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土边境检查官 第253节

  额定容量75kWh,能量密度520Wh/kg,可承受500G瞬时冲击。

  “按上面的顺序下这几个按钮,然后过几秒就能提出来。”

  李马太指着侧面的四个绿色按钮,按钮上的数字是激光雕刻的,摸上去有细微的凸起。

  程野按顺序按下,指尖能感觉到轻微的反馈感。

  刚按完最后一个按钮,就听见“咔嗒”一声轻响,像是锁扣弹开的声音,紧接着电池微微往前顶了一下,幅度不大,却能明显感觉到解锁了。

  他试着伸手扣住电池侧面的凹槽,轻轻往上一提,纹丝不动。

  好吧。

  低下头才看到侧面的标记,重达145kg。

  但是这一套的电池安装模式,显然就是现代的电驴换电池。

  嗯,也有点像蔚来汽车的换电结构,只不过换电池更加方便,傻瓜式。

  程野绕到车子侧面看了下电池背部,只见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着数十个镀金触点,触点下方是两条对称的滑轨卡槽,整个结构看不到一根外露的电线,既精致又安全。

  所谓的抽屉式,恐怕就是能像拉抽屉一样把电池从车里抽出来,换电的时候不用拆车。

  “这个东西很贵,单单是材料费就是天价,用到了”

  “源轨技术?”

  “嗯,你知道?”李马太愣了愣,随即笑道,“不过除了电池之外,其他的东西也不便宜,普通人肯定承担不起。”

  把电池推回原位,重新扣好机盖,两人又回到之前的会客室。

  程野已经能猜到李马太提议租电池的目的了。

  三代电池既然这么贵,那就转头去租更便宜的一代、二代,打开局面再说。

  但问题是,有了电池,剩下的车身、电机、电控、整车控制器怎么解决?

  “我打几个电话问一下,别急。”

  李马太说着,掏出防务通,指尖在联系人列表上快速滑动。

  十几年检查官生涯攒下的人脉,在这一刻彻底派上了用场。

  第一个电话打给检查站后勤,确认淘汰电池的租赁政策。

  第二个打给工业署的老友,打听车架的渠道和价格,第三个联系报废车场的负责人,问拆车件的成色和价格

  后面四个电话,分别打给机械署的师傅、物资站的销售经理,甚至还有以前一起跑过外勤的两个商队队长,事无巨细地确认每个环节的细节。

  程野坐在旁边,看着李马太对着防务通熟练地切换语气,每一个电话都精准地问到了关键信息。

  好家伙,姜还是老的辣啊。

  在检查站执勤的时候,看不出这些高期检查官到底有什么厉害的。

  感觉也就是普通人,一路混资历走到了今天。

  可真到了需要解决事情的时候,高期检查官的逻辑、人脉、串联.

  程野不由庆幸,早上没去找江川打听,而是先问了李马太。

  以江川这个办事员的身份,肯定没办法和他讨论商队、租车这些细节。

  尤其是这些环节,有不少还是踩着规则的红线,走灰色渠道。

  终于,最后一个电话打完,李马太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笃定的笑容,开始给程野同步所有细节:

  “三代电池的路子走不通,它的接口和线束是专用的,只能匹配现役车辆,不能单独出租,想租只能连车一起租,成本太高,没必要。”

  “但一代、二代电池站里还有不少淘汰的,有部分是战损修复版,容量可能打折扣,但不影响日常使用,关键是得咱们自己去挑,得现场测续航、看电池外壳有没有裂痕,避免拿到彻底没用的废品,租一块100kWh的二代电池,每月500贡献点,不是积分,这是检查站的创收项目,价格还算公道。”

  “然后车身的话,我不建议买检查站的报废车,那些车大多是泡水、撞过的,车架看着没断,其实内部结构已经脆了,咱们自己花钱整备,不仅要花大价钱换零件,还得找人一点点排查隐患,万一跑长途时坏在荒野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哭都来不及。”

  他顿了顿,说出自己的方案:“我联系了工业署的熟人,让他帮咱们搞几个新车架子,就是刚从生产线下来、还没装任何零件的空车架,全新的,没有任何使用痕迹。关键是价格,比买二手车架还便宜一半。”

  “然后咱们自己买新的线束,方向盘到电机的线路全换,避免线路老化短路的问题,一套线束也就200点,电机、电控这些核心部件,去报废车场拆,专门找那些撞烂了的车,拆下来让师傅检测一下,没问题就能用。”

  “最后请机械署的师傅帮忙组装,这个免费,我认识好几个老师傅,包没问题。这样装出来的车,零件来源清楚,哪里坏了一眼就能看出来,后期维修也方便,比买现成的二手车靠谱多了。”

  租检查站的电池,搞自己的车架子?

  程野眼神一亮,这个方案似乎不错啊。

  “那这样算下来,一辆车的成本价大概需要多少?”

  “不算拆车件,新车架子800点,线束200,拆车件我们按照1000点的预算来,一辆车落地也就是1800点,再算租电池的500,一共2300点。”

  李马太掰着手指算道,“前期一次性投入一万点,足够我们装5辆车,剩下的钱就拿来运营。”

  “当然我说的车架子都是方砖运输车,还有其他车架子价格不同,还有各种改装备件可以往上加,反正架子是咱们的。你要是觉得这个方案可以,咱们今天就把这件事敲定下来!”

第161章 组装买车,青萍商队!(有图)

  早上还在谈投资商铺,中午立马签商队投资合同。

  废土里的合作,远比程野想象中直接,没有冗长的谈判,没有复杂的条款,两人直奔公证处。

  在这间只有三张桌子、六把椅子的简易平房里,拿起工作人员递来的投资模板,提笔就签了字。

  因为不涉及到什么上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监管。

  投资协议简单得近乎粗糙,核心作用只是作为从银行提取贡献点的凭证。

  不过协议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李马太一次性投入两万贡献点,享受商队未来40%的收益。

  20%收益作为商队运营资金,用于车辆维修、队员工资、应急物资等。

  剩下40%则归程野所有。

  在外人看来,程野似乎只凭一个“点子”就换来了与两万贡献点对等的收益,稳赚不亏。

  但两人都清楚,这笔账不能这么算。

  商队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项目,队员需要程野一个个挑选、培训,路线需要他不断规划、调整。

  李马太投资的这一笔,也不代表他能未来全程无忧的躺赚收益。

  一旦遇到麻烦,两人必须要同时去面对。

  包括初期的带队踩点,也少不了李马太这个三期检查官的帮助。

  “得给商队起个名字吧?”签完协议,李马太拿着申请表,看向程野。

  程野几乎没怎么想,脱口而出:“就叫‘诚信商队’吧。”

  “这么简单?”李马太愣了一下,反复念了两遍,“这名字也太普通了,听起来跟那些只租一辆车、跑短途的小商队没区别,一点都不威风。”

  “咱们要的不是威风,是接地气。”程野笑着解释,“商队刚起步,要跟卫星城的居民、其他商队打交道,名字太花哨反而显得疏远。诚信两个字,一听就靠谱,能让人放心跟咱们合作。”

  说着,他把填好的申请表递进去。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名字竟然早就被人给注册了。

  “你看,我就说吧!”李马太立刻接话,带着点得意,“诚信、团结、先锋这些名字,每个庇护城都能找出十几支,早就烂大街了。以后咱们商队有名气了,别人一提诚信商队,都不知道说的是哪支,多掉价。”

  “不如叫野马商队!取你名字里的野,我名字里的马,又响亮又气派,一听就不好惹!”

  “也行啊。”程野点点头,把名字改成野马商队,再次递进去。

  工作人员手指在终端上敲了几下,抬头道:“抱歉,这个名字也被注册了。”

  “哪个人注册的,让他把名额给我让出来!”李马太惊了。

  “是黎明检查官注册的。”工作人员立刻回道。

  “呃”李马太的气势瞬间泄了,悻悻地坐回椅子上,小声道,“你们东人的四期检查官,也是咱们检查站的赚钱天才,最近几年的收入都在检查官前五,手底下有十多支商队,路子野得很”

  说完又喃喃自语,“他咋给商队取这个名字呢?”

  程野忍不住笑了,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有了想法:“不如就叫青萍商队吧。”

  既然大众名字都被抢了,干脆走小众高端路线。

  有时候,不普通的名字反而更显眼,也能从一开始就和那些小商队区分开,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接地气”?

  “风起于青萍之末的那个?”

  “你还知道这个?”

  “我家里的旧时代书籍可不少,有机会带你去见识一下。”他说着,指了指内城的方向,脸上露出程野从未见过的温和笑容。

  “是给孩子准备的?”

  “嗯啊。”李马太点头,语气里满是期许,“我打算培养他去当研究员,以后别接我这个检查官的烂摊子了,要么在站里和感染源斗智斗勇,要么出去跟人勾心斗角,太累。而且他要是去做研究,也能给站里腾一个检查官的分配名额,算是两全其美。”

  是吗?

  程野笑了笑,却是没有完全相信李马太说的。

  幸福城的研究员也不是一条康庄大道,研究所内部也有着繁琐的各种规则,是一个只讲产出、不谈贡献的地方。

  除非李马太的孩子特别有研究天赋,否则去了也只是从一个牢笼,跳到了另一个牢笼内。

  但一个懂研究、懂技术的检查官,这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尤其是秦峰说了,检查站还要创办自己的研究所。

  正想着,申请表递了出来,这个名字总算没人取,顺利通过。

  程野接过申请表,看着上面打印出来的“青萍商队”四个字,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踏实感。

  从一个模糊的想法,到敲定方案、签订协议,再到有了名字。

  青萍商队,成了他在废土上落地的第一个创业项目。

  “青萍.”李马太看着名字,轻声念了几遍,眼里的笑意越来越浓,“真是好名字啊!一开始可能不起眼,可只要风一吹,就能扩散到整个缓冲区、所有卫星城。咱们这商队,说不定以后真能成大气候!”

  “不是说不定,是一定!”

  程野语气坚定,抬手拍了拍李马太的肩膀,“多年以后,你肯定会庆幸今天做了投资的决定。”

  “是吗?”李马太挑了挑眉,没完全接话,却把自己那份申请表小心翼翼折好,放进背包里,还骚包地抓了抓被风吹乱的头发,语气里带着点轻松的调侃,“看来我这包干点是不用惦记了,李检查官找到为幸福城做贡献的新路子了!”

  “那宋检查官、顾检查官可得偷着乐了,少了你这么个强劲对手。”程野笑着打趣。

  “嘿,你这话我爱听!算便宜他们了!”李马太哈哈笑着。

  从公证处出来,阳光正好,洒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

  李马太掏出防务通,打了个电话,确认对方在单位后,两人并肩往工业署走去。

  车架子需要预定,两三天才能从工业区送过来,得提前定下来。

  工业署位于缓冲区中央城区西侧。

  是一处独立的院落,院墙刷着银灰色的涂料,门口还设了岗亭,站岗的民兵穿着配有“工业署”标识的制服,比检查站的警卫也不逞多让。

  作为幸福城“科技派”直接管辖的部门,工业署的地位能排进前三。

  尤其是当下的卫星城建设背景下,工务署的权力更是一扩再扩,位列检查站之下,排在第二。

  不过就像检查站的权力只在检查官手里,工业署的权力集中在少数技术骨干身上,以及上面研究所过来任职的“大人”手里。

首节 上一节 253/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