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站起身,声音清晰而沉稳,“本次全体会议主要聚焦于外城建设,现由我再次向大家传递幸福城外城计划的核心要点。”
“1.外城计划的目的:经统计,目前即将迁徙至幸福城的流民数量已达76万人,且日均新增1.2万人,增长趋势持续。根据超算系统测算,最终预计将有117万流民纳入幸福城居民范畴。该规模已远超缓冲区承载上限,为保障流民安置工作有序开展,现决定立即启动外城计划,确保相关人员得到妥善处置。”
“2.外城计划为什么需要检查官参与:本次外城计划系由丁站长向高层专项申请启动,是检验检查官队伍实战能力的重要契机。项目若能顺利实施,将打破检查站现有活动范围局限,为后续建设各级卫星城检查站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检查官队伍规模扩充至200人。新增50个编制名额,将按照规定从现有检查官子嗣中择优递补,以保障队伍建设的延续性与稳定性。”
“3.外城计划对于幸福城的意义:外城计划的推进,是幸福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承载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有序安置新增居民,可有效缓解现有城区资源紧张局面.”
“4.外城计划对于周边的影响:将形成以幸福城为中心的辐射圈,带动周边废弃区域的资源再利用,同时通过卫星城的防御体系,进一步压缩感染体的活动空间,降低对主城的威胁”
“5.外城计划的核心难点:物资调配与运输安全、流民安置后的治安管理、不同卫星城间的资源平衡、突发感染体袭击的应急响应.”
“6.外城计划的参与方:以检查站为主导.”
“7.外城计划的阶段划分:”
“.”
简简单单的包干计划,落到实处,就会变成冗长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整体的角度来衡量,程野提供的所有计划细节,约莫只占完整方案的 15%。
剩下的85%,全是幸福城与检查站的决策人员,在这四天里昼夜赶工补足的。
其中不仅涉及全方位的奖惩机制,更勾勒出了检查站未来的发展路径。
哈林逐条念诵,声音在会场里回荡,程野不仅没有觉得枯燥,反而时不时颔首点头表示肯定。
因为他明白,现在的这些可不是用来糊弄领导,糊弄民众的废话文学。
而是接下来马上就要落地执行的行动指南,每一条都关系到上百万人的生存,容不得半点虚浮。
其中最让他注意的两点,分别是第17条,以及第32条,几乎直接决定了承包逻辑。
17条是关于卫星城建设中的人员归属,检查站给出的答案是“招募制”。
这意味着检查官不能被动等待分配,必须亲自走进流民队伍,用自己的建设理念、规划蓝图去吸引迁徙者加入。
当然,为保障基础运转,所有获得包干资格的检查官会先得到200人的初始名额,这些人是从缓冲区内精挑细选的,大多是有胆量、愿闯荡的青壮年,自带一股“向外开拓”的冲劲。
但后续人员扩充,就全凭检查官的号召力:是能靠愿景凝聚人心,还是能靠实绩赢得信任,直接决定了卫星城的发展速度和人口规模。
32条是有关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果然没走平均主义的老路,而是采用了一套精巧的平衡兑换制:
核心指标是‘安置人数’。
每成功安置一名流民,承包组就能获得相应点数,点数可直接兑换建设物资、生产资料、甚至是额外的营养浆和防御设施、武器装备等。
关键变量是‘民众满意度系数’。
检查站会安排暗线调查,若检查官为刷点数盲目扩招,却忽视流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如住所、食物、安全),满意度暴跌,系数最低会降至0.5,最终到手的实际资源会大打折扣。
而低于0.5,检查站就会启动淘汰机制,将该检查官淘汰,并做出期数资历降低、封锁资历累积等惩罚,从而确保不会有人为了功绩乱来。
若人数不多但安置质量高,例如秩序稳定、建设进度良好,系数可升至1.5甚至更高。
最终形成小规模高质量→高系数→多资源→稳步扩张的良性循环。
与人员机制对应,每个承包组会获得100点基础点数。
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具体能兑换多少物资,但应该足以支撑五百人的初期需求。
“这些细节,应该要等到获得包干资格才能知道.”
“有意思,还真有点像玩模拟经营,得全盘考量发展才行。”
程野握着钢笔,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滑动,不时记录哈林讲话里的一些重点。
尤其是那些脱离纸面资料、由他额外解读的规章制度。
程野隐隐觉得,能否拿到包干资格,关键或许就藏在这些看似随口一提的补充说明里。
李马太也收起了平日的嬉皮笑脸,神色凝重地低头记录,只是末了忍不住咂嘴评价道,“这是在把咱们当服务员使唤啊,既得拉来客人,还得伺候好客人,最后才能从他那领工钱。”
“服务员可没有决定客人生死的权力。”
程野不动声色的驳了句,李马太的脸色微微一变,张了张嘴,最终却没再说话。
显然,两人的理念终究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李马太更关注包干任务本身,着眼于完成后的奖励。
却没有意识到一件事,从包干开始,检查官就已手握难以想象的权力。
这种权力直接决定了卫星城的建设方向、发展理念,甚至是流民的生存质量,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属于检查官自身的势力。
正思忖间,一个年轻的声音在旁边响起:“程检查官,我是内务处的小张,这是您的专属资料,请不要与其他人传阅。”
说话的年轻人戴着眼镜,面容清秀,透着一股书生气。
他将一个牛皮纸档案袋放在程野桌前,又补充道:“看完资料,您可以向我伸手取要试题。”
每位检查官身旁都配了一名工作人员,说是服务,实则更像监考老师。
小张继续解释规则:“答题过程中,您可以向不超过三名外来人员申请援助,但禁止透露试题内容,只能就具体问题点进行询问。”
“每个人的资料和试题都不一样?”程野好奇地问。
“是的。”
小张点点头,“资料是由超算根据您在检查站内的执勤记录、个人生活习惯、性格评估等数据生成的,所以每个人的资料都有针对性差异。至于试题.您看完资料应该就明白了。”
程野微微颔首,拆开档案袋,里面是一叠装订整齐的文件。
首页赫然印着他的名字,下方竟附着一个五芒星评分表,标注各项数值。
【程野】
【秩序:5分(尚有明显短板,需加强对规则执行与稳定局面的把控)】
【管理:16分(具备基础的统筹协调与人员调度能力)】
【建设:5分(尚有明显短板,没有实际可以查询的过往记录)】
【协同:41分(协同合作能力突出,能高效联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作)】
【韧性:29分(面对突发状况与压力时具备良好的应对与恢复能力)】
“满分多少?”程野侧头看向身旁的小张,指尖在秩序与建设两个刺眼的5分上轻轻点了点。
小张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职业化的平静,老实回答,“程检查官,各项满分均为100分.”
“100?”
程野愕然挑眉。
好吧,他这数值还真是有够低的,五维里竟没有一项能摸到及格线。
尤其是建设和秩序,双战5渣?
建设一项倒能理解,毕竟他从未参与过外勤建设,没有过往记录可供参考。
可秩序5分.
程野又翻到评分表背面,没想到还有更细致的排位数据:
【位次:67,64,78,35,57】
【综合位次:62】
【排位有重叠,重叠将视为同一位次计算】
【仅对有资格参加承包建设的检查官进行排位,该数据不参与后续评估,仅作为资料生成使用】
“这么说,有13个人和我一样都是秩序只有5分的渣渣?”
程野顿时乐了。
在场80人里,就他一个见习检查官,没想到竟有一期、甚至二期检查官在这项上和他持平。
嗯,看来这秩序并不完全代表武力,更可能关联着执勤时的强硬作风、规则执行的坚决程度等。
毕竟他向来习惯用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而非直接用规矩施压。
暂时放下这茬,值得注意的是综合位次。
80个人,单单是明面上的这些东西,他都没有直接被排到最后,而是领先了足足18个人。
这个起步优势,比预想中好得多。
程野继续翻看资料,内容倒不复杂,多是幸福城周边地形、废弃村镇的详细介绍,附带不少哈林之前没有提到的“额外内容”。
比如张小凡曾发现白水草的大波镇,距缓冲区60公里,若选择在此建设卫星城,可额外获得一支小型机动运输队,建筑资源也会得到倾斜。
再比如靠近临江附近的断石村,有一个废弃的水泥厂,幸福城会辅助开启产线,卫星城将能直接利用废弃生产线,提供一定工作岗位。
三百多页的资料里,这类优势地形介绍占了近半。
超算也根据他的个人数据,筛选出一定的适配区域:协同能力尚可,就推荐需要频繁与后勤、运输部门联动的地点,韧性不错,便列入了几个环境稍显恶劣但潜力大的选项。
“怪不得资料不能传阅。”程野恍然大悟,“让其他人知道资料内容,就能判断出某一地形的抢手程度,甚至能反向推导出超算对每个人的评估,嗯,如果这么说,那接下来的试题就是.”
“投标?”
程野一点也不陌生。
虽然穿越前他还没来得及出去工作,但在研究生导师的“帮助”下,以土木圣子的身份,还是无偿参与了不少大小项目。
从市政工程到园区规划,标书的逻辑、投标的策略,他早已烂熟于心。
优势地形就那么几处,放开选必然争抢激烈,用这种禁止交流的暗投方式,恰恰能保证公平性。
而选择劣势地形虽然竞争比较小,却可能因初期投入过大、风险过高,被排在建设序列的末尾,甚至直接沦为备用选项,最终不了了之。
这份资料的真正作用,就是帮检查官精准定位自身优势,避免盲目跟风。
至于最终能不能通过筛选,程野心里已经有了定数。
若是最终轮,这份标书将直接决定包干的区域,以及后续规划。
但现在,大概率只是将一部分没有脑子的人筛去,并通过标书内容生成第二份考题。
也即是说,这一步走不好,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面临大量麻烦!
第145章 废弃水电站,规划大波镇!
理清楚思路后,再翻阅这本资料,程野的目标瞬间清晰起来。
既然这只是首轮筛选,并非最终选址,那就没必要急着关注那些剑走偏锋的特殊地形去当异类。
哪怕在他看来,某些被忽略的区域若能善加利用,潜力未必输于热门地点。
但前几轮筛选的核心,显然是评判检查官的包干理念是否贴合实际、知识储备是否扎实。
那些应用于特殊地形的“奇思妙想”,既缺乏案例支撑,也未必能得到考核组认可,反而可能因为脱离常规被扣分。
所以,最优解是选一个不算热门、也不冷门,却能精准展现自身优势的地点。
程野指尖在资料上快速滑动,先划掉了第一批无效选项,所有距离幸福城超过六十公里的地点。
理由很简单,前期建设的物资运输依赖机动部队,但现在的情况时降雨频繁,暴雨随时可能冲垮临时道路,延误运输周期,更别提途中可能遭遇的感染体袭扰。
一旦距离过远,单是物流损耗就可能拖垮初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