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资料翻到手,档案室房门被人猛地推开,曹彬顶着一双黑眼圈出现在门前:
“师兄,我们的小炉子把材料弄出来了!”
角落里,林易翻开资料,将资料摊到腿上,抓着钢笔就开始修改其中的内容,同时回答道:“弄出来就弄出来呗,先过了测试再说!”
高海用手肘敲了一下曹彬,也在旁边帮腔:“就是就是,你看看你师兄,多淡定。”
“再看看你,急躁了一点!”
面对两人的一唱一和,曹彬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深吸一口气,加大音量说道:
“从昨天到现在为止,我们其实已经做了两炉。”
“在第1炉的成品出炉之后,我们又按照第一炉的流程,开始了第2炉的材料冶炼。”
“在等待第2炉出炉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第1炉材料的性能检测。”
“现在,第1炉材料的性能检测全部完成,而第2炉材料也正式出炉,我们想请师兄过去看看,然后进行第2炉材料的性能复测。”
“如果第2炉材料的性能复测,能够复刻第1炉材料的性能检测,那就说明这个配方没有问题,这个工艺也没有问题。”
“我们就算正式攻破了高强航母甲板钢难题。”
“去呗!这要是真的能成,加上日本首相被干死这个消息,那这就是双喜临门!我甚至觉得我们晚上得喝一杯,好好庆祝庆祝!”听曹彬这么一说,高海立马没了在档案室待下去的兴趣,他扭头看向林易,眼睛里全是渴求。
啪!
林易合上档案资料,将手中档案资料放回原处,又指了一下高海面前的几份资料,身体转向曹彬:
“把资料带上!”
林易刚推开材料实验室大门,就看见前方站着的一群人齐刷刷回头,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全都死死地盯着他。
和这些人目光对上,他下意识缩了一下脖子,赶紧退出材料实验室,看一眼实验室门口挂着的牌子,确认没有走错,才再度推开大门:
“大家……下午好!吃了吗?”
问好声像是一个开关,将材料实验室那些像是被按了暂停键的人重新启动。
这些人一窝蜂拥过来,把林易围在中间,像小学生一样叽叽喳喳的喊着:
“师兄,快告诉我,你怎么能够在那么多资料里,精准无误地找到最适合的配方,还能在最需要调整的位置,确认最合适的调整方案?”
“师兄,快教我这一招!”
“师兄,以后咱俩各论各的,我叫你师傅父,你叫我徒弟,你只需要给我露一手就行!”
“起开,别挡着师父的路!”
“师兄,我看你还是单身,我有一个表姐……”
“师兄,你看我,我有三个表姐!”
第402章 成功复现!
人群中心,林易双手高举,做了一个停止的动作。
伴随动作,吵闹的声音停息,一群人眼巴巴看着他,等待他发号施令。
林易没有开口,而是拨开人群,走向实验室角落的炉子,炉子已经关火,但依旧在向外散发温度。
旁边的地上,躺着三个长度80公分,宽度30公分,高度20公分的模具。
模具里,都躺着一块黑漆漆的金属。
手伸过去,还能感受到金属散发的高温。
这时候,曹彬也拨开人群走了过来:
“第一炉的材料,我们用了冷却液降温,这一炉,我们想尝试一下自然降温,看看自然降温会不会影响性能。”
闻言,林易回忆了一下资料,资料里对冶炼完成的材料降温并没有严苛要求,使用冷却液,或者自然降温都可以。
毕竟现在出来的只是材料,想要变成零件,还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加工中,以及加工后,才更需要工艺处理。
又伸手感受了一下大概温度,林易往后退开,拉开和这块材料的距离。
实验室并没有开空调,温度有点高,有点热,他扛不住,也不想扛。
远离了高温,林易这才向曹彬投过去一个赞赏的眼神:“没问题!”
“材料大规模加工呢?开始准备没?”
被问到材料加工,曹彬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随后挠着头说道:“他们冶炼材料的时候,我抽空看了一下厂里的设备。”
“加工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零件加工后的应力消除。”
“在你给的方案里,主要采用的方案是电脉冲处理。”
“我们手里有设备,但设备只能处理小零件,不能处理大零件。”
“经过技术部内部讨论,决定去市场上购买一套设备,然后我们自己对设备进行改造。”
“我们把这个消息告知纪总和刘总,刘总今天早上已经亲自出马,去找设备商谈设备了。”
“合作谈妥,设备运过来,再改装,测试脉冲电源,整个流程完全不出错,大概只需要一个半月,如果出点问题,大概就需要两个月多一点。”
曹彬说话的语气很凝重,但凝重的语气里是难掩的兴奋。
电脉冲处理,是一种新兴的应力消除技术,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后,各国都争先恐后地投入资金,系统性研究相关技术。
这种技术消除应力的原理,是利用瞬时电流的焦耳热效应和电子风力效应,促使金属内部位错重新分布或晶界迁移,从而快速释放应力。
这种变化可控,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
这样的技术握在手里,也就意味着最终成品的航母甲板钢零件,有可能会远远超过航母团队的要求。
完成了这一次的业务,以后,小米重工就能拿到更多的舰船订单。
在场这些人的名字,会随着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而响彻全球。
有这样隆重的一笔,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已经不重要了!
听出他话语中的兴奋,林易回过头,发现除了曹彬,其他人脸上也是难掩的兴奋。
而最兴奋的,是高海。
他整个人站在模具旁边,像一个准备火中取栗的猴子,不停的探出手,当手感受到材料的温度后,又迅速收回手,然后又不停的探出手。
见到他这样子,林易只能叹一口气,手对着材料点一下:
“曹彬,用冷却液降温,然后赶紧检测,给我们的高代表看看!”
“好嘞!出几个人,去把板车拖过来,把这东西拖到冷却池去,切割台做好准备,其他人回各自岗位,分到材料之后就开始做测试。”得到林易发话,一群人也不再强求材料自然降温,几句话,曹彬就安排好任务。
柴油发动机的声音响起,人群散开,一辆小型叉车越过人群,出现在模具旁边,叉子伸进模具下方,液压机用力,叉子就将模具托起。
有点重。
在柴油机的轰鸣声中,叉车将模具送出实验室,送到隔壁的冷却间,扑通一声,整个模具都被扔进淬火油里面。
扔掉模具,卸掉了重量,叉车一个漂亮的倒车,扎回实验室,在叉车叉着第2个模具准备出门时,曹彬突然开口问道:
“那个……模具上面没挂钩子,对吧?”
一句话,开叉车的人脸上的兴奋消散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一脸的惊恐。
在他惊恐的表情里,曹彬用右手捂住脸:
“待会你跳下去捞!其他人继续!”
留下这句话,曹彬弯着腰,驼着背,一步一步朝隔壁房间走去。
在他背后,叉车司机一脸欲哭无泪。
这边是实验室,主要工作是实验,平常生产的材料零件都不大,所以冷却池并没有装大型行吊,自然也没有常见的电磁铁。
有的只是架在冷却池上方的一个龙门架,和一个一吨的小行吊。
刚才太过兴奋,直接就将模具连同需要冷却的材料一起扔进冷却池,现在想要捞起来,就只能人工下去,把挂钩挂在模具上。
可那里面是淬火油!
油!
叉车司机尖叫一声,叉着第2套模具来到冷却池边,这一次,他没有一股脑把模具扔进去,而是等旁边的人上前,将小行吊的挂钩挂上,看着行吊将模具吊起,然后慢慢放入冷却池。
第2套模具冷却完成,在人工操作下,冷却后的模具被另一台叉车带走,送到了切割台。
切割台上,操作人员将模具拆除,只留下中间的原材料。
他们并没有立刻切割,而是先用设备磨掉原材料的氧化层。
经过一番打磨,原本黑漆漆的原材料变成了灿烂的银白色,打磨光滑的位置,还能看到镜面反光。
下一秒,切割机运转,将这块80公分长的原材料切成三段,接着这三段材料又被竖起,均匀地切成了十八片。
这九片材料被装上托盘,送到隔壁检测实验室。
检测项目不同,实验室的配置也不同,这十八片材料,被送到了不同的检测实验室。
拿到材料,检测实验室里摩拳擦掌的一群人立马开始工作。
抗压,抗拉……
而全程目睹这一切的高海,是这个实验室里最忙的人,他一会儿扒在这个实验室门口看看,一会儿又扒到另一个实验室门口看看。
和他不同,在检测开始后,林易就找了一个凳子,找了一个安静的位置坐下,闭眼睡觉。
从夕阳黄昏等到满天星斗,在高海又一次扒拉门头时,曹彬给这个扒门的人递过去一份报告:
“高代表,结果出来了,你看看。”
报告只有一页纸,轻飘飘的,就这样夹在两人中间,当走廊上的微风吹过时,这张纸还随着微风迎风摇曳。
伴随着纸张摇曳,高海还能隐隐约约看到上面的文字。
他不敢接,他怕这一切都是梦,他怕自己接过这张纸,自己这个梦就会醒过来。
然后旁边的人就会告诉他,没有什么几天生产航母钢,有的只是一帮失败的人,在妄想罢了。
过了一会儿,曹彬发现高海不接报告,很干脆地将手往前又伸了一点,将报告直接拍到高海手里。
纸张入怀,容不得高海多想。
他手忙脚乱地接过报告,迅速摆正报告,目光直接落到最下方,直接看结论。
在结论下方,只有简短的一行字。
【该配方钢材满足航母甲板钢使用要求!】
在这一行字下方,是一个陌生的人名和一个熟悉的单位名称。
【许文军】
【船舶重工集团0785金属材料研究所】
看完结论,高海的目光又落到了报告前方,落到那一系列的对比数据上。
同样的项目名称,有三组数据,一组数据是设计要求,而另外两组数据,是两次的检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