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战机 第104节

  战争最能催发科技的发展,单纯的反辐射导弹,攻击效率太低了,因为导弹无法自主分辨出自己是否重复攻击单一目标。

  之前的那些反辐射导弹也只是为了应付“有和无”的问题,在经过半年的数据收集与改良后,东大军工人整合了系统,制作出了新的导引头。

  自适应导引头,导弹导引头集成深度学习算法,算法这方面,东大可是很出色的,在AI智能的辅助下,实时分析敌方干扰模式并切换制导方式,可以在反辐射与红外之间自由切换,用最适合的方式攻击类型1或类型2。

  部署在迷彩网下方的高炮阵地,09高隐藏在伪装网下,与红旗16、陆盾系统组成多层次的防空体系。

  生物实验安保最严格的房间内,鲁帕静静的注视着钢化玻璃容器外的人类。

  一名科研人员上前,用颜色版缓缓向“它”说道:【击坠你那个飞行员,想来看看你这个手下败将。】

  顿时,鲁帕就从开始言辞激愤起来,体表的颜色不断的变幻。

第214章 情人与未来的情人

  这外星章鱼哥鲁帕,你和它说别的没什么反应,但是你要是说它“菜”,保证它骂得很脏。

  说脏话,又不是人类独有的,许多动物都会骂人,有反应是好事,从中就能分析出一些简单的事情。

  言辞激愤一会儿,鲁帕盯着钢化玻璃外的人类,体表在它的控制下,缓慢的变换颜色,就相当于人类放慢讲话速度,好让别人能听的更加清楚一些。

  翻译机翻译着鲁帕的话语,不过目前翻译机能翻译出的东西,只能算是机翻,还需要人对其润色。

  “它说什么?”一名情报专家低声问道。

  “它说,它很期待。”

  “嗯”

  情报专家点点头,只要开口就好,不过他也有些期待起来,长空和这个章鱼哥的第二次对话,到底能获得怎样的惊人信息。

  说完话后,鲁帕再次恢复到一坨的状态,一个触手探出,从身上的防护服中取出一管“营养液”,注入到自己的防护服中。

  人类专家默默的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并没有对其进行阻止。

  他们很清楚,俘虏的鲁帕是有时效性的,人不喝水三天就要挂了,不吃饭光喝水能撑七天。

  不知道外星章鱼能撑多久,对比最开始的鲁帕,它的状态下降了不少,绝对不是无限的,它缩成一坨应该也是某种“节能状态”,减少体内能量消耗。

  顿顿顿.章鱼哥灌进去营养液后,仿佛知道人类在想什么一样,把营养液的瓶子放在一旁的托盘上,然后用卡姿兰大眼睛看着外面的人类,就像是猫咪看着自己的铲屎官一样。

  机器人将容器夹取出来,准备去研究一下,从容器内提取出食物的残留物,从侧面推断章鱼哥内部的身体结构与生态链。

  机器人取走容器后,章鱼哥看着贴在钢化玻璃上的照片,触手无意识的摆动两下。

  这一幕,被亮着红点的监控器记录下来。

  “它的心情不错.”

  在隔壁的监控室内,几名专家反复回放着鲁帕的一举一动,就像是人不同情绪会做出的小动作一样,鲁帕就会有一些“微表情”。

  “嘿,这外星人也见人下菜?”另一名专家有些无语的说道。

  ——

  “他是这么说的么?”

  周老师拄着拐杖在小花园里缓步走着,听着身旁何小晞说的话,点了点头。

  大尉军衔的恢复,就是为了这些暂时不具备指挥能力的,不过战后,如果能活下来,长空的军衔晋升速度会坐火箭一般。

  将官都不存在门槛,等到足够的历练和学习后,升到空军司令都只是时间问题,还能不能更进一步,就得看他的能力了。

  “是的.”

  “刘骏同志在联谊会上,也没有看好的?”

  “没,我观察了一下,他根本没参加一直在角落里望天!不开飞机,像丢了魂儿一样。”

  刘骏的样子,在她看来,就像是不能玩手机的小学生一样。

  “哈哈哈这孩子。”

  周老师摇了摇头,然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学生。

  “没有丫头看好他?”

  “宋希竹同志倒是主动了一些。”

  “那孩子啊.”周老师也是知道她的情况,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小晞啊,你呢?觉得长空怎么样?”

  “刘骏同志?挺好的。”何小晞回忆着自己和刘骏的接触,是一个优秀的军人!

  “呵呵呵”

  周老师看了一眼自己的学生,笑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沈飞的某车间内。

  新组装的J15T正在进行最后的火控整合测试,在机翼两侧重载挂架上,挂着两颗看起来如同航空播撒器的装置。

  播撒器的外壳打开,里面全是密密麻麻如同复眼一样的导引头。

  一枚枚弹翼折叠状态的导弹缩在保型外壳下。

  在全氮阴离子盐战斗部开始工业化生产后,导弹战斗部的威力在提升,但是也涉及到一个火力过剩的问题。

  10公斤当量能干掉的敌人,没必要用20公斤的当量,在保证有效杀伤的情况下,外加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导弹小型化必然成为发展趋势。

  如同J15T弹射起飞的话,能挂载的小直径导弹数量有望突破一百!

  当然,这些小直径导弹的动力段很短,不可逃逸区也很小,在载机的速度加持下,可以攻击5KM-7KM内的敌人。

  一轮齐射,就能对外星文明的类型1进行有效的压制。

  只要在外星文明武器的有效射程外发动攻击,就能保证飞行员的安全。

  在这架J15T的隔壁厂房内,3架同型号同配置,甚至是同机号的J15T也在进行最后的系统整合。

  上级对于刘骏也有些头疼,出任务一次,基本上就要废一架战机,机体蒙皮就没有不被烧灼过的,还很喜欢拉大G过载!

  这么一套下来,就算机务检查飞机状态没问题,也没人敢让他继续驾驶没进行过大修的战机,谁也不敢保证飞机继续做大G过载不会出现问题!

  保家卫国的战斗中,飞行员可以英勇战斗壮烈牺牲,但绝对不能因为飞机的问题出现非战斗减员!

  既然出去一次就报废一架,那就多准备几架,从出击的效费比来说,刘骏绝对是最高的,只是一架战机的代价,就能完成高难度的任务。

  然后,另一个问题来了——损耗的战机证明,机体性能无法跟得上刘骏的能力!

  现在是机体限制了刘骏的发挥。

  在沈飞某个戒备森严的厂房内,一架看起来很像是“海燕”的战机正在进行组装,从外表来看,它很像是六代机,但与常规的六代机有些不同。

  无垂尾设计,机体背部有修整过的线条,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机背上有锯齿状的弹仓,与东大战机很少用到的硬管加油接口。

  发动机也不是常见的WS-10或J20用的WS-15,而是设计很独特的矢量喷口,常规进气道上,有几个只有在冲压发动机上才有的激波压气设计。

  在它的不远处,还有两架看起来像是暗剑无人机,但和暗剑设计有很大差别的无人机正在进行总装。

  海六代的总师看着眼前的六代机,眼中满是凝重,因为在成飞那里,也有一架改装的型号正在进行总装。

第215章 变循环发动机

  哗啦-哗啦-老鹰坐在成飞某间办公室内,不断翻看着手中的技术手册,在看到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会停下看一会,而不明的地方则抄下来,回头询问专家。

  老鹰能当试飞员,本身就很强,但飞机发展的太快了,六代机上面的一些新技术,他也要仔细学习,明白原理。

  试飞员也是飞机研发的重要一环,许多地面上发现不了的问题,要到天上才可以,这样在空中出现险情的时候,才能解决问题。

  看着看着,老鹰突然啪的一下把技术手册合上,扭头看向自己的手机,上面是宋希竹的头像,备注写着:女儿。

  【女儿:我参加沈六代了】

  “哈哈哈,老宋这小竹要和你对着干啊,咱们在这儿飞成六代,她去参加沈六代雷达系统整合。”瘦子在一旁打趣道。

  这女儿不和老爸参加一个项目组,偏偏挑一个和老爸“良性竞争”的项目对着干。

  “她哪是生我气.也算生我气吧。”

  一直很冷静的宋九州心里长叹一口气,作为一名试飞院的试飞员,他基本没时间顾家,全靠自己老婆把孩子带大,他心里是愧对家庭和女儿的。

  “还有其他原因?”瘦子好奇的问道。

  “还不是没事了。”

  老鹰刚打算说什么,就把嘴闭上,脑中回想着刘骏那小子。

  平心而论他是一名很优秀的飞行员,各方面都没的说,可是!哪怕他极力克制,还是看着他有种“气不打一处来”的感觉。

  见老鹰没说,瘦子也没问,翻看着内部报纸,头版头条就是对长空的嘉奖令,啧啧嘴。

  “啧啧,长空这小子厉害啊,都打下来80架了,大部分是WVR,难怪沈飞那面把'宝'压在他的身上。”

  舰载机作为战斗最前线,拿出对抗外星人的方案就是:无人机辅助有人机;主打中程、近程战斗,危险的活无人机上,有人机负责指挥。

  成飞则结合银杏叶,化为空中武库舰,挂载大量的先进远程空对空导弹,对目标进行远距离压制,在进入WVR之前,彻底消灭所有敌人。

  听起来,两边走了各自的极端,然而在东大这里并不冲突,无论是沈飞还是成飞,都是东大体系内的一环,应对各自不同的领域。

  “主要在于反制外星文明杀伤链路,WVR还是交给无人机去做,长空总想狗斗”

  听着瘦子的夸奖,老鹰嘴里嘀咕一句,说完老鹰手机飞行模式,调整下状态,继续学习技术手册。

  哪怕这么大岁数了,也必须学习新的知识,不然真的跟不上航空、航天的发展速度。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这里是东大航空发动机集团直属的技术研究单位,主要开展航空发动机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研究,是国家级科研事业单位。

  在某间研究室内,警铃声响起,提醒全体科研人员,实验即将开始。

  “对各个岗位进行最后一遍确认,操作系统?”

  “准备完毕!”

  “计算机记录?”

  “准备完毕!”

  “三、两、幺,启动!”

  吧嗒,钮子开关搬动,实验开始,测试人员推着试验台上的节流阀,看着发动机的数据。

  “上推状态,运行良好!”

  试验台上的发动机尾部喷出带着马赫环的火焰,推力不断的上升。

  “风洞准备进行冲压模式测试.三、两、幺,启动!”

  哗啦一下,高超声速风洞吹出高速气流喷在测试的发动机上,激波压气到燃烧室内,发动机尾部喷出的火焰比之前更大更长,发动机的推力向上提高一大截。

  只是高超声速风洞的运行时间并不长,只有几秒钟,很快气流平复后,发动机脱离冲压模式,涵道改变,进入涡喷工作模式。

  几乎同时,在隔壁实验室的试验台上,一台斜爆震发动机也在进行测试。

  激波发生器不断点燃混合的燃料与空气,形成高温高压的爆轰波,这台工业之神的造物,不断在尾部喷出一团团的狂暴燃气,试验台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测试发动机是否稳定工作。

  很快,发动机工作模式从斜爆轰转为常规的涡扇、之后又通过内部机械结构变化,改变涵道变为更适合高空工作的涡喷模式.

  几名老院士盯着两台发动机的参数,低声讨论着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04/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