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第752节

  “是什么致命错误?”

  林易左手拿起资料,右手翻页,翻到自己想说的重点,他又转过身,将相关资料排到郭松几人面前。

  等两人拿起资料,他踩在平地里说道:“唯技术论!”

  说出这几个字,林易发现郭松两人表情有些好奇,就知道他们没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将手中兵器推演的资料拿起,翻一面,然后转头对准两人:

  “你们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从正常角度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选择的新东西,脱离了现实。”

  “你看一下描述!”

  “全新智能机器坦克,拥有独立思考系统。”

  “我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也有可能是人类远程操控的无人坦克。”

  “资料里面没有提及相关制造方式,只是写了一个名字,还有相应功能,看起来很厉害,而通过这些资料的描述,也确实很厉害。”

  “但没有人说,这东西该怎么造,能不能造出来。”

  “再看看这里,超限跑酷机器人。”

  “平时可以放在城市里,当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配置相关的钩爪和绳索。”

  “但是没人说,这东西应该怎么做。”

  “再到后面,也就是这里。”林易将资料快速往后翻,看到自己想找的位置,指着对应位置说道:

  “这里,已经彻底变了形状。”

  经过林易的指点,郭松也看出了数据里的问题,开始拿着资料,仔细核对里面的类似问题。

  不看不要紧,这一看,他发现这样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这些资料里面,多了一大堆叫不出名字,看不出用途的装备。

  只知道每一个装备,都能对应一个需求功能,只是这个设备对需求功能而言,又超出太多。

  看完信息,资料被郭松放在一旁,他抬眼看向林易:

  “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是说,依旧是你刚才说的那个什么唯技术论?”

  “是的!”林易点头,把资料拿到手里,一边翻看,一边用温和的嗓音说道:

  “军事装备,在技术一直发展的前提下,人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观念,那就是一件全新的超级武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于是,他们开始寄希望于制造一件超级武器,来解决所有问题。”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他们就会身体力行地向这方面靠拢。”

  “如果你找不到对比的目标,你可以把目光放到阿美莉卡,他们就是这个鬼样子。”

  “在苏联消失后,尤其是进入千禧年后,你看他们干了什么?”

  “制造未来战舰朱姆沃尔特,制造太空武器,制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同时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当做已经拥有的东西,在实际中使用。”

  “可实际上,并没有这些东西。”

  “未来超级战舰朱姆沃尔特,到现在,给所有人的印象,都只是一艘停在那里的军舰。”

  “没有人知道这东西实际打起来有多少战斗力。”

  “也没人想知道。”

  “因为按照披露的相关设计资料显示,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至少在现在的技术下,做不到。”

  经过这么一番解释,郭松拿起笔,在资料里翻找那些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压根就没有做出来,以后也不太可能做出来的装备。

  找到这些装备,他将这些装备的信息抄录下来,然后把这些东西划掉。

  划掉之后,整份兵棋推演的记录,看起来就顺眼很多。

  尤其是陆军的坦克,终于可以在地面上承担属于自己的任务。

  看着新的资料,郭松脸上露出笑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把资料放回公文包,他朝林易招招手,又指了一下大门:

  “走吧,我们再去逛逛!”

  “你们的坦克要是能经得住考验,那说不定新一代坦克的订单,就会是你们的了。”

  “那可太谢谢了!”骤然听见这么一句,林易喜出望外。

  华夏的坦克订单,那至少是上千辆。

  就算给友情价,那也是血赚!

  走出门,郭松又突然问道:

  “我听说,你们最近在搞芯片,怎么样?有没有进展?”

  提到芯片,林易就只觉得头大。

  主要还是没人。

  他摊了一下手,“设备我已经找了人,在外面弄了。”

  “但主要还是人手不够,我们人事部的人在学校招聘,在社会上招聘,但找不到。”

  听闻设备已经解决,郭松再次竖起大拇指:

  “厉害!”

第587章 中情局在行动!

  “一般一般!”面对郭松的夸赞,林易脸上不露笑容,抬起右手轻轻挥了挥。

  下一秒,郭松接话:“要不要给你来个世界第三?”

  “可以啊!”

  两人走出房间,走了两步,才突然想起后面还有一个朱靖垚,两人又赶紧回头,发现朱靖垚和两个警卫员都跟在后面,这才松了一口气。

  还好,人没丢。

  走出办公楼,郭松抬手一指车间,对朱靖垚问道:

  “老朱你是……”

  朱靖垚手指大门:“你们忙,我先去一趟江南船厂,然后再回来看他们那个造船厂。”

  “到时候再一起回燕京,先走了。”

  和郭松说完,朱靖垚又看向林易:“你派两个车,送我一下。”

  对郭松说了一句稍等,林易把韩顺发叫了过来,交代完工作,亲眼看着几人上车,看着车队离去,才一起和郭松走进车间。

  车间里,早上的车间设备检修和维护已经完成,工程师开始正式进入工作——焊接炮塔。

  当两人走进车间时,正好可以看见行吊将5辆坦克的炮塔依次吊装上车体,依靠辅助设备固定住后,负责焊接的工程师带着特种焊枪上前,开始焊接工作。

  动作整齐划一,感觉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

  郭松见过坦克生产,但没见过这样的坦克生产,他站在旁边,带着后勤人员的直觉,仔细观察这一切。

  半晌,他才小心问道:

  “你这里其实是5套生产班组,对吗?”

  “对!”林易没有瞒着,抬手指向正在组装的5辆坦克:

  “那些年纪大一点的,都是在你们的协调下,从兵器装备集团和兵器工业集团借调的工程师。”

  “那些年轻的,都是我们的人。”

  “为了让他们快速上手,干脆就直接弄了5套生产班组,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到时候要爆产能,五套生产班组也可以勉强应付。”

  得到解释,郭松十分满意,他回过头又继续观察那些年轻人,越看越满意,因为这些年轻人上手动作极快,而且很稳。

  尤其是负责焊接的那几个人,手真的很稳!

  这一刻,他又想起了小米重工和航空航天集团合作的那一次,双方交流合作,互有进步。

  尤其是航空航天集团,在那一次合作之后,下面的工程师和工人好像被醍醐灌顶了一样,生产制造方面的收益大幅度上涨。

  制造生产的零件良品率大幅度提升,现在,航空航天集团已经可以叉着腰,对其他人大喊你们随便折腾,我们有的是备用零件。

  一套不够给两套,两套不够给四套,四套不够给十套。

  以往的工作都是事倍功半,现在的工作就是事半功倍。

  想到这些,他回头看向林易:“说实话,我很想联系国资那边,让他们组织人,过来和你们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一下产品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稳定住,我们每年能省下不少经费,而且,我们可以囤更多的东西!”

  听到可以囤更多的东西,林易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对郭松竖起大拇指,“当年囤的手榴弹和子弹用完了吗?”

  一句话,让郭松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他扭头继续看向坦克,过了两三分钟,脸上的尴尬消除,才慢慢转过身小声说道:

  “别听那些胡咧咧,六七式手榴弹耗得差不多了,至于当年那批子弹,卖的卖,打的打,早就已经换了。”

  他刚说完,林易又开口问道:“那82式呢?”

  这一次,郭松彻底沉默,回头翻了一个白眼,他干脆地走向坦克,站在几个工程师后面,继续围观。

  在他的围观下,焊接工作很快结束,下一道工序,需要等到焊接接口处完全冷却,等金属探伤检测结果出来,才可以继续进行。

  工程师们从坦克上离开,去做下一道工序的准备工作。

  没有工作可看,郭松又回到林易身边,他右手托着下巴,很认真的问道:“你说,要是咱们也搞一个钢铁洪流,你觉得有没有搞头?”

  钢铁洪流?

  林易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用这样的坦克搞钢铁洪流的画面,然后又用力摇头,把这个画面扔出脑海。

  钢铁洪流这个词,是独属于苏联的词汇。

  巅峰时期,苏联境内大约有5.5万辆在服役的坦克,按照苏联和欧洲自己的推算,他们可以在7天之内,以这5.5万辆坦克为先锋,直接推到欧洲腹地。

  但是很可惜,苏联凉了。

  这个词汇,也就从客观描述苏联机械化军事力量,变成了文字,变成了回忆。

  而苏联这5.5万辆坦克,包括T54,T55,T62,T64,T72,T80等多个型号。

  并且,在1981年的时候,苏联还展示了一场真正的钢铁洪流演习,这场钢铁洪流演习,动用了大约8000辆坦克,一万辆装甲车。

  也正是得益于那一次演习,让苏联又多活了10年。

  现在,郭松想用面前的坦克来一场钢铁洪流……

  林易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沉默着思索片刻,他歪过脑袋:

首节 上一节 752/7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