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边境检查官 第212节

  简短的公告,巧妙地将行者带来的影响包装成了秋季迁徙潮。

  于幸福城而言,往年的秋迁其实根本不值一提,最多一两万人,更多是工业区回撤的人口让缓冲区热闹些。

  真正的迁徙旺季,其实是他刚穿越过来的那段时间。

  春末夏初,冰雪消融后,流民才会结伴涌向庇护城。

  “一步一步慢慢告诉居民真实情况,不断拔高预期,接受了三五万人,再接受七八万人就好理解一些,接受七八万.往后来个几十万,也不会太过震惊,大概率会被营造成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

  程野琢磨着,收起防务通,踏上公交车。

  “张师傅,先去中央检查站那边晃一圈看看情况。”

  “好嘞。”

  单独安排给他的公交车,自然不必遵循往常的固定线路。

  一路驶去,路口已出现不少治安署的执勤人员,正忙着分流人群。

  但面对张师傅的公交车,没人上前拦阻询问,毕竟之前办事员已经通过检查站在治安终端做了标注,这车的通行权限早已录入系统。

  距离中央检查站还有将近一公里时,程野摇开车窗,隐约已能听到前方传来的嘈杂人声。

  被行者影响的迁徙者几乎是日夜兼程地赶来,昨晚就已有大批人抵达。

  虽说南北检查站通宵开放,但中央检查站并未同步开启,因此夜里抵达的流民只能在防线外驻扎,等着天亮后进城。

  “程检查官,您的车子不能再往前了,前面已经戒严。”

  距离检查站还有三百米时,两名中央检查站的警卫迎了上来,对着程野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语气恭敬。

  “迁徙者已经到了?”

  “到了!”警卫点头应声。

  “有多少人?”

  “目前上面给的通知是.四万七千人。”

  好家伙。

  四万多人?

  程野一时没太具体的概念,只示意张师傅把车停在路边,自己推开车门,朝着中央检查站走去。

  这里是他执勤了一个多月的地方,闭着眼睛都能摸到各个角落,自然不会陌生。

  越靠近,外面的吵闹声就越清晰,嗡嗡的人声像潮水般涌来,夹杂着孩童的哭闹、大人的吆喝,还有金属器物碰撞的脆响。

  刷开几道隔离门,程野登上检查站外侧的办公楼,站在四楼的瞭望台往外眺望。

  一瞬间,他几乎屏住了呼吸,脑子里只剩下那张经典的表情包:

  【好多人啊.jpg】

  检查站外的荒野,往日里总是空旷得能看见川市废墟的断壁残垣,鲜少有人迹。

  可现在,密密麻麻的人头从防线外一直排到废墟边缘,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尽头。

  往两边看,看不到边际。

  人群上方的空气仿佛都被呼吸与体温烘得扭曲,连阳光透过时都泛起了模糊的涟漪。

  有人裹着破旧的毯子坐在地上,有人正在检查背包里的物资,还有背着行囊的半大孩子在人群缝隙里追逐打闹,被大人一声呵斥后又悻悻跑回。

  更远些的地方,临时搭起的窝棚连成了片,帆布、塑料布、甚至破麻袋都成了遮风挡雨的材料,比帐篷营地壮观数十倍!

  “这才是第一波?”

  程野怔在原地,喉结动了动。

  那些纸上谈兵的计划,此时面对这么多鲜活的面庞,顿时显得苍白无力。

  四万七千张嘴,今天要消耗多少水和食物?

  要分多少批次进城筛查?要如何安置?

  要怎样在这人潮里揪出潜在的感染源?

  一连串的问题瞬间涌进脑海。

  程野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这可比单纯的去对付感染潮难多了。

  哪怕是超凡者,面对这样的人潮,也不可能靠武力镇压一切。

  回归发展,最终还是得靠脑子,靠智慧,靠.手段!

  “幸好,我现在还得再执勤三天,第一波的安置不用我出去面对。”

  程野长舒一口气,转身往检查站外走。

  也不知道丁以山那边的磋商有没有结果。

  但就算检查官承包制度批下来,第一批肯定也轮不到他这个见习去。

  几个五期、一众四期和三期检查官,才是检查站的主力。

  面对第一波混乱,总得有这些定海神针先稳住局势,后续才可能分批承包。

  回到车旁,程野又喊来两名警卫,大致了解了下迁徙潮的信息。

  例如男女比例,家庭比例,原居住地、是否有整体聚落等等。

  假如要把流民分流到南检查站来,这些信息就是针对检查的重点。

  车内,张师傅正摆弄着收音机,旋钮划过嘈杂的波段,突然传出一阵振奋的音乐,伴随着清亮的歌声。

  程野忽的转头,莫名觉得耳熟,再一听.

  嗯?这不是王康那小子的声音吗?

  他愣了愣,果然没听两分钟,另一个略显青涩的男声接了上来。

  ‘月亮就在我头上,大路就在我脚下’

  ‘脚印往云边串成线,水壶晃出半首歌~’

  张师傅手一顿,愕然地转过头,正好对上程野有些尴尬的笑容。

  “是爱好,兴趣之一。”

  程野摸了摸鼻子,他从没想过竟然能在收音机里听到“自己”唱歌。

  还别说,唱得还挺好听,带着股少年人的清亮。

  只是那歌词和旋律,和现代的曲调并不相同,想来是这个世界独有的歌谣。

  等他了解完基本情况上了车,时间刚好是六点半。

  张师傅发动车子往南检查站驶去,收音机音乐间歇,一道温柔甜美的女声响起。

  【亲爱的幸福城居民们,早安咪咪呀!】

  【这里是未来每天六点半准时陪伴您的幸福城清晨电台,我是今天涂了三层口红还嫌不够甜的小太阳呀,又带着满满的元气来和大家打招呼啦~】

  【告诉大家一个超热闹的消息!一大批新居民正往咱们幸福城赶来,现在缓冲区的幸福防线外已经排起长队咯。小太阳扒着窗户瞅了瞅,哇偶,黑压压的一片,真是好多人呀!新朋友们,欢迎欢迎呀,来到幸福城,咱们以后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啦~】

  【放心啦放心啦,幸福城前些天就早早做好准备喽!我们要给新邻居的可不止是99分的希望,还要加1分甜到发腻的归属感呢。好啦,接下来就由小太阳隆重播报幸福城关于新居民的最新安排,小嘴巴,不说话,小耳朵,竖起来,请仔细听咯~】

  【1.咱们要给幸福城搭新围栏啦!现有的幸福防线会趁着这个机会往外扩扩扩,没错哟,就是新纪30年袁副城主提出的那个扩张计划。幸福城要趁着这个秋天加把劲,一口气再开辟出能让百万人安家住下的空间,想想就好期待哇!到时候咱们的家园就像吹气球似的慢慢变大,说不定以后晨跑都能跑出省界感呢~】

  【2.外城建设可是惠及所有居民的大好事呢!幸福城会提供足够多、完全免费的建筑材料,用来搭建至少能容下百万人的大型社区。而且呀,这些社区配套设施超齐全,学校、医疗点、就近的工厂,各种生活需要的设施,你们能想到的,咱们早就妥妥安排好啦,保证住得舒心又方便!】

  【3.再说说大家关心的物资分配细则。从今天起,营养浆的价格将回到2幸福币一袋!但规划好的外城区范围内,我们一共设了75个发放点,每位新居民凭着身份证明,能够免费领到15袋营养浆,来到这,再也不用为吃的发愁啦.】

  【4.关于建设安置的细则也来啦。从今天开始,居民可以自己申请外城落户或者先住到缓冲区。要注意哦,如果选了外城落户,等外城建好后,会自动分配住房哒。

  目前划定的面积是:个人住的不小于45平方,家庭住的不小于75平方。要是家里人口超过6人,每多1个人,还能额外多10平方呢。而且呀,还能申请熟人就近原则,把家安在同一个社区,和好朋友做邻居,想想就开心呢】

  【5.有关工作岗位的招聘细则,自今日起各个部门都会敞开大门,等着大家来加入,社区管理、物资分发、设施维护、基础建设岗位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不管是有经验的老手还是想学新技能的萌新,都能找到合适的窝,待遇丰厚不说,上班还能认识好多新朋友哟~】

  【6.有关建设准备的细则,自今日起】

  【7.有关外城规划的细则,自今日起】

  【8】

  小太阳的播报依旧是慢悠悠的调子。

  自雾洞爆发以后,程野也听过两回,每次都因那拖沓的节奏有些心急。

  可此刻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里听来,却别有一番特殊的滋味。

  不仅不觉得烦躁,反而有些乐在其中。

  靠在椅背上,他静静听着,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

  从这些看似琐碎的安置细则里,程野不难拼凑出一个结论:检查官的包干制度,十有八九已经通过了。

  但让他无比意外的是,外城建设的定位。

  高层似乎并不打算将这片区域完全作为迁徙者的聚居地,继续重复一层一层的叠盒子,反倒像是要借着这次机会,对现有的缓冲区格局来一轮彻底的大洗牌。

  是元老干涉后的想法,还是幸福城很久之前就有这个规划?

  程野暂时摸不清头绪,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外城的建设模式与他之前设想的不谋而合。

  果然,没有选择那种简单粗暴的“放射性扩建”,在缓冲区外再套一层缓冲区,像摊大饼似的无序蔓延。

  而是完全效仿了薪火的成熟经验,决定以卫星城的形式向外辐射发展。

  这绝对是庇护城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足够载入幸福城发展史册。

  因为一旦选择这种模式,就意味着对既有格局的颠覆。

  幸福城主体的绝对优越性必然会被削弱,老居民靠着资历和先来者身份积累的固有优势,将会随着外城的扩建不断消失。

  如果放弃去外面搏一把,很快就会被敢闯敢拼的新人反超。

  那些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优越的居住环境、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光明的上升路线.都会被新人一步步攥在手里。

  但反过来,内城的超然地位会愈发凸显,像薪轨山上的核心区域那般,成为无人能及的顶层象征,将“金字塔尖”的界限划得更清。

  不过总体而言,对刚加入幸福城的新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从此刻起,双手致富的神话,将正式开启!

第140章 雨夹雪,意料之外的偏离!

  迁徙者到来的第一天,天气难得给了些面子。

  没有像前几日那般阴雨连绵,大清早便露出了日头,金色的光线透过薄云洒在缓冲区内,映得昨日留下的积水洼闪闪发亮。

  但往天边望去,依旧能看到连绵的黑云像浸了墨的棉絮,沉沉压在天际。

  暗示着这晴日不过是短暂的喘息,很快就会有更多的阴雨连绵而来。

  “照往年的经验,再下个十天半月,这场雨怎么也该结束了。”

  张师傅握着方向盘,望着窗外的云絮摇了摇头,“不过今年啊,天象实在太怪。从春天开始就没正常过,昨天听几个跑长途的大车司机聊,往年海省夏天最高温不过四十度,今年直接冲到了四十八度,热死了不少人。”

  他顿了顿,语气里添了几分唏嘘:“现在更邪乎,明明是七月天,夜里的温度都快摸到零下了。看这雨线徘徊的架势,说不定要一口气下到九月,中途下场雪都不稀奇。”

首节 上一节 212/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