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战机 第66节

  【预计夏威夷进入外星文明干扰区范围:18小时】

  夏威夷群岛内,从外星文明攻击中,利用友军拖延时间逃难出来的军舰小部分都在这里集结,而更多的军舰则无视北约第五条款,直接逃离了作战区域,做起了逃兵。

  毕竟老美之前毫不犹豫用他们当挡箭牌的事情都看在了眼里,再不走等着被老美当炮灰么。

  小国的海军就那么几艘军舰,承受不起美国的折腾。

  对此,大敌当前的老美也只能嘴上怒骂,这么多年来,老美为欧洲提供廉价的军事保护,甚至让某些北约国家变成了反骨仔,忘记谁才是北约的老大!

  “法克!他们怎么敢!”

  夏威夷指挥部内,看着毫无心理负担,直接当逃兵的盟友战舰,少将将办公室内能砸的都砸了。

  这是战争,居然这时候当逃兵!

第134章 第三类接触

  噗噗噗,地勤哼着小曲,向着刘骏的战机上喷涂着代表击坠的符号。

  整整23架飞碟,外加3颗星星.地勤满意的打量着自己的手艺。

  两名地勤爬进进气道中检查进气道,还有两名地勤钻进尾喷口中,检查发动机,伸手仔细抚摸每一个叶片,看看上面是否有破损的地方。

  机炮熏黑的蒙皮被再次擦的干干净净,30-2机炮确定炮管没有问题后,地勤把弹箱装满,这样刘骏下次出动的时候,只需要在甲板挂弹即可。

  在仔细的检查每一处蒙皮,将激光烧灼的蒙皮重新修整/换新后,喷上反激光涂层,让J15T恢复状态。

  接着,地勤班长仔仔细细的在记录本上核实每一项检查,最后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飞行员的战场是天空,而地勤的战场就是地面,他们的任务就是保养好每一台战机,让战友可以毫无顾虑的驾驶战机战斗。

  保养好刘骏的战机后,地勤再次检查一遍系留锁,并在外露的起落架上涂抹一层对抗腐蚀的甘油,便去检查另一架战斗机。

  飞行甲板上的湿气太重,对战机的腐蚀非常严重,而刘骏的战斗机则在机库距离升降机最近的停机位,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出击。

  “哪个方向.”

  小棍指在C型符号上。

  “左”

  “右”

  医务室内,刘骏照常检查身体,军医检查他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来评估他是否能完成接下来的战斗,尤其是心理,肉眼看不到的问题,对飞行员的影响更大,甚至是结束整个飞行职业生涯。

  “好了,刘上尉,你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评估通过。”

  刘骏拿着检查书送到联队长那里,然后发现自己又在舰内休假了,不知道该干啥,想了想,还是去吃饭吧。

  进入航母24小时食堂内,打了些饭菜,选了个角落坐下吃了起来,还没等吃完,突然舰内广播响起:“长空!立刻前往简报室!重复!长空!立刻前往简报室!”

  正在吃饭的刘骏放下手上的餐具,起身对着食堂的炊事员做了个抱歉的手势,快步离开。

  等刘骏离开,炊事员走到刘骏的餐位,拿起餐盘收拾起来。

  “报告!”

  刘骏推开简报室的大门,就见联队长、政委二人站在简报室内,眉头紧皱反复踱步,像是在思考什么事。

  “来了,你看看吧”

  接过政委递过来的文件看了一遍,表情有些错愕的抬头看向政委:

  “啊?它要见我?”

  ——

  呼啦!

  潮水冲击着054B型漯河舰的舰艏,这艘小号的055在海上全速前进,储存的油料快速消耗。

  在漯河舰2海里外,玉衡星舰保持着与其相同的速度狂奔,而在外围,054A与055大驱为其撑开了一个巨大的防御圈。

  舰桥内,换班的大副每隔15分钟询问一次直升机甲板,同时在直升机甲板上的蛟龙突击队员,也会每隔5分钟上报一次各自的状态。

  经过12小时的全速前进,漯河舰成功驶出积雨云,天色也已经暗下,然而全舰上下,所有船员精神都在紧绷着,就因为直升机甲板上的外星救生舱!

  换了一班的蛟龙突击队双眼紧盯着,救生舱,手中的冲锋枪、霰弹枪、突击步枪准备随时应对可能从救生舱里面跑出来的外星人,而在四个角上,几名突击队员拿着特制的网绳枪,用于抓捕可能逃跑的外星人。

  吱,光学感应器变焦,周围的激光围栏一旦有任何实体穿过,就会报警。

  一片乌云遮挡住皎洁的月光,同样也遮挡住漯河舰,让整艘军舰都进入到阴影之中,直升机平台架起的强光灯,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蛟龙队员趴在直升机机库顶部平台,拿着精确步枪瞄着下方的救生舱,忍不住对着身旁的队友小声问道:“你说,里面的东西还活着么?”

  “不清楚”队友小声回复道。

  好奇心这东西是人类的通病,尤其是平台上的东西是人类从未接触过的生命体,来自地外的文明。

  “嗯嗯?有情况!”

  “警戒!”

  甲板上的救生舱,表面符号再次亮了起来,这一变化立刻引起报警器的反应,发出嗡鸣声。

  瞬间,在外星救生舱周围警戒的蛟龙突击队员立刻警惕起来,迅速向着直升机平台的方向靠拢,组成一个松散的半圆形队形。待机状态的机械狗唰的一下站起来,背部的突击步枪对准救生舱。

  “队长?”

  “警戒!”

  咔!

  机枪手拉动89式重机枪的枪栓,一枚12.7MM穿甲弹上膛,只要对方是碳基生物,绝对不可能扛得住12.7MM穿甲弹的轰击,一发就变成外星杂碎。

  同时,在漯河舰的船舱内,也同样响起了警铃声,数架四轴旋翼无人机放飞出去,环绕着无人机甲板飞行,进行360°的监视。

  “里面的东西要出来么?”

  被惊动的不只是漯河舰船员,通过数据链的8K视频监控,也惊动了远在千里之外指挥部内的专家。

  看着上面缓缓亮起的符号,有节奏的闪动着,似乎是在传递某种信息。

  密码、数学、光学领域的专家反复的看着符号闪动,分析着其中的意思,然而可以参考的信息太少,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读的。

  在连续闪动两分钟后,救生舱闪烁的符号突然熄灭

  蛟龙突击队的队员们相互看了一眼,握紧手中的武器,食指伸直放在扳机一侧,防止自己因为紧张而误扣扳机。

  又过了几十秒,只听噗的一声,救生舱上传来类似泄压阀的声音,一道缝隙出现在救生舱上,并越来越大。

  顿时,所有人都警戒起来,里面的外星人要出来了!而院士们更是瞪大了双眼,不想错过每一秒!

  当缝隙开到最大后,一截包裹着薄膜的柔软触手从里面探了出来,触手表面闪动着荧光纹路。

  触手先是搭在救生舱的外壁上,接着像是想要探明外部环境一般,继续向着四周探索,最终触碰到054B的钢铁甲板,像是受到惊吓一般缩了回去。

第135章 外星文明个体

  覆盖着某种保护“外壳”的触手伸出舱门外探索一周后,便缩了回去。

  看着那灵动的触手与表面不断划过的光纹,专家们小声讨论起来。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人类并不陌生,深海多足蛸亚科。尤其是章鱼,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与人类较为接近,皮肤可以变色。

  灵活的触手也符合文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制造工具。

  如果没有灵活的“手部”,是不可能制造出最基本的生产工具,然后继续向上发展出更加先进的设备。

  章鱼拥有约5亿个神经元,神经系统发达,拥有一个主大脑,负责处理感觉输入、学习、记忆和协调复杂的运动模式,八条腕足上还有各自独立的特殊神经索,能让腕足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中央大脑进行操作.但是能把自身文明发展到这种程度的多足蛸亚科,人类还是第一次遇见。

  触手收回飞船内部,便没了动静,然而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警惕起来,尤其是蛟龙突击队,几名手持盾牌的队员将盾牌架在身前,为队友提供掩护。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蛟龙突击队员不会贸然上前,双方就这么对峙。

  突然间,地面上的着色剂出现了被挤压的痕迹,似乎有什么隐身的东西从救生舱里面钻了出来,几个“脚印”出现在地面上!

  “着色剂!”

  蛟龙突击队队长大喊一声。

  砰!

  一发着色弹打了过去,蛟龙突击队队员纷纷拉下头上的四目,肉眼看不见的光谱,换成夜视仪就可以看到。

  着色剂炸开,无数粉尘粘在隐身的东西上面,瞬间在蛟龙突击队队员的四目中出现了热成像,一个“头重脚轻”的生物,很滑稽的,如同猫和老鼠里面的动物一样,点着脚一步一步向外走去,虽然不知道这东西的水性如何,但看起来就很能浪。

  “兜网枪!抓住它!”

  对付外星人以抓捕为主,毕竟可以在这个外星人身上套出许多外星文明的情报。

  砰!

  火药带动网绳枪向前飞去,网兜在空中张开,呼噜一下将想要逃跑的外星人兜在高强度材料制作而成的兜网中,顿时外星人开始挣扎起来,不断扭动着触手,而那挣扎的样子很像是一个被网兜抓住的章鱼,

  挣扎了几下,见自己无法逃脱后,外星人解除光学迷彩,在蛟龙突击队面前展示出了它的全貌。

  一只长度1米6左右,身上长有灵活触手的软体动物,在光线的照射下,透过半透明的身体,可以清楚的看到身体内部那些疑似内脏的脏器,还有一对卡姿兰大眼睛。

  在细节放大后,可以看到这一对眼睛并不像是人类那样的结构,它内部有许多的六边形复眼,有点像是蜻蜓的复眼,这些复眼汇聚到一起,组成一个类似瞳孔的结构。

  软体外星人就这么用卡姿兰大眼睛盯着人类,触手顶端亮起了荧光,缩成一团安静下来。

  外星人完全没有像是电影中那样爆起伤人,而是很理智的“蹲”在原地,皮肤也改变颜色,和周围环境调配成异常醒目的对比度,遮挡住了体内脏器的同时也让在场的蛟龙突击队可以清楚的辨认它的位置。

  它在示意自己不会逃跑?

  见状,在场的蛟龙突击队也不动,双方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着,看着这个软体动物时不时动动触手.

  “队长.怎么办?”

  蛟龙突击队员看着一动不动的外星人,这东西给他们的感觉完全不像是动物,反而更像是“人”,很明显知道自己处于劣势,尽量做一些不会让他们过激的举动。

  我哪知道见惯了风风雨雨的蛟龙队长此刻也有些麻爪,他哪知道该咋办,不过这种时候还是请示上级:“舰长!外星人很安静,接下来?”

  “先安抚一下它。”舰长此刻也有些头疼,他的专业是指挥舰艇作战,不是和外星人沟通,只能按程序来。

  “明白!”

  安抚?蛟龙队长想了想,大声说道:“喂!你别乱动!我们不会伤害你!”

  说完,似乎担心对方不懂,队长又用手语比划了一下,希望这个软体外星人能懂.吧。

  唰唰唰.回应蛟龙突击队队长的,只有软体外星人表面开始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

  然后,双方各自陷入了沉默,这语言不通啊,无法进行有效的讯息沟通。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第一次和外星人见面,该怎么沟通?

  “我们该怎么和它进行沟通?”首长看着专家席上的各领域专家问道。

  “首长,根据对方的生命形态,以我们目前的生命科学,配合天文学来推断,外星人的母星,环境很可能是一颗红矮星,低光强/高紫外的行星,或者是潮汐锁定的永恒晨昏带,不排除大气中含有催化惰性气体。”

  “红矮星?”

  在东大当首长的都有两把刷子,红矮星发出的光比太阳弱得多,有时可低于太阳光度的万分之一,在地球上无法用肉眼看到。

  离地球最近的比邻星,也是一颗红矮星,距离地球仅4.24光年。

首节 上一节 66/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