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36节

  蓝图克人的主力舰队最高航速不过3%光速,算上加减速和惯性航行,最少也要900年时间才能完成。

  此刻他们的航行已经进行了约500年时间。500年,再加上前期筹备时间,他们至少在700年以前就开始进行观测了!

  那时候地球已经处于封建时代末期,早期的冶铁、纺织、染色、火药、农业等活动已经大规模展开,大气层里同样会有对应的工业标志物!

  他们不可能看不到!

  地球一定是有工业标志物的,这些俘虏说的也是真话,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了……

  这些俘虏都被骗了!出于某种原因,蓝图克文明的高层欺骗了他们!”

  李青松心念电转,再度问出了一个问题。

  “我从你们的资料库之中发现,你们这支先遣舰队执行的环境探测任务以资源探测为主。

  你们的探测计划显示,你们似乎并没有打算在太阳系长期生存下去,而是进行一番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之后,在最长不超过几千年的时间里,便将再度展开远航离开这里。

  你之前说太阳系这里有星球较为适宜你们生存,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离开这里?”

  莫莫兰斯眼睛里闪过一抹茫然:“我们的探测计划之中有这些内容吗?我只知道要来进行环境与资源探测,其余的我不知道。”

  通过分析,李青松认为他的话是真的。

  那些隐藏在表面探测计划之下的“恶意”,也只有自己这种可以调动众多脑力,从整体局面上进行分析,且足够重视,才能隐约察觉到。

  莫莫兰斯不知道,也很正常。

  李青松转而问了另一个问题。

  “你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母星系进行太空迁徙?”

  “统帅说,‘天灾’要来了,如果不赶紧逃离的话,整个文明都将灭亡。”

  “天灾?什么天灾?据我观测,格利泽625星系,也即你们的母星系,主恒星是一颗红矮星,燃烧平稳,短期内不存在剧烈变化的可能性。

  以你们的科技程度,行星层面的灾变完全可以应对。什么样的天灾才能让你们抛弃家园?”

  莫莫兰斯眼中再度闪过茫然:“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是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天灾要来了,必须要逃走,统帅们就是这样说的,所以整个文明就行动了起来,从数百年前就开始筹备,然后出发……”

  “统帅说什么,你们就信什么?”

  “那当然。”

  莫莫兰斯脸上现出一抹敬畏:“誓死追随统帅们的脚步,是我们文明能延续至今的关键。不管明不明白,都不应当违逆统帅们的命令。”

  李青松嗅到了浓浓的阴谋味道。

  人类文明的莫名失踪,没有明显灾变,却展开全文明迁徙的蓝图克文明,被欺骗说没有智慧文明存在过的中下层民众,明面说是迁徙,却打着掠夺性开采后就再度远航的迁徙计划……

  人类文明的失踪绝对与蓝图克文明脱不了关系!

  蓝图克文明就算不是主谋,也绝对参与了其中的一环!

  “再有约400年,你们的主力舰队就要到了么……”

  李青松抬起头来,看向了格利泽625所在的方向。

第67章 我从何处来?

  400年的时间,对于科技发展,尤其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继续发展来说,并不算长。

  毕竟科技越到后来就越复杂,越困难。

  如果可以,李青松实在不愿意和这样一个强大的文明对抗。

  就算换做巅峰时代的人类文明前来,400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发展出多少科技。

  但……没有办法。

  “蓝图克文明,你们究竟在人类失踪这件事情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默默思考片刻,李青松暂时放弃了对于未来的思考,将注意力放到了这一场战争的收获上。

  这一次战争虽然耗费了自己许多精力与时间,但看着面前这些收获,李青松心中仍旧泛出一抹喜悦。

  这次的收获实在是太过巨大了。

  虽然莫莫兰斯口中所说的那些武装科考船之类的已经全部被自己歼灭,但没关系,残骸还在。

  从残骸上也能逆向分析出许多科技。

  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母舰还在!一些建造在敌神星地下的基地也在!

  以及,还有一千多名俘虏!

  这些俘虏虽然大部分都不是科学家,但也俱都受过一定的教育,掌握有许多对于蓝图克文明来说很普遍的知识。

  就像人类失踪之前,随便一名中学生就能知道分子原子,会解方程,会计算图形面积、体积之类。

  而这些普遍性的知识,对于自己来说也至关重要!

  虽然逆向工程不是万能,这些俘虏掌握的大部分知识自己短时间内也用不到——就像一名现代人类去了古代,将质能方程告诉了古人,古人同样用不上一样,但就算如此,这些知识和收获也必定能极大提升自己的科技发展速度。

  更重要的是,这些科技造物和知识,将会起到一个“方向指引”的作用。

  就像当初人类研发原子弹,最大的障碍并不是原子弹的制造多么困难,而是,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原子弹这玩意儿究竟能不能造出来。

  此刻,那些暂时用不到的知识和科技造物便像是一颗原子弹实物摆在了李青松面前,让李青松明白,哦,原来原子弹真的是可以造出来的啊。

  知道了这一点,后边直接投入资源研究就是了。

  操纵着舰队,将敌神星这里所有能打捞到的残骸、地面基地等全都打包到了母船之中,李青松派出了几十艘货船,慢慢拖动着蓝图克文明的母船,踏上了返航洛神星的旅途。

  李青松本体则乘坐战舰先一步返回。

  之后,他的意识再度连接到了110万名克隆体身上,热火朝天的建设与科技研究再度开始。

  之前耽误了那么长时间,自己要尽量赶回来才是。

  蓝图克文明的那艘母船终于被拖回了洛神星,对于那些科技造物的逆向工程随之大规模展开。

  为此,李青松抽调了足足30万名克隆体。

  于是,李青松便再一次感觉到了蓝图克文明的强大。

  有时候,一个简简单单的连接件,李青松就硬是搞不清楚它是怎么制造的,弄不明白它为什么这么小,却能起到那么大的连接作用。

  一些装置,李青松已经将它们拆的稀碎,但硬是搞不清楚它为什么是这个构造。

  但结合那些俘虏们的口供,李青松总归是收获到了一部分现阶段就能使用的技术。

  于是,一座又一座满是精密设备的实验室在洛神星的大地之上建成,一座又一座工厂迎来了新一阶段的升级改造。

  战争结束之后第二年,李青松取得了第一个成果。

  大口径高分辨率成套光学望远镜技术!

  看着面前面积高达60平方米,厚度却仅有不足一毫米,且保持着极为圆滑的微微弯曲角度的镜片,李青松心中满是激动。

  更先进的光学望远镜不仅有助于自己展开科学研究,将发生在宇宙深处的,诸如星系大尺度结构、星系演化、恒星演化、星云、超新星爆炸等剧烈的物理过程看的更清楚,更进一步增强自己对于宇宙的了解进而提升基础物理水平,在战争与探测方面也有巨大的作用。

  它们完全可以小型化后装在战舰上,便能搜索到周边更微小、更黯淡遥远的目标。

  甚至于,它现在便有一个李青松极为看重的用途。

  对地球展开观测!

  有了这台望远镜之后,李青松终于能看清楚更多有关地球的细节了。

  浩瀚深邃的太空之中,一个庞大的镜筒已经制造完成。

  它内部满是精度极高的各种元器件,极为复杂。

  就算一个最不起眼的,用于调整一个微小辅助镜片的电动机,都是李青松在实验室之中,尝试了数百次才造出来的。

  为了确保这台望远镜不受干扰,李青松甚至没有将它布设在洛神星附近,而是直接将它放到了距离洛神星十万公里远的地方。

  唯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屏蔽来自洛神星、来自自己飞船和各座工厂所辐射出的红外线的影响。

  它们携带的热量会导致主镜片发生微弱的膨胀变形,其量级大约在几十纳米的程度。

  但仅仅这么一丁点变化,都是李青松不可忍受的。

  为了确保精度,便只好将它放置在远离洛神星的地方了。

  当其余方面的技术暂时无法提升的时候,为了确保性能,李青松便只能在环境方面更苛求一些。

  完成了这台望远镜的制造和布置,李青松没有耽搁,立刻将其调整一番,让它对准了太阳系深处的那颗小小星球。

  地球。

  望远镜之中,地球仍旧没有脱离点状结构,用肉眼仍旧看不到任何细节。

  但没有关系,在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许多微弱的信息已经被望远镜收集了起来。

  譬如地球大气层的光谱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李青松可以以较高的精度来分析地球大气层的元素构成。

  观测持续了五个小时时间,最终生成了十几GB的数据。

  分析完毕之后,一个让李青松有些震惊的结果呈现在了他面前。

  他没有在地球的大气层之中找到任何工业标志物的存在。

  就像是地球上从来没有过工业活动,从来没有过人类存在一样。

  “这怎么可能?这……

  如果人类从未在地球上出现过,那……我是哪里来的?”

第68章 点火!

  此刻的李青松迫不及待的想要到地球去,去看一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怎么会没有工业标志物?怎么会没有?那么多年的发展,那么多人,那么先进的科技……说没就没了?

  还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只可惜,此刻李青松去不了。

  不仅人去不了,连发射一颗探测器过去都做不到。

  别看李青松此刻建造了庞大的太空基地,拥有了数百艘战舰组成的舰队,看似科技极度发达。

  但实质上,这些都是样子货。

  这些东西能出现,完全得益于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

  洛神星的低重力,以及没有大气层。

  这两个条件的优势在文明发展初期太过巨大,直接让李青松在连国家时代的人类文明都比不上的情况下,拥有了这么多太空造物。

  看似是简简单单的发射一颗探测器而已,但这其中首先便涉及到一个路线规划问题。

  没有对于太阳系内各大行星的深刻理解,不知道它们的详细轨道、质量、引力场变化,如何规划路线?

首节 上一节 36/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