言,沐浴着你们的文化生存在这宇宙之中。”
他知道,灰虫文明始终追捕莫莱斯文明的原因,是因为两个文明原本就同出一源。只要将莫莱斯文明吸收掉,那些莫莱斯人立刻就会无缝融入到灰虫文明的社会结构之中,如同吞下了十全大补丸一般,立刻就能让灰虫文明的各项实力暴涨。
正因如此,灰虫文明抓捕莫莱斯文明的意志才会如此坚决,甚至于坚决到了明明知晓这一片星域刚刚遭遇高等级力量的袭扰——连一整个恒星系都直接消失,被纳入到了星兽国度之中——都要到这里来看一看。
没想到就真的抓到了莫莱斯文明,还是仅有核心舰队,丢失了大部分战舰,几乎没有多少自保之力的莫莱斯文明。
此刻纵然有一些莫莱斯人死伤,甚至自杀,但李青松可以确定,绝大部分莫莱斯人必定仍旧被灰虫文明俘虏进而感染。
而在吞并莫莱斯文明之前,通过对于这些战争痕迹的检测,李青松便已经大致明确了灰虫文明的科技等级。
结论是,它们的科技程度要比自己先进一些。
而现在,灰虫文明实力再一次暴涨已成现实。
但纵然如此,李青松心中也没有任何忧虑。
又不是没有同级别的魔眼文明灭在我手中。
当初强核阶段我能灭掉紫月文明,现在引力阶段,我同样能灭掉你们灰虫文明!
带着这种强烈的信心,李青松操纵着自己那已经不能算是庞大的舰队,缓缓撤离了这个星系。
当初自己就是从这附近被星兽天灾抓走的。纵然星兽天灾极有可能已经灭亡,这里都不是安全之地。
耗费一段时间离开恒星引力影响范围,进入到曲率航行之中,用了约十年的时间,李青松随机在大约40光年之外,停泊到了另一个恒星系之中,随之在这里展开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
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一艘艘飞船、各种各样的基础资源等如同洪水一般向李青松舰队之中汇聚。
仅仅十余年时间而已,李青松的舰队规模便恢复到了巅峰阶段。
300余万艘各式战舰,其中包含200艘木星级战舰,以及一亿艘以上的大中小型无人战舰,还有各种各样数不清的无人作战设施,以及大量的超算飞船、科研飞船、运输飞船等。
除了这些常规设施外,李青松还将一个他已经许久没有造过的东西造了出来。
飞星!
在强核阶段,对于李青松来说飞星可谓是星际航行的必备法宝。但晋升到引力阶段后,因为航速极大提升,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恒星系停泊的缘故,飞星这种设施已经被李青松抛弃。
但现在,飞星再一次出现,且规模更为庞大。
它的直径达到了足足1000公里,以平均密度0.5克每立方厘米计算,它的总质量甚至达到了26亿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