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桥环视一周,看完,眉头猛地一皱,摇了摇头。
曹彬在他身边,这些动作,全都被曹彬看在眼里。
稍微犹豫一下,他走过去问道:“柳工,是工厂有什么问题吗?”
“场地太小了!”柳南桥张开双臂比划了一下,“生产制造坦克,要有足够的场地,至少,坦克在组装完成后,要有一段路来进行装配后的测试。”
“你们这里没有,太小了!”
说完话,他就转过头朝林易走过去:
“林总,能不能带我们先去看一下车间内部,主要是想看看有哪些设备,搞清楚了设备,我们才好按照设备布置人员,调整。”
借这些人过来,是为了制造坦克,制造坦克就需要设备,提前看设备,提前熟悉,那是应该的。
林易很自然地抬手,“各位走这边,我们先去看冶炼车间。”
在他的带领下,柳南桥和沈卫华一群人,陆续走进冶炼车间。
走进门,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冶炼车间里那几个高炉。
最中间的最大,旁边那几个要小上很多。
几个炉子都在运行。
他们运气不错,走进门没多久,最大的那个炉子炉门口打开,金色的金属熔液从炉口汹涌而出,落到早就准备好的钢包里。
行吊启动,将钢包吊起,沿着轨道往前,送到一个巨大的机器上方,钢包缓缓降下,被机器上方的卡扣卡住,待卡扣完全卡住后,钢包慢慢倾斜。
火红的液体被倾倒而出,从机器上方漏斗口一样的位置倒进去,消失在机器头上。
“这是?”柳南桥目光落到这个巨大的机器上,眯着眼问出了声。
如果没猜错,这应该是大压铸设备。
可这台大压铸设备,和他之前见过的又不太一样。
他不是很敢确定。
察觉到他的好奇,林易很随意的解释道:
“高压压铸机!”
“一些特殊的,但是可以复用的零件,我们就用这台设备,把滚烫的金属熔液倒进去。”
“那些融化了的钢材,会填满模具的每一个缝隙。”
“等到填满,我们就可以加压加力,最终就可以得到一个成型的零件。”
“那边还有锻压机,主要用来生产航母甲板。”
“在我的设想里,那台坦克使用的那些零件,大部分都可以使用压铸机生产,剩下的,就需要用锻压机生产。”
压铸机在工作,一群人都非常默契的没有提出要去其他地方。
等了10来分钟,那台机器下方口子打开,几个圆环型的零件从打开的口里慢慢滑出。
在场的这些人都是搞坦克的,只是看了一眼,他们就认出了那零件的来历——炮塔座圈外齿。
炮塔座圈,是坦克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东西,坦克的炮塔就掉不了头,就只能打前面,或者只能打后面。
而炮塔座圈,分为内齿圈和外齿圈。
内齿圈固定在炮塔上,外齿固定在车体上。
这东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坦克的作战能力。
按照正常的训练强度,每200小时左右,就需要检查润滑轨道,检查密封性。
一般1000小时检查磨损。
根据坦克的重量不同,旋转2000~5000小时,就需要全面检修。
这东西加工难度很高,得先用高强合金钢制造出一块毛坯,再用万吨级的锻造设备进行锻造。
锻造完,就是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发现内部有裂痕,那这块毛坯就废了,得重新弄一块。
通过超声波检测,紧接着就是初加工,在内圈外面,在外圈内面,加工出齿牙大概的形状。
下一步,是回火。
将加工好的毛坯进行热处理,提升整体强度和韧性。
做完这些,紧接着就是精加工,在更高精度的车床上,将加工好的毛坯进行精密磨削处理。
处理完毕,才会进行装配测试。
装配通过,那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炮塔座圈,要是装配之后不通过,那这个毛坯就废了,得换下一个毛坯。
刚才的流程又得重新走一遍。
可是看看现在,那台巨大的压铸机,在他们站着看的空档里,一连串吐出20来个外齿圈,每一个尺寸的质感,都像是经过了初步加工一样。
在旁边又看了一会儿,压铸机往外吐的零件,变成了内齿圈。
不到20分钟,和外齿圈数量匹配的内齿圈,就和外齿圈摆到了一起。
发现这些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两个零件上,林易很淡定地抬手,招呼不远处的工人,让他们推一个零件过来。
几个负责零件的工人齐心协力,费了一点功夫,才将一个外齿圈和一个内齿圈放到一起,推到林易等人面前。
林易还没来得及开口,沈卫华和柳南桥,就凑到了这个零件面前。
烧红的金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在零件表面凝结成一块块“皮肤”。
看着很丑。
盯着看了几分钟,柳南桥突然对沈卫华问道:
“你觉得用压铸的方式铸造零件,能够取代万吨锻压机吗?”
沈卫华摇头:“你别问我,我也是第1次见这样制造,但是从制造的这个外观来看,他们省掉了锻压,还有粗加工作圈轮廓的步骤。”
“他们能省这两个工序,说不定这种压铸方式真的能成。”
“不过零件到底能不能成,最后还得看高精度数控磨床和齿轮加工,这两个地方最容易废零件。”
“如果真的能成呢?你可别忘了,他们的良品率很高,哪怕是赌运气,也很高!”在沈卫华的声音落下后,柳南桥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而这一句话,沈卫华也想起了临出门前,贺静秋给他说的那些话。
什么去小米重工,一定要想办法搞到技术。
哪怕是把自己卖掉也可以!
想到那些话,沈卫华就觉得头疼,可头疼之中,他又带着一点点期待,那就是期待小米重工的这批零件,能够加工成型。
深吸一口气,缓解了脑袋的疼痛,沈卫华笑着走到林易面前,用手指了指内齿圈和外齿圈:
“林总,不知道我们今天第1天过来,能不能有那个幸运,能够看到这两个东西加工成型?”
把人带进车间后,林易就一直在观察这些人的反应,尤其是沈卫华和柳南桥,毕竟他们是两个公司带队的人。
此刻听到沈卫华的这些话,林易很清楚,这是面前这两个人,对小米重工的考验。
考验过了,这两个人在后面的工作上会很听话,但如果考验不过。
那这两个人在后面的工作中,很有可能会指手画脚。
想明白这些,他对着曹彬招了招手。
收到林易的信号,曹彬笑着跑过来,环视了一圈,又听林易把前因后果说完,没有废话,他直接抬手一指隔壁加工车间:
“走!”
随着他的指引,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从冶炼车间离开,前往隔壁加工车间。
相比于冶炼车间的粗犷,加工车间就要婉约很多。
从冶炼车间带过来的零件,被小吊车设备吊起,放到了中央加工台上。
曹彬在控制台设置好参数,按一下回收,控制台开始运行,那些负责精加工的设备,就好像穿花蝴蝶一样,开始加工外齿圈。
一时之间,加工车间里就只剩下加工台设备运行的声音。
随着精加工深入,那原本其貌不扬,看起来还有一些丑的外齿圈,在这一刻变得格外光亮,在冷白色的灯光下,显得熠熠生辉。
兵器工业集团,还有兵器装备集团的这100多号人,也纷纷围上前去,站在安全的距离之外,对中间的加工台发出点评:
“这东西好用,我们研究所要是有一台就好了!”
“我们研究所要是有一台这样的设备,就不用天天等排期,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确实!”
“想多了,大家所在的研究所都是国内顶尖的研究所,什么样的设备没见过,但你们说,你们见过这样的加工机床吗?”
“没见过,这好像是他们自己弄的!”
“是的,小米重工自己弄的!”
“那完蛋,这样的设备,没有大几千万根本不可能弄下来,我如果去向所里申请大几千万的经费买一台加工设备,所长一定会把我当傻逼看待,一定会给我一个大耳巴子!”
“你们说,这样的设备,小米重工是不是还有很多啊?要不然,他们的技术没法保持先进!”
“肯定是,你看我们的柳工和你们的那个沈工,他们是不是在暗地里商量,想要搞设备啊?”
第530章 学习进行时!
说话的人刚说完这句话,后面立马有人捂住他的嘴,“你说什么呢!什么叫搞设备?这叫学习先进生产工作经验!你会不会用词?”
被这么一提醒,说话的人也反应过来,掰开捂住自己嘴的手:“对对对,我们这一次过来是学习先进生产经验的,不是来搞东搞西的!你说的没错!”
这个小插曲,很快就在一群人轰轰闹闹的声音中消失不见,因为前方的车床,已经开始了外齿圈的正式加工。
铣刀慢慢吃尽,将外齿圈狠狠的刮下一层皮,褪去了外壳,外齿圈变得光亮如新,刮下一层皮的铣刀退下,换成了另一把更小,更细微的铣刀。
在一阵嗡嗡声中,开始了第2轮加工。
这一轮加工,从直观的角度看过去,就好像是一个没牙的孩子,在啃苹果一样。
啃了半天,苹果受到伤害0!
但是在场的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看着,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是在精加工。
这一轮攻击,持续的时间比上一把铣刀持续的时间更久,足足4个小时过去,铣刀才停下工作。
和第1轮加工相比,第2轮加工后的外齿圈,看起来更加光亮。
工程师们拿着设备,上前检查外齿圈齿轮,确认每一个齿轮都符合要求,这才朝着控制台的曹彬招手:
“曹工,这个可以了!”
得到工程师们的信号,曹彬走向控制台,将设备停机,和小米重工的其他工程师,上前拆下设备上的刀头,又用行吊,将外齿圈缓缓吊起,然后缓缓移动到另一边的打磨工作台。
这个外齿圈前往下一个工位,曹彬将手里的工作交给控制台旁的另一个工程师,转头就往打磨工作台走去,沈卫华和柳南桥赶紧跟上。
两人跟着曹彬来到打磨工作台的控制台,从他们这个角度看下去,打磨工作台就像是一个装满淤泥的圆坑。
坑,就是打磨工作台。
至于淤泥,沈卫华和柳南桥都知道,打磨工作台那里面装着的,不是淤泥,而是柔性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